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中的排气用2次空气控制阀的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330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摩托车中的排气用2次空气控制阀的配置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特别是涉及排气用2次空气控制阀的配置构造的改良,该两轮摩托车是发动机悬挂在车身架上,包含空气滤清器以及化油器的进气装置配置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该车身架具有从头管开始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该发动机使汽缸轴线前倾,配置在上述主车架的下方。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日本特开2000-320326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下述的构造已被公知,即,在由从主车架开始向后方延伸的座椅导轨支撑的乘车用座椅的下方,配置2次空气控制阀,该2次空气控制阀控制向配置在主车架的下方的发动机的排气用2次空气的供给。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装置中,由于发动机的汽缸轴线前倾,所以即使在主车架以及发动机之间存在空着的空间,2次空气控制阀都配置在发动机的后方侧,使连结2次空气控制阀以及发动机之间的2次空气供给管路增长。
本发明就是鉴于有关的情况,以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中的排气用2次空气控制阀的配置构造为目的,即,有效利用主车架以及发动机之间的空间,配置2次空气控制阀,谋求2次空气供给管路的短缩化。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在如下的两轮摩托车中,即发动机悬挂在车身架上,包含空气滤清器以及化油器的进气装置配置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该车身架具有从头管开始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该发动机使汽缸轴线前倾,配置在上述主车架的下方,其第1特征在于,控制向上述发动机的排气口供给排气用2次空气的2次空气控制阀,在安装于上述发动机的上部的起动电机以及上述化油器之间,配置在上述发动机以及主车架之间。
根据这样的第1特征的构成,可以将2次空气控制阀有效地配置在下述空间上,该空间是产生在使汽缸轴线前倾的发动机和主车架之间、以及配置在发动机的上方的进气装置的化油器和安装在发动机的上部的起动电机之间。而且,因为2次空气控制阀配置在发动机的附近,所以连结2次空气控制阀以及发动机之间的2次空气供给管路可以短缩。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上,其第2特征在于,与上述2次空气控制阀在其上游侧连接的2次空气滤清器,隔着穿过上述主车架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被配置在上述化油器的相反侧,根据相关的构成,可以将化油器以及2次空气滤清器有效地配置在发动机以及主车架之间的狭小空间内,以使化油器以及2次空气滤清器配置在偏离车身架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上。
本发明在上述第1特征的构成上,其第3特征在于,连结上述2次空气控制阀以及上述发动机的排气口之间的2次空气供给管路的大部分,隔着穿过上述主车架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被配置到与上述化油器的相反侧,根据相关的构成,可以使化油器以及2次空气供给管路靠近主车架侧,紧凑地配置。


图1-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两轮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发动机附近的两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3是发动机附近的两轮摩托车的右侧视图。
图4是在省略了主车架状态下的图2的4向视图。
图5是图3的5-5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2的6-6线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在图1中,该两轮摩托车的车身架F具有可转向地支撑前叉11的头管12;从头管12开始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3;连续设置在该主车架13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车架14...;前轮WF可旋转地枢轴支撑在前叉11的下端,转向手柄15连结在前叉11的上端。
综合参照图2以及图3,吊板16...分别固定在主车架13的中间部两侧面上,另外,枢轴板17固定在主车架13的后部两侧面上。
在主车架13的下方配置有使汽缸轴线C1前倾的发动机E,该发动机E由上述吊板16...以及枢轴板17支撑,被悬挂在车身架F上。另外,在发动机E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乘员放脚的脚踏板18。
在枢轴板17上设置有圆筒状的支撑轴20,左右一对后叉21...的前端部可上下摇动地支撑在该支撑轴20的两端部,后轮WR枢轴支撑在两后叉21...的后端之间。
后轮WR的上方被安装在后车架14...上的后挡泥板24覆盖,在该后挡泥板24的上方配置有由后车架14...支撑的燃料箱25。另外,作为乘车用座椅的双人座椅26被配置为覆盖燃料箱25,后减震单元27...分别设置在后车架14...以及两后叉21...之间。
车身架F由合成树脂制的车体罩30覆盖,该车体罩30具有覆盖主车架13的两侧方的左右一对主车架侧罩31...;从前方覆盖乘员的脚部、连结在两主车架侧罩31...的前部的左右一对腿护板32...;从前方侧覆盖头管12、与两腿护板32...相连的前顶罩33;从后方侧覆盖头管12的同时、从上方侧覆盖主车架13、与前顶罩33相连的上罩34;与两主车架侧罩31...的下部相连的下罩35;与燃料箱25的大部分一起从两侧方覆盖车身架F的后部的左右一对后侧罩36...。
综合参照图4,包含空气滤清器37、化油器38以及进气管39的进气装置40配置在发动机E的上方。
在空气滤清器37的上部一体设置一对安装板部37a、37a,该一对安装板部37a,37a从两侧夹着主车架13,两安装板部37a、37a通过螺栓41、41连结在主车架13的两侧面。即,空气滤清器37固定在主车架13上。
在发动机E中的缸盖42的上方配置的化油器38的上游端,与空气滤清器37直接连接,上游端所连接的进气管39弯曲为略C字状形成在化油器38的下游端上,进气管39的下游端与缸盖42的上部侧壁连接,与配置在缸盖42的上部的进气口43相连。
排气管45的上游端连接在缸盖42的下部侧壁上,与配置在该缸盖42的下部的排气口44相连。该排气管45从缸盖42开始向后方延伸,与配置在后轮WR的右侧的排气消音器46(参照图1)连接。
排气用2次空气供给到在上述发动机E中的缸盖42的排气口44中,控制向该2次空气的排气口44的供给的2次空气控制阀48,在起动电机50以及上述化油器38之间,配置在上述发动机E以及主车架13之间,该起动电机50安装在发动机E中的曲轴箱49的上部。
在图5中,2次空气控制阀48是由隔膜执行器52、开闭阀53和引导阀54构成,该开闭阀53通过该隔膜执行器52驱动闭阀,该引导阀54仅允许空气向发动机E的排气口44侧流通。
隔膜执行器52具有壳55、由该壳55夹持周缘部的隔膜56、一端与该隔膜56的中央部连结的金属制的杆57。
壳55由壳体58和相互间气密地夹持上述隔膜56的周缘部并连结在该壳体58上的罩59构成,面临该隔膜56的一面的负压室60形成在罩59以及隔膜56之间,大气压室61形成在壳体58以及隔膜56之间。在前端具有节流孔62的连接管部63连续设置在罩59的中央部,通过上述节流孔62与负压室60内连通的负压取出管路64与连接管部63连接,该负压取出管路64如图3所示,与进气装置40的进气管39连接。据此,进气管39内的负压作用于负压室60。
杆57通过壳体58可轴向移动地支撑,该杆57的一端在大气压室61侧,与上述隔膜56的中央部直接连结。
在这样的隔膜执行器52中,当进气管39内的负压升高时,隔膜56向减少负压室60的容积的方向弯曲,杆57向图5的上方动作。
开闭阀53具有阀壳67、固定在上述杆57的另一端的阀体68、设置在阀壳67以及阀体68之间的回位弹簧69。
阀壳67由上述壳体58和与该壳体58气密连结的吸力罩70构成的,在壳体58上设置有空气流通路71;使空气流通路71与大气压室61连通的连通孔72;穿过空气流通路71的上游端,与上述杆57同轴配置的阀孔73;在与上述空气流通路71的相反侧,使上述阀孔73在中央部开口的阀座74;使一部分同轴插入上述阀孔73的支撑筒部75;同轴地贯通阀孔73的杆57可轴向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支撑筒部75内。
阀室76在上述壳体58和吸力罩70之间形成。另外,与阀室76连通的连接管部77一体形成在吸力罩70上,管路78的下游端与连接管77连接。然后,管路78的上游端与2次空气滤清器79连接,再有,与2次空气滤清器79的上游端连通的空气导入管路80沿主车架13,延伸设置在前方,直至头管12的附近。而且,2次空气滤清器79隔着穿过主车架13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C2,配置在与化油器38的相反侧。
上述阀座74形成于壳体58上,使其面临该阀室76,可以座入阀座74内,在阀室76中收纳的阀体68固定设置在杆57的另一端。
另外,回位弹簧69是围绕上述支撑筒部75的螺旋状弹簧,设置在壳体58以及阀体68之间,发挥向使阀体68脱离阀座74的方向的弹力,即,使隔膜执行器52的隔膜56向大气压室61侧弯曲的方向的弹力。
引导阀54支撑在形成为圆板状的阀支撑板82上,使阀孔81可以开闭,该阀支撑板82在中央部具有上述阀孔81,阀支撑板82气密地夹持在上述壳体58以及与该壳体58连结的第3罩83之间,使上述阀孔81与空气流通路71的下游端连通。另外,收纳上述引导阀54的阀室84在第3罩83以及阀支撑板82之间形成,2次空气供给管路86的上游端与连接管部85连接,该连接管部85一体设置在第3罩83上,与阀室84连通。还有,2次空气供给管路86的下游端与上述缸盖42的下部连接,从而与在发动机E的缸盖42中的排气口44连通。
而且,2次空气供给管路86的大部分,隔着穿过主车架13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C2,配置在化油器38的相反侧。
这样的2次空气控制阀48固定在车身架F的主车架13上。即,支撑杆87连结在主车架13的侧面,一体设置在壳体58上的支撑法兰58a与上述支撑杆87连结,从下方与该支撑杆87接触。
配置在双人座椅26的下方的燃料箱25与配置在该燃料箱25的前下方的化油器38,通过从燃料箱25开始向前下方延伸的燃料供给管路88连接,通过发动机E的进气负压动作的负压作动式的燃料塞阀90,设置在该燃料供给管路88的中途。
在图6中,燃料塞阀90具有外壳91、由该外壳91夹持周缘部的隔膜92、固定在该隔膜92的中央部上的阀体93、设置在外壳91以及隔膜92之间的回位弹簧94。
外壳91由壳体95和罩96构成,该罩96相互间气密地夹持上述隔膜92的周缘部,铆接结合在该壳体95上,面临该隔膜92的一面的负压室97在罩96以及隔膜92之间形成。而且,在负压室97内,弹簧挡板98与罩95的内面接触,回位弹簧94压缩设置在隔膜92以及弹簧挡板98之间,发挥使隔膜92向使负压室97的容积增大侧的弯曲方向的弹力。
与负压室97连通的连接管部99一体设置在罩96上,该连接管部99和进气装置40的进气管39之间由负压取出管路100连接。即,进气管39内的负压被导入负压室97。
在上述隔膜92以及壳体95之间形成阀室101,在壳体95上设置有阀座102和阀孔103,该阀座102可使固定在上述隔膜92的中央部上的阀体93座入,该阀孔103在阀座102的中央部向下游端开口。而且,在燃料供给管路88之中,连结燃料箱25以及燃料塞阀90之间的管路部分88a连接在壳体95上,与阀孔103连通,在上述燃料管路88之中,连结化油器38以及燃料塞阀90之间的管路部分88b连接在壳体95上,与上述阀室101连通。
还有,伸出到燃料塞阀90侧的安装支撑杆39a一体设置在进气管39上,法兰部95a连结在支撑板104上,该支撑板104连结在该安装支撑杆39a上,该法兰部95a一体设置在上述燃料塞阀90的壳体95上。即,燃料塞阀90安装在进气管39上。象这样,在安装于进气管39上的状态下,燃料塞阀90在主车架13的下方,配置在2次空气控制阀48的侧方,隔着主车架13,配置在与化油器38的相反侧。
另外,排出空气供给管路105设置在空气滤清器37以及化油器38之间,该排出空气供给管路105将排出空气导入化油器38,排出空气用滤清器106设置在该排出空气供给管路105的中途,配置在上述2次空气滤清器79的上方。
接着,就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控制向发动机E的排气口44的排气用2次空气的供给的2次空气控制阀48,在配置于发动机E的上方的进气装置40的化油器38和安装在发动机E的上部的起动电机50之间,配置在发动机E以及主车架13之间,该发动机E使汽缸轴线C1前倾,配置在主车架13的下方。
因此,在使汽缸轴线C1前倾的发动机E以及主车架13之间,在化油器38和起动电机50之间分别产生的空间上,可以有效地配置2次空气控制阀48。而且,因为2次空气控制阀48配置在发动机E的附近,所以可以使连结2次空气控制阀48以及发动机E的排气口44之间的2次空气供给管路86短缩。
另外,与2次空气控制阀48在其上游侧连接的2次空气滤清器79,隔着穿过主车架13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C2,被配置在化油器38的相反侧,可以将化油器38以及2次空气滤清器79有效地配置到发动机E以及主车架13之间的狭小空间内,以使化油器38以及2次空气滤清器79配置在偏离车身架F的宽度方向的位置上。
再有,因为2次空气供给管路86的大部分,隔着穿过主车架13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C2,被配置在化油器38的相反侧,所以可以使化油器38以及2次空气供给管路86靠近主车架13侧,紧凑地配置。
再有,负压作动式的燃料塞阀90在主车架13的下方,配置在2次空气控制阀48的侧方,该负压作动式的燃料塞阀90设置在向化油器38的燃料供给管路88的中途,因为燃料塞阀90配置在2次空气控制阀48的侧方,所以可以使燃料塞阀90接近化油器38,可以缩短负压取出管路100,该2次空气控制阀48配置在化油器38以及起动电机50之间,该负压取出管路100将负压从进气装置40导入燃料塞阀90中。
另外,因为燃料塞阀90隔着主车架13,被配置在与化油器38的相反侧,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燃料供给管路88以及负压取出管路100的配管。
而且,因为燃料塞阀90设置在燃料供给管路88的中途,该燃料供给管路88从燃料箱25开始向前下方延伸,与化油器38连接,所以即使伴随着来自燃料箱25的燃料供给的停止,空气混入连结燃料供给管路88中的化油器38以及燃料塞阀90之间的管路部分88b中,在其后的供油时,即使省略对该管路部分88b的排气作业,也可以尽早地使燃料充满管路部分88b,而无需用于排气的释放阀等的零件,可以减少零件品种,同时可快速地将燃料供给到化油器38。
再有,因为燃料塞阀90安装在进气装置40的进气管39上,所以与将燃料塞阀90安装在燃料箱25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大燃料塞阀90在配置上的自由度。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各种的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摩托车中的排气用2次空气控制阀的配置构造,所述两轮摩托车的发动机(E)悬挂在车身架(F)上,包含空气滤清器(37)以及化油器(38)的进气装置(40)配置在上述发动机(E)的上方,该车身架(F)具有从头管(12)开始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3),该发动机(E)使汽缸轴线(C1)前倾,配置在上述主车架(13)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控制向上述发动机(E)的排气口(44)供给排气用2次空气的2次空气控制阀(48),在安装于上述发动机(E)的上部的起动电机(50)以及上述化油器(38)之间,配置在上述发动机(E)以及主车架(13)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中的排气用2次空气控制阀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与上述2次空气控制阀(48)在其上游侧连接的2次空气滤清器(79),隔着穿过上述主车架(13)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C2),被配置在上述化油器(38)的相反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中的排气用2次空气控制阀的配置构造,其特征在于,连结上述2次空气控制阀(48)以及上述发动机(E)的排气口(44)之间的2次空气供给管路(86)的大部分,隔着穿过上述主车架(13)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C2),被配置在上述化油器(38)的相反侧。
全文摘要
一种两轮摩托车,是发动机悬挂在车身架上,包含空气滤清器以及化油器的进气装置配置在上述发动机的上方,该车身架具有从头管开始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该发动机使汽缸轴线前倾,配置在上述主车架的下方,其中,控制向上述发动机(E)的排气口供给排气用2次空气的2次空气控制阀(48),在安装于上述发动机(E)的上部的起动电机(50)以及上述化油器(38)之间,配置在上述发动机(E)以及主车架(13)之间。据此,有效利用主车架以及发动机之间的空间,配置2次空气控制阀,能够使2次空气供给管路短缩。
文档编号F02B75/16GK1558851SQ0182372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9日
发明者高田康弘, 樋渡大, 佐藤彰一郎, 一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