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9742发布日期:2020-04-29 01:23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更加具体的,本发明涉及民用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固液混合废弃物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垃圾排放的重要形式,工业上工厂会有泥浆等固液混合物,居家中人们会有餐余垃圾等废弃物产生,这些废弃物很多都能回收利用,比如餐厨垃圾就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蛋白质和淀粉、无机盐等营养成分,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但是这些垃圾不管是存储还是运输都需要将固液分离,分离后一方面在运输的时候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外一方面也减缓了废弃物的腐败变质速度,减少了细菌滋生,有利于环境安全。

随着多个城市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人们对餐厨垃圾的处理装置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此,已经很多研究主体对垃圾桶、垃圾车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尤其对垃圾压缩破碎机构的研究较为集中,比如深圳市华富市政服务有限公司公开了cn201721599978.x一种湿垃圾加工装置按照先切割破碎后挤压的方法进行处理,深圳市城洁亮清洁服务有限公司公开了cn201720077648.8湿垃圾减量机利用螺旋轴纯挤压破碎的方法减量,但是这些装置都占地面积大,而且分离效果有限,沈阳化工大学的侯嘉鑫、田沅沅等人曾于2015年7月在《辽宁化工》杂志上提出一种绿色厨余垃圾处理器的研制,也希望通过螺旋轴挤压的方法分离水和固体废弃物,虽然尺寸能够根据需要设计,清洗也相对方便容易,但是这种结构对固体残渣切割不彻底,后续处理麻烦,挤压时由于固体废弃物尺寸大小不一不能有效挤出水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固液分离结构占地面积大,清洗困难、对固体残渣不能有效切割,水分挤出不彻底,后续处理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采用双锥体设计,将挤压和切割结合,实现先切割破碎再挤压脱水,既节省了空间,也提高了挤压破碎效率,而且在螺旋轴中设计了旋翼柱,利用旋翼柱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卡在螺旋轴中部的垃圾块甩出,方便后续清洗清理,在固液混合废弃物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包括螺旋轴和电机,电机设置在螺旋轴下部,所述螺旋轴四周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呈双锥体结构,双锥体结构中上部的锥体结构的螺旋叶片四周设有刀口。

本发明中,双锥体结构中下部的锥体结构的螺旋叶片中部设有旋翼柱,旋翼柱的截面和机翼截面结构相同。

本发明中,旋翼柱有三根或者三根以上,旋翼柱对称排列在螺旋轴四周,且每个旋翼柱的方向一致。

本发明中,螺旋叶片下部设有剪切板,剪切板与螺旋轴径线形成夹角。

本发明中,电机上部设有第一伞状齿轮,螺旋轴下部设有第二伞状齿轮,第二伞状齿轮和第一伞状齿轮相适应设置。

本发明中,电机和螺旋轴之间设有连轴柱,电机上部设有第一伞状齿轮,连轴柱下部设有和第一伞状齿轮相适应的第二伞状齿轮,连轴柱上部设有连接柱,螺旋轴下部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和连接柱相适应设置。

本发明中,双锥体结构的上部锥体结构高度小于下部锥体结构高度。

本发明中,螺旋叶片不等距变径。

本发明中,旋翼柱呈倾斜设置,旋翼柱下部靠近螺旋轴中部,旋翼柱上部靠近螺旋轴外部。

本发明提供的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能够有效分离固体和液体废弃物。

本发明提供的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尤其对湿垃圾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在餐余垃圾减量缩体和减少运输过程中二次污染效果极其明显,能够充分的将固液分离,方便后续运输和加工处理。

本发明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能够将挤压破碎和切割破碎结合,在挤压前对大块进行切割,方便后续挤压破碎,提高了挤压破碎效率,而且有效防止了螺旋轴中螺旋叶片之间卡垃圾的情况,连接可靠稳定,组装方便,形成的固体垃圾水分脱除彻底,大小一致,保证后续处理的稳定性,尤其对湿垃圾能够实现明显的减量缩体,减少了湿垃圾在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在垃圾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显示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显示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显示为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连轴柱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电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第一伞状齿轮和定位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装置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中,为了便与描述,将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中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本发明中所用的电机1、连轴柱1、螺旋轴1等都能通过市场途径采购获得。

实施例一: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餐厨垃圾分离破碎装置,包括螺旋轴1和电机2,电机2设置在螺旋轴1下部,所述螺旋轴1四周设有螺旋叶片3,螺旋叶片3呈双锥体结构,双锥体结构中上部的锥体结构的螺旋叶片3四周设有刀口4。

本发明中,双锥体结构中下部的锥体结构的螺旋叶片3中部设有旋翼柱5,旋翼柱5的截面和机翼截面结构相同。

本发明中,旋翼柱5有三根或者三根以上,旋翼柱5对称排列在螺旋轴1四周,且每个旋翼柱5的方向一致。

本发明中,螺旋叶片3下部设有剪切板6,剪切板6与螺旋轴1的径线形成夹角。

本发明中,电机2上部设有第一伞状齿轮7,螺旋轴1下部设有第二伞状齿轮8,第二伞状齿轮8和第一伞状齿轮7相适应设置。

本发明中,电机2和螺旋轴1之间设有连轴柱9,电机2上部设有第一伞状齿轮7,连轴柱9下部设有和第一伞状齿轮7相适应的第二伞状齿轮8,连轴柱9上部设有连接柱10,螺旋轴1下部设有连接孔11,连接孔11和连接柱10相适应设置。

本发明中,双锥体结构的上部锥体结构高度小于下部锥体结构高度。

本发明中,螺旋叶片3不等距变径。

本发明中,旋翼柱5呈倾斜设置,旋翼柱5下部靠近螺旋轴1中部,旋翼柱5上部靠近螺旋轴1外部,螺旋轴1高速旋转时,旋翼柱5将起过滤作用的外壳上间隙内的杂物吸引并向下排出。

本发明中,第一伞齿轮1顶部设有定位销,连轴柱9底部设有与定位销12相适应设置的销孔13。

实施例二: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的装配

在装配本发明所述的餐厨垃圾分离破碎装置时,将电机2固定在一个锥型外壳底部,第一伞状齿轮7伸入到外壳内部,电机2上部放置连轴柱9,连轴柱9上部放置螺旋轴1,螺旋轴1外部套接的外壳呈倒圆台形网状结构,螺旋轴1下部安装一个过滤网,过滤网上焊接有和剪切板6相适应的剪切机构。

实施例三: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的适用

在适用本发明所述的餐厨垃圾分离破碎装置时,垃圾从上部倒入到螺旋轴1中,随着螺旋轴1旋转垃圾被向下挤压,挤压同时上部的刀口4将较大的垃圾切碎,旋翼柱5不断将卡在中间的垃圾向外甩出,随着挤压的进行,块状垃圾被挤压破碎,长条形垃圾被刀口4切割,所有的垃圾都在向下挤压,挤压时污水从外壳的网孔中流出,外壳和螺旋轴1的尺寸相匹配,保证了挤压的顺利进行,螺旋轴1下部的连轴柱9和电机2上的伞状齿轮方便了安装和清洗,整个装置连接稳定可靠,清洗简单方便,清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螺旋轴1能够彻底清洗螺旋轴上的螺旋叶片3,保证下次工作的效率。

本发明的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处理餐余垃圾时能够使得脱水率达到53%以上,体积减小80%以上,清洗时每次节约用水超过1.5kg。

实施例四: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的适用

将本发明的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应用到小区湿垃圾处理中,将没有分类的垃圾从上部倒入到螺旋轴1中,随着螺旋轴1旋转垃圾被向下挤压,挤压同时上部的刀口4将较大的垃圾切碎,旋翼柱5不断将卡在中间的垃圾向外甩出,随着挤压的进行,块状垃圾被挤压破碎,长条形垃圾被刀口4切割,所有的垃圾都在向下挤压,挤压时污水从外壳的网孔中流出后被收集排放到污水下水道中,使用完毕清理时旋翼柱5不断将外壳的网孔中垃圾吸出。

本发明的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处理小区湿垃圾时能够使得脱水率达到44%以上,体积减小72%以上,清洗时每次节约用水超过3kg,这是因为没有分类的湿垃圾更容易卡在螺旋轴中,造成分离清洗困难,垃圾形态差异大,切割挤压也更为困难,所以脱水率和体积减小量相对较小,清洗时更加费水。

实施例五:一种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的适用

将本发明的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应用到没有分类的工业废弃物处理中,固液混合废弃物从上部倒入到螺旋轴1中,随着螺旋轴1旋转垃圾被向下挤压、切碎,旋翼柱5不断将卡在中间的垃圾向外甩出,挤压时污水从外壳的网孔中流出。

本发明的固液混合废弃物分离破碎装置处理工业固液混合物时受废弃物的主要构成影响较大,如果是泥浆纸浆等脱水相对困难,但是清洗较为容易,如果使用和餐余垃圾相同的装置进行试验,能够使得脱水率达到45%以上,体积减小60%以上,清洗时每次节约用水超过1kg,但是如果是较为粘稠难清洗的废弃物,则清洗压力明显加大,耗水增多。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