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7119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石粉尘处理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粉尘是工业生产中,尤其是矿产加工中常见的一种产物。粉尘不但带来矿物的损失,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采矿及加工过程中使得周边的土壤及大气受到严重的污染,通过大气循环,粉尘进入水体中,同时造成水体污染,造成了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产生大量的粉尘飘散在空气中,导致出现大雾等许多恶劣天气,引起人类呼吸系统等疾病。在开采、破碎、筛分、输送等加工生产现场,粉尘首先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其次厂区的生产环境到处是扬尘和落灰。为了治理粉尘,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设计出各种设备,在生产的各种环节使用各种除尘设备以收集灰尘。然而,现有的除尘设备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不能很好的满足一些小型矿石开采场的除尘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所述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左侧的进气装置、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右侧的进水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下方的收集装置、位于所述收集装置右侧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三过滤装置下方的第四过滤装置及位于所述壳体右侧的抽气装置,所述壳体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下方的第三通孔、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四通孔、位于其左侧的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水管上的第一阀门,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斗、位于所述进气斗右侧的进气管、收容于所述进气管内的海绵球、位于所述进气斗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进气斗下方的第一支架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上方的第一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板上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板下方的第二弹簧,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的水泵、第二阀门及位于所述水泵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第二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引流板上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上方的挡块,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管道、位于所述管道左侧的第二固定杆、收容于所述管道内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管道右侧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弹簧下方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包括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上方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五弹簧上方的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第六弹簧及位于所述第六弹簧右侧的第七弹簧,所述第四过滤装置包括第三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三引流板左侧的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左侧的第八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引流板下方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右侧的滚轮、设置于所述滚轮上的刷毛、位于所述滚轮右侧的第二挡板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右侧的第二海绵块,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上的风机、第三阀门、位于所述风机上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斜杆。

所述排水管呈水平状,所述排水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进气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气管呈水平状,所述进气管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左端与所述进气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海绵球呈球状,所述海绵球收容于所述进气管内且与所述进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竖直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进气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进气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板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于所述第五通孔右侧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挡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六通孔的左侧,所述第一引流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引流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引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引流板固定连接。

所述进水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水泵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引流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流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流板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引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引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所述挡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挡块位于所述第五通孔的下方。

所述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管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管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右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管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管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管道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引流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引流板的右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引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引流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八弹簧的左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引流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五过滤网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轮呈圆柱体,所述滚轮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轴转连接,所述刷毛设有若干个,所述刷毛均匀分布在所述滚轮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的右端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抽气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杆呈倾斜状,所述斜杆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矿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灰尘收集且进行有效的除尘,除尘效果显著且快速,除尘效率高,同时体积较小,占地面积效率,成本较低,适合一些小型的采矿场需要,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左侧的进气装置2、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过滤装置3、位于所述壳体1右侧的进水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下方的收集装置5、位于所述收集装置5右侧的第二过滤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6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7、位于所述第三过滤装置7下方的第四过滤装置8及位于所述壳体1右侧的抽气装置9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壳体1上设有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一通孔11、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1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2下方的第三通孔13、位于其左表面的第四通孔14、位于其左侧的排水管15、设置于所述排水管15上的第一阀门16。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呈圆形且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排水管14呈水平状,所述排水管14的右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14且与所述壳体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水管14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通。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装置2包括进气斗21、位于所述进气斗21右侧的进气管22、收容于所述进气管22内的海绵球23、位于所述进气斗21内的第一过滤网24、位于所述进气斗21下方的第一支架25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5上的第一固定杆26。所述进气斗2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气斗21的左右表面相通。所述进气管22呈水平状,所述进气管22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且与所述壳体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气管22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气管22的左端与所述进气斗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气管22的内部与所述进气斗21的内部相通。所述海绵球23呈球状,所述海绵球23收容于所述进气管22内且与所述进气管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过滤网24的侧面与所述进气斗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5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5的上端与所述进气斗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2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杆2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5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22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杆26的左右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进气管22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横板31、位于所述第一横板31上方的第一挡板32、位于所述第一挡板32上方的第一引流板33、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板33上方的第一弹簧34、位于所述第一引流板33下方的第二弹簧35。所述第一横板3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板31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板3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的下方,所述第一横板3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五通孔311及位于所述第五通孔311右侧的第六通孔312。所述第一挡板3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32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32位于所述第六通孔312的左侧。所述第一引流板3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引流板3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2的下方,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挡板32的上方,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其上方的水只能流到其左侧。所述第一弹簧3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引流板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4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引流板3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弹簧35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引流板33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引流板33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水装置4包括进水管41、设置于所述进水管41上的水泵44、第二阀门42及位于所述水泵44下方的第二支架43。所述进水管41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12且与所述壳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进水管4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进水管41的右端放置在水池内。所述水泵44与电源连接,使得水泵44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阀门42可以控制所述进水管41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二支架43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上端与所述水泵4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收集装置5包括第二引流板51、位于所述第二引流板51下方的第三支架52、位于所述第二引流板51上方的第三弹簧53、位于所述第三弹簧53上方的挡块54。所述第二引流板51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引流板51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引流板51的下端位于所述第四通孔14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流板51位于所述第五通孔311的下方,所述第二引流板51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2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52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引流板51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引流板5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弹簧53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53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5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引流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3的上端与所述挡块54固定连接。所述挡块5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挡块5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31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挡块54位于所述第五通孔311的下方,所述挡块54挡住所述第五通孔311,所述挡块5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31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6包括管道61、位于所述管道61左侧的第二固定杆62、收容于所述管道61内的第二过滤网63、位于所述管道61右侧的第三固定杆64、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63下方的第四弹簧65、位于所述第四弹簧65下方的第一固定块66。所述管道6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312且与所述第一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通孔312与所述管道6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固定杆62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6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62的下端与所述管道6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63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63的侧面与所述管道6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64呈水平状,所述第三固定杆64的右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64的左端与所述管道6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66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66的一端与所述管道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66的下表面与所述管道61的下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四弹簧65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65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6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6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6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63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过滤网63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过滤装置7包括第三过滤网71、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72上方的第五弹簧72、位于所述第五弹簧72上方的第四过滤网73、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71下方的第六弹簧74及位于所述第六弹簧74右侧的第七弹簧75。所述第三过滤网7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71的侧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2设有两个,所述第五弹簧72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72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2的上端与所述第四过滤网73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7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管道61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第四过滤网73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4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7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75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7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7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四过滤装置8包括第三引流板81、位于所述第三引流板81左侧的第五过滤网82、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82左侧的第八弹簧83、位于所述第三引流板81下方的第一海绵块84、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84右侧的滚轮85、设置于所述滚轮85上的刷毛86、位于所述滚轮85右侧的第二挡板87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87右侧的第二海绵块88。所述第三引流板81呈倾斜状,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右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7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引流板8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8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过滤网82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过滤网8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74的下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8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83呈水平状,所述第八弹簧83的左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83的右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8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8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海绵块8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84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84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五过滤网8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滚轮85呈圆柱体,所述滚轮85收容于所述壳体1内且与所述壳体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滚轮85可以在所述壳体1内旋转,所述滚轮85与电机连接,进而可以带动所述滚轮85主动旋转。所述刷毛86设有若干个,所述刷毛86均匀分布在所述滚轮85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8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挡板87的下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87的前后表面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8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88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挡板87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88的右端与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气装置9包括抽气管91、设置于所述抽气管91上的风机92、第三阀门93、位于所述风机92上方的第四支架94、位于所述第四支架94上方的斜杆95。所述抽气管91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13且与所述壳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抽气管91的内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92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三阀门93用于控制所述抽气管91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四支架94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94的一端与所述风机9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94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杆95呈倾斜状,所述斜杆95的上端与所述壳体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斜杆95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9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其放置在矿石开采的区域内,当空气中的粉尘较多时,启动风机92,打开第三阀门93,使得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所述进气斗21内,然后经过所述第一过滤网24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进气管22内,所述第一过滤网24可以过滤掉空气中大部分的粉尘。进入到所述进气管22内的空气经过所述海绵球23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壳体1内,所述海绵球23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粒径较小的杂质。然后启动水泵44,同时打开第二阀门42,使得水池内的水进入到所述进水管41内,然后经过第二通孔12进入到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上方,然后划过所述第一引流板33的上表面且流动到其左侧,然后流动到所述第一横板31上,从而可以对进入到所述壳体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吸附掉空气中的粉尘。待所述第一横板31上方的水较多时,水经过第五通孔311施加于挡块54上的压力增大,进而使得所述挡块54向下移动,然后经过所述挡块54的周围进入到所述第二引流板51上,然后经过所述第四通孔14进入到所述排水管15内,打开第一阀门16,使得排水管15内的水排出。经过水净化后的空气经过第六通孔312进入到所述管道61内,然后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网63的过滤后进入到其下方,当起亚较大时,所述第二过滤网63会向下移动,对空气起到减压的作用。然后空气经过所述第四过滤网73的过滤后进入到其下方,然后在经过第三过滤网71的过滤后进入到其下方,然后经过所述第三引流板81的上表面移动到其左侧。然后分别经过所述第五过滤网82、第一海绵块84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一海绵块84的右侧,此时手动启动与滚轮85连接的电机,使得所述滚轮85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刷毛86随之旋转,从而可以对进入到所述第一海绵块84右侧的空气进行过滤,吸附空气中的杂质,然后经过所述第二挡板87的上方,且经过所述第二海绵块88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二海绵块88的下方,然后经过第三通孔13进入到所述抽气管91内,然后排出,从而排出的空气环保无污染。至此,本实用新型矿石粉尘除尘收集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