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物料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502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反应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功能物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必备的调和釜、脱气罐、灌装都是几个单独独立的设备,在厂房建设期,为了满足工艺生产需要,不仅要投入很多的设备,而且管线铺设繁杂,导致生产成本投入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物料处理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目前工厂必备的调和釜、脱气罐、灌装都是几个单独独立的设备导致生产成本投入过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物料处理装置,包括釜体、连通管、电磁调频电机和齿轮泵;在釜体的上部贯穿有热交换进管线,在釜体的下部贯穿有热交换出管线,连通管布置在釜体内的中心轴上,在釜体的底部贯穿有轴向的与连通管对应的传动轴,连通管的上端与热交换进管线的出口通过高压密封活接相连,连通管的下端和热交换出管线的进口相连通,连通管的下端与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在一起,连通管的下端与热交换出管线的进口和传动轴的动力输出端之间通过高压密封活接相连,在连通管的外壁上沿圆周固定安装有呈螺旋状盘旋的搅拌桨叶,位于釜体外部的传动轴的动力输入端与电磁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釜体顶部和釜体底部之间连通有循环管线,在循环管线上自上而下依次连通有进油管线和灌装管线,在进油管线上方的循环管线上串接有第一阀门,在进油管线上串接有第二阀门,在灌装管线上串接有第三阀门,灌装管线与釜体之间的循环管线上依次串接有齿轮泵和第四阀门,齿轮泵和第四阀门之间的循环管线上连通有进料管线,在釜顶还连通有抽真空管线。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连通管上还固定安装有框架式搅拌器,框架式搅拌器呈四方形框架,框架式搅拌器最上方的搅拌条位于最上方的搅拌桨叶的上方,框架式搅拌器最下方的搅拌条位于最下方的搅拌桨叶的下方,在框架式搅拌器两侧的搅拌条外侧上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的竖直的刮板,刮板的刮刀面与釜体内壁接触,框架式搅拌器两侧搅拌条上的刮板交错分布,所有交错的刮板旋转后形成的闭合的圆周轨迹覆盖釜体内壁。

上述刮板顺着连通管旋转的方向斜向下倾斜35度角至45度角。

上述在釜体顶部内部设置有能够对由釜体顶部进入的物料进行油气分离的油气分离器,釜体顶部的循环管线出口和抽真空管线的进口均位于油气分离器上方。

上述在连通管与釜体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有能够对连通管进行支撑的支撑架。

上述在进油管线与灌装管线之间的循环管线上串接有压力表;或/和,在进油管线与灌装管线之间的循环管线上串接有取样管线,在取样管线上串接有取样阀。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为热交换、搅拌、灌装为一体的功能设备,适用于粘稠物、膏状物的小调试验,还可以用于不合格品的二次加工,适用于膏状物或润滑脂、树脂等进行调和搅拌脱气灌装,有效降低设备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在搅拌的同时达到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效果,一举多得,有效的利用介质的热值、传热效果明显等优势,有效降低能耗,同时搅拌过程能够对釜内壁达到清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釜体,2为热交换进管线,3为热交换出管线,4为连通管,5为传动轴,6为高压密封活接,7为搅拌桨叶,8为电磁调频电机,9为循环管线,10为进油管线,11为灌装管线,12为第一阀门,13为第二阀门,14为第三阀门,15为齿轮泵,16为第四阀门,17为进料管线,18为抽真空管线,19为框架式搅拌器,20为刮板,21为油气分离器,22为支撑架,23为压力表,24为取样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多功能物料处理装置包括釜体1、连通管4、电磁调频电机8和齿轮泵15;在釜体1的上部贯穿有热交换进管线2,在釜体1的下部贯穿有热交换出管线3,连通管4布置在釜体1内的中心轴上,在釜体1的底部贯穿有轴向的与连通管4对应的传动轴5,连通管4的上端与热交换进管线2的出口通过高压密封活接6相连,连通管4的下端和热交换出管线3的进口相连通,连通管4的下端与传动轴5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在一起,连通管4的下端与热交换出管线3的进口和传动轴5的动力输出端之间通过高压密封活接6相连,在连通管4的外壁上沿圆周固定安装有呈螺旋状盘旋的搅拌桨叶7,位于釜体1外部的传动轴5的动力输入端与电磁电机8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釜体1顶部和釜体1底部之间连通有循环管线9,在循环管线9上自上而下依次连通有进油管线10和灌装管线11,在进油管线10上方的循环管线9上串接有第一阀门12,在进油管线10上串接有第二阀门13,在灌装管线11上串接有第三阀门14,灌装管线11与釜体1之间的循环管线9上依次串接有齿轮泵15和第四阀门16,齿轮泵15和第四阀门16之间的循环管线9上连通有进料管线17,在釜顶还连通有抽真空管线18。本实用新型为热交换、搅拌、灌装为一体的功能设备,适用于粘稠物、膏状物的小调试验,还可以用于不合格品的二次加工,适用于膏状物或润滑脂、树脂等进行调和搅拌脱气灌装。关闭第一阀门12、第二阀门13和第三阀门14,打开第四阀门16,物料或粘稠膏状或不合格品从进料管线17吸入,电磁电机8转动提供动力,使连通管4带动搅拌桨叶7旋转进而搅动物料,同时,向热交换进管线2内通入热介质或冷介质,通入的热介质或冷介质进入到连通管4内由热交换出管线3排出,连通管4内的热介质或冷介质为物料提供热源或冷源实现热交换,同时,连通管4内的热介质或冷介质的热量或冷量由连通管4分散至搅拌桨叶7,使搅拌桨叶7搅动物料的同时达到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的效果,一举多得,热介质或冷介质可为蒸汽、导热油、水等,本实用新型脱离老式的U型管和盘管、夹套等加热方式,搅拌加热或冷却有效的利用介质的热值、传热效果明显等优势,有效降低能耗,釜内物料通过循环管线9由釜体1底部出、釜体1顶部进,起到对釜内物料循环的作用,进油管线10用于向釜体1内通入需要对釜体1内部的物料进行调和的辅料,比如基础油,当釜体1内的物料达到合格要求后,通过灌装管线11进行灌装,抽真空管线18对釜体1内部进行抽真空,保证釜体1内部为负压状态。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多功能物料处理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在连通管4上还固定安装有框架式搅拌器19,框架式搅拌器19呈四方形框架,框架式搅拌器19最上方的搅拌条位于最上方的搅拌桨叶7的上方,框架式搅拌器19最下方的搅拌条位于最下方的搅拌桨叶7的下方,在框架式搅拌器19两侧的搅拌条外侧上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的竖直的刮板20,刮板20的刮刀面与釜体1内壁接触,框架式搅拌器19两侧搅拌条上的刮板20交错分布,所有交错的刮板20旋转后形成的闭合的圆周轨迹覆盖釜体1内壁。本实用新型为防止清理不当,膏状物或粘稠物出现挂壁现象,故设置框架式搅拌器19和刮板20,当连通管4旋转时,带动框架式搅拌器19旋转,框架式搅拌器19在对物料提供搅拌的同时,能够带动刮板20运动进而使刮板20沿釜体1内壁刮除釜体1内壁上粘附的物料,达到清理的效果,框架式搅拌器19为现有公知技术。

如附图1所示,刮板20顺着连通管4旋转的方向斜向下倾斜35度角至45度角。该角度的设置能够使刮板20达到最佳的清理效果。

如附图1所示,在釜体1顶部内部设置有能够对由釜体1顶部进入的物料进行油气分离的油气分离器21,釜体顶部的循环管线9出口和抽真空管线18的进口均位于油气分离器21上方。当釜体1内部的物料进行循环时,由釜体1顶部进入的物料通过油气分离器21进行油汽分离,分离出来的气体通过抽真空管线18抽出。

如附图1所示,在连通管4与釜体1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有能够对连通管4进行支撑的支撑架22。支撑架22能够对连通管4进行支撑,使连通管4具有支撑来源,避免运行过程中受力不均出现损坏,为生产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如附图1所示,在进油管线10与灌装管线11之间的循环管线9上串接有压力表23;或/和,在进油管线10与灌装管线11之间的循环管线9上串接有取样管线,在取样管线上串接有取样阀24。压力表23用于当釜体1内的物料需要进行灌装时,缓慢调节第四阀门16的开度,同时检测压力表23的压力值,避免齿轮泵15出现“憋死”的情况,为生产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取样阀24用于对物料进行取样检测,取样时,通过调节第四阀门16的开度进而控制取样的多少。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