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破乳方法

文档序号:4915832阅读:1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研磨破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化工破乳方法。
液膜分离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特别是美藉华人黎念之博士1968年获得纯粹液膜工作的第一项专利后,膜分离科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液膜分离技术以它特有的选择性和极大的渗透性展现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液膜分离提取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提取和回收物质的新方法。其过程是,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及载体,制成足够稳定的乳状液(例如W/O型),将此乳状液分散到含有待提取物的水溶液中,形成W/O/W的多重乳状液。在载体的迁移作用下,被提取物从外水相通过乳状液膜进入内水相中。静止后,液膜与外水相分离。再将乳化液膜破坏(即破乳)使油水分离,油相循环使用,水相中便富集了提取物,达到分离或提取回收的目的。
在液膜分离技术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需要有一种理想的破乳方法。由于化学破乳在液膜体系中使用受到限制,因而目前主要采用电破乳方法。这一方法是对乳化液膜施以高压电场,使W/O乳状液中的水滴极化并聚结成大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并聚结成连续相,实现油水分离。电破乳速度快,分离效果也较好。但在实践中发现(1)电破乳法无法用于O/W型乳液的破乳。
(2)对高含水量的液膜体系,电破乳易形成短路,无法建立起高压电场。不仅电耗增大,而且破乳效果不理想。
(3)电破乳中经常在油水界面处形成絮状物第三相(通称Sponge),其中含有大量的被提取物,且粘度大,含水量高。直接影响了破乳的效果和提取的效率。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电破乳中遇到的三个问题而建立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破乳方法。实践证明,本发明还适用于萃取分离工艺中所产生的絮状物第三相的处理。
经手检“化学文摘”及联机检索“世界专利文档”均未见国内外有关研磨破乳的报导。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选配好的研磨剂加到研磨破乳器中,研磨剂的粒度在0.1~10mm的范围内选用。配有与破乳器相匹配的搅拌器,用调压器分别选取不同电压控制搅拌速度。因体系而异选择不同的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和操作温度。本方法选择的搅拌速度为50~100转/分,研磨时间为10~20分钟。
研磨破乳是依靠研磨剂粒子间的碰撞、挤压和摩擦作用实现对乳状液的破坏,它为破乳工艺的改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方法具有适用体系广泛、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研磨剂材质廉价易得、能量消耗低等特点。已证实它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研磨破乳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研磨器中对乳状液进行摩擦和和挤压,造成乳状液的破坏,从而实现油水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研磨器可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其中之一可在研磨器中直接加入粒状研磨剂,通过搅拌,在研磨剂颗粒的碰撞过程中使乳状液受到摩擦和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研磨剂的材质需根据乳状液类型来选择,研磨剂的粒度可在0.1~10mm之间,搅拌速度为50~100转/分,研磨时间为10~2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研磨器也可制成多层磨盘式结构,依靠固定磨盘与转动磨盘间的摩擦和挤压使乳液破坏。
5.根据权利要求4,由乳状液的停留时间及处理量确定磨盘的层数;由乳状液的平均粒度及含水量确定磨盘的沟槽深度及宽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广泛适用于各种乳化液膜体系破乳的新方法。其要点是选择与体系相适应的研磨剂,与体系相匹配的研磨剂的粒度、搅拌速度、研磨时间和操作温度。用于O/W型体系的破乳是此方法的独到之处。将此方法用于处理电破乳所产生的Sponge;用于高含水量原油的前期脱水;用于萃取分离工艺中消除第三相絮状物;与电破乳结合用于液膜法处理废水的液膜破乳的试验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文档编号B01D11/04GK1064417SQ9110127
公开日1992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2月28日
发明者吴子生, 褚莹, 阎淑荣, 严忠 申请人:东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