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3961发布日期:2018-11-07 10:3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甜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甜菜,又名菾菜,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从瑞典移植到西班牙,是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糖甜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野生种滨海甜菜是栽培甜菜的祖先。大约在公元1500年左右从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1906年糖用甜菜引进中国。甜菜的栽培种有糖用甜菜、叶用甜菜、根用甜菜、饲用甜菜。我国是甜菜生产大国,但甜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甜菜产业的发展。甜菜是制糖工业两大重要糖料来源之一,我国甜菜糖约占世界糖产量的2/5。

甜菜的尾根含糖率较低,除掉制糖工艺过程中的损耗,产糖量很少,所以没有加工制糖的意义。但是由于尾根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所以尾根是非常好的饲料,因此尾根一般都被用作加工饲料,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甜菜的经济效益。在使用甜菜尾根加工饲料时,由于尾根中不可避免地会混有砂石和杂草等,这给加工带来了很多不便。

为了分离甜菜尾根中的砂石和杂草,有的厂家采用浮选器,但是由于泵扬程大,水箱容积太小,循环水量不易调节,尾根与砂石、杂草的分离效果并不理想。此外,浮选器排砂石为单门控制,每次排砂石都要流走大量的水和尾根,也破坏了浮选器内部的循环水平衡。有的厂家采用捕集器分离尾根、杂草和砂石中的流洗水,有时因流洗水排出不畅或篦子孔小,流洗水分不干净。

专利号为200720200283.x的一种碎菜与尾根回收器,其包括渡槽,在渡槽的前部有进料口和进水管,在渡槽的底部有不少于一个的集砂斗。渡槽上方安装有除膜机。除膜机为耙式除膜机,该耙式除膜机包括前滚筒、后滚筒、机架和动力机,在机架上安装有前滚筒、后滚筒和动力机,动力机能带动前滚筒或后滚筒转动,在前滚筒和后滚筒上安装有传动带或传动链,除膜钩的上端铰接在传动带或传动链上,除膜钩的下端有能钩住残碎杂草和地膜的钩端,在机架后上部固定安装有磕菜板,在磕菜板下方的机架上安装有接草盘。集砂斗处的渡槽底部安装有过滤网。集砂斗后侧的渡槽底部安装有沉积隔板。集砂斗的底端安装有排放阀。

上述方案虽然能将碎菜和尾根与砂石、地膜、杂草等杂物分离开,但是对于一些细小的杂草,耙式除膜机并不能将其钩住,所以不能将杂草除干净;有些砂石会落在渡槽前部,不能落入集砂斗内,所以集砂斗也不能将砂石清理干净,因此分离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将甜菜尾根中混入的绝大部分砂石和杂草分离出来,使得分离后的甜菜尾根较为干净,分离效果好,方便之后的加工。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离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圆筒体、圆锥体和下圆筒体组成,所述上圆筒体下端与圆锥体上端连接,所述下圆筒体上端与圆锥体下端连接,所述下圆筒体内固定安装有上分离机构和下分离机构,所述上分离机构安装在下分离机构上方。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发明,采用两级分离的方式,首先通过上分离机构将尾根、砂石和水的混合液中的尾根分离出来,再通过下分离机构将剩下的砂石和水的混合液中的砂石分离出来,最终得到较为干净的甜菜,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分离效果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分离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上板、第一中板和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中板和第一下板均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第一上板、第一中板和第一下板均与下圆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分离机构中部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上分离机构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均贯穿于第一上板、第一中板和第一下板。

进一步限定,所述下分离机构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固定安装在下圆筒体的底部,所述安装底板上连接有导杆,所述安装底板中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内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活塞杆上端连接有顶芯,所述导杆上套设有下分离板,所述下分离板可在下圆筒体的内壁上滑动,所述下分离板上开设有漏孔,所述下分离板上连接有遮挡结构,所述活塞杆贯穿下分离板中部。

进一步限定,所述下分离板又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上板、第二中板和第二下板,所述第二上板、第二中板和第二下板均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第二上板、第二中板和第二下板可在下圆筒体的内壁上上下滑动,所述漏孔贯穿于第二上板、第二中板和第二下板。

进一步限定,所述漏孔为长条形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具有面积大,流速快的优点。

进一步限定,所述遮挡结构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铰接在第二上板内壁上端,所述盖板盖在漏孔上。这样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遮挡效果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导杆的数量为四根,且连接在安装底板上表面的四个角上。这样的结构设计,受力均衡,导向效果好,便于下分离板在导杆上滑动。

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块为圆盘状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受力均衡,支撑效果好。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圆筒体的侧壁上沿切线方向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接有第一法兰盘,所述上圆筒体顶部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下端伸入上圆筒体内部,所述溢流管上端连接有第二法兰盘,所述下圆筒体底部连接有排砂口,所述下圆筒体内壁上连接有支撑台,所述下圆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

一种分离设备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料。水、尾根、杂草和砂石的混合液通过进料口沿切向进入上圆筒体内,遇到上圆筒体的内壁后被迫做回转运动,由于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尾根和砂石所受的离心力大,能够克服水的阻力向上圆筒体的内壁运动,并在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上圆筒体的内壁螺旋向下运动,杂草以及大部分水则因所受的离心力小,不能靠近上圆筒体的内壁,只能在上圆筒体中部做回转运动;

步骤二,除草。随着混合液从上圆筒体流向圆锥体,流动断面越来越小,在外层混合液收缩压迫之下,杂草不得不改变方向,转而向上运动,形成内旋流,从溢流管排出,而尾根和砂石则继续沿着圆锥体内壁向下运动,形成外旋流,落入下圆筒体内;

步骤三,除砂。初始状态时,上分离板和下分离板连接在一起,顶芯插入第一圆孔内,起到封闭第一圆孔的作用,同时盖板遮挡住第二圆孔下端,起到封闭第二圆孔的作用,当尾根、砂石和水的混合液落入下圆筒体后,活塞杆收缩,下分离板在支撑块的支撑作用下跟随活塞杆向下运动,直到下分离板落在支撑台上,此时顶芯从第一圆孔中抽出,尾根、砂石和水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落在下分离板上,接着活塞杆继续收缩,顶芯下端将盖板内侧向下压,盖板转动,从而开启漏孔,由于漏孔的宽度大于砂石的粒径而小于尾根的直径,所以砂石和水通过漏孔落在下圆筒体底部,进而通过排砂口排出;

步骤四,出料。经过除砂后,下分离板上只剩下尾根和粘在尾根上的少量水,打开出料口,将尾根从出料口中排出;

步骤五,复位。尾根排出后,关闭出料口,活塞杆带动顶芯一起向上运动,顶芯与盖板脱离,盖板转动并盖在漏孔上,从而关闭漏孔,活塞杆继续上升,支撑块将下分离板举起,使下分离板与支撑台脱离,直到顶芯插入第一圆孔内,同时盖板遮挡住第二圆孔下端为止,回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利用尾根与砂石、杂草的比重不同,采用旋流分离的原理,通过水的旋流作用,将比重<1的杂草除掉,分离后的水成为循环水重新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2、除草时,盖板既能对漏孔起到封闭作用,也能对第二圆孔起到封闭作用;除砂时,盖板又能够控制漏孔的开闭,实现了同一盖板多个功能的目的;

3、顶芯既能够控制第一圆孔的开闭,也能够控制盖板的转动,从而控制漏孔的开闭,实现了同一顶芯多个功能的目的;

4、根据杂草和砂石不同的结构特点,采用两级不同的分离机构进行分离,先分离杂草,再分离砂石,使得分离后的甜菜尾根较为干净,分离效果较好,方便了之后的加工。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分离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分离设备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分离设备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分离设备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分离设备实施例中下分离板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分离设备实施例中下分离板除砂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上圆筒体11、圆锥体12、下圆筒体13、进料口14、第一法兰盘15、溢流管16、第二法兰盘17、排砂口18、支撑台19、出料口110、第一上板21、第一中板22、第一下板23、第一圆孔24、第二圆孔25、安装底板31、导杆32、支撑块33、液压缸34、活塞杆35、顶芯36、第二上板37、第二中板38、第二下板39、漏孔310、盖板3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分离设备,包括壳体,壳体由不锈钢或者其他金属材料制成,壳体由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圆筒体11、圆锥体12和下圆筒体13三部分组成,上圆筒体11、圆锥体12和下圆筒体13焊接为一体,下圆筒体13内固定安装有上分离机构和下分离机构,上分离机构用于除草时,防止混合液落下,下分离机构用于分离混合液中的砂石,其中上分离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上板21、第一中板22和第一下板23,第一上板21、第一中板22和第一下板23均为圆盘状结构,第一上板21、第一中板22和第一下板23均与下圆筒体13的内壁固定连接,上分离机构中部开设有第一圆孔24,上分离机构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圆孔25,第一圆孔24和第二圆孔25均贯穿于第一上板21、第一中板22和第一下板23;下分离机构包括安装底板31,安装底板31固定安装在下圆筒体13的底部,安装底板31上连接有导杆32,安装底板31中部安装有液压缸34,液压缸34内安装有活塞杆35,活塞杆35上连接有支撑块33,支撑块33为圆盘状结构,活塞杆35上端连接有顶芯36,导杆32上套设有下分离板,下分离板可在下圆筒体13的内壁上上下滑动,下分离板上开设有漏孔310,漏孔310为长条形结构,下分离板上连接有遮挡结构,遮挡结构包括盖板311,盖板311铰接在第二上板37内壁上端,盖板311盖在漏孔310上(图中为了表示盖板311与漏孔310的关系,故意将盖板311画得比漏孔310短,实际中,盖板311略长于漏孔310),活塞杆35贯穿下分离板中部;下分离板又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上板37、第二中板38和第二下板39,第二上板37、第二中板38和第二下板39均为圆盘状结构,第二上板37、第二中板38和第二下板39可在下圆筒体13的内壁上上下滑动,漏孔310贯穿于第二上板37、第二中板38和第二下板39;

上圆筒体11的侧壁上沿切线方向连接有进料口14,进料口14连接有第一法兰盘15,上圆筒体11顶部连接有溢流管16,溢流管16下端伸入上圆筒体11内部,溢流管16上端连接有第二法兰盘17,下圆筒体13底部连接有排砂口18,下圆筒体13内壁上连接有支撑台19,下圆筒体13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110。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受力均衡,导向效果好,优选导杆32的数量为四根,且连接在安装底板31上表面的四个角上。这样便于下分离板在导杆32上滑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圆筒体11的内径为2000mm,下圆筒体13的内径为1200mm,该装置利用尾根与砂石、杂草的比重不同,通过水的旋流作用将其分开;工作时(图中箭头表示液体流动方向),水、尾根、杂草和砂石的混合液通过进料口14沿切向进入上圆筒体11内,遇到上圆筒体11的内壁后被迫做回转运动,由于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尾根和砂石所受的离心力大,能够克服水的阻力向上圆筒体11的内壁运动,并在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上圆筒体11的内壁螺旋向下运动,杂草以及大部分水则因所受的离心力小,不能靠近上圆筒体11的内壁,只能在上圆筒体11中部做回转运动;

随着混合液从上圆筒体11流向圆锥体12,流动断面越来越小,在外层混合液收缩压迫之下,杂草不得不改变方向,转而向上运动,形成内旋流,比重<1的杂草上浮后,从溢流管16排出,排出的杂草和水进入脱水器进行脱水,脱出的水成为循环水,又与尾根、砂石和杂草一起进入上圆筒体11,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而比重>1的尾根和砂石则继续沿着圆锥体12内壁向下运动,形成外旋流,落入下圆筒体13内;

初始状态时,如图8所示,上分离板和下分离板连接在一起,顶芯36插入第一圆孔24内,起到封闭第一圆孔24的作用,同时盖板311遮挡住第二圆孔25下端,起到封闭第二圆孔25的作用;如图9所示,当尾根、砂石和水的混合液落入下圆筒体13后,活塞杆35收缩,下分离板在支撑块33的支撑作用下跟随活塞杆35向下运动,直到下分离板落在支撑台19上,此时顶芯36从第一圆孔24中抽出,尾根、砂石和水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圆孔24和第二圆孔25落在下分离板上,接着活塞杆35继续收缩,顶芯36下端将盖板311内侧向下压,盖板311转动,从而开启漏孔310,为了将砂石排出,将漏孔310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砂石的粒径而小于尾根的直径,这样尾根被留在第二上板37上,而砂石和水通过漏孔310落在下圆筒体13底部,进而通过排砂口18排出;

经过除砂后,下分离板上只剩下尾根和少量水,打开出料口110,将尾根从出料口110中排出;尾根排出后,关闭出料口110,活塞杆35带动顶芯36一起向上运动,顶芯36与盖板311脱离,盖板311转动并盖在漏孔310上,从而关闭漏孔310,活塞杆35继续上升,支撑块33将下分离板举起,使下分离板与支撑台19脱离,直到顶芯36插入第一圆孔24内,同时盖板311遮挡住第二圆孔25下端为止,回到初始状态。

一种分离设备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进料、除草、除砂、出料和复位五个步骤:

一,进料。水、尾根、杂草和砂石的混合液通过进料口14沿切向进入上圆筒体11内,遇到上圆筒体11的内壁后被迫做回转运动,由于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尾根和砂石所受的离心力大,能够克服水的阻力向上圆筒体11的内壁运动,并在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上圆筒体11的内壁螺旋向下运动,杂草以及大部分水则因所受的离心力小,不能靠近上圆筒体11的内壁,只能在上圆筒体11中部做回转运动;

二,除草。随着混合液从上圆筒体11流向圆锥体12,流动断面越来越小,在外层混合液收缩压迫之下,杂草不得不改变方向,转而向上运动,形成内旋流,从溢流管16排出,而尾根和砂石则继续沿着圆锥体12内壁向下运动,形成外旋流,落入下圆筒体13内;

三,除砂。初始状态时,上分离板和下分离板连接在一起,顶芯36插入第一圆孔24内,起到封闭第一圆孔24的作用,同时盖板311遮挡住第二圆孔25下端,起到封闭第二圆孔25的作用,当尾根、砂石和水的混合液落入下圆筒体13后,活塞杆35收缩,下分离板在支撑块33的支撑作用下跟随活塞杆35向下运动,直到下分离板落在支撑台19上,此时顶芯36从第一圆孔24中抽出,尾根、砂石和水的混合液通过第一圆孔24和第二圆孔25落在下分离板上,接着活塞杆35继续收缩,顶芯36下端将盖板311内侧向下压,盖板311转动,从而开启漏孔310,由于漏孔310的宽度大于砂石的粒径而小于尾根的直径,所以砂石和水通过漏孔310落在下圆筒体13底部,进而通过排砂口18排出;

四,出料。经过除砂后,下分离板上只剩下尾根和粘在尾根上的少量水,打开出料口110,将尾根从出料口110中排出;

五,复位。尾根排出后,关闭出料口110,活塞杆35带动顶芯36一起向上运动,顶芯36与盖板311脱离,盖板311转动并盖在漏孔310上,从而关闭漏孔310,活塞杆35继续上升,支撑块33将下分离板举起,使下分离板与支撑台19脱离,直到顶芯36插入第一圆孔24内,同时盖板311遮挡住第二圆孔25下端为止,回到初始状态。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分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