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5407阅读:2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水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氨式氨水制备 器。



背景技术:

液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制药、炼油、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冷 冻、冶金等方面。液氨由专业生产厂家合成氨气经压缩制得液氨产品,再装入专 门的钢瓶或槽车由公路和铁路运输到各厂家用户,以作为工业原料生产出各种产 品。一般在工业生产中是将液氨溶于水配成工业氨水来使用的。

在氨水的配置过程中,液氨溶解在水中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危险性较高, 如果散热不及时,则会影响到人身安全。且会有一部分氨气从氨水中逸出,这部分气体如果直接排放,不仅浪费了材料,且可能会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液氨式氨水制备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 的冷却效果差,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水制备装置,包括液氨混合罐、氨气喷淋罐及氨水储存罐,在液氨混合罐侧壁设置液氨进口管、进水管,液氨混合罐底部设置出水管,出水管连接氨水储存罐,所述液氨进口管处于混合罐内的一端向下伸入液氨混合罐液面以下,在液氨进口管下端设置一个侧壁上有若干小孔的氨水分流筒,所述的进水管在罐体内部的部分沿罐体切线方向设置,进水管的出水口略低于液氨混合罐液面;

在液氨混合罐的顶部设置出气口,出气口连接出气管,出气管连接氨气喷淋罐的进气口,氨气喷淋罐的出水口与氨水储存罐通过管道连接,在管道上设置阀门,在出气管上还设置气室,气室内设置第一涡轮,在进水管内设置第二涡轮,两个涡轮通过传动装置相互连接。

在液氨混合罐外壁上设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为板式散热器,所述的板式散热器外侧敷设隔热层。

第一涡轮与第二涡轮的转速比为3:1。

所述的氨气喷淋罐上还设置进水口及循环喷淋管,进水口设置在氨气喷淋罐侧壁上,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液氨混合罐的进水管连接,氨气喷淋罐顶端设置喷淋头,循环喷淋管一端连接喷淋头,另一端连接氨气喷淋罐出水口处的管道,在氨气喷淋罐内还设置氨水浓度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在液氨进口管底端设置氨水分流筒,使得其能够均匀的将液氨喷入到水中,实现液氨的快速溶解;进水口沿切线设置,令混合液形成涡流,实现自我搅拌混合,提高溶解效率;设置一个喷淋罐令逸出的氨气可以得到回收,且设置涡轮加速气体的回收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温效果好,氨水产率高,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液氨混合罐、2-氨气喷淋罐、3-氨水储存罐、4-液氨进口管、5-分流筒、6-进水管、7-第一涡轮、8-第二涡轮、9-出水管、10-循环喷淋管、11-氨水浓度计、12-板式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水的制备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主要利用液氨,氨气作为辅助的氨水的制备装置,其包括利用液氨作为原料制备氨水的液氨混合罐1、利用氨气制备氨水的氨气喷淋罐2及储存成品氨水的氨水储存罐3,在液氨混合罐1上,设置有液氨进口管4、进水管6,通过将液氨与纯水进行混合,从而产出指定浓度的氨水产品,混合得到的成品氨水通过液氨混合罐底部设置的出水管9通入氨水储存罐3中进行储存,氨水储存罐3通过设置相关恒温恒压的装置保证存储环境的恒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液氨进口管4位于液氨混合罐内的一端伸入混合罐的液面以下,这样令液氨直接与纯水进行接触混合,不会出现,为了令液氨更加均匀的进行混合,可以在液氨进口管的下端加装一个分流筒5,分流筒5的侧壁上均匀设置了小孔,这样液氨从小孔中溢出时保证其保持较小的流量与较慢的流速,增大了单位容量的液氨与水接触的面积,氨水混合充分。

为了进一步提升氨水混合效果,亦可将进水管6出水方向设置为沿液氨混合罐罐体的切线方向,这样在同时进水管6的管口也设置在液面之下,这样从进水管排出的水流会令罐体内的混合溶液进行旋转形成涡流,实现混合溶液的自搅拌,混合效果更为显著。

由于液氨溶于水后,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得不到散发。会令大量的氨气从氨水中散逸,直接造成氨水的品质降低;且液氨混合罐罐体温度高,在日常操作中易对操作人员造成损伤,对此,在液氨混合罐的外壁上设置冷却装置,设置冷却装置其一是为了对液氨混合罐中的氨水混合物进行冷却,其二是控制氨水冷却罐罐体的表面温度,以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液氨混合罐外壁设置板式散热器12来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这样便将液氨混合罐外壁部分完全与外界进行隔离,其一可以充分的保证罐内的氨水得到充分的冷却,其二亦可保证液氨混合罐的罐体不暴露于外界,不会将操作人员烫伤,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板式散热器外侧还敷设隔热层,其隔温效果更为明显。

混合氨水时产生的多余氨气通过液氨混合罐顶部的出气口排出,并在氨气喷淋罐中进行喷淋吸收,形成稀氨水,这样对多余的氨气进行了吸收,一方面避免了原料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环境的污染。由于进入氨水喷淋罐中的氨气量小于喷淋水的吸收量,因此氨水喷淋罐中持续处于负压状态,因此喷淋吸收工序持续进行,本实用新型在液氨混合罐与氨气喷淋罐之间设置的管道上设置一个气室,在气室内设置第一涡轮7,与之对应的,在进水管内设置了第二涡轮8,两个涡轮通过传动装置相连接,在喷淋工序进行时,由于氨气流经气室时,与设置其中的第一涡轮7发生碰撞,致使第一涡轮7随之转动,第一涡轮的转动带动第二涡轮8的转动,从而加速进水管内的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无需水泵介入令水加速流动,从而对能源进行了节约,反之,当水泵介入加速进水管中的水流动时,亦会带动第一涡轮7加速氨气的流动,从而增加了氨气的吸收效率。更进一步的,由于液体加速相比于气体加速,其需要耗费更多的能量,因此第一涡轮7与第二涡轮8的转动比为3:1,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传动装置设置成动力可脱离式,避免了因水泵全速运转介入时,第一涡轮旋转过速引发的损坏。

所述的氨气喷淋罐上,设置一个进水口,进水口同样与氨水混合罐上的进水管6连接,进水口设置在氨气喷淋罐罐体的侧壁上,且进水口高于罐内液面设置,避免由于氨水倒流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在氨气喷淋罐顶部设置喷淋头,其底部设置出水口,出水口与氨水储存罐通过管道连接,在喷淋头与管道上设置一根循环喷淋管10,循环喷淋管10将氨水喷淋罐2中的氨水进行反复喷淋,以发挥其最大的吸收量,同时在氨气喷淋罐2罐体内设置氨水浓度计11,当氨气喷淋罐罐体内氨水浓度与氨水储存罐内氨水浓度相持平或非常接近时,则将氨水通入氨水储存罐中。对应的,在氨气喷淋罐上设置的所有管道上均设置可控的电磁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