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09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浓缩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矿或选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浓缩机。



背景技术:

浓缩机主要用于选煤或选矿过程中对浮选尾煤或精煤进行浓缩,通过颗粒的自然沉降或添加药剂后的絮凝沉降,使大部分的固体颗粒沉降至浓缩机底部,通过耙架带动刮板使沉降后的物料向浓缩机底部中心排料口聚集,实现固体物料的沉降和浓缩。而澄清后的清水从浓缩机上层溢流口排出,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

目前常用的浓缩机入料方式比较简单,大多通过中心给料筒以瀑布方式给料。由于给料方式不合理,所有物料均给入了浓缩机的沉降区,同时入料矿浆对浓缩机内部已经沉降分层的物料层扰动较大,常造成浓缩机单位面积处理量小、溢流细泥浓度高,降低了浓缩机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缩机,以减小对浓缩机内已经沉降分层的物料层的扰动,提高浓缩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浓缩机,包括:

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为锥形,所述池体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底流口;

桥架,固定在所述池体上;

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桥架上;

耙架,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活动支撑于所述池体上,绕所述池体的中心转动;

刮板,设置于所述耙架上,用于将所述池体底部的沉积物料刮向所述底流口;

旋流入料装置,竖直固定于所述池体内,所述旋流入料装置沿其切线方向设置有入料口;

稳流分布器,所述旋流入料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所述稳流分布器,所述稳流分布器为封闭结构,所述稳流分布器的径向开设有多个布料孔。

优选的,在上述的浓缩机中,所述旋流入料装置包括竖直上下串联设置的至少两个旋流器,每个所述旋流器的顶部均连通设置有所述稳流分布器,相串联的两个所述旋流器中的位于上方的所述旋流器的底部出料口与位于下方的所述旋流器的入料口连通,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旋流器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所述稳流分布器。

优选的,在上述的浓缩机中,所述旋流器的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圆锥形。

优选的,在上述的浓缩机中,每个所述稳流分布器上的所述布料孔的数量为8~16个。

优选的,在上述的浓缩机中,每个所述稳流分布器上的所述布料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在上述的浓缩机中,所述旋流入料装置的所述入料口的数量为2~4个。

优选的,在上述的浓缩机中,所述旋流入料装置的所述入料口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在上述的浓缩机中,所述旋流入料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池体内。

优选的,在上述的浓缩机中,所述池体的上部边缘设置有溢流槽。

优选的,在上述的浓缩机中,所述耙架通过滑轮滚动支撑于所述池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缩机中,包括池体、桥架、驱动装置、耙架、刮板、旋流入料装置和稳流分布器,驱动装置驱动耙架相对池体的中心转动,进而带动刮板将池体底部的沉积物料刮向池体的底流口。矿浆通过旋流入料装置的入料口以切线方式进入旋流入料装置中,在旋流入料装置内进行旋流浓缩,低浓度的细颗粒物料从旋流入料装置的顶部进入稳流分布器中,在稳流分布器的作用下,大部分矿浆的动能被消除,然后通过稳流分布器底部的布料孔沿径向进入池体上层沉降区,将进一步沉降后,清水从池体上方排出,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而在旋流入料装置中的高浓度的粗颗粒物料从底部进入另一个稳流分布器中,通过该稳流分布器的布料孔使高浓度粗颗粒物料径向进入池体的下层沉降区进行进一步沉降压缩或直接进入池体底部排放区,缩短了沉降距离,减小了进入沉降区的物料量,提高了浓缩机处理量,且通过稳流分布器消除了动能,实现静态入料,又不会对垂直方向上的颗粒沉降造成影响,因而,不管是低浓度细颗粒物料还是高浓度粗颗粒物料均在各自物料层进行沉降,不会扰动已经沉积好的物料层,提高了浓缩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浓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滑轮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为池体、101为溢流槽、102为底流口、2为桥架、3为驱动装置、4为耙架、5为滑轮、6为刮板、7为旋流入料装置、71为上旋流器、72为下旋流器、701为入料口、8为稳流分布器、9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浓缩机,减小了对浓缩机内已经沉降分层的物料层的扰动,提高了浓缩效率和处理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浓缩机,包括池体1、桥架2、驱动装置3、耙架4、刮板6、旋流入料装置7和稳流分布器8。其中,池体1的底部为锥形,池体1的底部中心区域为排放区,排放区的周围为物料沉降区,池体1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底流口102;桥架2固定在池体1上,桥架2的一端固定在池体1的边缘,一端悬置于池体1的中心上方区域,用于支撑安装驱动装置3和耙架4;驱动装置3固定在桥架2上,优选位于池体1的中心上方区域,驱动装置3可以为电机或集电装置等;耙架4的一端与驱动装置3连接,另一端活动支撑于池体1上,驱动装置3驱动耙架4绕池体1的中心转动;刮板6设置于耙架4上,刮板6与池体1的底部贴合靠近,用于将池体1底部的沉积物料刮向底流口102;旋流入料装置7竖直固定于池体1内,旋流入料装置7沿其切线方向设置有入料口701;旋流入料装置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设置有一个稳流分布器8,具体地,旋流入料装置7的顶部通过溢流管与稳流分布器8的下部中心位置连通,旋流入料装置7的底部通过底流管与另一个稳流分布器8的上部中心位置连通,稳流分布器8为封闭结构,优选为圆筒封闭结构,稳流分布器9的径向开设有多个布料孔801。

该浓缩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矿浆通过旋流入料装置7的入料口701以切线方式进入旋流入料装置7中,在旋流入料装置7内进行旋流浓缩,低浓度的细颗粒物料从旋流入料装置7的顶部进入稳流分布器8中,在稳流分布器8的作用下,大部分矿浆的动能被消除,然后通过稳流分布器8的布料孔801沿径向进入池体1上层沉降区,经进一步沉降后,清水从池体1上方排出,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而在旋流入料装置7中旋流浓缩的高浓度粗颗粒物料从底部进入另一个稳流分布器8中,通过该稳流分布器8的布料孔801使高浓度粗颗粒物料径向进入池体1的下层沉降区进行进一步沉降压缩或直接进入池体1底部排放区,缩短了沉降距离,减小了进入沉降区的物料量,提高了浓缩机处理量,且通过稳流分布器8消除了动能,实现静态入料,又不会对垂直方向上的颗粒沉降造成影响。因而,不管是低浓度细颗粒物料还是高浓度粗颗粒物料均在各自物料层进行沉降,不会扰动已经沉积好的物料层,提高了浓缩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旋流入料装置7,该旋流入料装置7包括竖直上下串联设置的至少两个旋流器,每个旋流器的顶部均连通设置有稳流分布器8,相串联的每两个旋流器中,位于上方的一个旋流器的底部出料口与位于下方的一个旋流器的入料口连通,且位于最下方的一个旋流器的底部连通设置有稳流分布器8。

该旋流入料装置7的工作原理为:以旋流入料装置7包括两个旋流器为例进行说明,即旋流入料装置7包括竖直上下串联的上旋流器71和下旋流器72,矿浆先通过上旋流器71上的入料口701切向进入上旋流器71中,在上旋流器71内进行旋流浓缩,低浓度的细颗粒物料从上旋流器71的顶部进入顶部的稳流分布器8中,在顶部的稳流分布器8中进行稳流后,消除了大部分动能,物料从布料孔801径向进入池体1的上层沉降区,低浓度的细颗粒物料在上层沉降区继续沉降后,清水从池体1上部排出;而上旋流器71内旋流浓缩的较高浓度的物料从上旋流器71的出料口进入下旋流器72的入料口,并在下旋流器72内进行二次旋流浓缩,得到中间浓度粒度的物料和高浓度粗颗粒物料,中间浓度的物料从下旋流器72的顶部进入另一个稳流分布器8,通过该稳流分布器8的布料孔801径向进入池体1的下层压缩区,进行进一步沉降和压缩脱水后,经耙架4带动的刮板6刮至池体1的底流口102排出,高浓度粗颗粒物料则进入下旋流器72的底部的稳流分布器8中,经底部的稳流分布器8直接进入底部排放区,直接通过底流口102排出。

可见,通过竖直上下串联设置的上旋流器71和下旋流器72进行两次旋流浓缩,将不同浓度、粒度的物料通过位于不同高度的稳流分布器8径向排放到池体的不同高度的沉降区、压缩区和底部排放区。从而在缩短了沉降距离,提高了浓缩机的处理量的同时,通过稳流分布器8减小了物料投放动能,从而使投放的物料不会扰动已经沉降好的物料层,改善了浓缩沉降效果。

对于由三个旋流器、四个旋流器等更多个旋流器上下串联组成的旋流入料装置,工作原理和两个旋流器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池体1的尺寸和物料处理量确定旋流器的数量。

作为优化,旋流器的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圆锥形,入料口沿圆筒形的切向设置在上部,物料在圆锥形下部内进行旋流浓缩,增加了旋流速度。当然,旋流器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如整体为圆筒形或圆锥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旋流入料装置7的入料口701的数量为2~4个,且沿切线方向设置在旋流入料装置7上。具体地,上旋流器71的上部设置有2~4个入料口701。

进一步地,入料口701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在旋流入料装置7上,提高入料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稳流分布器8上的布料孔801的数量为8~16个,更优选地,每个稳流分布器8上的布料孔801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从而使物料均匀地进入池体1内。

在本实施例中,旋流入料装置7通过支架9固定在池体1内,通过支架9悬置于池体1内部,支架9不阻碍物料的沉降。

为了方便对池体1的清水进行回收,在本实施例中,池体1的上部边缘设置有溢流槽101,清水通过溢流槽101回收至生产系统循环使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耙架4通过滑轮5滚动支撑于池体1上,耙架4的一端与驱动装置3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滑轮5,滑轮5在池体1的上沿上滚动,方便耙架4绕池体1中心转动。当然,耙架4还可以与池体1的上沿滑轨配合支撑。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