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3918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包括内套和固定套、下煤溜槽和内套外壳、锥形筒组件、气封组件和多个气流通道清除铲刀;固定套的外周设多个第一筋板,以与多个铲刀对应连接;固定套可相对运动地套设在下煤溜槽内,铲刀位于下煤溜槽的外周面外;锥形筒组件位于下煤溜槽与内套之间,并包括锥形筒和布置在其锥形筒内锥面上的多个筋板座和锥形筒外锥面上的多个第二筋板;气封组件包括安装在锥形筒外侧的中下部的圆环状的气封管和压缩空气引入导管,沿气封管管道的下部圆周分布多个气流孔;下煤溜槽的下部外周布置有多个第三筋板,与筋板座可拆卸地微调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清除通道内粉焦和密封对接加煤口并及杜绝荒煤气及粉尘的外溢。
【专利说明】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焦炉装煤装置,具体说有关一种用于调湿煤的装煤内套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焦炉在进行装煤作业时,装煤车空载至煤塔底部,待载满煤后行走到即将装煤的炭化室处,通过装煤车煤斗的圆盘给料器,将煤料送固定套的下料口,最终加入到焦炉的炭化室内。而焦炉煤车的内套和固定套本身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除尘管路,在装煤的同时使装煤过程中加煤口处外逸烟尘通过内套和固定套之间导入除尘管道,最终进入地面除尘器装置。煤车内套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油缸的驱动上下动作,使连接套筒下部与加煤口对接,装煤过程中煤通过固定套加入炭化室,加煤口四周外逸的烟尘通过内套组成的通道,在除尘风机的吸力作用下进入烟尘流通管道。
[0003]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现有内套装置遇到以下问题,严重影响了装煤除尘效果:
[0004](I)焦炉经长时间重力作用及冷热高温作用,使炉顶发生变形,导致各加煤口座与焦炉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装煤车内套一次对位多个加煤口会出现间隙,使装煤过程中大量的烟尘从加煤口外逸,增加烟 尘捕集难度。
[0005](2)调湿煤是指在将炼焦煤料装炉前,通过煤调湿工艺(Coal Moisture ControlProcess)去除一部分水份,将装炉煤水份由11%降低到至6.5%左右。由于其水分的降低,而且炭化室始终保持正压,使得煤料装入时极易发生扬尘,扬起的煤料遇到高温结在一起便生成蜂窝状粉焦,粘结在通道内壁上,堵塞了气流通道。
[0006]针对以上情况,现只能在装煤车检修时对内套进行拆卸清理,无法做到及时的在线处理,这样给炼焦生产环境造成了污染。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可有效清除通道内粘结的蜂窝状粉焦,并在工作时能严密地与焦炉加煤口对接,以及杜绝荒煤气及粉尘的外溢,从而保证装煤车内套气流通道的畅通,使得含尘荒煤气顺利导出,实现清洁生产。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包括内套、在内套内同轴线伸出的固定套、内套下煤溜槽和套设在内套外的内套外壳,其特点是,还包括:锥形筒组件、气封组件和多个气流通道清除铲刀;其中:所述固定套的外周布置有多个第一筋板,每个所述第一筋板分别与所述多个气流通道清除铲刀的每一个对应连接一体;固定套可相对运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套下煤溜槽内,所述铲刀位于内套下煤溜槽的外周面外;所述锥形筒组件位于内套下煤溜槽与内套之间,并包括锥形筒和布置在其锥形筒内锥面上的多个筋板座和锥形筒外锥面上的多个第二筋板,所述锥形筒的直径由上向下渐渐缩小;所述气封组件包括安装在锥形筒外侧的中下部的圆环状的气封管和由气封管向上延伸出的压缩空气引入导管,沿气封管管道的下部圆周分布多个气流孔;所述内套下煤溜槽的下部外周布置有多个第三筋板,与所述多个筋板座可拆卸地微调连接。
[0009]所述气流通道清除铲刀具有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配合的圆弧形,以在固定套上下提升动作时进行清除所述气流通道中的粉焦。
[0010]所述锥形筒的锥体倾斜角为30°,所述锥形筒的大端上立面与内套的距离是锥形筒的小端下立面与下煤溜槽距离的2倍
[0011]所述气封管被所述第二筋板分隔成多段,每段管道下部加工有多个气流孔,所述气流孔的角度平行于锥体外表面。
[0012]所述压缩空气弓I入导管是沿内套外部筋板布置并与软管连接。
[0013]所述各第三筋板形成有长椭圆形通孔,所述筋板座形成有穿孔,第三筋板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穿孔和长椭圆形通孔与筋板座连接。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地将装煤过程中形成在内套导烟通道间的蜂窝状粉焦进行清除,防止气流通道的堵塞及烟尘的外溢;同时可以确保煤车内套在工作状态时,能更有效地、更严密地与炉顶面结合,并对冷掺冷风量进行调整,直接消除了焦炉装煤过程中的冒烟逸尘现象,而且使用了气封方式,将烟尘控制在内套内,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设备的作业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内套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6]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内套装置的总成立体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内套装置的气流通道清除铲刀和焊接在固定套上的第一筋板连接组合的立体图;
[0018]图4是图3的气流通道清除铲刀和第一筋板的组合件与固定套焊接固定后的固定套组件的立体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内套装置的锥形筒的立体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内套装置的气封组件和锥形筒组件的立体图;
[0021]图7a是具有连接件的内套下煤溜槽的立体图;以及
[0022]图7b是具有连接件与图5a的内套下煤溜槽配合连接的锥形筒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实用新型,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包括内套3a、在内套3a内同轴线伸出的固定套1、内套下煤溜槽2和套设在内套3a之外的内套外壳3、锥形筒组件4、气封组件6和多个气流通道清除铲刀5。[0025]以下具体说明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
[0026]图4气流通道清除铲刀(以下简称铲刀)和第一筋板的组合件与固定套焊接固定后的固定套组件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固定套I的外周布置有多个,例如6个第一筋板I’,每个第一筋板I’分别与相应的气流通道清除铲刀5连接例如通过焊接一体,如图3所示。第一筋板I’包括直角三角形部分Ia和尤其延伸出的细长部分lb,以形成一个间隙距离lc,该间隙距离Ic是为在固定套I进入内套下煤溜槽2中时容纳下煤溜槽周壁的空间。铲刀5与该细长部分Ib焊接。固定套I可相对运动地套设在内套下煤溜槽2内,如图1所示,铲刀5便位于内套下煤溜槽2的外周面之外。气流通道清除铲刀5具有与气流通道相配合的圆弧形,以在固定套随内套上下提升动作时进行清除气流通道中的粉焦。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锥形筒组件4位于内套下煤溜槽2与内套3a之间,并包括锥形筒4a和布置在其锥形筒内锥面上的多个例如6个筋板座4b和锥形筒外锥面上的多个例如6个第二筋板4c,如图6和图7b所示;所述锥形筒3a的直径由上向下渐渐缩小,即包括大直径的上端4a’和小直径的下端4a”,如图5所示。较佳地,锥形筒4a的锥体倾斜角为30°,锥形筒的大端4a’上立面与内套3a的距离是锥形筒的小端4a”下立面与下煤溜槽2距离的2倍。
[0028]如图1、2和6所示,气封组件6包括安装在锥形筒4a外侧的中下部的圆环状的气封管6a和由气封管6a向上延伸出的压缩空气引入导管6b,沿气封管6a管道的下部圆周分布多个气流孔6c。在本实施例中,气封管6a被第二筋板4c分隔成多段例如6段,每段管道下部加工有多个例如5个气流孔6c,气流孔的角度平行于锥形筒4a的锥体外表面。压缩空气引入导管6b是沿内套外部筋板布置并与软管连接(未图示)。
[0029]如图7a所示,内套下煤溜槽2的下部外周布置有多个例如6个第三筋板2a,分别与多个例如6个筋板座4b可拆卸地微调连接。第三筋板2a和筋板座4b的数量相同。各第三筋板2a分别形成有长椭圆形通孔2b,筋板座形成有穿孔(未标示),第三筋板2a通过螺栓8穿过所述穿孔和长椭圆形通孔2b与筋板座4b连接,如图6和7b所示。
[0030]本发明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的锥形筒、气封管、气流通道清除铲刀和内套下煤溜槽等构件的具体制作、安装及其作用说明如下:
[0031]( I)气流通道清除铲刀5的制作:取厚度和高度相应的钢板制作成与气流通道相近的圆弧,并在固定套I上焊上筋板1’,筋板I’与铲刀5进行连接。见图3、图4。
[0032]原固定套上无清除铲刀,本实用新型的装煤固定套I上增设铲刀5,通过装煤车内外套上下提升动作,铲刀5可直接与气流通道中的粉焦接触,清除粘结在气流通道内的蜂窝状粉焦,保证气流通道的畅通,并且完全可以实现在线清理。
[0033](2)锥形筒4a制作:取厚度相应的钢板,制作成锥型圆筒,上部大,下部小,锥体的倾斜角度为30° (见图5、6);考虑到内套中冷热气流的分布,锥形筒大端4a’上立面与内套3a的距离dl是锥形筒小端4a”的下立面与下煤套筒下煤溜槽2距离d2的2倍,(dl=2*d2),见图1.[0034]原采用直筒型,由于内外冷热气流进气的截面积不一致,冷空气进气截面积远大于烟气截面积,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热气流分布不均,冷空气抽入的多,热烟气抽入少,装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温度较高的烟气无法顺利从直筒内抽走,导致大部分的热烟气向环境中溢出。本实用新型将直筒型改为锥形筒(如图5、6),上部大,下部小,呈锥形状,锥体的倾斜角度为30°,通过控制锥形筒4a与内套3a和下煤溜槽2的距离,合理分配冷热气流的分布。
[0035](3)气封管6a的制作:气封管6a由四分管制成,将四分管围成圆环状,安装在锥形筒4a外侧的中下部,管道下部有30个气流孔6c (共有6段,每段5个气流孔),气流孔的角度平行于锥体外表面,在气封管上方安装一段压缩空气引入导管6b,如图1、2、6所示。导管沿内套外部筋板布置,并使用软管与其连接。
[0036]原设计无气封管,本实用新型装置在锥形筒4a外圈处增设了气封管6a,在装煤过程中,气封组件6开始工作,沿锥体外表面向装煤孔处喷射压缩空气,起到气密作用,防止烟气外溢。
[0037](4)锥形筒4a与内套下煤溜槽2的连接方式:原直筒与内套下煤溜槽的连接方式是通过筋板固定焊接,两者动作一致,一旦加煤口有异物或者不平整,将导致不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将锥形筒4a与内套下煤溜槽2的连接方式改为螺栓连接,每个连接件上有6块筋板2a,筋板2a的螺栓孔制作成长椭圆形通孔2b,通过螺栓8连接后,仍能保证下煤溜槽2在一定范围能上下移动,便于内套下煤溜槽2在作业过程中自动上下微调,与焦炉炉顶面充分接触,达到密封的效果。
[0038]工作原理:炉顶装煤车作业时,内套3a通过油缸驱动(未图示),将内套外壳3、锥形筒4a和气封管6a、内套下煤溜槽2落在炉顶面上,其中内套下煤溜槽2紧挨加煤口,锥形筒4a和气封管6a、内套外壳3依次坐落于其外部。在加煤过程中,煤料经固定套I和气流通道清除铲刀2、内套下煤溜槽2进入炭化室,小部分烟尘会逸出,通过内套外壳3和锥形筒4a和气封管6a来捕集,其中通过优化的锥形筒4a设计,可以合理分配烟气和冷空气的流量,并在装煤过程中,通过气封管6a的使用,可防止烟尘从锥形筒4a下部逸出,保证装煤的严密性。由于加煤过程中遇高温,会有蜂窝状粉焦粘结在气流通道中,当装煤结束后,内套部件均会提升,此时通过焊接在固定套I上的铲刀5可直接将粘结在气流通道中的蜂窝状粉焦清除,保证气流通道的通畅。
[00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将装煤过程中形成在内套导烟通道间的蜂窝状粉焦进行清除,防止气流通道的堵塞及烟尘的外溢;同时可以确保煤车内套在工作状态时,能更有效地、更严密地与炉顶面结合,并对冷掺冷风量进行调整,直接消除了焦炉装煤过程中的冒烟逸尘现象,而且使用了气封方式,将烟尘控制在内套内,改善了作业环境,提高了设备的作业效率,实现清洁生产。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施,使得在煤调湿工艺条件下装煤车炉顶作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烟尘有效地控制在煤车内套内,消除了炉顶装煤过程中烟尘大量逸出而影响的炼焦区域环境,避免了烟尘对操作员工和环境的危害。伴随着煤调湿工艺的推广,如何控制装煤烟尘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因此,本实用新型装置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能消除炉顶装煤过程中烟尘逸出的现象,使烟尘捕集率提高到理想水平。
[0040]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包括内套、在内套内同轴线伸出的固定套、内套下煤溜槽和套设在内套外的内套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锥形筒组件、气封组件和多个气流通道清除铲刀;其中:所述固定套的外周布置有多个第一筋板,每个所述第一筋板分别与所述多个气流通道清除铲刀的每一个对应连接一体;固定套可相对运动地套设在所述内套下煤溜槽内,所述铲刀位于内套下煤溜槽的外周面外;所述锥形筒组件位于内套下煤溜槽与内套之间,并包括锥形筒和布置在其锥形筒内锥面上的多个筋板座和锥形筒外锥面上的多个第二筋板,所述锥形筒的直径由上向下渐渐缩小;所述气封组件包括安装在锥形筒外侧的中下部的圆环状的气封管和由气封管向上延伸出的压缩空气引入导管,沿气封管管道的下部圆周分布多个气流孔;所述内套下煤溜槽的下部外周布置有多个第三筋板,与所述多个筋板座可拆卸地微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清除铲刀具有与气流通道相配合的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筒的锥体倾斜角为30°,所述锥形筒的大端上立面与内套的距离是锥形筒的小端下立面与下煤溜槽距离的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封管被所述第二筋板分隔成多段,每段管道下部加工有多个气流孔,所述气流孔的角度平行于锥体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引入导管是沿内套外部筋板布置并与软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湿煤的装煤车内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三筋板形成有长椭圆形通孔,所述筋板座形成有穿孔,第三筋板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穿孔和长椭圆形通孔与筋板座连接。
【文档编号】C10B43/02GK203403050SQ201320424353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7日
【发明者】杨庆峰, 薛红光, 马寅元, 汪俭, 高忠民, 杨迪, 王幸福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