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18788发布日期:2019-11-13 01:2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气液两相混合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微气泡是指气泡发生时产生直径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范围内的气泡。相较于普通气泡,微气泡表面能高、停留时间长、气液传质率高并能自发产生自由基,具有增氧、净水、杀菌、洗涤、去污、消毒等功效,可广泛应用于水体增氧、健康医疗器械、气浮净水、生物制药、土壤消毒、污水处理等领域中。

目前,微气泡发生技术主要有五种:超声波、细孔、气液二相流体混合、加压减压和超高速旋回方式。如公开号为cn10480346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和发泡器,所述发泡器包括进口端、出口端、动力输出装置和旋转搅拌装置。该发明改善了传统微气泡发生装置需要较高水压的问题,但是操作繁琐,设备结构复杂。又如公开号为cn105032223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微气泡装置,该装置包括溶气罐,溶气罐上设有一通过主轴能相对于溶气罐上下旋转的水龙头,并在水龙头出水口处装有起泡器。该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难以实现大规模高效制造所需微气泡。

微气泡产生的关键是气液混合效果以及水分子切割破坏程度,这将直接关系到气液接触面积和气含率,具体反映在气泡直径和气泡数量两大关键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微气泡发生器的性能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转鼓、填料、转轴、电机和折流型机壳,转鼓空心圆环型的内腔内装有填料,转轴设在转鼓的中心且穿过壳体并与电机相连,转鼓设置在折流型机壳内,折流型机壳上设置有进液管、气体出口、进气管和微气泡液出口,进液管与转鼓内腔的中央连接,且进液管中下端布有喷射孔;气体出口设在折流型机壳的上部,管道呈s曲线型,气体出口与折流型机壳连接处设有除沫器;进气管沿折流型机壳周向分布有若干根,每根进气管端头连接垂直向下的气体破碎件,微气泡液出口设置在折流型机壳底部。

进一步的,气体破碎件位于进气管与折流型机壳连接端头,气体破碎件与进气管方向垂直向下,气体破碎件为回转体状,由3~5层环形结构构成宝塔型,且直径小的一端指向折流型机壳内。

进一步的,环形结构表面均匀分布孔洞,孔洞可为平面型和立体型,且孔洞横截面可为三角形、圆形、矩形或弓形,其中孔洞总横截面积等于进气管横截面积。气体由进气管经气体破碎件进入装置内部,使“整块”气体被表面孔洞切割分散成若干小气流后进入高速旋转的填料,提高气体湍动程度的同时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和表面更新频率,使气液两相混合更为快速均匀。

进一步的,折流型机壳的上下两端为平滑面,折流型机壳的周向呈锯齿状,锯齿夹角大于30°小于12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混合物由填料甩出至壳壁,沿折流型机壳呈折线形轨迹流下,相比于传统的直线型机壳,该设计延长了物料的停留时间,使气液两相混合更均匀,最终产生大量且均匀的微气泡。

进一步的,进气管沿壳体周向均匀分布,进气管个数为2~6根管。

进一步的,填料是金属丝网、耐腐蚀的塑料丝网、尼龙丝网、波纹板条或化工填料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除沫器采用不锈钢、塑料、玻璃钢中的一种制成,除沫器可以是丝网除沫器或导流式除沫器。

一种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的使用方法,液体经过加压后从进液管进入由喷射孔喷出,同时气体从气体进口进入,经过气体破碎件使“大块”气流初步分散后,进入填料,在高速运转的填料中,液体由于受到巨大的剪切力被撕扯成极薄的液丝、液滴、液膜,并与气体接触混合,在此期间,表面迅速更新,产生巨大的相间接触面积,大大强化气液两相的传质过程,产生丰富均匀的微气泡液。随后微气泡液被甩到折流型壳壁上,沿壁流下,气体则经过除雾器由气体出口排出,夹带的泡沫被除雾器拦截,气泡爆破,爆破后的液滴在聚集成大液滴后低落回到机壳内部,最终产生的微气泡液汇于出口排出。

气流是单组份气体或两个组分以上的多组分混合气体;所述液流是单组分液体或含两种组分以上的混合液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通过设置气体破碎件,对“整块”气体进行初步分散,同时利用高速旋转的填料,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和表面更新频率,另外,折流型机壳和出气管的设置,延长了物料的停留时间,使气液两相混合更均匀,最终产生大量且均匀的微气泡,由于该发明装置处理量大,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中除沫器示意图;

图5是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中气体破碎件示意图;

图6是用本发明装置生产微气泡液体燃料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1-进液管;2-气体出口;3-除沫器;4-折流型机壳;5-气体破碎件;6-气体进口;7-微气泡液出口;8-电机;9-转轴;10-转鼓;11-填料;12-液体分布器;13-气罐;14-气体流量计;15-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16-产品槽;17-液体流量计;18-阀门;19-离心泵;20-储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转鼓10、填料11、转轴9、电机8和折流型机壳4,所述填料11装在转鼓10空心圆环型的内腔内,转轴9设在转鼓10的中心且穿过壳体并与电机8相连,其中:它还包括进液管1、气体出口2、进气管6和微气泡液出口7;其中进液管1安装在转鼓内腔的中央,且进液管1中下端布有喷射孔12;气体出口2设在机壳的上部,管道呈s曲线型,与机壳连接处设有除沫器3;多根进气管沿机壳周向分布,且每根进气管端头连接垂直向下的气体破碎件5。

折流型机壳4的上下两端为平滑面,周向呈锯齿状,锯齿夹角大于30°小于120°。

除沫器3可采用不锈钢、塑料、玻璃钢等材质制成,可以是丝网除沫器或导流式除沫器。

进气管6沿壳体周向均匀分布,进气管个数为2~6根管。

气体破碎件5位于进气管与壳体连接端头,并与进气管方向垂直向下,气体破碎件为回转体状,由3~5层环形结构构成宝塔型,且小端指向所述机壳内。

环形结构表面均匀分布孔洞,孔洞可为平面型和立体型,且孔洞横截面可为三角形、圆形、矩形或弓形,孔洞总横截面积等于进气管横截面积。

填料11是金属丝网、耐腐蚀的塑料丝网、尼龙丝网、波纹板条或化工填料中的任意一种。

使用上述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的方法是:液体经过加压后从进液管1进入由喷射孔12喷出,同时气体从气体进口6进入,经过气体破碎件5使“大块”气流初步分散后,进入填料层,在高速运转的填料11中,液体由于受到巨大的剪切力被撕扯成极薄的液丝、液滴、液膜,并与气体接触混合,在此期间,表面迅速更新,产生巨大的相间接触面积,大大强化气液两相的传质过程,产生丰富均匀的微气泡液。随后微气泡液被甩到折流型壳壁4上,沿壁流下,气体则经过除雾器3由气体出口2排出,夹带的泡沫被除雾器3拦截,气泡爆破,爆破后的液滴在聚集成大液滴后低落回到机壳内部,最终产生的微气泡液汇于出口7排出。

上述气流是单组份气体或两个组分以上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上述液流是单组分液体或含两种组分以上的混合液体。

如图6所示,使用本发明超重力微气泡发生装置制备微气泡液体燃料的方法是:在液体燃料中添加增氧添加剂并搅拌均匀,增氧剂为表面活性剂,增氧添加剂与液体燃料的质量比为1:1000。将含有增氧添加剂的液体燃料加入储液槽20中,经泵19从进液管1进入由喷射孔12喷出,同时氧气13由气体进口6进入,经过气体破碎件5使“大块”气流初步分散后,进入填料层,气液比可在0.1~10调节。在0~1600r/min范围内调节转速,使混合物在高速运转的填料11中,由于受到巨大的剪切力被撕扯成极薄的液丝、液滴、液膜,并与气体接触混合,产生丰富均匀的微气泡液体燃料。随后微气泡液体燃料被甩到折流型壳壁4上,沿壁流下,气体则经过除雾器3由气体出口2排出,夹带的泡沫被除雾器3拦截,气泡爆破,爆破后的液滴在聚集成大液滴后低落回到机壳内部,最终产生的微气泡液体燃料汇于出口7排出至产品槽16,获得气泡粒径为10~50μm的微气泡液体燃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