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

文档序号:4986019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载体制备技术领域。
在金属载体上可以采用与陶瓷载体相似的溶胶—凝胶法在经预处理的金属载体表面附着活性氧化铝层。但是由于氧化后金属载体表面状态与陶瓷载体基体的表面状态不同,因此不可能与陶瓷载体采取相同的工艺方法在氧化合金箔材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
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稀土铁铬铝合金箔材在空气中加热预氧化,氧化温度870~930℃,氧化时间10~24h;(2)将氧化后的金属合金箔材直接浸入Al(OH)3胶体溶液,控制Al(OH)3胶体溶液浓度为1.10~1.20g/ml,经过至少4次浸渍、加热分解过程,当金属合金箔材增重达10~20%(重量百分比)时,最终加热分解温度为520~580℃,时间2~4h。
以上所述的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氧化温度为900℃。
以上所述的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经过3次浸渍、加热分解过程,第1次加热分解温度为200℃,时间30min;第2次加热分解温度为400℃,时间30min;第3次加热分解温度为500℃,时间30min。
以上所述的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最终加热分解温度为550℃。
见表1,表1为氧化工艺对胶体浸渍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870~930℃的温度范围内,在空气中加热氧化后的合金箔材被Al(OH)3胶体溶液完全浸润,凝固后的Al(OH)3胶体与氧化箔材表面的结合越好。在900℃、氧化时间10~24h,凝固后的Al(OH)3胶体与氧化箔材的结合情况,均达到很好的效果。氧化温度在800℃和1000℃时,虽然氧化后的合金箔材被Al(OH)3胶体溶液完全浸润,但凝固后的Al(OH)3胶体与氧化箔材表面发生了较大的开裂,说明结合性变差。
为使凝胶层变薄采取溶胶稀释的方法使溶胶浓度降低。表2为溶胶浓度对附着的氧化铝层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溶胶浓度在1.25g/ml时,附着在金属基体表面的溶胶干燥后凝胶层会过厚,造成加热时凝胶层破碎。因此溶胶浓度需控制在1.10~1.20g/ml。由于不可能通过一次浸渍使金属载体表面附着的氧化铝层达到可以满足实用要求的厚度,所以必须通过多次“浸渍—加热分解”的过程。不难理解,其中的加热温度必然直接影响附着层的质量。一方面,浸渍凝固后的Al(OH)3胶体在加热过程中将失去胶体中的结晶水,形成多孔结构的活性氧化铝层,加热温度将决定胶体失去结晶水的速度,从而决定最终形成的活性氧化铝层中的微孔结构;另一方面,由于附着的氧化铝层与氧化箔材基体的热膨胀率不同,因此在加热过程中将产生应力,如果加热方式不适当,则可能引起附着的活性氧化铝层从金属基体上脱落。经过多次“浸渍—加热分解”后,当载体增重达到10~20%(重量百分比)时,将进行较长时间的最终加热分解以得到完全的多孔活性氧化铝层,最终加热分解温度是决定活性氧化铝层微孔结构以及活性氧化铝层与氧化箔材基体间附着性的主要因素。
表3为附着的氧化铝层及其与金属基体的结合情况。从表3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在550℃ 2h加热后的活性氧化铝层与金属基体结合较好,而且具有较好的看似疏松的氧化物结构,而500℃ 2h加热后的活性氧化铝层与金属基体结合较差,600℃ 2h加热后氧化铝层出现了结块,显然这将大大降低氧化铝层的空隙率及比表面积。因此,将最终加热分解温度控制在520~580℃。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例1将市售的稀土铁铬铝合金箔材在加热氧化前用1200#SiC砂纸将表面磨光,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将表面清洗干净,干燥后在空气中进行氧化,氧化温度900℃,氧化时间12h,将氧化后的金属箔材直接浸入Al(OH)3胶体溶液,控制Al(OH)3胶体溶液浓度为1.15g/ml,经过3次浸渍、加热分解过程,第1次加热分解温度为200℃,时间30min;第2次加热分解温度为400℃,时间30min;第3次加热分解温度为500℃,时间30min。当金属箔材增重达10%(重量百分比)时,最终加热分解温度为550℃,时间2h。最后得到与金属基体结合很好的多孔氧化铝层。
例2将市售的稀土铁铬铝合金箔材在加热氧化前用1200#SiC砂纸将表面磨光,然后在丙酮中用超声波将表面清洗干净,干燥后在空气中进行氧化,氧化温度900℃,氧化时间12h,将氧化后的金属箔材直接浸入Al(OH)3胶体溶液,控制Al(OH)3胶体溶液浓度为1.15g/ml,经过3次浸渍、加热分解过程,第1次加热分解温度为200℃,时间30min;第2次加热分解温度为400℃,时间30min;第3次加热分解温度为500℃,时间30min。当金属箔材增重达10%(重量百分比)时,最终加热分解温度为550℃,时间2h。最后得到与金属基体结合很好的多孔氧化铝层。
表1氧化工艺对胶体浸渍的影响

表2溶胶浓度对附着的氧化铝层的影响

表3附着的氧化铝层及其与金属基体的结合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稀土铁铬铝合金箔材在空气中加热预氧化,氧化温度870~930℃,氧化时间10~24h;(2)将氧化后的金属合金箔材直接浸入Al(OH)3胶体溶液,控制Al(OH)3胶体溶液浓度为1.10~1.20g/ml,经过至少4次浸渍、加热分解过程,当金属合金箔材增重达10~20%(重量百分比)时,最终加热分解温度为520~580℃,时间2~4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氧化温度为9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经过3次浸渍、加热分解过程,第一次加热分解温度为200℃,时间30min;第二次加热分解温度为400℃,时间30min;第三次加热分解温度为500℃,时间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最终加热分解温度为5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金属载体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在金属载体表面制备活性氧化铝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稀土铁铬铝合金箔材在空气中加热预氧化,氧化温度870~930℃,氧化时间10~24h,然后将氧化后的金属合金箔材直接浸入Al(OH)
文档编号B01J32/00GK1351906SQ0113472
公开日2002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9日
发明者聂祚仁, 陈颖, 周美玲 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