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1487发布日期:2020-10-28 12:4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物料混合机。



背景技术:

混合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在混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还能够加速物理变化。

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公告)号:cn205084696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物料混合机,包括第一料桶,第一料桶的内部为空腔结构,第一料桶内安装有弯折管,弯折管的上末端伸出第一料桶的顶部,弯折管的下末端从第一料桶的下部一侧伸出并与送料泵相连,送料泵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料桶;其中,弯折管的表面形成有筛孔,第二料桶的上方设有一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风机,风机向第二料桶内鼓入空气,空气与第二料桶内的物料混合通过送料泵进入第一料桶内;第三料桶,第三料桶与第一料桶通过螺旋送料机相连,螺旋送料机将位于第三料桶内的物料输送至第一料桶内,第三料桶的上方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

但是这种物料混合机存在以下问题,如在搅拌时,很多物料容易堆积在料筒内部,由于整体的料筒不会发生转动,使得很多存在于角落的物料不易被搅拌到,物料进入至料筒中时,容易被藏到边角等地方,很容易被吃料;在安装时,整个物料搅拌机的安装较为麻烦,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安装困扰,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物料混合机,具有使整个料筒内部的物料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合,且便于工人安装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料混合机,包括有机架、料筒以及底座,所述机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料筒内穿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插入至机架内,所述料筒上开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使料筒做上下翻转运动的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包括有,固定在所述机架两侧的左气缸以及右气缸,所述左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左连接件,所述左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水平气缸,所述第一水平气缸与所述料筒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端铰接,所述右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右连接件,所述右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水平气缸,所述第二水平气缸与所述料筒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左气缸的活塞杆延伸时,右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此时第一水平气缸与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同时延伸,以带动料筒整体转动,当左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右气缸的活塞杆延伸的过程中,此时第一水平气缸与第二水平气缸同时收缩,在左气缸的活塞杆与右气缸的活塞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第一水平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完全收缩,在左气缸的活塞杆与右气缸的活塞杆继续运动时,第一水平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同时延伸,使得料筒从原本的翻转状态复位,再重复上述运动,起到一直翻转料筒,混合料筒内部物料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连接件朝向左气缸的一侧开有供所述左气缸的活塞杆插入的左插入孔,所述左连接件上开有多个连通所述左插入孔的左螺纹孔,所述左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左螺栓,所述左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水平气缸的一侧开有供所述第一水平气缸插入的第一插入孔,所述左连接件上开有多个连通所述第一插入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栓;所述右连接件朝向右缸的一侧开有供所述右气缸的活塞杆插入的右插入孔,所述右连接件上开有多个连通所述右插入孔的右螺纹孔,所述右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右螺栓,所述右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二水平气缸的一侧开有供所述第二水平气缸插入的第二插入孔,所述右连接件上开有多个连通所述第右插入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左连接件与右连接件,具有方便左气缸与第一水平气缸之间的连接以及右气缸与第二水平气缸之间的连接。当左气缸损坏时,通过松开第一连接螺栓将左气缸取下,再将新的左气缸的活塞杆插入至左插入孔,再拧紧第一连接螺栓已将左气缸与左连接件固定;当右气缸损坏时,通过松开第二连接螺栓将右气缸取下,再将新的右气缸的活塞杆插入至右插入孔,再拧紧第二连接螺栓已将右气缸与右连接件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水平气缸的活塞杆上开有第一放置孔,所述第一水平气缸的活塞杆靠近所述第一放置孔的一端开有连通所述第一放置孔的第一固定孔,所述料筒上一体生成有插入至所述第一放置孔内的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开有与所述第一放置孔对应设置的圆孔,所述第一放置孔与圆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上开有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靠近所述第二放置孔的一端开有连通所述第二放置孔的第二固定孔,所述料筒上一体生成有插入至所述第二放置孔内的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开有与所述第二放置孔对应设置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放置孔与第二圆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第一水平气缸与第二水平气缸两者与料筒之间的连接,通过螺栓固定第一水平气缸与料筒以及第二水平气缸与料筒具有方便拆卸与安装的效果,当第一水平气缸损坏时,可以先将第一水平气缸从左连接件上取下,再通过将第一固定螺栓松开,把第一水平气缸取下,更换上新的第一水平气缸,先将第一水平气缸插入至左连接件中,再将第一水平气缸的活塞杆插入至第一固定孔,使得第一固定孔与第一放置孔对齐,再将第一固定螺栓插入以固定料筒与第一水平气缸;当第二水平气缸损坏时,可以先将第二水平气缸从右连接件上取下,再通过将第二固定螺栓松开,把第二水平气缸取下,更换上新的第二水平气缸,先将第二水平气缸插入至右连接件中,再将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插入至第二固定孔,使得第二固定孔与第二放置孔对齐,再将第二固定螺栓插入以固定料筒与第二水平气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插入至料筒内的部分实体上固定设置有搅拌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料筒自身在旋转时,处于料筒内部的搅拌杆带动物料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料筒内部的物料的混合效率,使得料筒内部的物料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搅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筒内设置有多个带动块,所述带动块与所述搅拌杆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搅拌杆在搅拌的时候,不会与带动块接触,使得两者发生碰撞,对两者造成损害,且由于存在凸起的带动块,使得物料在带动块的作用下,不会置于原地无法进行有效的转动混合,带动块的设置具有加强搅拌效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带动块朝向转动杆的一面设置有半圆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圆弧面的设计具有增大带动块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带动更多的物料进行转动搅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口与所述进料口均固定设置有朝向所述料筒内部的橡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料筒在翻转时,橡胶层增大了出料口与进料口处的气密性,防止料筒内部的物料从出料口与料筒以及进料筒与料筒之间的空隙排到料筒外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供物料滑出的弧形引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从出料口中出来时,弧形引流板引导物料从出料口中流出,具有减少物料飞溅弄脏环境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搅拌时,先将物料通过进料口转入至料筒内部,再启动运动组件,首先左气缸的活塞杆延伸,右气缸的活塞杆收缩于右气缸内部,第一水平气缸与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同时延伸,以带动料筒整体转动。当左气缸的活塞杆达到最大值准备开始收缩时,右气缸的活塞杆同时开始延伸,在右气缸的活塞杆的延伸过程中,第一水平气缸与第二水平气缸同时收缩,在左气缸的活塞杆与右气缸的活塞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此时料筒位于竖直状态。当第一水平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完全收缩,左气缸的活塞杆与右气缸的活塞杆继续运动,左气缸的活塞杆完全收缩于右气缸内部。右气缸的活塞杆完全伸直时,第一水平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水平气缸的活塞杆同时延伸至最大距离,使得料筒从原本的翻转状态复位,再重复上述运动,起到一直翻转料筒,混合料筒内部物料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显料筒内部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显左连接件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显右连接件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显第二水平气缸与料筒连接处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显带动块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料筒;3、底座;4、转动杆;5、进料口;6、出料口;7、运动组件;8、左气缸;9、左连接件;10、第一水平气缸;11、右气缸;12、右连接件;13、第二水平气缸;14、左插入孔;15、左螺纹孔;16、左螺栓;17、第一插入孔;18、第一连接螺栓;19、右插入孔;20、右螺纹孔;21、右螺栓;22、第二插入孔;23、第二连接螺栓;24、第一放置孔;25、第一固定孔;26、凸起块;28、第一固定螺栓;29、第二放置孔;30、第二固定孔;32、第二固定螺栓;33、搅拌杆;34、带动块;35、半圆弧面;36、橡胶层;37、弧形引流板;38、第一螺纹孔;39、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物料混合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有机架1、料筒2以及底座3,机架1与底座3固定连接,料筒2内穿设有转动杆4,转动杆4的两端插入至机架1内,料筒2上开有进料口5与出料口6,底座3上固定设置有使料筒2做上下翻转运动的运动组件7。

如图1、图2所示,运动组件7包括左气缸8以及右气缸11,左气缸8与右气缸11分别位于机架1的两侧且均固定设置在底座3上,左气缸8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左连接件9,左连接件9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水平气缸10,第一水平气缸10与料筒2靠近进料口5的一端铰接,右气缸11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右连接件12,右连接件12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水平气缸13,第二水平气缸13与料筒2靠近出料口6的一端铰接。

如图2、图3所示,左连接件9朝向左气缸8的一侧开有供左气缸8的活塞杆插入的左插入孔14,左连接件9上开有两个均与左插入孔14连通的左螺纹孔15,两个左螺纹孔15内均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左气缸8的左螺栓16,左连接件9靠近第一水平气缸10的一侧开有供第一水平气缸10插入的第一插入孔17,左连接件9上开有两个与第一插入孔17连通的第一螺纹孔38,第一螺纹孔38内均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第一水平气缸10的第一连接螺栓18。当左气缸8的活塞杆插入至左插入孔14内时,拧紧左螺栓16,以实现左连接件9与左气缸8之间的固定连接,再将第一水平气缸10远离第一水平气缸10活塞杆的一端插入至第一螺纹孔38内,再通过拧紧第一连接螺栓18,以实现左连接件9与第一水平气缸10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2、图4所示,右连接件12朝向右缸的一侧开有供右气缸11的活塞杆插入的右插入孔19,右连接件12上开有多个连通右插入孔19的右螺纹孔20,右螺纹孔20内均螺纹连接有右螺栓21,右连接件12靠近第二水平气缸13的一侧开有供第二水平气缸13插入的第二插入孔22,右连接件12上开有多个连通第右插入孔19的第二螺纹孔39,第二螺纹孔39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螺栓23。当右气缸11的活塞杆插入至右插入孔19内时,拧紧右螺栓21,以实现右连接件12与右气缸11之间的固定连接,再将第二水平气缸13远离第二水平气缸13活塞杆的一端插入至第二螺纹孔39内,再通过拧紧第二连接螺栓23,以实现右连接件12与第二水平气缸13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1、图5所示,第一水平气缸10的活塞杆上开有第一放置孔24,第一水平气缸10的活塞杆上开有连通第一放置孔24的第一固定孔25,料筒2上一体生成有插入至第一放置孔24内的凸起块26,凸起块26上开有与第一放置孔24对应设置的圆孔,当第一放置孔24与圆孔对齐时,第一放置孔24与圆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第一水平气缸10与料筒2的第一固定螺栓28。

如图6、图7所示,第二水平气缸13的活塞杆上开有第二放置孔29,第二水平气缸13的活塞杆上开有连通第二放置孔29的第二固定孔30,料筒2上一体生成有插入至第二放置孔29内的凸起块26,凸起块26上开有与第二放置孔29对应设置的第二圆孔,当第二放置孔29与第二圆孔对齐时,第二放置孔29与第二圆孔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第二水平气缸13与料筒2的第二固定螺栓32。

通过将左气缸8与第一水平气缸10之间的螺纹固定以及第一水平气缸10与料筒2之间的螺纹固定,若是当左气缸8发生损坏时,可以通过松开左螺栓16将左气缸8取下,再将新的左气缸8的活塞杆插入至左插入孔14,再拧紧左螺栓16将左气缸8与左连接件9固定,以实现更换新的左气缸8的效果。若是当第一水平气缸10发生故障,可以先通过松开第一螺栓将第一水平气缸10取下,再将新的左气缸8的活塞杆插入至第一插入孔17中,再拧紧第一连接螺栓18将第一水平气缸10与左连接件9重新固定,以实现更换新的第一水平气缸10的效果。

通过将右气缸11与第二水平气缸13之间的螺纹固定以及第二水平气缸13与料筒2之间的螺纹固定,若是当右气缸11发生损坏时,可以通过松开右螺栓21将右气缸11取下,再将新的右气缸11的活塞杆插入至左插入孔14,再拧紧右螺栓21将右气缸11与右连接件12固定,以实现更换新的右气缸11的效果。若是当第二水平气缸13发生故障,可以先通过松开第一螺栓将第二水平气缸13取下,再将新的左气缸8的活塞杆插入至第二插入孔22中,再拧紧第二连接螺栓23将第二水平气缸13与右连接件12重新固定,以实现更换新的第二水平气缸13的效果。

如图2、图8所示,机架1内设置有电机,电机与转动杆4插入至机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4插入至料筒2内的部分实体上固定设置有搅拌杆33。在料筒2自身在旋转时,处于料筒2内部的搅拌杆33带动物料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料筒2内部的物料的混合效率,使得料筒2内部的物料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搅拌。

如图2、图8所示,料筒2内设置有多个带动块34,带动块34与搅拌杆33错位设置,且带动块34朝向转动杆4的一面设置有半圆弧面35。使得搅拌杆33在搅拌的时候,不会与带动块34接触,使得两者发生碰撞,对两者造成损害,且由于带动块34的表面为半圆弧面35,具有增大带动块34与物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带动更多的物料进行转动搅拌,通过带动块34使得物料在带动块34的作用下,不会置于原地无法进行有效的转动混合,带动块34的设置具有加强搅拌效率的作用。

如图2、图8所示,出料口6与进料口5均固定设置有朝向料筒2内部的橡胶层36。当料筒2在翻转时,橡胶层36增大了出料口6与进料口5处的气密性,防止料筒2内部的物料从出料口6与料筒2以及进料筒2与料筒2之间的空隙排到料筒2外部。当料筒2内的物料混合完毕后,通过出料口6处设置有供物料滑出的弧形引流板37。当物料从出料口6中出来时,弧形引流板37引导物料从出料口6中流出,具有减少物料飞溅弄脏环境的作用。

下面结合工况对本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当需要对物料进行搅拌时,先将物料通过进料口5转入至料筒2内部,再启动运动组件7,首先左气缸8的活塞杆延伸,右气缸11的活塞杆收缩于右气缸11内部,第一水平气缸10与第二水平气缸13的活塞杆同时延伸,以带动料筒2整体转动。当左气缸8的活塞杆达到最大值准备开始收缩时,右气缸11的活塞杆同时开始延伸,在右气缸11的活塞杆的延伸过程中,第一水平气缸10与第二水平气缸13同时收缩,在左气缸8的活塞杆与右气缸11的活塞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此时料筒2位于竖直状态。当第一水平气缸10的活塞杆与第二水平气缸13的活塞杆完全收缩,左气缸8的活塞杆与右气缸11的活塞杆继续运动,左气缸8的活塞杆完全收缩于右气缸11内部。右气缸11的活塞杆完全伸直时,第一水平气缸10的活塞杆与第二水平气缸13的活塞杆同时延伸至最大距离,使得料筒2从原本的翻转状态复位,再重复上述运动,起到一直翻转料筒2,混合料筒2内部物料的作用。等到物料混合完毕后,通过出料口6处的弧形引流板37流出,弧形引流板37引导物料从出料口6中流出,具有减少物料飞溅弄脏环境的作用。具有使整个料筒2内部的物料能够得到充分的混合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