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液分离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808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液分离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固液分离是指从水或废水中除去悬浮固体的过程,从原理上讲,固液分离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沉降分离,另一个是过滤分离。固液分离设备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推动力和操作特征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种固液分离设备。品种繁多的固液分离设备使得用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对于任意的固液分离向题,一般总可以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固液分离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过滤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固液分离过滤系统,包括上盖板,上桶体,下桶体,净液腔,减速电机,滤芯和滤芯杆,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上桶体连接,所述上桶体通过法兰和密封圈与所述下桶体连接,所述上盖板底部设有滤芯杆定位卡口,所述上桶体下部与净液腔连接,所述滤芯杆定位卡口固定有所述滤芯杆的滤芯杆上口,所述滤芯杆依次穿过所述下桶体底部的滤芯杆开孔和所述净液腔底部的滤芯杆开孔,底端通过所述减速电机轴与所述减速电机连接,所述滤芯杆上通过滤芯接头固定有若干组所述滤芯。

进一步的,所述上桶体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桶体上设有非平直排固口。

进一步的,所述下桶体底部的滤芯杆开孔通过第一密封圈与所述滤芯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净液腔上设有净液口和反冲口。

进一步的,最底端的所述滤芯接头下方设有刮板和滤芯杆下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生物医药混合过滤系统、化工混合过滤系统及其他固液混合搅拌过滤分离系统,也可用于固体物溶解于溶液中的搅拌装置,未被溶液溶解的固体物可通过排固口回收,同时可去除溶液中的其他细微颗粒物,解决了固液混合分离问题和过滤精度及过滤面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滤芯连接空心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上盖板,2、上桶体,3、下桶体,4、净液腔,5、减速电机,6、滤芯,7、滤芯杆,8、滤芯杆定位卡口,9、进液口,10、出液口,11、非平直排固口,12、净液口,13、反冲口,14、支撑腿,15、第一密封圈,16、滤芯杆上口,17、滤芯接头,18、刮板,19、减速电机轴,20、滤芯杆下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固液分离过滤系统,包括上盖板1,上桶体2,下桶体3,净液腔4,减速电机5,滤芯6和滤芯杆7,所述上盖板1与所述上桶体2连接,所述上桶体2通过法兰和密封圈与所述下桶体3连接,所述上盖板1的顶部设有拉手,所述上盖板1底部设有滤芯杆定位卡口8,所述上桶体2下部与净液腔4连接,所述滤芯杆定位卡口8固定有所述滤芯杆7的滤芯杆上口16,所述滤芯杆7依次穿过所述下桶体3底部的滤芯杆开孔和所述净液腔4底部的滤芯杆开孔,底端通过所述减速电机轴19与所述减速电机5连接,所述滤芯杆7上通过滤芯接头17固定有若干组所述滤芯6。

进一步的,所述上桶体2上设有进液口9和出液口10。

进一步的,所述下桶体3上设有非平直排固口11,所述下桶体3底端设有支撑腿14。

进一步的,所述下桶体3底部的滤芯杆开孔通过第一密封圈15与所述滤芯杆7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净液腔上设有净液口12和反冲口13。

进一步的,最底端的所述滤芯接头下方设有刮板18和滤芯杆下口20。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滤芯杆上口16配有内螺纹,用堵头塞住;杆身有多组呈螺旋上升的滤芯接头17,每组滤芯接头17间隔120度,每组滤芯接头17的数量取决于过滤量;滤芯接头17下方配有刮板18及滤芯杆下口20;最底部配有与减速电机5相接的减速电机轴19。

含有固体粉末的原液由进液口进入上桶体2,然后由出液口10流出,滤芯杆7在减速电机5的带动下不停的旋转,同时原液从滤芯6的外表面渗入内部,经滤芯杆7下口进入净液腔4,然后从净液口12流出。

过滤后的固体颗粒物沉积在下桶体3底部,在刮板18的作用下,被刮进排固口11,然后定时排出。

当滤芯6有堵塞情况时,可将净液口12关闭,在反冲口13接入压缩空气,对滤芯6实现反冲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