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849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车辆,该小型车辆在搁脚板后方的本体构架上可朝上下方向摆动地悬挂具有使缸部朝前倾的发动机的动力机组,同时,在该动力机组的后端部轴支承由其驱动的后轮,另外,在动力机组的上方配置行李箱和乘坐人员用车座,在搁脚板的正下方配置顶壁具有供油口的燃料箱;特别是涉及用于将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到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的燃料供给装置。
在公开于上述公报的小型车辆中,将用于插入燃料供给装置的开口部设置在燃料箱的后端壁,由柔性的燃料导管连接配置于该开口部的燃料取出管和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之间。对于这样的构成,由于燃料取出管与燃料喷射阀之间的距离较短,所以,当动力机组上下摆动时,为了避免燃料导管的挠曲角度过大,需要将燃料导管配置得较长,在其途中设置松弛部,但在该场合,当为了极力减小燃料导管的流路阻力而将该松弛部的曲率半径设定得较大时,则易于产生燃料导管与邻接构件的干涉,当为了避免与邻接构件的干涉而将上述松弛部的曲率半径设定得较小时,燃料导管的流路阻力增加,对于该松弛部的形成苦思焦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小型车辆在搁脚板后方的本体支架可朝上下方向摆动地悬挂具有使汽缸部前倾的发动机的动力机组,同时,在该动力机组的后端部轴支承由其驱动的后轮,另外,在动力机组的上方配置行李箱和乘坐人员用车座,在搁脚板的正下方配置燃料箱,该燃料箱在顶壁具有供油口;其第1特征在于将配置到燃料箱内用于将燃料供给到外部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出口筒配置到燃料箱的比供油口更靠车辆前方的部位,由通过供油口侧方的柔性燃料导管连接该燃料出口筒与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之间。
按照该第1特征,燃料导管从供油口的前方位置的燃料取出管通过供油口的侧方引导至车辆后方,形成曲率半径大的松弛部,同时朝前方弯曲,通往燃料喷射阀,从而可减小其流路阻力,另外,可避免与邻接构件的干涉,即使在动力机组上下摆动时也可减小燃料导管的挠曲角度。
另外,本发明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第2特征将定位固定于发动机的燃料连接器安装到燃料喷射阀,将上述燃料导管连接到固设于该燃料连接器并连通到燃料喷射阀的连接管。
按照该第2特征,可使燃料导管相对安装于燃料喷射阀的燃料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一定,防止燃料导管的位置偏移,同时,可容易地进行其配管。
另外,本发明在第1或第2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第3特征在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装置具有将燃料压送到燃料出口筒侧的燃料泵和使该燃料泵的排出压力的过剩部分逃逸的压力调节器,按照该第3特征,可将从压力调节器放出的燃料依原样返回到燃料箱,不需要用于燃料返回的特别的配管,可使构成简化。
另外,本发明在第1-3特征的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具有第4特征在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出口筒通过接头可装拆地接合与燃料导管连接的燃料取出管。
按照该第4特征,通过从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出口筒拆下燃料取出管,可容易地进行燃料导管相对燃料喷射阀的连接和配管,另外,可不受燃料导管妨碍地容易地进行燃料供给装置的维护。而且,可简单迅速地进行燃料取出管向燃料供给装置的连接,提高组装性。
另外,本发明在第1-4特征的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具有第5特征在燃料供给装置接近燃料出口筒的内端地配置对燃料泵的排出燃料进行过滤的燃料过滤器,在该燃料过滤器的上部端板上形成燃料取出管的内端对着的凹部。
按照该第5特征,可进行燃料取出管向燃料过滤器的接近配置,所以,可减少燃料取出管向燃料箱上方的凸出量,可容易地避免燃料导管与搁脚板的干涉。
图2为

图1的2向视放大图。
图3为图1的3-3线断面图。
图4为燃料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燃料供给装置往燃料箱的安装构造分解透视图。
图6为图2的6-6线断面图。
图7为图6的7-7线断面图。
图8为图7的8-8线断面图。
图9为图6的9-9线断面图。
图10为图2的10-10线放大断面图。
图1为机动二轮车的侧面图,图2为图1的2向视放大图,图3为图1的3-3线断面图,图4为燃料供给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燃料供给装置与燃料箱的安装构造分解透视图,图6为图2的6-6线断面图,图7为图6的7-7线断面图,图8为图7的8-8线断面图,图9为图6的9-9线断面图,图10为图2的10-10线放大断面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以车辆为基准。
首先,在图1-图3中,符号1示出作为小型车辆的轻便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其本体构架2由头管2a、从该头管2a后面以大角度朝下方延伸的下伸管部2b、从该下伸管部2b下端朝后方水平延伸的搁脚板支承部2c、从该搁脚板支承部2c后端垂直立起的立柱部2d、及从该立柱部2d上端朝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后轨部2e构成,在头管2a可转向地支承对前轮3f进行轴支承的前叉4的转向立柱。另外,在立柱部2d的上端部弹性支承悬挂连杆5,在该悬挂连杆5上通过枢轴7可上下摆动地悬挂动力机组6。在动力机组6和后轨部2e之间安装后缓冲器8。
动力机组6由使汽缸部9a接近水平状态地前倾的发动机9和在该发动机9的一侧部一体地连接朝后方延伸的变速箱体10a的无级变速器10构成,在该变速箱体10a的后端部轴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r。
在后轨部2e上安装可收容头盔等大型行李的行李箱15,在该行李箱15的上部前端部可开闭地由铰链接合兼作该行李箱15的盖的乘坐人员用车座16。
如图2和图3所示,将燃料箱18插入到设于搁脚板支承部2c的中央部的大的开口部17,同时,由多个螺栓19将从该燃料箱18的周壁伸出的凸缘18a固定到搁脚板支承部2c的上面。这样,燃料箱18的前后方向中心线Y与机动二轮车1的前后方向中心线一致地配置。在该燃料箱18的大体水平配置的顶壁18b安装对在其处开口的供油口20进行开闭的箱盖21和将燃料供给到发动机9的燃料供给装置22。此时,燃料供给装置22配置到燃料箱18的前部即比箱盖21更靠前方的部位。
支承到该搁脚板支承部2c的搁脚板12覆盖该燃料箱18地配置,在形成于其中央部的上方隆起部12a内收容箱盖21和燃料供给装置22的从燃料箱18上面的凸出部。
下面,参照图4-图9说明上述燃料供给装置22。
燃料供给装置22由为了吸取燃料箱18内的燃料而浸入配置到该燃料油中的电动式燃料泵25、连接到该燃料泵25的吸入口25a的燃料粗滤器26、连通到燃料泵25的排出口25b的燃料过滤器27、调整燃料泵25的排出压力的压力调节器28、燃料残余量传感器29、对燃料泵25进行收容保持的泵支架30、对该泵支架30进行支承并安装于燃料箱18的顶壁18b的支承托架31、及在该支承托架31和泵支架30之间保持并收容燃料过滤器27的过滤器壳体32构成。下面依次详细说明这些构成部位。
如图4-图7和图9所示,支承托架31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圆板状的安装凸缘35、一体地形成于该安装凸缘35并且从其上下两面凸出的燃料出口筒36、一体地凸设于安装凸缘35的下面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1对)第1支承臂37、37、及模制接合于安装凸缘35下面的钢板制成的多个(在图示例为1对)第2支承臂38、38,在燃料出口筒36从其上方通过接头40可自由装拆地接合肘形燃料取出管39。在安装凸缘35的下面上接近其外周缘地设置环状的密封槽41,在其上安装密封构件42。
另一方面,在燃料箱18的顶壁18b的从燃料箱18的前后方向中心线Y朝左右一侧方偏移规定距离A的部位设置比上述密封槽41直径小的开口部43,在顶壁18b的上面形成围绕该开口部43的环状的浅凹部44,在顶壁18b焊接具有从该凹部44的周缘朝径向内方凸出的多个锁定爪45、45…的环状体。将第1和第二支承臂37、38插入到开口部43,同时将安装凸缘35收容到凹部44,当使推压安装凸缘35的上面的锁环46回转规定角度时,锁环46的多个接合部46a、46a…接合锁定爪45、45…,将密封构件42紧密接接触到顶壁18b,同时,将安装凸缘35固定到燃料箱18的规定位置,可闭锁开口部43。
如图9所示,当安装凸缘35固定于燃料箱18的规定位置时,燃料出口筒36从安装凸缘35的中心线朝与开口部43相对于燃料箱18的上述中心线Y的偏移方向相同的方向偏移规定距离B地配置。
另外,多个第1支承臂37、37围住燃料出口筒36,等间隔配置在与其同心的圆E上,另外,多个第2支承臂38、38通过第1支承臂37、37的外侧等间隔地配置到与安装凸缘35的同心圆F上。在各第1和第二支承臂37、38上设置接合孔37a、38a。
接头40如图7和图8所示那样,由接合于燃料取出管39外周面的环状凸起48的合成树脂制的筒状部49、从该筒状部49上端凸出的1对捏持部50、50、从接近该捏持部50、50凸设于筒状部49外周面的接合爪61、61构成,另一方面,在燃料出口筒36的上部设置与接合爪61、61对应的1对接合孔62、62,另外,在燃料出口筒36的内周安装环状的密封构件63。当将燃料取出管39从上方插入到燃料出口筒36内时,燃料取出管39的前端部外周面与密封构件63紧密接触,同时,嵌装于燃料出口筒36内的接头40的接合爪61、61与燃料出口筒36的接合孔62、62弹性接合,从而使燃料取出管39接合到燃料出口筒36。如将捏持部50、50朝径向内方压缩,则接合爪61、61从接合孔62、62脱离,所以,可将燃料取出管39从燃料出口筒36拉开。
如图7和图8所示,收容燃料过滤器27的过滤器壳体32由将上部连通筒65一体形成于上端面的上部壳半体32a和在下端面一体具有下部连通筒66地与上部壳半体32a焊接的下部壳半体32b构成,在上部壳半体32a的外周面凸出地设置与上述第1支承臂37、37的接合孔37a、37a对应的多个接合爪67、67。上部连通筒65通过密封构件71配合于上述燃料出口筒36的下端部外周面,与此同时,接合爪67、67弹性地接合于第1支承臂37、37的接合孔37a、37a。
过滤器壳体32内的燃料过滤器27在空心圆筒状的滤芯68的两端面接合上部端板69、70。在上部端板69、70形成朝滤芯68侧凹入的凹部69a、70a,另外,在下部端板70的凹部70a穿设将内外连通的通孔73。另外,在69的凹部69a面临地配置通过接头40接合于上述燃料出口筒36的燃料取出管39的内端。
该燃料过滤器27在下部壳半体32b的底面与以放射状形成于上部壳半体32a的顶面的多条的肋74、74…之间被夹持,从下部连通筒66通过通孔73流入到滤芯68内的燃料朝径向外方通过滤芯68,然后,经过构成于多个肋74、74…之间的燃料通道,移动到燃料取出管39。此时,在上部端板69存在接合于燃料出口筒36的燃料取出管39的内端面临的凹部69a,从而不缩小燃料取出管39和燃料过滤器27之间的燃料通道即可使其相互接近配置。
如图4和图6所示,泵支架30具有收容和保持圆筒状的电动式燃料泵25的相同圆筒状的泵保持筒75、连接到该泵保持筒75一端部的凸缘部76、及从该凸缘部76朝上述第2支承臂38、38凸出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1对)的连接臂77、77。通过将这些连接臂77、77插入到上述第2支承臂38、38的内侧面,同时将凸设于连接臂77的外侧面的接合爪77a、77a弹性地接合到第2支承臂38、38的接合孔38a、38a,相互连接支承托架31和泵支架30。
在泵支架30的凸缘部76的上面开设与25的排出口25b相连的连通路80,在该开口部通过密封构件72嵌装过滤器壳体32的下部连通筒66,接受燃料泵25的排出燃料。由此可缩短燃料泵25和燃料过滤器27之间的连通路80,可减小压力损失。
泵保持筒75从凸缘部76的一侧部朝车辆后方大体水平延伸地配置,因此,保持于其上的燃料泵25也采取同样的姿势,燃料供给装置22全体呈L字状。另外,泵保持筒75如图4所示那样,在俯视图下,其轴线与燃料出口筒36同样,从燃料箱18的前后方向中心线Y朝左右一侧方远离地从安装凸缘35的中心线偏移距离B。
如图4和图6所示,燃料粗滤器26连接到在燃料泵25的后端开口的吸入口25a。该燃料粗滤器26安装于泵保持筒75的外周,收容于开放上面的消波箱82。该消波箱82设置于燃料箱18的底部,在燃料泵25的与吸入口25a的开口侧相反的前部具有入口82a,从该入口82a一侧延伸到消波箱82的后壁近旁的迷宫壁83立设于消波箱82的底部,进入到入口82a的燃料受到衰减,吸入到燃料泵25。
如图2、图4、及图7所示,在上述过滤器壳体32的下部壳半体32b的底部一体形成与其内部连通的上部支承筒85,将上端部配合到该上部支承筒85的外周面的下部支承筒86一体形成到泵支架30,在支承筒85、86从下方安装圆筒状的压力调节器28。此时,两支承筒85、86和压力调节器28的轴线相对安装凸缘35的中心朝与燃料出口筒36的偏移方向相反侧偏移规定距离C。该压力调节器28在过滤器壳体32内的压力即燃料泵25的排出压力为规定值以上时朝下方放出其过剩燃料。大体以水平状态配置的上述燃料泵25配置到与该压力调节器28大体相同高度。
燃料残余量传感器29由安装于泵保持筒75的一侧壁的传感器壳体90、可自由摆动地支承于该传感器壳体90并朝车辆后方延伸的浮子支承臂91、附设于该浮子支承臂91的前端部91a的浮子92、及收容于传感器壳体90内将浮子支承臂91的回转角度作为燃料箱18内的燃料残余量变换成电量的电位差计93构成。此时,传感器壳体90安装于的泵保持筒75与相对于安装凸缘35中心的偏移方向相反侧的侧壁。另外,浮子支承臂91从传感器壳体90的外侧壁出来后立即朝后方弯曲延伸,然后,从泵保持筒75朝横向远离地将前端部91a弯曲成L字状,在该前端部91a附设朝其弯曲方向伸长的浮子92。
由图2和图3还可看出,在安装凸缘35的从其中心线朝与燃料出口筒36相反方向偏移的部位相互邻接地形成从该安装凸缘35的上下两面凸出的第1和第2配线连接器95、96,而且两配线连接器95、96的内端部配置于上述压力调节器28的上方空间。两配线连接器95、96具有朝上下贯通其的连接端子97、98,连接于上述燃料泵25和燃料残余量传感器29的导线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连接于第1及第2配线连接器95、96的下部,在这些第1和第2配线连接器95、96的上部连接与电源开关或燃料残余指示器相连的外部配线连接器(图中未示出)。
在以上说明中,燃料出口筒36、过滤器壳体32、上部及下部支承筒85、86为了可插入到燃料箱18的开口部43而配置到该开口部43的投影面的范围。
另外,如图2和图10所示,在上述发动机9的汽缸部9a上面由螺栓接合具有连接到其进气口100的进气通道101的进气通道构件102。在该进气通道构件102安装朝进气口100的下游侧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103,在燃料入口开口的上端部嵌装盖状的燃料连接器105。燃料连接器105由螺栓106将从其后壁凸出的撑条105a固定于进气通道构件102的规定位置。另外,燃料连接器105具有朝车辆后方或斜后方凸出的连接管105b,在该连接管105b和上述燃料供给装置22的燃料取出管39上牢固地连接柔性的燃料导管107的两端。这样,燃料导管107从燃料取出管39通过箱盖21侧方,朝车辆后方以直线状延伸,在一时朝后方超过燃料连接器105的位置后,形成U形转弯,到达燃料取出管39。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
当组装燃料供给装置22时,首先,在泵支架30安装燃料泵25、燃料粗滤器26、压力调节器28、及燃料残余量传感器29,在支承托架31的1对的第1支承臂37、37之间安装过滤器壳体32。然后在1对第2支承臂38、38的内侧插入泵支架30的1对连接臂77、77,则通过在燃料取出管38、38的接合孔38a、38a上接合连接臂77的接合爪77a、77a,从而相互接合支承托架31和泵支架30,同时,可在其间夹持过滤器壳体32。这样,在接合支承托架31和泵支架30时,不需要特别的固定构件,不需要特别固定构件,所以,燃料供给装置22的组装性的极良好。
完成组装后的燃料供给装置22从泵保持筒75侧插入到燃料箱18的顶壁18b的开口部43,朝燃料箱18的后壁侧将泵保持筒75将燃料粗滤器26设置于燃料箱18的底壁上。此时,支承托架31的安装凸缘35收容于燃料箱18上面的凹部44,从上方对进行推压的锁环46接合到锁定爪45、45…,固定支承托架31,闭锁开口部43。
在燃料导管107的两端分别预先连接燃料连接器105的连接管105b和燃料取出管39。首先将燃料连接器105与发动机9的燃料喷射阀103嵌装,同时由螺栓106固定到进气通道构件102的规定位位置。这样,燃料连接器105由螺栓106定位时,其连接管105b朝向规定的后方或斜后方,所以,当朝前方拉出燃料取出管39并将燃料导管107配置到箱盖21侧方时,在燃料导管107的后部自然形成规定的U转弯部。因此,将燃料取出管39通过接头40连接到此前安装于燃料箱18的燃料供给装置22的燃料出口筒36。这样,燃料导管107可不产生错位地容易地配管。
燃料导管107从箱盖21的前方位置的燃料取出管39通过箱盖21侧方被引导至车辆后方,然后,一边形成曲率半径大的松弛部一边朝前方弯曲,通往燃料喷射阀103,从而降低其流路阻力,同时,可避免与邻接构件的干涉。另外,即使动力机组6上下摆动时也可将燃料导管107的挠曲角度抑制得较小,对确保其耐久性有利。
另外,组装时,如上述那样,通过从燃料供给装置22的燃料出口筒36拆下接头40,可容易地进行燃料导管107对燃料喷射阀103的连接和配管,另外,可不受到燃料导管107的干扰地容易地进行燃料供给装置22的维修。而且,燃料取出管39向燃料供给装置22的连接可通过接头40简单而且迅速地进行,还可提高组装性。
在燃料供给装置22中,由于配置于燃料出口筒36的正下方的燃料过滤器27的上部端板69具有使燃料取出管39的内端面临的凹部69a,所以,还可进行燃料取出管39与燃料过滤器27的靠近配置,减少燃料取出管39向燃料箱18上方的凸出量,可容易地避免燃料导管107的与搁脚板12的干涉。
在发动机9的运行过程中,燃料泵25通过燃料粗滤器26吸入燃料箱18内的燃料,向燃料过滤器27排出。该燃料由燃料过滤器27过滤后,依次经过燃料取出管39、燃料导管107、及燃料连接器105供给到燃料喷射阀103。在此期间,当燃料泵25的排出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压力调节器28工作,将剩余压力的燃料直接放出到燃料箱18内。因此,不需要在压力调节器28上连接通往燃料箱18的特别的燃料返回管,可实现构成的简化。
可是,该燃料供给装置22将燃料过滤器27纵置,将燃料泵25横置,而且将该燃料泵25配置到与压力调节器28相同的高度,整体上大体形成为L字状,该压力调节器28配置到燃料过滤器27的一侧下方,所以,可有效地将全高设定得较低,可有效地适用配置于搁脚板12下方的扁平形的燃料箱18。
另外,上下排列的燃料出口筒36和过滤器壳体32和上下配置的第1和第2配线连接器95、96及压力调节器28从安装凸缘35的中心线朝相反方向偏移配置,所以,燃料泵25和燃料残余量传感器29也从安装凸缘35的中心线朝相反侧偏置地配置,所以,可将燃料供给装置22插入到燃料箱18,同时,可将安装凸缘35小直径化,从而可实现燃料箱18的开口部43的小直径化,即使在燃料箱18的较狭小的顶壁18b,也可容易地安装燃料供给装置22。另外,也可减轻对于安装凸缘35的负荷。
另外,燃料供给装置22的安装凸缘35固定到从燃料箱18的前后方向中心线Y朝左右一侧方偏移的部位,同时,燃料出口筒36从安装凸缘35的中心线朝相同方向偏移配置,此外,在泵保持筒75的与上述偏移方向相反侧的侧壁安装燃料残余量传感器29,另外,该燃料残余量传感器29的浮子支承臂91的前端部朝与上述偏移方向相反侧弯曲成L字状,对浮子92进行支承,所以,该浮子92被接近燃料箱18的前后方向中心线地配置,该浮子92朝车辆的左右方向伸长,同时,不易受到机动二轮车1的侧滚导致的燃料箱18内的燃料油面的变动的影响,可较正确地检测燃料盒18内的燃料残余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第1特性,小型车辆在搁脚板的后方本体支架可朝上下方向摆动地悬挂具有使汽缸部前倾的发动机的动力机组,同时,在该动力机组的后端部轴支承由其驱动的后轮,另外,在动力机组的上方配置行李箱和乘坐人员用车座,在搁脚板的正下方配置燃料箱,该燃料箱在顶壁具有供油口;其中,将配置到燃料箱内用于将燃料供给到外部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出口筒配置到燃料箱的比供油口更靠车辆前方的部位,由通过供油口侧方的柔性燃料导管连接该燃料出口筒与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阀之间,所以,燃料导管从供油口的前方位置的燃料取出管通过供油口的侧方引被导至车辆后方,形成曲率半径大的松弛部,同时朝前方弯曲,通往燃料喷射阀,从而可减小其流路阻力,另外,可避免与邻接构件的干涉,即使在动力机组上下摆动时也可减小燃料导管的挠曲角度。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2特征,将定位固定于发动机上的燃料连接器安装到燃料喷射阀,将上述燃料导管连接到固设于该燃料连接器并连通到燃料喷射阀的连接管,所以,可使燃料导管向安装于燃料喷射阀的燃料连接器的连接方向一定,防止燃料导管的位置偏移,同时,可容易地进行其配管。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燃料箱内的燃料供给装置具有将燃料压送到燃料出口筒侧的燃料泵和使该燃料泵的排出压力过剩部分逃逸的压力调节器,所以,可将从压力调节器放出的燃料依原样返回到燃料箱,不需要用于燃料返回的特别的配管,可使构成简化。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出口筒通过接头可装拆地接合与燃料导管连接的燃料取出管,所以,通过从燃料供给装置的燃料出口筒拆下燃料取出管,可容易地进行燃料导管相对燃料喷射阀的连接和配管,另外,可不受燃料导管妨碍地容易地进行燃料供给装置的维护。而且,可简单迅速地进行燃料取出管相对燃料供给装置的连接,提高组装性。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燃料供给装置上接近燃料出口筒的内端地配置对燃料泵的排出燃料进行过滤的燃料过滤器,在该燃料过滤器的上部端板形成燃料取出管的内端面临的凹部,所以,可进行燃料取出管相对燃料过滤器的接近配置,减少燃料取出管向燃料箱上方的凸出量,可容易地进行燃料导管与搁脚板的干涉。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在搁脚板(12)后方的本体构架(2)上可朝上下方向摆动地悬挂具有使汽缸部(9a)前倾的发动机(9)的动力机组(6),在该动力机组(6)的后端部轴支承由其驱动的后轮(3r),另外,在动力机组(6)的上方配置行李箱(15)和乘坐人员用车座(16),在搁脚板(12)的正下方配置燃料箱(18),该燃料箱(18)在顶壁(18b)具有供油口(20);其特征在于将燃料供给装置(22)的燃料出口筒(36)配置到燃料箱(18)的比供油口(20)更靠车辆前方的部位,该燃料供给装置(22)配置到燃料箱(18)内用于将燃料供给到外部,由通过供油口(20)侧方的柔性燃料导管(107)连接该燃料出口筒(36)和发动机(9)的燃料喷射阀(10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定位固定于发动机(9)的燃料连接器(105)安装到燃料喷射阀(103)上,将上述燃料导管(107)连接到固设于该燃料连接器(105)并与燃料喷射阀(103)连通的连接管(105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燃料箱(18)内的燃料供给装置(22)具有向燃料出口筒(36)侧压送燃料的燃料泵(25)和使该燃料泵(25)的排出压力过剩部分逃逸的压力调节器(28)。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燃料供给装置(22)的燃料出口筒(36)通过接头(40)可装拆地接合与燃料导管(107)连接的燃料取出管(39)。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小型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燃料供给装置(22)上接近燃料出口筒(36)的内端地配置对燃料泵(25)的排出燃料进行过滤的燃料过滤器(27),在该燃料过滤器(27)的上部端板(69)上形成燃料取出管(39)的内端面临的凹部(69a)。
全文摘要
小型车辆在搁脚板(12)后方的本体构架(2)可朝上下方向摆动地悬挂具有使汽缸部(9a)前倾的发动机(9)的动力机组(6),在该动力机组(6)的上方配置行李箱(15)和乘坐人员用车座(16),在搁脚板(12)的正下方配置燃料箱(18),该燃料箱(18)在顶壁(18b)具有供油口(20);其中,将燃料供给装置(22)的燃料出口筒(36)配置到燃料箱(18)比供油口20更靠车辆前方的部位,该燃料供给装置(22)配置到燃料箱(18)内用于将燃料供给到外部,由通过供油口(20)侧方的柔性燃料导管(107)连接该燃料出口筒(36)和发动机(9)的燃料喷射阀(103)之间。
文档编号F02M55/02GK1412428SQ02144400
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6日
发明者细谷征央, 赤松俊二, 岛田信弘, 末田健一, 铃木祥介, 池田健一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