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4909发布日期:2018-06-19 04:58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油脂脱酸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游离脂肪酸,是毛油中普遍存在的杂质之一,收获的油料作物中的油脂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因为脂肪酶的催化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比中性油脂更易氧化,游离脂肪酸含量过高,不仅会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还会降低油脂的发烟点和表面张力,对油炸食品风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技术手段将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降低油脂含量的技术手段就是脱酸技术。脱酸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最终成品油的得率和品质,因此,脱酸技术在油脂精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现有生物脱酸时,反应时间较长、酶价格较昂贵、目前仅适用于高酸价毛油,而化学酯化脱酸时,成本较高,溶剂消耗、脱溶成本高,而吸附法在脱酸过程中,通过某些对脂肪酸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的物质吸附油脂中的及其他杂质,实现与中性油的分离,但是现有的吸附脱酸剂效果单一且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对油酸的有效脱除,吸附效率和脱酸效率低。因此,发明一种吸附效率和脱酸效率优异的新型植物油吸附脱酸剂对油脂脱酸
技术领域
具有积极的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现有的吸附脱酸剂效果单一且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对油酸的有效脱除,吸附效率和脱酸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30~40份硝酸镁、35~45份硝酸铝、25~28份硝酸锌和300~400份去离子水混合10~15min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以及碳酸钾混合后得到反应液;(2)将反应液和柠檬汁以及硫氰化钾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并装入高压水热釜中,水热反应25~30h,待水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即为活性类水滑石;(3)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5~20份常山、14~16份槟榔、20~23份绿茶和18~20份半边莲混合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将得到的粉碎物和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混合后加热升温,保温处理30~40min,过滤分离得到滤渣;(4)将上述滤渣和水以及浓度为105cfu/mL的绿脓杆菌菌悬液混合后装入发酵罐中,密封发酵5~7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液,(5)将活性类水滑石和上述发酵滤液按等质量比混合后重新装入发酵罐中,继续密封发酵7~9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渣,将发酵滤渣放入烘箱,干燥后出料,即得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以及碳酸钾的质量比为15:3:1。步骤(2)中所述的水热反应的压力为1.5~1.8MPa,温度为190~210℃。步骤(3)中所述的粉碎物和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的质量比为1:5,加热升温的温度为60~70℃。步骤(4)中所述的滤渣和水以及浓度为105cfu/mL的绿脓杆菌菌悬液的质量比为10:60:1,密封发酵的温度为35~45℃。步骤(5)中所述的继续密封发酵的温度为35~45℃,干燥的温度为105~110℃,干燥的时间为2~4h。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首先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多孔的纳米级类水滑石,并在水热反应的同时加入富含有机酸和有机质的柠檬汁以及硫氰化钾,在硫氰化钾的作用下,通过柠檬汁中有机酸的螯合性能使得类水滑石中部分金属离子离开原有的晶格进入有机酸及有机质中,从而在类水滑石的原有晶格上产生空穴,这些空穴的产生使得类水滑石的吸附活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使由此制备的吸附脱酸剂的吸附性得到提高,接着本发明再以富含生物碱和多酚类的中药以及茶叶作原料,先经醇提脱脂,再静置发酵得到富含生物碱、碱性金属盐以及植物多酚降解物的发酵滤液,再将发酵滤液和活性类水滑石共混发酵制得吸附脱酸剂,在微生物的自交联作用下将多酚降解物中的芳烃基引入到活性类水滑石表面及其内部孔隙中,其中芳烃基作为一种亲油性刚性基团,它的引入可以使得活性类水滑石和植物油间的相容性提高,能使植物油更好的在活性类水滑石表面润湿,提高吸附脱酸剂和植物油的接触几率,提高了吸附脱酸剂的脱酸效率;(2)在发酵的过程中,大量的生物碱附着在活性类水滑石的表面及内部孔隙中,并通过水解在活性类水滑石表面及内部孔隙中形成大量OH-活性位点,在吸附脱酸剂和植物油接触时,其中的生物碱可以将一部分游离脂肪酸中和生成脂肪酸盐,生成的脂肪酸盐会被活性类水滑石进行物理吸附固着,而未被中和的游离脂肪酸则会和活性类水滑石表面及内部孔隙中暴露的OH-活性位点之间形成化学键吸附,由此经过物理和化学的双重吸附达到脱除游离脂肪酸的目的,具有极佳的脱酸效果,应用前景广阔。具体实施方式按重量份数计,称取30~40份硝酸镁、35~45份硝酸铝、25~28份硝酸锌和300~400份去离子水混合10~15min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以及碳酸钾按质量比为15:3:1混合后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和柠檬汁以及硫氰化钾按质量比为10:30:1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并装入高压水热釜中,在压力为1.5~1.8MPa,温度为190~210℃的条件下,水热反应25~30h,待水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即为活性类水滑石;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5~20份常山、14~16份槟榔、20~23份绿茶和18~20份半边莲混合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将得到的粉碎物和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为1:5混合后加热升温至60~70℃,保温处理30~40min,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将滤渣和水以及浓度为105cfu/mL的绿脓杆菌菌悬液按质量比为10:60:1混合后装入发酵罐中,密封罐口在35~45℃下密封发酵5~7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液,将活性类水滑石和发酵滤液按等质量比混合后重新装入发酵罐中,密封罐口后在35~45℃下继续密封发酵7~9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渣,将发酵滤渣放入烘箱,在105~110℃下干燥2~4h后出料,即得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实例1按重量份数计,称取30份硝酸镁、35份硝酸铝、25份硝酸锌和300份去离子水混合10min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以及碳酸钾按质量比为15:3:1混合后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和柠檬汁以及硫氰化钾按质量比为10:30:1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并装入高压水热釜中,在压力为1.5MPa,温度为190℃的条件下,水热反应25h,待水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即为活性类水滑石;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5份常山、14份槟榔、20份绿茶和18份半边莲混合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将得到的粉碎物和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为1:5混合后加热升温至60℃,保温处理30min,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将滤渣和水以及浓度为105cfu/mL的绿脓杆菌菌悬液按质量比为10:60:1混合后装入发酵罐中,密封罐口在35℃下密封发酵5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液,将活性类水滑石和发酵滤液按等质量比混合后重新装入发酵罐中,密封罐口后在35℃下继续密封发酵7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渣,将发酵滤渣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h后出料,即得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实例2按重量份数计,称取35份硝酸镁、40份硝酸铝、26份硝酸锌和350份去离子水混合13min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以及碳酸钾按质量比为15:3:1混合后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和柠檬汁以及硫氰化钾按质量比为10:30:1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并装入高压水热釜中,在压力为1.7MPa,温度为200℃的条件下,水热反应28h,待水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即为活性类水滑石;按重量份数计,称取18份常山、15份槟榔、21份绿茶和19份半边莲混合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将得到的粉碎物和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为1:5混合后加热升温至65℃,保温处理35min,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将滤渣和水以及浓度为105cfu/mL的绿脓杆菌菌悬液按质量比为10:60:1混合后装入发酵罐中,密封罐口在40℃下密封发酵6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液,将活性类水滑石和发酵滤液按等质量比混合后重新装入发酵罐中,密封罐口后在40℃下继续密封发酵8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渣,将发酵滤渣放入烘箱,在108℃下干燥3h后出料,即得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实例3按重量份数计,称取40份硝酸镁、45份硝酸铝、28份硝酸锌和400份去离子水混合15min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0%的氨水以及碳酸钾按质量比为15:3:1混合后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和柠檬汁以及硫氰化钾按质量比为10:30:1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并装入高压水热釜中,在压力为1.8MPa,温度为210℃的条件下,水热反应30h,待水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即为活性类水滑石;按重量份数计,称取20份常山、16份槟榔、23份绿茶和20份半边莲混合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将得到的粉碎物和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为1:5混合后加热升温至70℃,保温处理40min,过滤分离得到滤渣;将滤渣和水以及浓度为105cfu/mL的绿脓杆菌菌悬液按质量比为10:60:1混合后装入发酵罐中,密封罐口在45℃下密封发酵7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液,将活性类水滑石和发酵滤液按等质量比混合后重新装入发酵罐中,密封罐口后在45℃下继续密封发酵9天,发酵结束后,过滤分离得到发酵滤渣,将发酵滤渣放入烘箱,在110℃下干燥4h后出料,即得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对照例以武汉市某公司生产的稻壳炭脱酸剂作为对照例对本发明制得的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和对照例中稻壳炭脱酸剂进行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检测项目实例1实例2实例3对照例植物油原酸值(mg/g)62.362.362.362.3脱酸后植物油酸值(mg/g)0.810.780.7510.21脱酸率(%)98.798.798.883.6吸附率(%)99.599.699.678.3由上表中检测数据可知,本发明制得的类水滑石植物油吸附脱酸剂具有极佳的脱酸和吸附效率,应用前景广阔。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