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接头易更换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223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接头易更换的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接头易更换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过滤装置应用广泛,尤其是净水及饮水设备市场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过滤装置等产品出现。过滤装置中滤芯是其核心,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维修或清洗,这就需要将滤芯过滤部分从过滤装置上取下,目前多采用连接件固定滤芯,旋转卡扣连接、螺纹连接,因此存在安装不方便需要工具、安装扭力大、不能自动断开给水或出水通路,每次更换需人工切换给水锁紧装置、滤芯倒置或水平时渗水、这些问题导致滤芯拆卸的工作效率低下,费时费力,而且连接件也容易丢失,非专业人员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更换、安装便捷且安全、漏水风险小的过滤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使用接头易更换的过滤装置,包括接头、滤芯及锁紧装置,所述滤芯通过锁紧装置以可分离方式与接头连接,其中:

所述接头,其内设有供水体流动的通路;

所述滤芯,用于容纳过滤材料,其上端设有与通路相对应的过滤通路;

所述锁紧装置,其包括:具有中心通孔的滑板固定盖,安装于所述接头底端;具有中心通孔的按钮滑块,其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接头和滑板固定盖间,该按钮滑块中心通孔两侧面间隔设有凹槽;以及一端置于接头内,另一端与按钮滑块的尾端相连的弹性元件;

所述滤芯的上端设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块,通过凸块和凹槽的配合与所述接头连接、分离。

进一步说,凹槽上与凸块相接触的面为斜面。接头内的通路包括将将给水传输至接头内的第一通路及将净化水输出至接头流动到净水口的第二通路。滤芯内的过滤通路包括将第一通路内的给水传输至滤芯内的第一过滤通路及将滤芯内的净化水传输至第二通路的第二过滤通路。

再进一步说,接头内的通路包括将给水传输至接头内的第一通路、将净化水输出接头流动到净水口的第二通路及将浓缩水输出接头流动到浓缩水口的第三通路。滤芯内的过滤通路包括将第一通路内的给水传输至滤芯内的第一过滤通路、将滤芯内的净化水传输至第二通路的第二过滤通路及将滤芯内的浓缩水传输至第三通路的浓缩水通路。

更进一步说,所述第一通路及第二通路内均设有避免水体流出的第一断水阀,用于在所述滤芯接合在接头上时开启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所述第一过滤通路及第二过滤通路内均设有避免水体流出的第二断水阀。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当要分离过滤装置的滤芯进行更换时,其能通过接头及锁紧装置容易地更换,并且通过设置在接头和滤芯内的断水阀断开给水和净水通路,解决了更换滤芯时过滤装置或滤芯渗水,省略锁紧给水锁紧阀的操作,提高了效率简化了操作,便于更换、维修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的滤芯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滤芯为反渗透膜滤芯;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的滤芯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滤芯为沉淀物滤芯、活性碳滤芯、中空纤维滤芯中的至少一种;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头和锁紧装置组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头和锁紧装置组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非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钮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锁紧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非锁紧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沿D-D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使用状态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拆卸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接头易更换的过滤装置,包括接头1、滤芯2及锁紧装置3,所述滤芯2通过锁紧装置3以可分离方式与接头1连接。

其中,所述接头1,其内设有供水体穿过的通路4,该通路4为2~3个,可并列设置或采用不对称设置,如图4所示。

所述滤芯2,用于容纳过滤材料,其上端设有与通路4相对应的过滤通路5,如图6所示。

如图5、图7、图8及9所示,所述锁紧装置3包括:具有中心通孔的滑板固定盖6,安装于所述接头1底端;具有中心通孔的按钮滑块7,其以可前后滑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接头1和滑板固定盖6间,该按钮滑块7中心通孔两侧面间隔设有凹槽8;以及一端置于接头1,另一端与按钮滑块7的尾端相连的弹性元件9,即弹簧;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滤芯2的上端设有与按钮滑块7上的凹槽8相对应的凸块10,滤芯2的上端与按钮滑块7相对应,凹槽8和凸块10可设置成多个,凹槽8设有一定的坡度,其与凸块10相接触的面为斜面,通过凸块10和凹槽8的配合与所述接头1连接、分离。

当滤芯为沉淀物滤芯、活性碳滤芯或中空纤维滤芯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通路4包括2个,分别将给水传输至接头1内的第一通路41及将净化水输出接头1的第二通路42;相应地,所述过滤通路5包括2个,分别为将第一通路41内的给水传输至滤芯2内的第一过滤通路51及将滤芯2内的净化水传输至第二通路42的第二过滤通路52;当滤芯为反渗透膜滤芯时,所述通路4包括3个,分别为将给水传输至接头1内的第一通路41、将净化水输出接头1的第二通路42及将浓缩水输出接头1的第三通路43;对应地,过滤通路5也包括3个,分别为将第一通路41内的给水传输至滤芯2内的第一过滤通路51、将滤芯2内的净化水传输至第二通路42的第二过滤通路52及将滤芯2内的浓缩水传输至第三通路43的浓缩水通路53,如图2所示;除此之外,当滤芯为沉淀物滤芯、活性碳滤芯或中空纤维滤芯中的至少一种时,通路4可包括3个,分别为第一通路41、第二通路42及第三通路43,而此时的第三通路43为封闭的,仅作为安装防呆使用,如图3所示。

所述第一通路41及第二通路42内均设有避免水体流出的第一断水阀11,用于在所述滤芯2接合在接头1上时开启所述第一通路41和第二通路42,第一过滤通路51及第二过滤通路52内均设有避免水体流出的第二断水阀12,且两两对应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无论水平、竖直或者倒立放置,均可起到防止水滴漏到机器或地面。若滤芯2不需要断水功能时,可取消第二断水阀12并采用在滤芯2的过滤通路5内增加结构来确保接头1内的第一断水阀11功能正常。所述第一断水阀11包括阀杆13,设于阀杆13端部的弹簧14及设有于弹簧端部的阀盖15,通过阀盖将该第一断水阀11固定于接头1内。所述第二断水阀12包括阀杆13、设于阀杆13端部的弹簧14及将该第二断水阀12固定于过滤通路5内的阀座16,阀杆13的另一端设有密封圈,用于断开通路4及过滤通路5,如图14及图15所示。

工作原理:

安装时,将滤芯2对准接头1向上插入,滤芯2上的凸台10最先触碰到按钮滑块7上的凹槽8的斜面,按钮滑块7在斜面分力的作用下沿着滤芯2插入方向的垂直方向往后移动,直到滤芯2的凸台10完全进入接头1,按钮滑块7在弹簧9的反作用力下复位,卡合住滤芯2上对应的凸台10,从而将滤芯2与所述接头1连接,如图8、图10及图11所示,此时,第一断水阀11及第二断水阀12在相互的作用力下开启,第一通路41与第一过滤通路51间形成通路,第二通路42与第二过滤通路52间形成通路,第三通路43与浓缩水通路53间形成通路,整个过程即为安装过程。

安装完成后,使用时,如图14所示,从给水口17通入水源,水源依次从第一断水阀11形成的通路、第一通路41、第二断水阀12形成的通路以及第一过滤通路51进入滤芯2内。通过过滤材料过滤后,净化水依次从第二过滤通路52、第二断水阀12形成的通路、第二通路42以及第一断水阀11形成的通路传输至净水口18,以供使用。而净化后的废水则沉积到滤芯2的底端,从滤芯2的周边依次进入浓缩水通路53及第三通路43传输至浓缩水口19排出。

而更换时,如图7、图12及图13所示,按压按钮滑块7,按钮滑块7的凹槽8对齐滤芯2上对应的凸台10,形成通道,在第一断水阀11的反作用力和/或重力作用下,滤芯2可自由移出接头1,同时第一断水阀11和第二断水阀12同时关闭断开通路,如图15所示,整个过程即为更换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可单独使用或由2个以上的整套的接头1、滤芯2以及锁紧装置3组成;而2个以上的接头1为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接头1可通过模具一次成型,能够有效解决生产效率低、漏水点多、承压能力不高等缺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