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收集装置及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8652发布日期:2021-01-15 12:4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自动收集装置及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分离,特别涉及自动收集装置及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切削液是金属在切、削、磨等加工过程中,用来冷却和润滑的金属加工液。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通常包含基础油、乳化剂、防锈剂等。切削液(主要针对水基切削液)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杂油、颗粒等问题。这些杂油主要由工件带入或者机床液压油、导轨油泄露造成。传统的机床都自带油水分离操作,利用钢带除油机将使用过的切削液中的油分离出来,但是处理速度慢而且效果有限,致使厚厚的油层悬浮于液体表面,时间久了滋生微生物影响切削液性能。

脱模剂是压铸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在压铸生产过程中,为提高模具型腔的使用寿命,并使压铸件顺利脱模,保证压铸件表面光洁、轮廓清晰完整,必须“脱模剂”,在压铸生产中,大量的脱模剂会被喷到模具上,部分脱模剂在高温下蒸发,部分吸附在模具上使用消耗,而大部分则一次性使用后直接流入模具下方,成为含油废液,一般通过压铸机下方地沟收集再进行后续处理。

脱脂工序是汽车涂装前处理工艺的一个基本工序,白车身经过焊接之后,车身内外表面和内腔都有很多污油,包括冷却油、抗拉伸油和防锈油等。脱脂工艺出现问题,会影响电泳漆的质量,进而影响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随着生产线上过车量日益增多,脱脂液含油量也增多,污油处理不干净电泳槽会被污染,影响电泳漆质量,甚至导致涂装车间停产整顿,所以要将脱脂槽液取出进行油水分离操作。

净化回用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把混入其中的杂油及颗粒物质分离出来,并杀灭微生物,解决发臭问题,从而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其中常见的油水分离方法有:

1.物理分离法,物理分离法是通过油和水的密度差或吸附、过滤的方式,将水中混入的油除去,具有方式可分为:

加热分离法采用蒸汽或加热装置进行破乳,设备简单、投资少,但是除油效果差、能耗大;

过滤分离法,利用中空纤维膜的选择透过性原理,油水分离效果好,但是会同时去除部分有效成分、成本高、投资大、设备复杂操作难;

离心分离法,利用快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密度大的水沿环状路径流向外侧,密度小的油抛向内圈,并聚形成大的油珠而上浮分离,但日常维护困难,有可能破坏待处理液有效成分。

2.化学分离法,主要是通过破乳剂实现破乳,由于会添加药剂会影响待处理液成分,增加分离难度,一般不采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效率高的自动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收集装置,所述自动收集装置包括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具有开口;所述自动收集装置还包括:

浮力件,所述浮力件与所述第一容器固定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容器的转动轴线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容器的外接圆的第一半径大于所述浮力件的外接圆的第二半径,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间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或钝角,所述第一连线为所述第一容器的中心和浮力件的中心间的连线,所述第二连线为所述开口与第一容器中心间的连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应用上述自动收集装置的油水分离装置,该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第二容器;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

收集单元,所述收集单元采用上述的自动收集装置;所述浮力件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自动化;

创造性地利用了液体分离中密度不同的特点,使得在油水分离中时,浮力件浮在水面时,第一容器的开口处于水面之上;油层集聚在液面时,浮力件下降地液面之下的油水交界处,下降的浮力件驱动了第一容器的旋转,使得开口处于油层的液面之下,油通过开口进入第一容器内,实现了自动化收集,无需人工操作;

2.收集效果好;

设置溢流口和第一容器的转动轴线的高度差,使得第一容器下端面之上的油均能被自动化收集,提高了收集效果。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水分离装置的另一结构简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水分离装置的俯视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3所示,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包括:

第二容器11,所述第二容器11用于容纳切削液、脱模剂等油水混合物;

自动收集装置,所述自动收集装置包括:

第一容器31,所述第一容器31具有开口;

浮力件32,所述浮力件32与所述第一容器31固定连接;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容器31的转动轴线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容器31的外接圆的第一半径大于所述浮力件32的外接圆的第二半径,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间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或钝角,所述第一连线为所述第一容器的中心和浮力件的中心间的连线,所述第二连线为所述开口33与第一容器31中心间的连线,所述浮力件32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且小于水的密度。

为了方便第一容器的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器31为管状,所述开口33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一容器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

为了收集集聚在第二容器上层的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径和第二半径之比为4-5。

为了便于排出第一容器内收集的液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器的沿着其转动轴线方向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具有出口。

为尽可能多地排出第二容器内的杂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器具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容器的转动轴线,低于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面的高度。

为了收集杂油,进一步地,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

集油槽61,延伸到第二容器外的第一容器的开口处于所述集油槽的上侧。

为了防止第一容器过度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还包括:

限位件51,所述限位件阻止所述第一容器的进一步转动。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水分离装置在切削液回收利用中的应用例。

在本应用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容器31为管状,具有沿着平行于第一容器31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开口,第一容器31可转动地固定正在第二容器11上;管道41的两端开口,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容器11的下部,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二容器11外,作为溢流口,溢流口的高度高于第一容器31的转动轴线的高度,低于第一容器31的上端面;第二容器11的外侧具有集油槽61,第二容器31的延伸到集油槽61上侧的一端具有出口;限位件51阻止第一容器31的进一步转动。

在油水分离装置的工作过程中,鉴于浮力件的密度介于水和油之间,当第二容器11内为水21时,浮力件32浮在水面上,此时第二连线竖直,第一连线倾斜,第一连线和第二连线的夹角为锐角;

随着第二容器11内杂油的上浮,杂油22集聚在液面表层;浮力件32下降到油水层交界处,如图2所示;下降的浮力件32驱动了第一容器31的转动,开口33随着旋转下降,进入到杂油22中,杂油进入第一容器内,并从出口排出到集油槽61内。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水分离装置在脱模剂回收利用中的应用例。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不再配备限位件,第一容器不再固定,而是自由地漂浮在第二容器内,密度小于油;第一容器的内部通过管子连通到集油槽,从而及时排出第一容器收集到的油。

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地给出了自动收集装置应用在油水分离装置中,当然还可以是其它液体分离中,仅需将浮力件的密度设置在处于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密度之间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