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14035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具有结构稳定和高截留性能高通量的新型多巴胺复合纳滤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J.E.Cadotte等利用哌嗪与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了NS-300膜,具有的膜的孔径或分离精度均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从此就开始了纳滤膜的研究。纳滤膜具有200~1000Da的截留分子量,且膜孔径为1nm左右,可用于分离粒径在1nm左右的溶解性组分,对二价及二价以上的离子,如Mg2+、Ca2+、Fe3+、8O42-和CO32-等可以有效截留,但对一价盐有较低的截留,并且具有低操作压力、低能耗的特点。目前为止,纳滤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水质软化以及食品、染料等行业的分离纯化过程等等。纳滤膜的制备技术包括相转化法、共混法、复合法、热诱导相转化法、化学改性法、等离子体法和用于无机膜的溶胶-凝胶法。其中,复合法是目前制备纳滤膜用得最多且最有效的方法。通常是在具有微孔的基膜上复合具有纳米级别孔径的超薄分离层,常用的复合方法有表面涂敷法、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等离子体聚合法、紫外接枝法和动力形成法等。而其中,直到现在,界面聚合法仍是制备复合纳滤膜的最主要的方法,它可以在多孔基膜上形成一层超薄的分离层,并且可以通过优化基膜与分离层两者的结构来实现复合膜最佳的分离性能。然而目前有个最大的难题,在基膜与分离层之间在溶胀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只有较弱的结合力,所以在恶劣的使用环境中(比如含有机溶剂),这会导致分离层从基膜上剥离。为了克服这个难题,科学家们想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提高基膜表面亲水性,这样可以增强基膜与分离活性层之间的物理作用力;另一种是在基膜与分离活性层之间建立共价键或离子键。但是,目前为止大多数的改性过程都很复杂,不能被广泛的使用,因此,对于去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加强两者之间粘附强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受到生物涂覆的启发,科学家已证明,多巴胺通过自聚交联,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基层上形成一层较强粘附性能的的聚多巴胺涂覆层。而且,已经有很多研究涉及了多巴胺的涂覆,其中包括多巴胺亲水表面改性、复合膜的制备及功能化等。不过针对多巴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还很少研究,只有少量研究人员对此有所探索,但是所制备的纳滤膜的截留性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并且有些耗时很长。李晓林等人通过聚砜超滤膜在多巴胺水溶液简单的涂覆,制备了一种亲水性多巴胺复合纳滤膜,但是这种方法耗时20个小时,得到的纳滤膜对CaCl2的截留只有68.7%;后来,赵娇娇等人通过多巴胺自聚,再与聚苯三甲酰氯发生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多巴胺复合纳滤膜,但是所得到的纳滤截留性能仍然不够理想,对Na2SO4的截留只有63.8%。因此,制备具有耗时短、优秀截留性能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仍是目前的一个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具有优秀截留性能的新型多巴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0.1g/L-10g/L,多巴胺的浓度为0.1g/L-5g/L;

步骤2:将基膜浸入所述的多巴胺与亲核试剂的混合溶液中,震荡5min-24h,取出后,用水冲洗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晾干;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晾干的膜片浸泡在1wt%-10wt%的交联剂溶液中,于25-80℃反应5min-48h,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30-80℃热处理5min-12h,取出,得到多巴胺纳滤膜。

优选地,所述的多巴胺与亲核试剂的混合溶液的配制方法包括:将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加入到蒸馏水中,每300ml蒸馏水加入0.1-2gTris,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3-10.5,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亲核试剂分散到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多巴胺,得到多巴胺与亲核试剂的混合溶液。

优选地,所述的亲核试剂为N-甲基-D葡糖胺(NMG),乙二胺和哌嗪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中的震荡频率为60-200HZ,震荡温度为25℃-50℃。

更优选地,所述的震荡温度为25-30℃。

优选地,所述的震荡时间为0.5h-6h。

优选地,所述的基膜为PES(聚醚砜)超滤膜或微滤膜,PS(聚砜)超滤膜或微滤膜,PAN(聚丙烯腈)超滤膜。

优选地,所述的交联剂为浓度为1wt%-5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

本发明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其表面活性分离层,是由亲核试剂调控多巴胺的自聚过程,短时间形成交联点密度大的聚多巴胺层,接着用交联剂进一步的交联而形成的。

本发明的亲核试剂可以是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可以是亲水分子,也可以是疏水小分子,也可以是纳米粒子。如果采用的亲核试剂为亲水小分子,如NMG,可以形成一种亲水性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发明通过亲核试剂调节多巴胺的自聚过程,在短时间内形成的改性聚多巴胺涂层的表面具有更多大的交联点密度,接着通过交联,形成了均一的致密薄层。一方面,聚多巴胺涂层与基层的之间的强大的物理化学结合力,这赋予了所得到的复合纳滤膜与传统的复合纳滤膜相比,具有结构上和化学上的更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亲核试剂本身的亲水性,如NMG,含有多个羟基的亲水性分子,使所得到的复合纳滤膜具有更大的亲水性及抗污能力。所得到的纳滤膜对染料等有机分子、二价离子有较高的截留,对一价盐有较低(不到15%)的截留,适用于水处理,尤其在染料脱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发明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其表面活性分离层,是由亲核试剂调节多巴胺的自聚过程,短时间形成致密的聚多巴胺层,接着用戊二醛进一步的进行交联形成的。亲核试剂可以是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可以是亲水分子,也可以是疏水小分子,也可以是纳米粒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与常规纳滤膜相比,通量超过大部分商业纳滤膜,并且结构稳定性很高,亲水性及抗污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2、本发明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能够用于染料脱盐。

附图说明

图1为基膜、2g/L多巴胺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对比例1,所得膜标记为M0)与2g/L多巴胺+3g/LNMG混合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实施例1,所得膜标记为M3)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基膜(Substrate)、2g/L多巴胺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对比例1,所得膜标记为M0)与2g/L多巴胺+3g/LNMG混合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实施例1,所得膜标记为M3)100K(右图)倍表面扫描电镜图。

图3为2g/L多巴胺+3g/L NMG混合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实施例1,所得膜标记为M3)分离性能示意图。

图4为2g/L多巴胺+3g/L NMG混合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实施例1,所得膜标记为M3)结构稳定性能表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可通过改变亲核制剂的种类,对多巴胺复合纳滤膜的亲水性能、外观形貌、分离性能进行调控,使其亲水性能及分离性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本发明也可通过改变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两者的比例、涂覆时间、交联剂的种类、交联剂的浓度及交联时间,对多巴胺复合纳滤膜的分离性能进行调控,使其分离性能得到有效的调控。此外,聚多巴胺涂层与基膜之间的强大的结合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分离的性能,在水处理方面有很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一、测试方法及标准:

对下述各实施例得到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膜进行如下技术指标的测试评估。

多巴胺复合纳滤膜膜表面微观形态:干膜直接溅射铂金后,用日本JSM-560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膜的水通量测试方法:将面积为12cm2膜置于自制的通量测试装置中,在0.4MPa下预压30min后,膜通量趋于稳定,将压力降至0.35MPa,纯水通量为单位时间内透过的水体积。通量值为单位时间内单位膜面积透过水的体积,通量J=V/(A×t),其中V为透过的水体积(L),A是膜面积(m2),t为渗透时间,J单位L/(m2.h)。

膜截留率测试方法:选用不同类型1g/L的无机盐溶液或不类型0.1g/L的染料进行测试,首先在一定压力下将膜预压30min,对于无机盐溶液:用电导率仪测定过滤前后溶液电导率值,根据电导率仪-含盐量曲线得到该值相对应的溶液浓度,对于染料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对应染料最大波长下分别测定进料液和透过液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染料浓度曲线得到该值对应的溶液浓度,然后截留率根据公式R=(1-Cp/Cf)×100%,其中Cp和Cf分别表示透过液和进料液中的浓度。

膜二次水通量回复率的测试:膜置于过滤装置中,先后过滤1g/L Na2S04溶液1.5h,得到稳定通量J0,然后将料液更换为0.1g/L BSA(牛血清白蛋白)和lg/LNa2SO4(pH=4.8)的混合溶液,再过滤1.5h至通量稳定,后将膜取出用纯水冲洗后放回测试模具中,再测定1g/LNa2SO4溶液稳定通量1.5h,得到稳定水通量Jt。第二次水通量与第一次水通量的比值即为二次水通量恢复率(Jr值),Jr值越高,抗污性能越好。

二、实验材料:

1.PES基膜(截留分子量1000-40000,超滤膜),中科瑞阳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多巴胺,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

3.NMG(N-甲基-D葡糖胺),甲基蓝,无机盐等均购自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4、各实施例中使用的稀盐酸的浓度为0.1-3wt%。

实施例1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0.9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得到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3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2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M3)的纯水通量为36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99.18%,Na2SO4的截留率为81.20%,其余无机盐截留性能如图3所示。一方面,无机盐截留率大小顺序:Na2SO4>MgSO4>NaCl>MgCl2,这符合荷负电纳滤膜无机盐截留规律,故所得到的纳滤具有明显的荷负电性;另一方面此实施例获得的纳滤膜对染料有较高的截留,而对一价盐有很低的截留,故在染料脱盐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纳滤膜又通过浸泡无水乙醇进行了结构稳定性测试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随着乙醇浸泡的时间增加,水通量与截留率只有略微降低的趋势,变化不大,故可知此纳滤膜的结构稳定性比较好。

对比例1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只将0.6g的多巴胺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就得到多巴胺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0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2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如图2所示,为基膜(Substrate)、2g/L多巴胺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对比例1,所得膜标记为M0)与2g/L多巴胺+3g/LNMG混合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实施例1,所得膜标记为M3)100K(右图)倍表面扫描电镜图。

实施例2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0.3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1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2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M1)的纯水通量为76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91.25%,Na2SO4的截留率为41.26%。

对比例1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M0)的纯水通量为205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89.6%,Na2SO4的截留率为9.87%。BSA与盐溶液动态污染测试中,M1的二次水通量恢复率为76%,M3的二次水通量恢复率为88%,M3的通量回复率明显提高了很多,故M3的抗污能力增强,这可能M3比M0亲水性的提高。

实施例3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0.6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2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2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M2)的纯水通量为38L/(m2·h),酸性红18的截留率为98.18%,Na2SO4的截留率为70.06%。

实施例4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1.2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4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2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M4)的纯水通量为52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97.81%,Na2SO4的截留率为62.12%。

实施例5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1.5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5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2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M5)的纯水通量为75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96.86%,Na2SO4的截留率为56.94%。

实施例6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1.8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6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2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M6)的纯水通量为90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90.98%,Na2SO4的截留率为34.87%

实施例7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2.1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7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2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M7)的纯水通量为112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88%,Na2SO4的截留率为32.62%。

实施例8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2.4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8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2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M8)的纯水通量为132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83.63%,Na2SO4的截留率为12.56%。

实施例9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0.6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2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1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为65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77.44%,Na2SO4的截留率为40.85%。

实施例10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0.6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2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3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为30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98.10%,Na2SO4的截留率为72.34%。

实施例11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0.6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2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4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为30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98.03%,Na2SO4的截留率为71.98%。

实施例12

一种多巴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配制多巴胺与亲核试剂混合溶液:将0.363gTris加入到300ml蒸馏水中,溶解后用稀盐酸调节pH值为7,得到Tris水溶液,然后将0.6g的NMG分散到新配置的Tris水溶液中,最后再加入0.6g的多巴胺,多巴胺与亲核试剂NMG的混合溶液,其中,亲核试剂的浓度为2g/L,多巴胺的浓度为2g/L;

(2)将基膜浸入步骤(1)中的混合溶液中,放在摇床上震荡(频率为75Hz,温度为25℃)5h,取出后,用水冲洗若干次除去表面的混合溶液,常温晾干;

(3)将步骤(2)中晾干的膜片浸泡在3wt%的戊二醛乙醇溶液中,于50℃反应20min,取出后,放在真空烘箱中,于50℃热处理20min,取出,得到多巴胺复合纳滤膜。

本实施例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为27L/(m2.h),酸性红18(Mw=509)的截留率为97.94%,Na2SO4的截留率为68.64%。

如图1所示,为基膜、2g/L多巴胺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对比例1,所得膜标记为M0)与2g/L多巴胺+3g/LNMG混合溶液涂覆制备的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实施例1,所得膜标记为M3)的红外光谱图。由图可知,M0、M3与基膜相比,在1511cm-1与1643cm-1处出现两个新峰,分别为芳香氨上的苯环上的C-N振动与苯环上的C=C共振峰,故可证明聚多巴胺涂层存在于基膜表面;M3上3400cm-1处具有最强吸收峰,为-OH的伸缩振动峰,这归功于NMG上有多个羟基,故证明NMG存在聚多巴胺涂层上,也可证明NMG参与了多巴胺的自聚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