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粉末冶金的连续化高效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8197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粉末冶金的连续化高效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末冶金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粉末冶金的连续化高效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粉末冶金法与生产陶瓷有相似的地方,均属于粉末烧结技术,因此,一系列粉末冶金新技术也可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备。由于粉末冶金技术的优点,它已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钥匙,在新材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粉末冶金制备硬质合金工艺中需要根据不同硬质合金性能的要求先将粉末按照配方进行均匀混合,现有的粉末冶金工艺中,物料的混合过程通常是采用人工称重再混合搅拌的方式,机械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且称重过程中吸入粉末可能造成健康隐患,安全性差,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连续化高效混料装置,提高混料的效率,同时避免操作工人过多的接触到固体粉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粉末冶金的连续化高效的混料装置,提高固体粉末料混合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粉末冶金的连续化高效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所述的混料筒包括筒底及筒底四周向上延伸的筒壁围合而成的筒腔,所述的筒腔内临近筒壁处布置有若干气固分离筒,气固分离筒的气体出口及固体出料口朝相反方向延伸出混料筒,所述的混料筒内还设有搅拌单元,筒底处设有若干组固体粉料进料装置,固体粉料喷射入混料筒的筒腔内,经搅拌单元搅拌并经过气固分离筒实现气体与混合粉料的分离。

优选的,所述的气固分离筒包括套接在外筒筒腔内的内筒,所述的外筒的筒壁上与内筒对应位置处设有通孔供混合粉料进入内筒的筒腔内,所述的内筒与外筒间隔布置并构成混合粉料的出料管路,所述的内筒上端设有气固分离装置且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下端呈倒锥状。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单元包括设置在混料筒内的转轴,所述的转轴呈铅锤向布置,其上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的转轴的轴身沿径向延伸布置有若干搅拌桨。

优选的,所述的转轴的下端由轴承固定在混料筒的筒底中心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的固体粉料进料装置包括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入口与料斗的下料端相连,轴流风机的出口与混料筒的筒底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料斗下方设有阀门及控制系统,料斗由控制系统控制并实现自动下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料装置,在向混料筒投料的过程中及实现了各固体粉料的充分混合,确保了用于粉末冶金的固体粉料的混合效果,提高了混料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料装置,混合后的混合粉料经由气固分离筒移出混料筒,实现了混料的连续化进行,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混料效率,可大规模推广用于粉末冶金的固体粉料的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粉末冶金的连续化高效混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固分离筒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混料筒,11-筒底,12-筒壁,13-筒腔,14-转轴,141-搅拌桨,142-轴承,20-气固分离筒,21-气体出口,22-固体出料口,23-外筒,231-通孔,24-内筒,25-气固分离装置,30-固体粉料进料装置,31-轴流风机,32-料斗,40-驱动电机,41-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粉末冶金的连续化高效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10,所述的混料筒10包括筒底11及筒底11四周向上延伸的筒壁12围合而成的筒腔13,所述的筒腔13内临近筒壁12处布置有若干气固分离筒20,气固分离筒20的气体出口21及固体出料口22朝相反方向延伸出混料筒10,所述的混料筒10内还设有搅拌单元,筒底11处设有若干组固体粉料进料装置30,固体粉料喷射入混料筒10的筒腔13内,经搅拌单元搅拌并经过气固分离筒20实现气体与混合粉料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用于粉末冶金的待混合的固体粉料,经由混料筒10的筒底11喷射入混料筒10内,固体粉末在气流的作用下充分混合,而搅拌单元的搅动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固体粉料的混合,同时,将固体粉料推挤入气固分离筒20,从而实现气体与混合粉料的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料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连续化的进行混料操作。

进一步的,结合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固分离筒20包括套接在外筒23筒腔内的内筒24,所述的外筒23的筒壁上与内筒24对应位置处设有通孔231供混合粉料进入内筒24的筒腔内,所述的内筒24与外筒23间隔布置并构成混合粉料的出料管路,所述的内筒24上端设有气固分离装置25且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25下端呈倒锥状。经过混合的粉料通过通孔231进入到内筒24的筒腔内,然后通过气固分离装置,固体自由下落并经由内筒24与外筒23围合成的出料管路进行出料,实现了混料操作的连续化。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单元包括设置在混料筒10内的转轴14,所述的转轴14呈铅锤向布置,其上端与驱动电机40的输出轴41相连,所述的转轴14的轴身沿径向延伸布置有若干搅拌桨141。搅拌桨141的作用不仅在于将喷射入混料筒10内的固体粉料进一步的混合均匀,同时产生离心力将已经混合过的固体粉料推挤入气固分离筒20内,及时的将已混合后混合粉料移出混料筒10。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转轴14的可靠固定,所述的转轴14的下端由轴承142固定在混料筒10的筒底11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提供固体粉料进入到混料筒10内的动力,所述的固体粉料进料装置30包括轴流风机31,轴流风机31的入口与料斗32的下料端相连,轴流风机31的出口与混料筒10的筒底11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料斗32下方设有阀门及控制系统,料斗32由控制系统控制并实现自动下料。如此,即可实现固体粉料的精确下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料装置,用于粉末冶金中固体粉料的混合,操作简便,可以高效的实现连续化的操作,避免操作工人长时间接触固体粉料带来的危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