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0262发布日期:2018-07-07 09:3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生产线上使用的反应釜主要由罐体、搅拌装置等构成。工作时,各原料加入罐体内,利用搅拌装置将各原料混合均匀。但是当原料为固液混合时,只依靠搅拌装置很难将原料搅拌均匀,固体原料容易沉到反应釜底部。

在公告号为CN20290971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使滴加料与反应底料混合均匀的反应釜,包括一个反应釜体,具有上盖以及底部,该上盖上安装有搅拌桨,该搅拌桨的一端与一个电机连接,该搅拌桨的另一端伸入至釜体内部;该上盖上设有至少一个滴加料筒,该滴加料筒与该釜体内部连通,且于连通处设有阀门;该上盖与该底部之间连设有一个外循环管道,该外循环管道的两端均与该釜体内部连通,该底部设有一个出料管。

上述专利中,虽然可以使滴加料与底料混合均匀,但是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外循环管道占用额外的空间,给施工以及其他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可以使反应釜内的原料更均匀地混合,同时又避免循环管道占用额外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反应釜,包括罐体以及设于所述罐体内的搅拌装置,所述反应釜还包括设于所述罐体的内循环管道,所述内循环管道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罐体内部的下端,所述内循环管道的另一端处于所述罐体内部的上端,所述罐体底部的混合液适于通过所述内循环管道从所述罐体的上部落下。

本实用新型将循环管道设置在所述罐体内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循环管道占用空间的问题,同时内循环管道与外循环管道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的管材,降低了反应釜的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还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设于所述内循环管道,用于将所述罐体内的混合液从所述内循环管道的下端运输至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管道的一部分从所述罐体的上端延伸到所述罐体外,所述泵体设于所述内循环管道处于所述罐体外侧的一部分上。

通过将一部分所述内循环管道以及所述泵体设置在所述罐体外侧,使得操作者可以更方便的对泵体进行开启、关闭或维修。此外,部分所述内循环管道以及泵体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上端,这样即利用了反应釜上端的空间,同时也给施工带来不方便。而且考虑到在实际生产中,在靠近反应釜上端的位置通常设置操作平台,这样操作人员在操作平台就可以方便地对泵体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管道包括抽料段段、落料段以及外部段,所述抽料段和所述落料段竖直设置于所述罐体内,所述外部段设于所述罐体外,所述泵体设于所述外部段,所述抽料段与所述落料段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外部段的两端连通,所述抽料段的下端延伸到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落料段的下端处于所述罐体内原料液面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还包括取样部,所述取样部设于所述外部段,并处于靠近所述抽料段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还包括氮气管道,所述氮气管道与所述外部段连通,并处于靠近所述落料段的一端,所述氮气管道用于向所述罐体内通入氮气。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上方的进料口与设置在所述罐体下方的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取样管与所述内循环管道接合,并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上端,操作人员刚好能够站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取样,提高了取样的便捷性;此外,由于不需要在反应釜上设置额外的取样口,在一定程度上也简化了反应釜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2、搅拌装置;3、内循环管道;31、抽料段;32、落料段;321、落料阀门;33、外部段;4、泵体;5、取样部;51、取样阀门;6、氮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包括罐体1、搅拌装置2以及内循环管道3,搅拌装置2设于罐体1内,内循环管道3的一端延伸到罐体1内部的下端,内循环管道3的另一端处于罐体1内部的上端,罐体1底部的混合液适于通过内循环管道3从罐体1的上部落下,从而有利于罐体1内混合液的均匀混合。

所述反应釜还包括设于内循环管道3的泵体4,泵体4用于将罐体1底部的混合液通过内循环管道3运输至罐体1的上部,混合液到达罐体1的上部后,在泵的作用下从罐体1的上部落下。

优选地,内循环管道3的一部分从罐体1的上端延伸到罐体1外,泵体4设于内循环管道3处于罐体1外侧的一部分,从而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开启、关闭或维修泵体4。

进一步地,内循环管道3包括抽料段段31、落料段32以及外部段33,抽料段31和落料段32竖直设置于罐体1内,外部段33设于罐体1外,泵体4设于外部段33,抽料段31与落料段32的上端分别与外部段33连通,抽料段31的下端延伸到罐体1的底部,落料段32的下端处于罐体1内原料液面的上方。

泵体4用于将罐体1内的原料从抽料段31抽出,原料通过外部段33后进入落料段32,最后落入罐体1内。

沉淀在罐体1底部的原料被泵体4从抽料段31中抽出,抽出的原料进入落料段32,最后落入原料液面的上方,然后通过搅拌装置2的搅拌,落下的原料与罐体1内的原料混合均匀。

罐体1还包括设置在罐体1上方的进料口11与设置在罐体1下方的出料口12。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反应釜还包括取样部5,取样部5设于内循环管道3处于罐体1外侧的一部分,从而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取样。

进一步地,取样部5设于外部段33,并处于靠近抽料段31的一侧。取样部5设有取样阀门51,落料段32的上端设有落料阀门321,需要取样时,可关闭落料阀门321、打开取样阀门51进行取样;不需要取样时,关闭取样阀门51、打开落料阀门321,使抽料段31内的原料通过落料段32落回罐体1内。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反应釜的取样口设置在罐体的下方,这样设置的缺点一方面是取样不方便,操作人员需要在反应釜底部进行取样,操作非常不方便。本实用新型将取样部5与内循环管道3接合,并将取样部5设置在罐体1的上端,操作人员刚好能够站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取样,提高了取样的便捷性;此外,由于不需要在反应釜上设置额外的取样口,在一定程度上也简化了反应釜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还包括氮气管道6,氮气管道6与外部段33连通,并处于靠近落料段32的一端,氮气管道6用于向罐体1内通入氮气。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