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3964发布日期:2019-04-13 01:4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筷子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子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筷子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筷子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次品,为此,业者需要将正品的筷子与次品的筷子分离开来。传统的分拣方法大都采用人工进行分拣,分拣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筷子检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筷子检测设备;包括机架、供料机构、转盘与检测机构、分选出料机构、动力传动系统;所述的供料机构、转盘与检测机构、分选出料机构、动力传动系统皆安装在机架上,供料机构、转盘与检测机构、分选出料机构依工序步骤依次衔接;

所述的供料机构包括料斗、凸轮机构、连杆、上底板、下底板;所述的料斗和凸轮机构皆安装在机架上,上底板的外端固定安装在料斗内的外壁上,上底板的内端伸向料斗底部中央,下底板的底面通过连杆与凸轮机构上的凸轮轴连接,下底板的外部位于上底板内端的下方;

所述的转盘与检测机构包括转盘、带座轴承、一台以上的正面相机架、一台以上的正面相机、一个以上的正面光源、端面相机架、端面相机、端面光源;所述的转盘的外圆上等距、间隔设有筷子槽,转盘中部的转盘轴通过带座轴承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上,正面相机架的下端固定在机架上且位于转盘的上方,正面相机和正面光源分别安装在正面相机架的上方和中部且与转盘顶面相对,端面相机和端面光源皆固定在端面相机架上且位于转盘上部外沿的一侧;

所述的分选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安装板、吹气块、次品框、良品框、良品引导条;所述的出料安装板固定在机架上,次品框和良品框的内端固定在出料安装板上,良品引导条的下端固定在良品框的内侧壁上,良品引导条的上端斜向向上伸向转盘;所述的吹气块安装在机架上,吹气块的两个气口分别位于转盘上部的两侧。

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减速电机、传动机构、凸轮轴、过渡轴、转盘轴、毛刷轴;所述的减速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凸轮轴、过渡轴、转盘轴连接,过渡轴通过传动机构与毛刷轴连接,减速电机驱动凸轮轴、过渡轴、转盘轴、毛刷轴旋转,转盘中央固定套接在转盘轴上,毛刷辊固定套接在毛刷轴上;所述的减速电机安装在机架的下部,过渡轴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安装在机架的下部,过渡轴和转盘轴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安装在机架的中部,毛刷轴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安装在机架的上部。

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多个滑动轴承;在下底板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滑动轴承,其中,两个以上滑动轴承固定在下底板上且上端自下而上穿过下底板后与上底板的底面滑接,两个以上滑动轴承设置在下底板的两侧且与料斗的两侧壁滑接,两个以上滑动轴承固定在料斗下方的两侧壁上且与下底板下表面滑接。

所述供料机构还包括毛刷辊,所述的毛刷辊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转盘与检测机构中转盘的一侧。

所述的转盘与检测机构还包括弹簧杆、压料弹簧,所述的弹簧杆的两端固定在机架上且弹簧杆的中部位于转盘顶面的上方,压料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弹簧杆的中部,压料弹簧的下端抵靠在转盘上。

所述分选出料机构次品框位于良品框的上方。

所述的动力传动系中传动机构为皮带轮传动机构或链轮传动机构。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筷子由供料机构送入转盘与检测机构中转盘的筷子槽,供料机构中的毛刷辊可将叠合的筷子刷掉,转盘与检测机构中的多台正面相机和端面相机分别从多个角度对筷子进行识别并将相关信息发给控制主机,分选出料机构中的吹气块根据主机控制信号,将缺损的筷子或发霉的筷子吹入次品框,正品的筷子被分选出料机构送入良品框中,从而实现正品筷子与次品筷子的分拣,自动化程度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罩壳的右向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罩壳的左向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供料机构的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供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盘与检测机构的轴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转盘分选出料机构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动力传动系统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筷子检测设备;包括机架1、供料机构2、转盘与检测机构3、分选出料机构4、动力传动系统5。

所述的供料机构2、转盘与检测机构3、分选出料机构4、动力传动系统5皆安装在机架1上,供料机构2、转盘与检测机构3、分选出料机构4依工序步骤依次衔接。

如图1、图4、图5所示,所述的供料机构2包括料斗21、凸轮机构22、连杆23、上底板24、下底板25、八个滑动轴承26、毛刷辊27;所述的料斗21和凸轮机构22皆安装在机架1上,上底板24的外端固定安装在料斗21内的外壁上,上底板24的内端伸向料斗21底部中央,下底板25的底面通过连杆23与凸轮机构22上的凸轮轴53连接,下底板25的外部位于上底板24内端的下方;在下底板25的底面安装有多个滑动轴承26,其中,后方两个滑动轴承261固定在下底板25上且上端自下而上穿过下底板25后与上底板24的底面滑接,另四个滑动轴承262设置在下底板25的两侧且与料斗21的两侧壁滑接,前方两个滑动轴承263固定在料斗21下方的两侧壁上且与下底板25下表面滑接;所述的毛刷辊27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1上且位于转盘与检测机构3中转盘31的一侧。

如图2、图6所示,所述的转盘与检测机构3包括转盘31、带座轴承32、三台正面相机架33、三台正面相机34、三个正面光源35、端面相机架36、端面相机37、端面光源38、工位检测机构39;两根弹簧杆310、两个压料弹簧312;所述的转盘31的外圆上等距、间隔设有筷子槽311,转盘31中部的转盘轴55通过带座轴承32可旋转的安装在机架1上,三台正面相机架33的下端皆固定在机架1上且依次间隔排列,三台正面相机架33皆位于转盘31的上方,正面相机34和正面光源35分别安装在正面相机架33的上方和中部且与转盘31顶面相对,端面相机37和端面光源38皆固定在端面相机架36上且位于转盘31上部外沿的一侧;所述的弹簧杆310的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且弹簧杆310的中部位于转盘31顶面的上方,两个压料弹簧312的上端分别固定在两根弹簧杆310的中部,压料弹簧312的下端抵靠在转盘31上,用于拨动置于转盘31筷子槽311内的筷子10,使筷子10自转一定的角度,方便检测相机全方位检测筷子10的表面;所述工位检测机构39用于检测转盘31的转动位置。

如图7、图3所示,所述的分选出料机构4包括出料安装板41、吹气块42、次品框43、良品框44、良品引导条45;所述的出料安装板41固定在机架1上,次品框42和良品框43的内端固定在出料安装板41上且次品框42位于良品框43的上方,良品引导条45的下端固定在良品框43的内侧壁上,良品引导条45的上端斜向向上伸向转盘31;所述的吹气块42安装在机架1上,吹气块42的两个气口对分别位于转盘31上部的两侧。

如图8所示,所述的动力传动5系统包括减速电机51、传动机构52、凸轮轴53、过渡轴54、转盘轴55、毛刷轴56。所述的减速电机51通过传动机构52分别与凸轮轴53、过渡轴54、转盘轴55连接,过渡轴54通过传动机构52与毛刷轴56连接,减速电机51驱动凸轮轴53、过渡轴54、转盘轴55、毛刷轴56旋转,转盘31中央固定套接在转盘轴55上,毛刷辊27固定套接在毛刷轴56上;所述的减速电机51安装在机架1的下部,过渡轴54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安装在机架1的下部,过渡轴54和转盘轴55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安装在机架1的中部,毛刷轴56通过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安装在机架1的上部。所述的传动机构52为皮带轮传动机构或链轮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如图1-图3 所示,将批量筷子10放入供料机构2,所述供料机构2下底板25在连杆23的带动下相对于上底板24前后移动,将筷子10往前输入送入转盘与检测机构3中转盘31的筷子槽311,供料机构2中的毛刷辊27可将叠合的筷子10刷掉,转盘与检测机构3中的多台正面相机34和端面相机37分别从多个角度对筷子10进行识别并将相关信息发给控制主机5,分选出料机构4中的吹气块42接收控制主机5控制信号,将缺损的筷子或发霉的筷子吹入次品框43,正品的筷子被分选出料机构送入良品框44中。所述的动力传动系统5中减速电机51通过传动机构52分别为凸轮轴53、过渡轴54、转盘轴55、毛刷轴56提供动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