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951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传感器是衡器等的核心部件,包括弹性体和与弹性体相连的接线,在传感器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检测,对传感器进行检测时,需要将传感器的接线与相应的检测器连接,再向传感器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产生形变,通过检测器测量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以测得传感器的相关参数,目前,该检测作业通常由工人手动进行,效率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传感器自动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传感器自动检测设备,包括:

机架,机架上具有上料台,弹性件或存放有弹性件的上料盘可置于所述上料台上;

至少一检测装置,包括施压装置、接线装置和第一检测器,所述的接线装置用于将传感器的接线与所述的第一检测器相连,所述的施压装置用于向传感器施加压力,所述的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传感器受压力时产生的信号;

上料装置,用于将上料台上的弹性件移动至所述的检测装置上以供检测。

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收料装置和收料台,所述的收料装置可将检测装置上的传感器移动至所述的收料台上。

优选的,所述的检测装置还包括拉线装置,所述拉线装置用于将传感器的接线拉直并测量传感器的接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的拉线装置包括:

第一基座,活动设置在机架上并由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前后移动;

第二基座,活动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并由一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第一基座左右移动,第二基座上具有与传感器的接线相适配的拉线槽;

压紧件,活动设置在第二基座上并由一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第二基座上下移动,所述压紧件上具有与所述拉线槽相适配并纵向对齐的压紧块,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压紧件下移至使所述压紧块与位于所述拉线槽内的接线相抵接;

第二检测器,设置在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上,用于检测传感器的接线的末端位置;

第三检测器,设置在机架或第一基座上,用于检测第一基座相对机架前后移动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检测器活动设置在第二基座上并由一第四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第二基座前后移动。

优选的,所述的接线装置包括:

接线台,活动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并由一第一接线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第一基座上下移动,接线台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检测器相连的第一接头和可与传感器的接线相适配的若干第二接头;

压线台,活动设置在第一基座或第二基座上并由一第二接线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第一基座上下移动,所述压线台可与所述接线台对齐,所述的接线台和压线台可分别在第一接线驱动装置和第二接线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对移动至使压线台将传感器的接线压紧在所述的第二接头上。

优选的,所述的检测装置还包括分线装置,所述分线装置包括活动设置在第二基座上并与传感器的接线相适配的分线刀,所述的压紧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分线刀相适配的分线槽,所述的分线刀由一分线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压紧件上下移动至插设至所述的分线槽内以将位于压紧件和分线刀之间的接线切分开来。

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翻面装置,所述翻面装置包括可放置传感器的翻面台和用于将置于翻面台上的传感器翻面的翻面机构,所述的上料装置可将上料台上的传感器移动至所述的翻面台上和将翻面台上的传感器移动至检测装置上。

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喷码器,所述喷码器能够依据所述第一检测器的检测数据在传感器上喷绘相应的标识。

优选的,所述的检测装置的数量为若干个并沿所述上料装置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工人将传感器或存放有传感器的上料盘放置到上料台上后,上料装置能够自动将传感器从上料台移动至检测装置中,接线装置能够将传感器的接线自动的连接到第一检测器,之后施压装置向传感器施压,第一检测器即可检测到传感器产生的相应数据,从而能够自动实现对传感器的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除部分机架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料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翻面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施压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线装置和分线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线装置和分线装置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收料装置和收料台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一种传感器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具有上料台11,弹性件或存放有弹性件的上料盘12可置于上料台11上;至少一检测装置20,包括施压装置21、接线装置和第一检测器,接线装置用于将传感器的接线与第一检测器相连,施压装置21用于向传感器施加压力,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传感器受压力时产生的信号;上料装置30,用于将上料台11上的弹性件移动至检测装置20上以供检测。本实用新型中,工人将传感器或存放有传感器的上料盘12放置到上料台11上后,上料装置30能够自动将传感器从上料台11移动至检测装置20中,接线装置能够将传感器的接线自动的连接到第一检测器,之后施压装置21向传感器施压,第一检测器即可检测到传感器产生的相应数据,从而能够自动实现对传感器的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由于检测装置20对传感器的检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本实施例中检测装置20的数量为三个并沿上料装置30分布,上料装置30能够将传感器逐个置于三个检测装置20中进行检测,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当然,实际应用中,检测装置20也可选用一个、两个、四个等其他适宜数量,并不局限于此。第一检测器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其结构和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另作详述。

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上还设置有收料装置40和收料台41,收料装置40可将检测装置20上的传感器移动至收料台41上,从而能够自动实现对检测完毕的传感器的收料作业,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本实施例中,收料台41上可放置若干收料盘42,收料装置40根据第一检测器的检测数据将传感器分类放置在对应的收料盘42内,例如可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开放置在不同的收料盘42内,无需工人手动进行分放,能够进一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本实施例中的收料装置40采用了收料夹爪43,该收料夹爪43设置在了一第一旋转气缸44上,能够带动传感器转动,方便后续进行喷码作业,第一旋转气缸44通过一第一行走机构45设置在了机架10上,从而使得收料夹爪43能够在检测装置20和收料台41之间来回移动以进行收料作业,收料夹爪43可采用电动、气动等常用驱动方式,其结构和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另作详述。当然,实际应用中,收料装置40也可选用吸盘、机械手等其他常用结构,或者也可由工人手动从检测装置20上取下传感器来进行收料作业。

本实用新型中施压装置21包括检测台211、施压件212、与施压件212相连的砝码213和用于驱动施压件212上下移动的施压驱动装置214,上料装置30将传感器置于检测台211上,检测台211上具有与传感器相适配的第一容纳槽,避免传感器出现偏移,施压驱动装置214驱动施压件212下移使得施压件212压紧在传感器上,随后施压驱动装置214与施压件212分离,利用砝码213的重力对弹性件施压压力,检测台211通过一第一位移气缸215和一第二位移气缸216推动而可前后移动至可与上料装置30和收料装置40对齐,方便进行上料和收料作业,也便于实现对检测台211的准确定位,便于控制和使用,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利用丝杆机构、同步带机构等来控制检测台211的前后移动。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在机架10上还设置有取料装置217和用于驱动取料装置217上下移动的取料驱动装置218,当检测台211由第一位移气缸215和/或第二位移气缸216移出后,取料装置217能够从检测台211上抓取弹性件,取料驱动装置218能够将取料装置217上移,从而将弹性件从检测台211内移出,方便收料装置40抓取弹性件,本实施例中,取料装置217采用了电磁铁,取料驱动装置218采用了气缸,当然,实际应用中,取料装置217也可选用吸盘等其他常用结构,取料驱动装置218也可选用其他常用驱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20还包括拉线装置,拉线装置用于将传感器的接线拉直并测量传感器的接线的长度,从而能够同步检测和记录接线的长度数据,方便使用。

本实施例中,拉线装置包括:第一基座231,活动设置在机架10上并由一第一驱动装置2311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0前后移动;第二基座232,活动设置在第一基座231上并由一第二驱动装置2321驱动而可相对第一基座231左右移动,第二基座232上具有与传感器的接线相适配的拉线槽2322;压紧件233,活动设置在第二基座232上并由一第三驱动装置2331驱动而可相对第二基座232上下移动,压紧件233上具有与拉线槽2322相适配并纵向对齐的压紧块2332,第三驱动装置2331可驱动压紧件233下移至使压紧块2332与位于拉线槽2322内的接线相抵接;第二检测器234,设置在第一基座231或第二基座232上,用于检测传感器的接线的末端位置;第三检测器,设置在机架10或第一基座231上,用于检测第一基座231相对机架10前后移动的距离。在使用中,上料装置30将弹性件置于施压装置21上之后,第二驱动装置2321驱动第二基座232左右移动,使得传感器的接线移动至拉线槽2322内,之后第三驱动装置2331驱动压紧件233下移使得压紧件233与拉线槽2322一起夹住接线,第一驱动装置2311驱动第一基座231前后移动,当第二检测器234检测到接线的末端时,通过第三检测装置20检测到的第一基座231的移动距离即可换算得到传感器接线的长度,结构简单可靠,能够实现对传感器接线长度的自动检测,方便制造和使用,当然,实际应用中,拉线装置也可采用辊轮等其他结构来将传感器的接线拉直,或者也可采用摄像器等来检测接线的长度,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器234采用了光纤传感器,第三检测装置20采用了位移传感器,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二检测器234和第三检测器也可采用其他常用的检测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器234活动设置在第二基座232上并由一第四驱动装置2341驱动而可相对第二基座232前后移动,在使用时,可以先根据拉线的平均长度预设第一驱动装置2311驱动第一基座231移动的距离,使得第一基座231能够快速移动至使第二检测器234接近传感器接线的末端,之后第四驱动装置2341再驱动第二检测器234移动以准确检测接线末端的位置,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第一驱动装置2311需要驱动第一基座231长距离移动,可采用由电机驱动的皮带传动机构或丝杆机构等结构;第二驱动装置2321、第三驱动装置2331和第四驱动装置2341只需进行短距离驱动,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气缸的结构,动作快速、方便安装,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当然,实际应用中,这些驱动装置可以采用其他常用的驱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中,接线装置包括:接线台221,活动设置在第一基座231上并由一第一接线驱动装置2211驱动而可相对第一基座231上下移动,接线台221上设置有与第一检测器相连的第一接头2212和可与传感器的接线相适配的若干第二接头2213;压线台222,活动设置在第一基座231或第二基座232上并由一第二接线驱动装置2221驱动而可相对第一基座231上下移动,压线台222可与接线台221对齐,接线台221和压线台222可分别在第一接线驱动装置2211和第二接线驱动装置2221的驱动下相对移动至使压线台222将传感器的接线压紧在第二接头2213上,从而能够确保接线与第二接头2213良好接触,避免接线出现松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而由于接线台221也可相对第一基座231上下移动,能够在拉线作业时适当避开动作部件,也能够在拉线装置对接线定位好好再驱动接线台221上移,确保接线能够在接线台221上预定的位置上,避免接线出现偏移,保证接线作业的顺利进行。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驱动装置2211和第二接线驱动装置2221均采用了气缸,结构简单,动作快速,便于装配、控制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检测装置20还包括分线装置,分线装置包括活动设置在第二基座232上并与传感器的接线相适配的分线刀241,压紧件233上设置有与分线刀241相适配的分线槽243,分线刀241由一分线驱动装置242驱动而可相对压紧件233上下移动至插设至分线槽243内以将位于压紧件233和分线刀241之间的接线切分开来。传感器的接线由若干根细线粘合在一起而成,本实用新型中增设的分线装置能够将这些细线切分开来,避免各线头出现接触而影响对传感器的检测,也方便后续对传感器的安装和使用。

目前,在对传感器进行加工的大部分加工设备中,传感器通常是呈反向的,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上还设置有翻面装置50,翻面装置50包括可放置传感器的翻面台51和用于将置于翻面台51上的传感器翻面的翻面机构,翻面台51上具有与传感器相适配的第二容纳槽52,便于对传感器进行定位,上料装置30可将上料台11上的传感器移动至翻面台51上和将翻面台51上的传感器移动至检测装置20上,能够自动实现对弹性件的翻面以供后续检测装置20对传感器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检测效率,便于与现其他加工设备连接而组成连续的生产线使用。本实施例中,翻面机构包括翻面夹爪53,该翻面夹爪53设置在一第二旋转气缸54上,从而能够将翻面夹爪53夹取的传感器翻面,第二旋转气缸54通过一第二行走机构55设置在了机架10上,使得翻面夹爪53能够将传感器从翻面台51上将传感器取出和翻面,第二行走机构55可采用单Z轴行走机构,也可采用YZ轴双轴行走机构等常用结构,实际应用中,翻面机构也可采用吸盘等其他常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翻面夹爪53可采用气动、电动等常用结构,这些结构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在此不另作详述。

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30包括第一上料机构31和第二上料机构32,第一上料机构31通过一第三行走机构311设置在机架10上,第二上料机构32则通过一第四行走机构321设置在机架10上,第一上料机构31用于将传感器从上料盘12内移动至翻面台51上,第二上料机构32则用于将传感器从翻面台51移动到检测装置20上,第一上料机构31和第二上料机构32分开独立动作,能够提高上料作业的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上料机构31采用了吸盘结构,第二上料机构32采用了夹爪结构,实际应用中,第一上料机构31和第二上料机构32也可采用其他常用的抓取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第三行走机构311和第四行走机构321采用了XZ双轴行走机构,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采用三轴行走机构等其他常用行走机构,并不局限于此。另外,本实施例中,上料台11通过一上料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0前后移动,这样能够移动置于上料台11上的上料盘12以便于上料装置30从料盘内不同位置抓取传感器,该上料驱动装置可采用由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等常用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上还设置有喷码器60,喷码器60能够依据第一检测器的检测数据在传感器上喷绘相应的标识,这些标识可以是合格与不合格标识,也可是相应的检测数据标识,方便区分不同的传感器,便于使用,喷码器60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其结构和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另作详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0上还设置有主控制器和若干传感器,该主控制器能够协调各驱动装置的动作,传感器能够检测各运动部件的位置,主控制器可依据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实现自动化控制,也可让主控制器记录第一检测器的检测数据,方便后续的查阅,这些都是本领域内的常用结构,在此不另作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