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203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反应釜上料一般通过手工方式完成,人工将物料送至反应釜上的物料进口,完成这一过程耗时耗力,不利于企业实现高效生产。此外一般反应物料为化工原料带有毒性,人体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会对人身体造成损害。采用常规的上料机器,造价较高,实用性不强,在对一些较为笨重的物料进行上料的过程中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立柱和卷扬机,所述立柱设置在反应釜本体的侧边,所述立柱对应反应釜本体顶部的上方通过固定轴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反应釜本体顶部对应立柱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本体侧边对应进料口设置有导轨,所述卷扬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柱上,所述卷扬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卷线盘,并通过卷线盘设置有提拉线,所述提拉线的末端通过滑块与导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与导轨连接处设置有滚轮。反应釜本体通过滑块上料至进料口处时,通过滚轮将滑块带起上料设备对反应釜本体内自动上料。

优选地,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提高反应釜本体内反应效果。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呈内凹状设置。避免进料口内上料上无物料撒出,造成浪费。

优选地,所述进料口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进料口内最低端设置有过滤网。在物料进入进料口后,过滤板将物料中较大物质过滤,适中的通过过滤网排入反应釜,提高反应釜本体内氧化铝反应的效率及效果。

优选地,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卡口。便于对需要上料的物料固定上料。

本实用新型中,将需要上料至反应釜本体内的物料通过卡口卡在导轨上,驱动卷扬机,卷扬机通过卷线盘将提拉线卷起,提拉线将滑块通过导轨提升至导轨顶部,并通过导轨与进料口连接处的滚轮将滑块上固定的物料导入进料口内,在物料进入进料口后,过滤网将物料中较大物质过滤,适中的通过过滤网排入反应釜,提高反应釜本体内氧化铝反应的效率及效果。该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操作简单,全程避免人工操作,提高本装置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的反应釜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本体;11保温层;12导轨;121滚轮;122滑块; 123卡口;13进料口;131过滤板;132过滤网;2立柱;21固定轴; 22支撑柱;3卷扬机;31卷线盘;32提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自动上料的氧化铝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立柱2和卷扬机3,所述立柱2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的侧边,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11。提高反应釜本体1内反应效果。所述立柱2对应反应釜本体1顶部的上方通过固定轴21安装有支撑柱22,所述反应釜本体1顶部对应立柱2设置有进料口13,所述反应釜本体1侧边对应进料口13设置有导轨12,所述进料口13与导轨12连接处设置有滚轮121。反应釜本体1通过滑块122上料至进料口13处时,通过滚轮121将滑块122带起上料设备对反应釜本体 1内自动上料。所述进料口13呈内凹状设置。避免进料口13内上料上无物料撒出,造成浪费。所述进料口13内设置有过滤板131,所述进料口13内最低端设置有过滤网132。在物料进入进料口13后,过滤板131将物料中较大物质过滤,适中的通过过滤网132排入反应釜,提高反应釜本体1内氧化铝反应的效率及效果。所述卷扬机3固定安装在支撑柱22上,所述卷扬机3的输出轴连接有卷线盘31,并通过卷线盘31设置有提拉线32,所述提拉线32的末端通过滑块122 与导轨12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22上设置有卡口123。便于对需要上料的物料固定上料。

本实用新型中,将需要上料至反应釜本体1内的物料通过卡口 123卡在导轨12上,驱动卷扬机3,卷扬机3通过卷线盘31将提拉线32卷起,提拉线32将滑块122通过导轨12提升至导轨12顶部,并通过导轨12与进料口13连接处的滚轮121将滑块122上固定的物料导入进料口13内,在物料进入进料口13后,过滤板131将物料中较大物质过滤,适中的通过过滤网132排入反应釜,提高反应釜本体 1内氧化铝反应的效率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