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析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2032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析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冷却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效析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反应釜即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部分化学反应需要冷却析出晶体。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放热现象,同时,反应物在反应釜中被搅拌桨搅拌发生摩擦生热等,这些因素都会使反应釜内温度升高,温度过高会影响化学反应的有效进行,还会使反应釜本身过热,从而会加速反应釜寿命的终结故反应釜析晶冷却装置是反应釜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目前,公告号为CN2038995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冷却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中设有加料管、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箱、冷凝器、冷却箱、过滤器、循环泵,所述水箱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泵连接,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箱连接,所述冷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加料管穿过所述冷凝器且加料管的出口通向反应釜内部,能够用于过滤冷却水中的杂质,过滤成净水,随后流入水箱再次循环利用,能多次循环利用,经过实践表明,加入过滤器后,能节约大量水资源,并能收集回收废气中的可用单体,经处理后再次使用。

但是,该冷却装置中水的冷却过程在反应釜腔内完成,而反应釜中化学反应产生的高温将会直接影响到冷凝器,从而导致冷凝器寿命减少,频繁更换冷凝器,使得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析晶冷却装置,具有延长冷凝器使用寿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析晶冷却装置,包括反应釜以及设于反应釜外表面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出水口设有用于对水流进行降温的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对水流进行冷却的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上设有用于将冷却箱内流出的水集中起来并输送到冷却腔内的循环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冷却腔内注入冷水将对反应釜起到冷却的作用,水流对反应釜进行冷却的过程中,将使冷却腔内的水进行升温;升温后的水经降温装置与空气进行热传递,使水流在流入冷却箱之前比刚流出冷却腔时的温度大大降低,这样便降低了冷却箱的工作压力,且减少了冷却箱工作时的能源消耗,提高了冷却效率。

优选的,所述冷却腔远离反应釜的内侧壁设有螺旋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凸起的设置,将减缓水流在冷却腔内的流速,从而延长了水流与反应釜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降温装置包括立体蓄水盆,所述立体蓄水盆包括多个叠加在一起的蓄水盆,所述立体蓄水盆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将上方蓄水盆内的水流向下方蓄水盆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体蓄水盆的设置,能够减小降温装置的占地面积,水流经通孔从上方蓄水盆流向下方蓄水盆,能够延长水流与外界空气的接触时间,从而达到对水流进行降温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蓄水盆有三个,从上而下依次为第一蓄水盆、第二蓄水盆和第三蓄水盆,所述通孔位于第一蓄水盆和第二蓄水盆的盆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通孔开在蓄水盆的盆底,能够减少水流经通孔飞出蓄水盆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第一蓄水盆与所述第二蓄水盆之间、所述第二蓄水盆与所述第三蓄水盆之间均通过引水管相连通,所述引水管的侧壁开有若干个孔,所述孔内设有贯穿孔的引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排入立体蓄水盆时,部分水流通过第一蓄水盆和第二蓄水盆的盆底通孔排出,另一部分沿引水管排出,引水管内部分水流沿引水槽排出,此时水流排出引水槽后与通孔排出的水流发生碰撞,进一步增强了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引水槽自入水端到出水端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进入引水槽内的水流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引水槽向下流动。

优选的,所述引水槽的入水端呈半倒锥形,出水端呈半圆柱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倒锥形的引水槽入水口,方便水流落入到引水槽。

优选的,所述循环装置包括用于集中冷却箱流出水的蓄水箱和将蓄水箱内的水输送到冷却腔的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和所述蓄水箱之间设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泵的设置,能够对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蓄水箱的设置,能够通过外界向蓄水箱内加水,保持蓄水箱内一直有水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往冷却腔内注入冷水将对反应釜起到冷却的作用,水流对反应釜进行冷却的过程中,将使冷却腔内的水进行升温;升温后的水经降温装置与空气进行热传递,使水流在流入冷却箱之前比刚流出冷却腔时的温度大大降低,这样便降低了冷却箱的工作压力,且减少了冷却箱工作时的能源消耗,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反应釜和冷却腔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立体蓄水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引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2、冷却腔;21、螺旋凸起;3、冷却箱;4、循环装置;41、蓄水箱;42、循环泵;5、阀门;6、立体蓄水盆;61、第一蓄水盆;62、第二蓄水盆;63、第三蓄水盆;7、通孔;8、引水管;9、引水槽;1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高效析晶冷却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反应釜1和冷却腔2,冷却腔2安装在反应釜1的外表面,且包围在反应釜1的底部和侧壁,往冷却腔2中注入水,会对反应釜1起到冷却作用;冷却腔2远离反应釜1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螺旋凸起21,螺旋凸起21环绕在冷却腔2的内侧壁,将减缓水流在冷却腔2内的流速,从而延长了水流与反应釜1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冷却效果。

冷却腔2侧壁连通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出水口伸入立体蓄水盆6内,立体蓄水盆6的底部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冷却箱3和蓄水箱41;蓄水箱41和冷却腔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蓄水箱41和冷却腔2之间安装有循环泵42,循环泵42和蓄水箱41之间安装有阀门5,循环泵42的设置,能够对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蓄水箱41的设置,能够通过外界向蓄水箱41内加水,保持蓄水箱41内一致有水的情况。

如图3和4所示,立体蓄水盆6包括个蓄水盆,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蓄水盆61,第二蓄水盆62和第三蓄水盆63,蓄水盆呈三叶草形,其中第一蓄水盆61和第二蓄水盆62的盆底开有多个通孔7,通孔7尺寸较小,水流易在第一蓄水盆61和第二蓄水盆62储蓄内储蓄,进而延长了水流冷却时间,从而达到降温目的;立体蓄水盆6内连通有引水管8,引水管8将第一蓄水盆61、第二蓄水盆62和第三蓄水盆63连通,引水管8的侧壁开有若干个孔,孔内安装引水槽9,引水槽9入口处呈半倒锥形,方便水流流入引水槽9内,出口处呈半圆柱形,引水槽9自入口处到出口处向下倾斜。当水流排入立体蓄水盆6时,部分水流通过第一蓄水盆61和第二蓄水盆62盆底通孔7排出,另一部分沿引水管8排出,引水管8内部分水流沿引水槽9排出,此时水流排出引水槽9后与通孔7排出的水流发生碰撞,进一步增强了冷却效果。

工作过程:打开阀门5,启动反应釜1和循环泵42,循环泵42将蓄水箱41内水抽入冷却腔2内,冷却腔2内的螺旋凸起21会减缓水流在冷却腔2内的流速,从而延长了水流与反应釜1的接触时间,提高冷却效果。水流流出冷却腔2后进入立体蓄水盆6,与空气接触可形成热交换,立体蓄水盆6包括多个蓄水盆,水流流过多个蓄水盆,延长了水流通过接触空气冷却的时间,此外,蓄水盆盆底通孔7排出的水流与引水槽9排出的水流发生撞击,大大加快的水流降温速度。延长了水流流入冷却箱3的时间,水流在流入冷却箱3之前相比刚流出冷却腔2时温度已大大降低,这样便降低了冷却箱3的工作压力,减少了能耗,提高了冷却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