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抑郁药物中间体的催化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5818发布日期:2018-12-19 05:2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抗抑郁药物中间体的催化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去甲文拉法辛(desmethylvenlafaxine),化学名为1-[2-(二甲胺基)-1-(4-羟基苯基)乙基]-环己醇,由美国惠氏公司开发,2008年2月29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本品为新型苯乙胺类抗抑郁药,是文拉法辛的活性代谢产物,不良反应小,更安全有效。通过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来发挥抗抑郁作用,适用于重度抑郁障碍患者(mdd)。2015年美国市场销售额达到7.15亿美元,目前未在中国上市,被誉为最畅销的抗抑郁药物之一。去甲文拉法辛药用形式为其琥珀酸一水合物,分子式为c16h25no2.c4h6o4.h2o,分子量为399.48,cas号为386750-22-7,其结构式如式1所示:目前有多条路线可以制备去甲文拉法辛:路线一、wo2009009665a2中以甲基作为羟基保护基,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环己酮进行aldol反应,收率仅为60%,且后续过程中需要使用兰尼镍还原氰基,危险性较大,不宜生产放大。路线二、wo2008013993a2中采用四氢吡喃作为羟基保护基,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环己酮进行aldol反应,收率仅为46%;然后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氰基,后续再脱除羟基保护基,反应路线较长,且aldol反应收率更低。路线三、wo2009084037a2中采用未保护的羟基在碱性条件下与环己酮进行aldol反应,收率为65%,后续采用一锅法进行氨甲基化和氰基还原,但收率仅为43%,同样不适合放大生产。路线四、张恺等人(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4年第7期,第601-602页,去甲文拉法辛的合成)采用苄基保护羟基后,然后在氢化钠的作用下与环己酮进行aldol反应,收率提高到了88.5%,后续经过pd/c还原、氨甲基化制备出目标产物的游离碱。该路线原料易得,且各步收率除pd/c还原氰基外其余步骤收率均较高,具备生产放大的优势;该路线中pd/c进行氰基还原时在常压下反应6h,pd/c用量较大(pd/c重量约为底物重量的37.7%);wo2007/147564al中在保持pd/c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在高压加氢(3.5bar)下反应23h也仅取得了76%的收率。这两种方法中均在浓盐酸的作用下进行pd/c加氢还原,虽然酸性条件下增强了反应活性,提高了底物的转化率,但由于底物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中含有叔丁基醇,容易形成碳正离子,发生脱水或重排等潜在副反应,所以导致收率不高。所以开发一种高催化性能的催化体系来解决现有技术中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氰基还原收率低、催化剂用量大的缺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pd/c催化剂催化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氰基还原收率低、催化剂用量大的缺点,提供一种改性pd/c催化剂,本发明以氟化铵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制备出载体,以乙酰丙酮钯、k2fe(cn)6和硝酸钴为原料制备的改性pd纳米粒子为活性组分,制备出一种改性pd/c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改性pd/c催化剂可有效催化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制备抗抑郁药物去甲文拉法辛中间体1-[2-氨基-1-(4-羟基苯基)乙基]环己醇,收率显著高于现有技术中pd/c催化剂且催化剂用量少、操作简便,具备工业化应用前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pd/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pd/c催化剂以氟化铵改性的活性炭为载体,以乙酰丙酮钯、k2fe(cn)6和硝酸钴为原料制备的改性pd纳米粒子为活性组分,在溶剂中超声制备而成;优选的,所述改性pd纳米粒子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乙酰丙酮钯和k2fe(cn)6置于0.5%v油酸的油胺溶液,60-70℃下超声1-2h,然后加入co(no3)2超声5-6h;将温度升高至140-150℃在氩气的氛围下搅拌2-3h,然后置于氢气的氛围下于220-230℃下高温反应4-5h,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倾入氯仿和乙醇的混合液中离心、氮气氛围下干燥得改性pd纳米粒子;按照摩尔比计算,乙酰丙酮钯:k2fe(cn)6:co(no3)2=6:1-2:1-2;本发明采用k2fe(cn)6和co(no3)2对pd组分进行改性,k2fe(cn)6和co(no3)2会原位生成沉淀,形成部分铁氰化钴提高了最终催化剂的活性。优选的,所述改性pd/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1)活性炭前处理工序:将活性炭置于1mol/l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于50-60℃下超声2-3h,然后过滤、水洗至滤液成中性,干燥得碱化活性炭;将碱化活性炭置于0.5mol/l的氟化铵水溶液中超声6-8h,然后过滤、水洗、氮气氛围下干燥得氟化铵改性的活性炭;本发明采用氟化铵对活性炭进行改性,通过共价键形成c-f、c-n等化学键,为金属离子的负载提供活性位点;2)pd纳米粒子的改性工序:将乙酰丙酮钯和k2fe(cn)6置于0.5%v油酸的油胺溶液,60-70℃下超声1-2h,然后加入co(no3)2超声5-6h;将温度升高至140-150℃在氩气的氛围下搅拌2-3h,然后置于氢气的氛围下于220-230℃下高温反应4-5h,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倾入氯仿和乙醇的混合液中离心、氮气氛围下干燥得改性pd纳米粒子;按照摩尔比计算,乙酰丙酮钯:k2fe(cn)6:co(no3)2=6:1-2:1-2;3)pd纳米粒子的负载工序:将氟化铵改性的活性炭置于氯仿中超声分散20-30min,然后加入改性pd纳米粒子超声分散1-2h,超声结束后室温下搅拌18-24h,然后停止搅拌、离心得改性pd/c催化剂粗品;将改性pd/c催化剂粗品分散于无水甲醇中超声1-2h后离心、氮气氛围下干燥得改性pd/c催化剂。优选的,步骤3)中氟化铵改性的活性炭与改性pd纳米粒子的重量比为100:10-2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pd/c催化剂的用途,在氢气和溶剂的氛围下,用于催化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制备抗抑郁药物去甲文拉法辛中间体1-[2-氨基-1-(4-羟基苯基)乙基]环己醇,反应式如scheme1所示: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中一种或两种的混合;优选的,所述改性pd/c催化剂的用量为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重量的5.0%-15%;优选的,所述氢气的压力为0.4-0.6mpa;采用高压加氢能够缩短反应时间,当0.4mpa时可在3h内完成反应,可在8h内完成反应的投料、反应运行及其后处理,节省了部分人力和设备运行成本。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首次报道采用k2fe(cn)6和co(no3)2对pd组分进行改性,提高了最终催化剂的活性,可降低催化剂的使用量;2)本发明制备的改性pd/c催化剂可在中性条件下催化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进行氰化和脱苄基反应,避免了酸性条件下叔醇脱水等潜在副反应;3)本发明催化体系收率高,副反应少、操作简便,可通过结晶获得高纯度1-[2-氨基-1-(4-羟基苯基)乙基]环己醇;4)本发明催化剂性能稳定,可回收套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活性炭来自于北京德科岛金科技有限公司的纳米碳,粒径为40nm,比表面积为500m2/g;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是按照现有技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4年第7期,第601-602页,去甲文拉法辛的合成)中的教导自制,并经过甲苯连续重结晶3次,纯度达到99.5%以上。hplc色谱条件:色谱柱(安捷伦zorbaxsb-cn液相色谱柱);流动相按体积比a:b=20:80,流动相a为ph=6.0的磷酸二氢铵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实施例1按如下步骤制备改性pd/c催化剂:1)活性炭前处理工序:将10.0g活性炭(粒径为40nm,比表面积为500m2/g)置于200ml1mol/l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室温下超声分散均匀后,升温至50-60℃下超声2-3h,然后过滤、水洗至滤液成中性,干燥得碱化活性炭;将10.0g碱化活性炭置于100ml0.5mol/l的氟化铵水溶液中超声6-8h,然后过滤、水洗、氮气氛围下于40-50℃干燥得氟化铵改性的活性炭;2)pd纳米粒子的改性工序:将12mmol乙酰丙酮钯和2mmolk2fe(cn)6置于120ml0.5%v油酸的油胺溶液,60-70℃下超声1-2h,然后加入3mmolco(no3)2超声5-6h;将温度升高至140-150℃在氩气的氛围下搅拌2-3h,然后置于0.2mpa氢气的氛围下于220-230℃下高温反应4-5h,降温至室温,反应液倾入200ml氯仿/乙醇的混合液(体积比氯仿/乙醇=2/1)中离心、氮气氛围下干燥得改性pd纳米粒子;3)pd纳米粒子的负载工序:将5.0g氟化铵改性的活性炭置于100ml氯仿中超声分散20-30min,然后加入0.1-2.0g(改性pd纳米粒子负载量相当于载体氟化铵改性的活性炭重量的2.0%wt-40%wt)改性pd纳米粒子超声分散1-2h,超声结束后室温下搅拌18-24h,然后停止搅拌、离心得改性pd/c催化剂粗品;将所得改性pd/c催化剂粗品分散于100ml无水甲醇中超声1-2h后离心、氮气氛围下干燥得改性pd/c催化剂。不同改性pd纳米粒子负载量制备出的改性pd/c催化剂定义为cat/x,x代表改性pd纳米粒子与氟化铵改性的活性炭的重量百分比,cat/10%代表改性pd纳米粒子的重量为载体氟化铵改性的活性炭的重量的10%。采用不同改性pd纳米粒子负载量制备出的改性pd/c催化剂对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进行还原,方法如下: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底物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hplc纯度为99.8%,6.43g,~20mmol)、乙醇100ml、催化剂cat/x(0.64g,10%wt)搅拌,采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空气,然后采用氢气将反应釜中氮气置换,调节氢气压力至0.4mpa于40-50℃下搅拌反应,hplc检测反应液中底物浓度2h内不再变化时,统计各催化剂反应所用时间及其底物转化率、1-[2-氨基-1-(4-羟基苯基)乙基]环己醇选择性,结果见表1:表1不同改性pd纳米粒子负载量对催化剂的影响a:反应中存在部分未完全氰化和未脱苄基的中间过渡态,所以选择性低。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改性pd纳米粒子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活性逐渐增加,反应时间缩短,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也逐步增强;但负载量超过20%后,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出现小幅下降,所以负载量在10%-20%之间为宜,优选为15%,即cat/15。实施例1-a为了验证本发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k2fe(cn)6和co(no3)2对pd/c催化剂的影响,与cat/15制备相比,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添加k2fe(cn)6和co(no3)2,其余原料种类和用量与cat/15的制备完全相同,制备出的催化剂命名为pd/c-a。实施例1-b为了验证本发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氟化铵改性对催化剂的影响,与cat/15制备相比,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采用氟化铵水溶液对活性炭改性,仅做碱化处理,其余原料种类和用量与cat/15的制备完全相同,制备出的催化剂命名为pd/c-b。采用实施例1-a和1-b制备的催化剂,催化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还原,方法如下: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底物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hplc纯度为99.8%,6.43g,~20mmol)、乙醇100ml、催化剂pd/c-a或pd/c-b(0.64g,10%wt)搅拌,采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空气,然后采用氢气将反应釜中氮气置换,调节氢气压力至0.4mpa于40-50℃下搅拌反应,hplc检测反应液中底物浓度2h内不再变化时,统计各催化剂反应所用时间及其底物转化率、1-[2-氨基-1-(4-羟基苯基)乙基]环己醇选择性,结果见表2:表2氟化铵和k2fe(cn)6/co(no3)2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不经过氟化铵改性制备出的催化剂pd/c-b反应时间延长至8h,转化率下降为98.9%,选择性为99%,与cat/15相比催化性能出现小幅下降;而不经过k2fe(cn)6/co(no3)2改性制备出的催化剂pd/c-a催化性能较cat/15大大下降,表明k2fe(cn)6/co(no3)2对催化剂的活性存在显著影响。实施例2以实施例1制备方法制备出的cat/15为催化剂,对催化剂用量、溶剂种类、氢气压力做进一步优化,优化方案如下: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底物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hplc纯度为99.8%,6.43g,~20mmol)、溶剂100ml、催化剂cat/15(0.13-1.28g,2.0%wt-20%wt)搅拌,采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空气,然后采用氢气将反应釜中氮气置换,调节氢气压力至一定压力(0.1-1.0mpa)于40-50℃下搅拌反应,hplc检测反应液中底物浓度2h内不再变化时,统计各催化剂反应所用时间及其底物转化率、1-[2-氨基-1-(4-羟基苯基)乙基]环己醇选择性,结果见表3:表3反应条件的优化序列催化剂用量/%wt压力/mpa溶剂反应时间/h转化率/%选择性/%1100.4甲醇1278.293.92100.4异丙醇210099.03100.4乙酸乙酯1623.6—4100.4甲苯2432.1—5100.4thf489.299.86100.4dmf643.2—7100.4dmso656.8—8100.4乙醇399.999.39100.4乙醇/thf310099.610100.1乙醇/thf2489.398.211100.2乙醇/thf1499.599.112100.6乙醇/thf310099.513101.0乙醇/thf310099.4140.20.5乙醇/thf1865.289.8151.00.5乙醇/thf1290.892.7165.00.5乙醇/thf699.899.417150.5乙醇/thf310099.518200.5乙醇/thf310099.3注:“—”表示由于转化率低,未对选择性进行统计;乙醇/thf代表乙醇与四氢呋喃(thf)的混合液,按体积比计算,乙醇/thf=2:1。溶剂种类对催化体系影响较大,其中乙酸乙酯、甲苯、dmf和dmso反应效果较差,底物转化率低,最高仅为56.8%;醇类溶剂均具有较好的转化率,乙醇、异丙醇体系底物几乎达到了完全转化;但采用乙醇目标产物选择性较低,当乙醇中添加部分四氢呋喃时,不仅取得了较高的转化率,且选择性也较单纯乙醇有所提高,由99.3%提高到99.6%;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底物转化率和反应时间明显缩短,催化剂用量在5.0-15%wt之间为宜;氢气压力可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并提高底物的转化率,当达到0.4mpa以上可由常压(即相当于0.1mpa)下24h缩短至3h;最终确立本发明最优催化条件为表3序列12,即催化剂用量为底物重量的10%wt、氢气压力为0.6mpa、溶剂为乙醇/thf(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液。实施例3以实施例2中序列12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工艺放大研究,考察分离收率及其产品质量,步骤如下:5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底物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hplc纯度为99.7%,321.4g,1mol)、乙醇/thf(体积比为2:1)的混合溶液2.0l、催化剂cat/15(32.1g,10%wt)搅拌,采用氮气置换反应釜中空气,然后采用氢气将反应釜中氮气置换,调节氢气压力至0.6mpa于40-50℃下搅拌反应;反应4h后hplc检测反应液(归一化面积百分比:底物0.18%,目标产物99.36%,余量为未知杂质),反应结束降温至室温;采用氮气将高压反应釜中氢气置换出,然后将反应液采用孔径为0.5微米的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分离出催化剂cat/15,获得滤液;滤液转移至5l的双层玻璃反应釜中在50℃、p=-0.09mpa下脱溶至无馏分液蒸出后加入1.2l四氢呋喃溶解,然后升温至45℃搅拌10-20min得均一溶液,将正庚烷采用蠕动泵滴加至体系由均一相变为浑浊时停止滴加,45℃下保温养晶20-30min,然后继续滴加正庚烷至体系中1-[2-氨基-1-(4-羟基苯基)乙基]环己醇浓度不再变化时停止滴加,保温搅拌30-40min后以2℃/min的降温速率降温至15-20℃后过滤,50℃于氮气氛围下干燥至恒重得白色固体216.02g,收率为91.8%;hplc纯度为99.81%,未反应完的底物为0.06%,余量为未知杂质。取少量样品做质谱测试esi-ms(m/z):236.16[m+1]+。本发明催化体系可实现放大生产,收率达到91.8%,且可以通过纯化制备出高纯度目标产品;后处理无需进行酸碱处理,较现有技术中处理方式简便。实施例4为了验证本发明催化剂的稳定性,本发明将实施例3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分离出的催化剂cat/15在乙醇中超声洗涤后晾干,然后按照实施例2中序列12的工艺参数进行催化反应,底物1-[1-氰基-1-(4-苄氧苯基)甲基]环己醇投料摩尔量为20mmol,反应4h后统计反应液hplc情况(催化剂每次使用后均采用乙醇超声洗涤,然后晾干),表4为催化剂套用的催化效果:表4催化剂套用效果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催化剂回收套用三次后仍保留较高的催化效率,与新鲜催化剂相比催化性能无明显下降,所以后续生产放大中具有重复使用的前景,可降低本步催化反应成本。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