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胺液损耗和缓解胺液发泡的脱硫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8813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胺液损耗和缓解胺液发泡的脱硫系统及其处理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胺液损耗和缓解胺液发泡的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分液罐(1)、脱硫塔(2)、第二分液罐(3)、第一水冷器(4)、第一分离器(5)、第二水冷器(6)、第二分离器(7)和过滤器(8);其中,脱硫前工艺介质经第一水冷器(4)与第一分液罐(1)的进料口相连,第一分液罐(1)的罐顶物料出口与脱硫塔(2)的底部进料口相连,贫胺液经第二水冷器(6)与脱硫塔(2)的顶部进料口相连,脱硫塔(2)的塔顶出料口依次与第一分离器(5)和第二分液罐(3)相连,脱硫塔(2)底部的轻烃组分出料口与第二分离器(7)相连,脱硫塔(2)底部的富胺液出料口与过滤器(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冷器(6)上设置温差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调节阀设置在第二水冷器(6)的贫胺液管道上或设置在第二水冷器(6)的循环水管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离器(7)的液相出口和过滤器(8)的出料口均与富胺液管道相连;

优选地,第一分离器(5)的液相出口和第二分液罐(3)的底部出料口均与富胺液管道相连。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脱硫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脱硫前的工艺介质经冷却和分液后进入脱硫塔(2),贫胺液经过冷却后进入脱硫塔(2)进行脱硫处理,脱硫处理得到的塔顶出料依次经分离和分液处理得到脱硫后的工艺介质和富胺液,脱硫塔(2)塔底甩出的轻烃组分经分离处理后得到轻烃和富胺液,脱硫处理得到的富胺液进行过滤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贫胺液经冷却处理后的温度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前的工艺介质依次经第一水冷器(4)冷却和第一分液罐(1)分液后进入脱硫塔(2),所述贫胺液经过第二水冷器(6)冷却后进入脱硫塔(2);

优选地,所述经过冷却的贫胺液和经过冷却的脱硫前的工艺介质之间的温度差为3~10℃。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处理得到的塔顶出料依次经第一分离器(5)分离处理和第二分液罐(3)分液处理后得到脱硫后的工艺介质和富胺液;

优选地,所述脱硫处理得到的塔顶出料经第一分离器(5)处理后,其中携带的胺液浓度为0~10ppm。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处理得到的塔底轻烃组分经第二分离器(7)分离后得到轻烃,所述脱硫处理得到的富胺液经过滤器(8)进行过滤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处理得到的塔底轻烃组分经分离器后得到的轻烃中携带的胺液浓度为0~10ppm;

优选地,所述脱硫处理得到的富胺液进行过滤处理后,其携带的杂质粒径为1~5目。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为:

脱硫前的工艺介质依次经第一水冷器(4)冷却和第一分液罐(1)分液后进入脱硫塔(2),贫胺液经过第二水冷器(6)冷却至30~60℃后进入脱硫塔(2)进行脱硫处理,经过冷却的贫胺液和经过冷却的脱硫前的工艺介质之间的温度差为3~10℃;

脱硫处理得到的塔顶出料依次经第一分离器(5)分离处理和第二分液罐(3)分液处理得到携带胺液浓度为0~10ppm的脱硫后的工艺介质和富胺液,脱硫处理得到的塔底轻烃组分经第二分离器(7)分离处理后得到携带胺液浓度为0~10ppm的轻烃和富胺液,脱硫处理得到的富胺液经过滤器(8)进行过滤处理至携带的杂质粒径为1~5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