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络筒大吸嘴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9427发布日期:2019-08-16 22:50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络筒大吸嘴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机械维修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自动络筒大吸嘴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村田21C自动络筒机,其自动化程度高且高效、高产、精细、精密。自动络筒机整机分60个单锭或72个单锭控制,单锭上大吸嘴的作用是将上纱部分,筒纱表层找取纱线头与下纱部分小吸嘴的连接提取纱线,从而经过中间部分捻接器动作,将上纱头与下纱头捻接成功,接头方可卷绕成筒纱。

一个管纱在运转卷绕成筒纱过程中,期间需要断断续续多次接头每次接头都需要大吸嘴的找头动作,大吸嘴的找头动作频繁,大吸嘴每动作一次,其内侧的固定吸嘴也要跟随转动动作。随着长时间的反复动作,大吸嘴内的回丝多且相互缠绕时,导致内侧固定吸嘴的卡环里有回丝堵塞会使大吸嘴卡死不能动作。

现有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是采用钩刀清理。

钩刀清理存在的技术问题是:只能清理部分回丝,而不能清除卡在卡环里的回丝,无法较好地解决卡环已抱死。

卡环抱死后,维护人员先将单锭拆卸移出来,再将单锭侧盖打开,将大吸嘴臂拆下,接下来就要对单锭侧盖内部螺丝、弹簧拆下,再将大吸嘴固定吸嘴拆下,最后用内六角套筒转动大吸嘴凸轮与此同时再用钩刀处理吸嘴内部的回丝,清理时要小心翼翼转动大吸嘴凸轮防止错位,维修一个单锭需要近二十分钟,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络筒大吸嘴清理装置,该装置可以方便地对应用于大吸嘴及卡环抱死后的清理,降低维护的劳动强度,提高维护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自动络筒大吸嘴清理装置,包括夹体,手柄,所述的夹体包括两个小于半圆的左弧板、右弧板;右弧板的内径与大吸嘴的卡环的外径相应;左弧板、右弧板顶部设有连接缺口,左弧板、右弧板在连接缺口处的外侧壁铰接连接,左弧板、右弧板顶部设有夹持缺口,夹持缺口的宽度大于连接缺口,左弧板、右弧板在夹持缺口处的外侧壁分别设有左手柄、右手柄。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相互铰接的左弧板、右弧板,将左弧板、右弧板通铰接处旋转张开夹持缺口后将左弧板、右弧板卡套在大吸嘴的卡环上,持握左手柄、右手柄夹紧卡环,小幅度轻转卡环,使卡环动作活动,卡环动作活动过程中,大吸嘴及卡环里的回丝就会退绕,随即被鼓风机负压的气流吸走,可免拆卸实现大吸嘴及卡环内特别是连接处的回丝的抱死后的清理,省力又简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缺口、夹持缺口,在持握左手柄、右手柄夹紧时,左弧板、右弧板的内侧面恰好与被夹持的卡环的外表面贴合,卡环表面受力均匀,不会受到刮伤。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左弧板、右弧板的内侧壁分别设有内胶层,左弧板、右弧板的内侧壁分别与内胶层粘接。

通过设置内胶层,可以防止本装置夹持大吸嘴的卡环时对卡环表面造成损害,另外,内胶层还可以在夹持后旋转过程中增加左弧板、右弧板与卡环表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有利于顺利操作。

所述的左弧板、右弧板的外侧壁分别设有外胶层,左弧板、右弧板的外侧壁分别与外胶层粘接。

通过设置外胶层,可以减少本装置在使用时与其他部件碰撞时对其他部件造成的损害。

所述的左弧板、右弧板分别在连接缺口处设有左铰接座、右铰接座,左铰接座、右铰接座上设有铰接轴,活动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铰接轴铰接连接。

通过设置左铰接座、右铰接座、铰接轴及活动连接板,方便所述部件的连接。

所述的左铰接座、右铰接座的顶面为弧形面。

上述顶面设置为弧形面,可以减少其棱角,防止棱角刮碰到其他部件。

所述的左手柄、右手柄呈倒八字形设置,其顶端间距大,底端间距小。

上述设置,便于本装置单手持握左手柄、右手柄的底端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手柄;2-夹体;3-左弧板;4-左铰接座;5-连接缺口;6-活动连接板;7-右铰接座;8-右弧板;9-内胶层;10-外胶层;11-夹持缺口;12-右手柄;13-左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络筒大吸嘴清理装置,由夹体2,手柄1组成;所述的夹体2包括两个小于半圆的左弧板3、右弧板8;右弧板8的内径与大吸嘴的卡环的外径相应;左弧板3、右弧板8顶部设有连接缺口5,左弧板3、右弧板8在连接缺口5处的外侧壁铰接连接,左弧板3、右弧板8顶部设有夹持缺口11,夹持缺口11的宽度大于连接缺口5,左弧板3、右弧板8在夹持缺口11处的外侧壁分别设有左手柄13、右手柄12。

左弧板3、右弧板8的内侧壁分别设有内胶层9,左弧板3、右弧板8的内侧壁分别与内胶层9粘接。

通过设置内胶层9,可以防止本装置夹持大吸嘴的卡环时对卡环表面造成损害,另外,内胶层9还可以在夹持后旋转过程中增加左弧板3、右弧板8与卡环表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有利于顺利操作。

左弧板3、右弧板8的外侧壁分别设有外胶层10,左弧板3、右弧板8的外侧壁分别与外胶层10粘接。

通过设置外胶层10,可以减少本装置在使用时与其他部件碰撞时对其他部件造成的损害。

左弧板3、右弧板8分别在连接缺口5处设有左铰接座4、右铰接座7,左铰接座4、右铰接座7上设有铰接轴,活动连接板6的两端分别与铰接轴铰接连接。

通过设置左铰接座4、右铰接座7、铰接轴及活动连接板6,方便所述部件的连接。

左铰接座4、右铰接座7的顶面为弧形面。

上述顶面设置为弧形面,可以减少其棱角,防止棱角刮碰到其他部件。

左手柄13、右手柄12呈倒八字形设置,其顶端间距大,底端间距小。

上述设置,便于本装置单手持握左手柄13、右手柄12的底端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相互铰接的左弧板3、右弧板8,将左弧板3、右弧板8通铰接处旋转张开夹持缺口11后将左弧板3、右弧板8卡套在大吸嘴的卡环上,持握左手柄13、右手柄12夹紧卡环,小幅度轻转卡环,使卡环动作活动,卡环动作活动过程中,大吸嘴及卡环里的回丝就会退绕,随即被鼓风机负压的气流吸走,可免拆卸实现大吸嘴及卡环内特别是连接处的回丝的抱死后的清理,省力又简便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