一种污泥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4236发布日期:2019-03-19 22:0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城市污水的产生量不断增加。近几年来,国家从政策和财力上都积极支持,建设了大批城市污水处理厂,以保持水环境。然而,城市污水污泥处理仍是个技术难题,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二次污染。

现阶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后再新型后续的回收处理。污泥干化系统以机械脱水及热力脱水为主。现有的热体脱水干化设备存在如下问题:

(1)机械脱水过程,污泥中的细菌都不能被有效杀灭,给污泥的后续回收处理带来了隐患。

(2)脱水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直接排放至周围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泥干化系统,其其包括干化装置,所述干化装置包括:

进料室,所述进料室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室的底部设有第一落料口,所述第一落料口位于所述进料口的正下方;

灭菌室,所述灭菌室设置在所述进料室的下方并经所述第一落料口与所述进料室连通,所述灭菌室的底部设有第二落料口,所述灭菌室内设有用于杀灭污泥中的细菌的灭菌装置;

干燥室,所述干燥室设置在所述灭菌室的下方并经所述第二落料口与所述灭菌室连通,所述干燥室的一个侧壁上设有干燥室出口,所述干燥室内设有用于干化污泥的加热装置;

出料室,所述出料室设置在所述灭菌室和所述干燥室的一侧,所述出料室的上部与所述灭菌室贯通,所述出料室的下部经所述干燥室出口与所述干燥室连通,所述出料室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处设有漏斗状的料斗。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室内设有星型卸料器,所述星型卸料器顶部的进料口位于所述料斗的正下方,所述星型卸料器底部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落料口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灭菌室内设有水平的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所述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一端的进料端位于所述第一落料口的正下方,所述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另一端的出料端位于所述第二落料口的正上方;所述干燥室内设有水平的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一端的进料端位于所述第二落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另一端的出料端伸入至所述出料室内并位于所述出料口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和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均为皮带式传送带。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室一侧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进料室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之间连接有烟管。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室的底部还设有连通所述灭菌室的烟气流通口。

进一步的,所述灭菌装置为电磁辐射灭菌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涡流加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辐射灭菌装置能够辐射出微波、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干化装置的进料口上方的污泥整形装置,所述污泥整形装置包括:挤压腔体,所述挤压腔体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有污泥挤出口;导入管道,所述导入管道连接在所述挤压腔体的顶部,所述导入管道的下端开口与所述挤压腔体的内腔连通;电动压锤,所述电动压锤活动穿设在所述导入管道内并能沿着所述导入管道上下移动,当所述电动压锤向上移动时其能完全离开所述导入管道,当所述电动压锤向下移动时其底端能进入所述挤压腔体内;网板,所述网板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污泥挤出口处并覆盖所述污泥挤出口,所述网板上穿设有网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压锤包括锤杆及连接在所述锤杆底部的压板,所述压板的横截面尺寸略小于所述导入管道的内孔的横截面尺寸。

可见,与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脱水干化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污泥的加热脱水以实现对污泥的干化处理,而且能够杀灭污泥中的大部分细菌,以方便污泥的后续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干化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干化装置的内部剖视图;

图3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污泥整形装置在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污泥整形装置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5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干化系统包括干化装置200和污泥整形装置100。其中:所述干化装置100用于实现对污泥的整形并除去其中的石块等异物,经整形的污泥进入至所述污泥整形装置200并被所述污泥整形装置200干化。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污泥整形装置100,而直接将未整形的污泥置入所述干化装置200内完成干化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化装置包括进料室202、灭菌室203、干燥室204和出料室205。其中:

所述进料室20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201,所述进料室202的底部设有第一落料口213,所述第一落料口213位于所述进料口201正下方。待处理的污泥经所述进料口201进入所述进料室202内,并经所述第一落料口213离开所述进料室202。

所述灭菌室203设置在所述进料室202下方并经所述第一落料口213与所述进料室202连通,所述灭菌室203的底部设有第二落料口215,所述灭菌室203内设有用于杀灭污泥中的细菌的灭菌装置(未图示)。污泥经所述第一落料口213进入至所述灭菌室203后并在所述灭菌室203内停留预定时长,在此期间污泥中的细菌被所述灭菌装置杀灭,经灭菌处理后的污泥经所述第二落料口215离开所述灭菌室203。

本实施例中,所述灭菌装置采用电磁辐射灭菌装置,该所述电磁辐射灭菌装置能够产生预定波段的电磁波(例如,微波、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中的一种或几种),电磁波对污泥进行诱导式加热,使得污泥在低温状态下沸腾,从而破环细菌的细胞壁,杀灭细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种类的灭菌装置。

所述干燥室204设置在所述灭菌室203的下方并经所述第二落料口215与所述灭菌室203连通,所述干燥室204的一个侧壁上设有干燥室出口217,所述干燥室204内设有用于干化污泥的加热装置(未图示)。经灭菌处理后的污泥经所述落料口215进入至所述干燥室204并在所述干燥室内停留预定时长,在此期间污泥被所述加热装置加热以实现脱水干化,经干化处理后的污泥经所述干燥室出口217离开所述干燥室204。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采用电磁涡流加热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种类的加热装置。

所述出料室205设置在所述灭菌室203和所述干燥室204的一侧,所述出料室205的上部与所述灭菌室203相贯通,所述出料室205的下部经所述干燥室出口217与所述干燥室204连通,所述出料室205的底部设有出料口209。经干化处理后的污泥经所述干燥室出口217进入至所述出料室205内并在所述出料室205内停留预定时长,在此期间,高温污泥被冷却,同时其散发的部分高温烟气向上流动并最终进入所述进料室202内,经冷却的污泥最终经所述出料口209离开所述出料室205并进入后续处理工序。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出料室205内的高温烟气顺利进入至所述进料室202内,所述进料室202的底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灭菌室203的烟气流通口214。出料室205内的高温烟气进入所述灭菌室203后经所述烟气流通口214向上进入至所述进料室202内。

为了回收所述进料室202内的高温烟气,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污泥干燥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室202一侧并位于所述出料室205顶部的余热回收装置207,所述进料室202的顶部设有出气口206,所述出气口206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07之间连接有烟管208。

聚集在所述进料室202内的高温烟气经所述出气口206、所述烟管208进入至所述余热回收装置207内从而实现余热回收,并防止烟气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201处设有漏斗状的料斗210,所述料斗210保证污泥连续、均匀地进入所述进料室202内。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室202内设有星型卸料器211,所述星型卸料器211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旋转叶轮,所述外壳的顶部形成有进料口,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有出料口,所述星型卸料器211进料口位于所述料斗210的正下方,所述星型卸料器211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落料口213的正上方。经所述料斗210落下的污泥由星型卸料器211顶部的进料口进入至星型卸料器211内,污泥被旋转(如图中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叶轮分流,并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从星型卸料器211底部的出料口间断地落下并最终经所述第一落料口213进入至所述灭菌室203内。

可见,所述星型卸料器211能够将连续的污泥流分割整形成大小均等的团状的污泥团,从而提升后续的灭菌、干化效果。

继续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

所述灭菌室203内设有水平的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212,所述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212的进料端位于所述第一落料口213的正下方,所述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212的出料端位于所述第二落料口215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212采用皮带式传送带。

污泥经所述第一落料口213落至所述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212的进料端,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212携带污泥朝向所述第二落料口215传送,污泥最终经所述第二落料口215进入所述干燥室204内。通过控制所述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212的传送速度,可以对污泥在所述灭菌室203内的停留时间进行控制,以保证杀菌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所述干燥室204内设有水平的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的进料端位于所述第二落料口215的正下方,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的出料端位于所述出料口209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也采用皮带式传送带。如图2所示,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主体部分位于所述干燥室204内,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的出料端则穿过所述干燥室出口217并延伸至所述出料室205内。

经过灭菌后的污泥经所述第二落料口215落至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的进料端,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携带污泥朝向所述出料口209传送,污泥最终经所述出料口209落下并进入后续处理工序。通过控制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的传送速度,可以对污泥在干燥室204内的停留时间及污泥在出料室205内的停留时间进行控制,以使得干化效果及冷却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本实施例中的污泥干化系统还包括电控系统(未图示),经所述电控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灭菌室污泥传送装置212、所述干燥室污泥传送装置216、所述灭菌装置及所述加热装置等部件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污泥整形装置100设置在所述干化装置200的进料口的上方。经整形的污泥能够直接落入至所述干化装置200内,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干化装置200能够将污泥挤压整形成线状的污泥条,从而提升后续的干化效果。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污泥整形装置100包括挤压腔体101、导入管道102、电动压锤103和网板104。其中:所述挤压腔体101的一个侧壁上形成有污泥挤出口。所述导入管道102连接在所述挤压腔体101的顶部,所述导入管道102的下端开口与所述挤压腔体101的内腔连通。所述电动压锤103活动穿设在所述导入管道102内并能沿着所述导入管道102上下移动。所述电动压锤103与外部的驱动装置(未图示)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控制所述电动压锤103上下移动,当所述电动压锤103向上移动时其能完全离开所述导入管道102,当所述电动压锤103向下移动时其底端能进入所述挤压腔体101内。

所述网板104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污泥挤出口处并覆盖所述污泥挤出口,所述网板104上穿设有多个具有预定尺寸的网孔。

如图3所示,当控制所述电动压锤103向上移动时其能完全离开所述导入管道102。此时,可将未整形的污泥经所述导入管道102的上端开口处置入所述挤压腔体101内。

如图4及图5所示,当所述挤压腔体101充满污泥时,控制所述电动压锤103向下移动,所述电动压锤103的下端进入至所述挤压腔体101内并向下挤压所述挤压腔体101内的污泥,所述挤压腔体101内的污泥受压后从所述网板104的网孔处被挤出,从而实现污泥的整形。经整形后的线状污泥经所述干化装置200的进料口落入至所述干化装置200内以完成后续的干化操作。

当然,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干化效果要求,更换具有相应所述预定尺寸网孔的网板104。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压锤103包括锤杆1031及连接在所述锤杆1031底部的压板1032,所述压板1032的横截面尺寸略小于所述导入管道102的内孔的横截面尺寸。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