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2201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盘式除尘器,属于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随着城市雾霾越来越严重,除尘设备被应用于各大工业制造中的粉尘分离工序中,传统的除尘设备滤袋与清理装置结构不紧凑,导致除尘设备占地大,除尘、清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转盘式除尘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盘式除尘器,包括:圆罐、灰斗、滤袋,所述圆罐顶部设置有清理室,圆罐底部设置有灰斗,所述圆罐与清理室之间设置有支撑板,圆罐与灰斗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圆罐内滤袋呈不同直径的圆形排列,所有圆形排列滤袋以同一圆心相互排列,所述滤袋开口处与支撑板相导通,滤袋底部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清理室内设置有转盘吹气装置,所述转盘吹气装置包括:吹风机、吹风管、旋转电机、转轴、轴承、主风管、次风管,所述吹风机与吹风管相连接,吹风管末端伸入主风管侧面,主风管内设置有转轴,转轴顶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转轴末端与轴承相连接,所述轴承与次风管相连接,多个次风管呈星形排列,多个次风管首端相连通,转动套接在主风管底部,每个次风管底部均设置有吹气筒,所述吹气筒位置与滤袋开口相对应;所述圆罐侧壁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清理室侧壁设置有出气口。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减速机,所述旋转电机与转轴顶端之间还设置有减速机。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检修门,所述圆罐上设置有检修门。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加强杆,所述次风管与主风管之间连接有加强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灰斗底端设置有卸料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次风管数量设置为六个。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转盘式除尘器,通过同心圆结构的滤带分布,最大限度的利用圆罐空间,同时也最大限度的节约占地空间;呈星形排列的次风管可快速扫过不同直径上的滤带开口,迅速完成清理工序。本设计除尘量大,效率高,清理快速,设备占地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滤袋在圆罐内分布示意图;

图3为转盘吹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次风管呈星形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转盘式除尘器,包括:圆罐1、灰斗2、滤袋3,所述圆罐1顶部设置有清理室4,圆罐1底部设置有灰斗2,所述圆罐1与清理室4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圆罐1与灰斗2之间设置有支撑架6;如图2所示,所述圆罐1内滤袋3呈不同直径的圆形排列,所有圆形排列滤袋3以同一圆心相互排列,所述滤袋3开口处与支撑板5相导通,滤袋3底部固定在支撑架6上;所述清理室4内设置有转盘吹气装置7,如图3所示,所述转盘吹气装置7包括:吹风机71、吹风管72、旋转电机73、转轴74、轴承75、主风管76、次风管77,所述吹风机71与吹风管72相连接,吹风管72末端伸入主风管76侧面,主风管76内设置有转轴74,转轴74顶端与旋转电机73相连接,转轴74末端与轴承75相连接,所述轴承75与次风管77相连接,如图4所示,八个次风管77呈星形排列,八个次风管77首端相连通,转动套接在主风管74底部,每个次风管77底部均设置有吹气筒78,所述吹气筒78位置与滤袋3开口相对应;所述圆罐1侧壁设置有进气口8,所述清理室4侧壁设置有出气口9。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减速机79,所述旋转电机73与转轴74顶端之间还设置有减速机79。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检修门10,所述圆罐1上设置有检修门10。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加强杆710,所述次风管77与主风管76之间连接有加强杆71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灰斗2底端设置有卸料阀1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盘式除尘器,所述圆罐顶部设置有清理室,圆罐底部设置有灰斗,所述圆罐内滤袋呈不同直径的圆形排列,所有圆形排列滤袋以同一圆心相互排列;所述清理室内设置有转盘吹气装置,所述吹风机与吹风管相连接,吹风管末端伸入主风管侧面,主风管内设置有转轴,转轴顶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转轴末端与轴承相连接,所述轴承与次风管相连接,多个次风管呈星形排列,多个次风管首端相连通,转动套接在主风管底部,每个次风管底部均设置有吹气筒,所述吹气筒位置与滤袋开口相对应;所述圆罐侧壁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清理室侧壁设置有出气口。本设计除尘量大,效率高,清理快速,设备占地空间小。

技术研发人员:毛彩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毛彩娣
技术研发日:2017.11.16
技术公布日:2018.02.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