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中的机油通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1289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中的机油通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发动机,其中,把来自曲轴的旋转动力减速到1/2传递到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凸轮轴用的凸轮链上滑动接触有张紧臂,在气缸盖上设置具有把一端连接于该张紧臂的顶柱杆的螺纹式顶柱;特别涉及向螺纹式顶柱供给机油用的通路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历来,这种发动机在例如特开平10-238327号公报等中已经是公知的。
然而,在这种发动机中,一般靠从机油泵环绕气缸盖引导机油的通路的中途分支的分支油路向螺纹式顶柱供油。可是,如果用这种通路结构,则存在着环绕气缸盖供油的供油压力降低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供油到气缸盖一侧的机油的一部分分支供油到螺纹式顶柱一侧,致使有可能难以维持高速旋转的凸轮轴周围的滑动部处的充分的润滑性,如果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高机油泵的输出压力,则会招致机油泵的大型化,为了确保机油泵的设置空间还会招致发动机的大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提高机油泵的输出压力的情况下,既防止向气缸盖周围的供油压力的降低又能向螺纹式顶柱供油的发动机中的机油通路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采用该机油通路结构的发动机中,用于在把来自曲轴的旋转动力减速到1/2传递到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凸轮轴的凸轮链上滑动接触有张紧臂,在气缸盖上设置带有把一端连接于该张紧臂的顶柱杆的螺纹式顶柱,其特征在于引导从机油泵所输出的机油并使其环绕前述气缸盖所形成的油路的下游端连接于前述螺纹式顶柱。
根据这种结构,能避免从机油泵向环绕气缸盖的油路的供油压力在中途降低,可以不提高机油泵的输出压力的情况下,可靠地向螺纹式顶柱供油,还可以防止机油泵的大型化所引起的发动机的大型化。
此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凸轮轴通过设在前述气缸盖上的多个凸轮轴轴颈壁和分别紧固于这些凸轮轴轴颈壁的凸轮轴轴承盖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前述油路通过作为多个前述凸轮轴轴颈壁、多个凸轮轴轴承盖之一的特定的凸轮轴轴颈壁、以及特定的凸轮轴轴承盖与前述凸轮轴的滑动接触部。根据这种结构,则可以可靠地实现凸轮轴的润滑。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前述油路的一部分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对环形槽,该一对环形槽设在共同旋转自如地支承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地所形成的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颈壁和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承盖上,并围绕前述两凸轮轴;连通槽,该连通槽设在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颈壁和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承盖的接合面的至少一方,并连接于两环形槽之间;一对连通路,该一对连通路呈直线状地设在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颈壁上,并分别连通到两环形槽。根据这种结构,能在环绕气缸盖的油路当中,可以容易地形成润滑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用的部分。
进而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3中的任何一项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前述机油泵的曲轴箱中,在环绕前述气缸盖的引导来自前述机油泵的机油的子通道与至少把来自前述机油泵的机油引导到曲轴的润滑部的主通道相互独立地设置,根据这种结构,则可以防止环绕气缸盖供油对向主通道供油的供油压力的不良影响。


图1是发动机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2-2线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4-4线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2的5-5线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2的6-6线放大剖视图。
图7是螺纹式顶柱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从机油泵到主通道和子通道的机油供给系统的图。
图9是从图1的9箭头方向看曲轴箱的向视图。
图10是图6的10-10线剖视图。
图11是图2的11-11线剖视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
图13是从图12的13-13箭头方向看发电机壳的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图13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发动机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2-2线剖视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4-4线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2的5-5线放大剖视图,图6是图2的6-6线剖视图,图7是螺纹式顶柱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8是表示从机油泵到主通道和子通道的机油供给系统的图,图9是从图1的从9箭头方向看曲轴箱的向视图,图10是图6的10-10线剖视图,图11是图2的11-11线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图13是从图12的13-13箭头方向看发电机壳的向视图。
首先在图1和图2中,该直列四气缸发动机,是例如搭载于两轮摩托车的发动机,其有向前向上倾斜的气缸轴线C的发动机主体15备有气缸体19,该气缸体19设置有直列地并排的四个气缸套16...的气缸部17和整体地有连接于气缸部17的下部的上箱部18;下箱20,该下箱20与前述上箱部18协同构成曲轴箱21′,并结合于气缸体19的下部;油底壳22,该油底壳22结合于下箱20的下部也就是曲轴箱21的下部;气缸盖23,该气缸盖23结合于前述气缸体19的上部;气缸盖罩24,该气缸盖罩24结合于该气缸盖23的上部。
分别滑动自如地配合于各气缸套16...的活塞25...经由连杆26...连接于曲轴27,该曲轴27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设在曲轴箱21上的多个曲轴颈壁28...。
一并参照图3和图4,在沿着曲轴27的轴向从一方侧(在本实施例中沿着两轮摩托车的行进方向前方侧)的曲轴颈壁28凸出的曲轴27的一端部上装设着超越离合器29。
该超越离合器29,是历来公知的,由有固定于曲轴27的一端部的圆筒状的轮毂30a的离合器外体30、在与前述轮毂30a之间能够经由滚针轴承33相对旋转地支承着的离合器内体31、以及夹装于离合器外体30和离合器内体31间的多个缓冲块32...来构成,各缓冲块32...在离合器内体31正转时立启动而连接于离合器内体31和离合器外体30间。
超越离合器29用来把来自有与曲轴27平行的旋转轴线并安装于发动机主体15中的曲轴箱21的上箱部18的启动电机34的旋转动力输入到曲轴27,在启动电机34和超越离合器29间设置启动齿轮传动装置35。
可是,曲轴27的输出在变速机36中变速后传递到作为驱动轮的后轮,备有变速机36的主轴37由与曲轴27平行的轴线经由滚珠轴承38等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21的上箱部18。
在主轴37的一端装设着夹装于曲轴27和主轴37间的起步离合器39,该起步离合器39备有相对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主轴37的有底圆筒状的离合器壳体40、同轴地收容于离合器壳体40内并固定于主轴37的离合器芯41、花键配合于离合器壳体40的内周的多个摩擦板42...、与这些摩擦板42...交互重叠地轴向滑动自如地配合于离合器芯41的外周的多个摩擦板43...、以及面向离合器芯41所备有的承压板能够推压前述摩擦板42...、与43...的加压板44。
离合器壳体40经由滚针轴承4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装设在主轴37上的圆筒状的轴套45,离合器壳体40能够对主轴37相对旋转。此外加压板44整体地形成于分离板47,贯通分离板47的多个枢轴41b...整体地设置于离合器芯41,在分离板47和离合器芯41间夹装着围绕枢轴41b...的螺圈状的离合器弹簧48...。进而分离板47经由分离轴承5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能够相对移动自如地插入主轴37的分离杆49。
在这种起步离合器39中,根据分离杆49的轴向动作,能够在以下的连接状态和隔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即把摩擦板42...、43...在承压板41a和加压板44间夹压而连接离合器壳体40和离合器芯41间的状态,与在承压板41a和加压板44间使摩擦板42...、43...为自由状态而切断离合器壳体40和离合器芯41间的状态。
此外在前述一端侧的曲轴轴颈壁28的内侧处在曲轴27上整体地形成驱动齿轮51,啮合于该驱动齿轮51的从动齿轮52经由缓冲弹簧53和弹性件54连接于前述起步离合器39的离合器壳体40。
而且在起步离合器39成为连接状态时,来自曲轴27的动力经由驱动齿轮51、从动齿轮52和起步离合器39传递到主轴37。
可是,前述超越离合器29和起步离合器39配置于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一方侧从气缸体19和下箱20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朝两轮摩托车的行进方向前方右侧的侧壁)凸出的位置,在气缸体19和下箱20的前述侧壁上紧固着覆盖超越离合器29和起步离合器39的罩55。
此外在曲轴箱21中的上箱部18上,设置配置于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对应于发动机主体15的大致中央部的部分上的支持壁18a,在向垂直于曲轴27的轴线的平面的投影图上,配置在气缸轴线C与连接曲轴27的轴线和主轴37的轴线的直线L的夹角的范围内的启动电机34,安装于前述支持壁18a。而且启动电机34在从曲轴27的轴向一端侧的侧视图中,使该启动电机34的一部分覆盖起步离合器39并配置于起步离合器39的背部。
也就是说启动电机34在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方向上把起步离合器39夹在与超越离合器29之间,配置于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发动机主体15的大致中央部。
启动齿轮传动装置35备有固定于启动电机34的输出轴56的游星齿轮57、啮合于该游星齿轮57的大直径齿轮58,与大直径齿轮58整体地旋转的小直径齿轮59,啮合于小直径齿轮59的惰齿轮60,以及啮合于惰齿轮60并固定于超越离合器29的离合器内体31的环形齿轮61,启动电机34的输出通过游星齿轮57和大直径齿轮58、小直径齿轮59和惰齿轮60、以及惰齿轮60和环形齿轮61进行三级减速,然后经由超越离合器29传递到曲轴27。
而且大直径齿轮58和小直径齿轮59分别固定于跨越起步离合器39地延伸并靠支持壁18a和罩55来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旋转轴62的两端部,惰齿轮6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靠上箱部18和罩55来支持的枢轴63。
着眼于图2,曲轴27的另一端部伸入发电机室65,该发电机室65形成于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另一方侧处的气缸体19的侧壁,与紧固于该气缸体19的发电机罩64之间,在该发电机室65内在曲轴27的另一端部上,固定着转子66。此外在发电机室罩64的内表面上,固定着由前述转子66所围绕的定子67,由转子66和定子67来构成发电机68。
一并参照图5,在气缸体19的气缸部17和气缸盖23间,形成邻接于各活塞25...的顶部的燃烧室70...,在气缸盖23上,在每个各燃烧室70...中能够开闭动作地配置一对进气门71...和排气门72...,靠气门弹簧73...、74...给各进气门71...和排气门72...朝关闭方向加载。
在气缸盖23...上,接触于各进气门71...的顶部的挺柱75...能够在沿着各进气门71...的开闭动作轴线方向上滑动地配合着,并且接触于各排气门72...的顶部的挺柱76...能够在沿着各排气门72...的开闭动作轴线方向上滑动地配合着。
进气侧凸轮77...从进气门71...的对峙侧滑动接触于挺柱75...上,排气侧凸轮78...从排气门72...的对峙侧滑动接触于挺柱76...上。进气侧凸轮77...整体地设在进气侧凸轮轴79上,排气侧凸轮78...整体地设在排气侧凸轮轴80上。
在气缸盖23上一体地设有对进气例凸轮轴79和排气侧凸轮轴80共用的配置在对应于各燃烧室70...的位置上的凸轮轴轴颈壁81...,和对进气侧凸轮轴79和排气侧凸轮轴80共用的配置在沿着两凸轮轴79、80的轴向的一端侧的凸轮轴轴颈壁82,进气侧凸轮轴79和排气侧凸轮轴80通过分别紧固于对进气侧凸轮轴79和排气侧凸轮轴80共用的前述凸轮轴轴颈壁81...、82的凸轮轴轴承盖83...、84与前述凸轮轴轴颈壁81...、82,旋转自如地支承着。而且,四个前述各凸轮轴轴承盖83...,逐对地连接成一体。
一并参照图6,曲轴27的旋转动力减速到1/2后,再由正时传动装置85传递到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79、80。
该调时传动装置85备有驱动链轮86,该驱动链轮86在曲轴27的轴向一端侧的曲轴轴颈壁28和超越离合器29间固定于曲轴轴颈壁28;从动链轮87,该从动链轮87固定于进气侧凸轮轴79的一端;从动链轮88,该从动链轮88固定于排气侧凸轮轴80的一端;环状的凸轮轴链89,环状的凸轮轴链89卷挂于各链轮86、87、88。而且驱动链轮86与凸轮链89的下部收容于气缸体19和罩55间,凸轮链89的上部,能够行走地收容于设在气缸盖23上的凸轮轴链室90。
在凸轮轴链89的松弛侧,也就是驱动链轮86和被动链轮87间的凸轮轴链89上,靠备有张紧臂92、控制臂93和张紧顶柱94的链条张紧装置91赋予一定的张紧力。
张紧臂92由在驱动链轮86的附近经由第1枢轴95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气缸体19的张紧臂主体96,和滑动接触于凸轮链89的松弛侧外表面地安装于张紧臂主体96的合成树脂制的靴部97组成。张紧臂主体96由弹簧钢形成带状,并向凸轮链89的松弛侧外表面弯曲成弓形,靴部97覆盖张紧臂主体96的前表面。
控制臂93与前述张紧臂主体96同样地由弹簧钢形成,在从动链轮87的附近靠第2枢轴98基端能够摆动地支承于气缸盖23,控制臂93的摆动端接触于张紧臂主体96的摆动端部背面。承压板100经由橡胶等缓冲件99接合于该控制臂93的中间部背面,张紧顶柱94安装于气缸盖23并对前述受压板100朝张紧臂92一侧加载。
在图7中,张紧顶柱94为公知的机构,其包括有紧固于气缸盖23的法兰101a的顶柱壳体101、前端有接触于承压板100的推压部102并不能旋转地支持于顶柱壳体101的中空状的顶柱杆103、螺纹配合于顶柱杆103中空部的螺旋轴104、以及在顶柱壳体101内给前述螺栓轴104朝顶柱杆103的进出方向旋转加载的扭转螺圈弹簧105。
在这种张紧顶柱94中,扭转螺圈弹簧105的扭转力靠螺旋轴104变换放大成推力载荷,顶柱杆103朝控制臂93一侧被加载。
在曲轴箱21中的下箱20上,安装着有与曲轴27平行的旋转轴线的机油泵108,在起步离合器39的离合器壳体40上不能相对旋转地配合着的链轮109和与固定于机油泵108的旋转轴111的链轮(未图示)上卷挂着环状的链110。
一并参照图8,油底壳22内的机油经由机油粗滤器112靠机油泵108吸上,机油从机油泵108输出到设在下箱20上的输出路114。而且在输出路114和油底壳22间夹装着溢流阀113,使输出路114的机油压力维持恒定。
可是,从设在曲轴箱21的下箱20上的主通道115向曲轴轴颈壁28...和曲轴27间的润滑部,以及变速机36供给机油,该主通道115设在下箱20上,其经由机油过滤器116和机油冷却器118连接于机油泵108的输出口,把机油引入曲轴轴颈壁28...和曲轴27间的润滑部的通路120...通到主通道115。
此外在曲轴箱21的下箱20上,设有把机油引入气缸盖23一侧地与主通道115并列地连接于机油过滤器116的出口116b的子通道117。
子通道117由把机油过滤器116的出口116b通到机油冷却器118并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第1通路部分117a,和朝与第1通路部分117a相反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第2通路部分117b组成。也就是说输出路114连接于机油过滤器116的入口116a,从通到机油过滤器116的出口116b的第1通路部分117a引入机油冷却器118的机油经由连通路119引入主通道115,该连通路119设在下箱20上并同轴地通到设在机油冷却器118的中心部的出口118b。
子通道117,和通到油冷却器118的出口118b的主通道115有与曲轴27的轴线平行的轴线并设在曲轴箱21的下箱20上,输出路114有与主通道115和子通道117正交的轴线并配置于主通道115和子通道117的下方。
而且子通道117的中心线,主通道115的中心线,连通路119的中心线,以及机油过滤器116和机油冷却器118的中心线配置于同一平面。
在图9中,机油过滤器116和机油冷却器118安装于曲轴箱21的外壁面,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于沿着两轮摩托车的行进方向的下箱20的前部外壁面。
在曲轴箱21中的下箱20的外壁面上,设有安装机油过滤器116的壳体121用的圆形的安装座122,在该安装座122的中心部配置通到子通道117的圆形的出口116b,通到输出路114的入口116a在从出口116b偏心的位置上配置于安装座122内。
此外在邻接于安装座122的位置上在下箱20的外壁面上,设有配合机油冷却器118所备有的壳体(未图示)的一部分的有底的圆形凹部123,子通道117中的第1通路部分117a开口于圆形凹部123的内侧面,该开口部成为机油冷却器118的入口118a。此外在圆形凹部123的中央部开有出口118b,该出口118b经由连通路119连通于主通道115。
在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一方侧通到前述子通道117的一端在上方延伸的油路124设在曲轴箱21上,该油路124经由设在气缸体19的气缸部21上的油路125连通于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
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备有与上述气缸部17的油路相连通并呈直线状延伸的连通路127,在设在气缸盖23上的多个凸轮轴轴颈壁81...、82当中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一端侧的凸轮轴轴颈壁82上设置上述连通路127。
在图10中,在前述凸轮轴轴颈壁82,和紧固于该凸轮轴轴颈壁82的凸轮轴轴承盖84上,设有围绕排气侧凸轮轴80的环形槽128,前述连通路127的上端开口于该环形槽128。而且在排气侧凸轮轴80上,同轴地设置在该排气侧凸轮轴80的两端封闭的润滑油路129,并且设有使环形槽128通到润滑油路129的连通孔130,和各排气侧凸轮78...的侧面上使外端开口并且使内端通到润滑油路120的润滑油孔131...。此外在另一个凸轮轴轴颈壁81...和凸轮轴轴承盖83...上设有围绕排气侧凸轮轴80的环形槽132...,在排气侧凸轮轴80上,设有把润滑油路129通到各环形槽132...的连通孔133...。
这样一来来自子通道117的机油供给到排气侧凸轮轴80内的润滑油路129,并且前述润滑油路129供给到各排气侧凸轮78...和挺柱76...的滑动接触部,以及凸轮轴轴颈壁81...、82和凸轮轴轴承盖83...、84与排气侧凸轮轴80的滑动接触部。
环绕前述气缸盖23的油路126通过作为多个凸轮轴轴颈壁81...、82和多个凸轮轴轴承盖83...、84中的一对凸轮轴轴颈壁82和凸轮轴轴承盖84,与进气侧凸轮轴79和排气侧凸轮轴80的滑动接触部,设在前述凸轮轴轴颈壁82和前述凸轮轴轴承盖84上并围绕排气侧凸轮轴80的前述环形槽128,与设在前述凸轮轴轴颈壁82和前述凸轮轴轴承盖84并围绕进气侧凸轮轴79的前述环形槽134,靠设在前述凸轮轴轴颈壁82和前述凸轮轴轴承盖84的接合面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例中凸轮轴轴承盖84)上的连通槽135相互连通,通到环形槽134的连通路136与前述连通路127平行地延伸并呈直线状地设在凸轮轴轴颈壁82上。
可是进气侧凸轮轴79一侧的润滑由与前述排气侧凸轮轴80的润滑同样的润滑结构来进行,从环形槽134引入进气侧凸轮轴79内的机油供给到各进气侧凸轮77...和挺柱75...的滑动接触部,以及凸轮轴轴颈壁81...、82和凸轮轴轴承盖83...、84与进气侧凸轮轴79的滑动接触部。
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还包括通到前述连通路127并设在气缸盖23上的通路137,该连通路137连通于设在螺纹式顶柱94的顶柱壳体101上的通路138,该通路138开口于顶柱壳体101内。也就是说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的下游端连接于螺纹式顶柱94。
由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所供给的机油是从气缸盖23返回到油底壳22一侧,如图11中所示,气缸盖23的上表面23a为了把机油向进气侧凸轮轴79一侧和排气侧凸轮轴80一侧分开,形成为向上凸出的三角形。
于是流入进气侧凸轮轴79一侧的机油经由设在气缸盖23和气缸体19上而同轴地连通的回油路139、140返回到油底壳22一侧。另一方面,流入排气侧凸轮轴80一侧的机油经由发电机室65内返回到油底壳22一侧,在气缸盖23上设有开口于气缸盖23的上表面的缸盖侧回油路141,在气缸体19上,通到发电机室65内地设有通到缸盖侧回油路141的缸体侧回油路142。
一并参照图12,在气缸体19上,设有通到气缸体回油路142的中间部的分支油路143,该分支油路143使缸体侧回油路142中流通的机油的一部分在发电机室65中迂回地流到油底壳22一侧。而且分支油路143设在曲轴箱21的上箱部18上,在下箱20上上下延伸地设有上端通到分支油路143并且下端向油底壳22开口的回油路144。
可是前述缸体例回油路142开口于发电机罩64对气缸体19的接合面,在发电机罩64上形成把从缸体侧回油路142导入的机油导向发电机68的定子67一侧的引导部145。
一并参照图13,前述引导部145由以下三部分形成槽部145a,该槽部145a设在发电机罩64的内侧面上延伸到发电机罩64的封闭端一侧,并且一端通到缸体侧回油路142;,在该槽部145a的下缘所形成的管状部145b,以及设在发电机罩64的封闭端而从前述槽部145a的另一端向半径内方延伸的壁部145c组成。
接下来就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由于在曲轴27的两端部分开配置了发电机68和超越离合器29,所以把发电机68部分处的发动机主体15的伸出量抑制得小些是可能的,在向两轮摩托车搭载时可以使车身许容倾角比较大。而且通过把曲轴27从曲轴箱21的凸出量抑制得比较小可以有助于发动机转速的增加,从而实现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提高。
此外在向正交于曲轴27的轴线的平面的投影图上,在连接曲轴27和主通道37的轴线的直线与发动机主体15的气缸轴线C的夹角范围内配置启动电机34,该启动电机34安装于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发动机主体15的大致中央部。因而可以防止起因于启动电机34的安装而产生在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方向上的重量的不平衡的情况。
此外在沿着曲轴27的轴线的方向上在其与启动电机34之间夹着起步离合器39的位置上,超越离合器29装设于曲轴27的一端部,包括在跨越起步离合器39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发动机主体15的旋转轴62的两端部分别固定着的大直径齿轮58和小直径齿轮59在内的启动齿轮传动装置35设在启动电机34和超越离合器29间。因而把起步离合器39也就是变速机36的主轴37配置于比较高的位置,可以紧凑地构成曲轴27和变速机36间的传动结构。
进而在从曲轴27的轴向一端侧的侧面向视图中,启动电机34使其一部分覆盖于起步离合器39地配置于该起步离合器39的背部,通过这样的配置,把起步离合器39也就是变速机36的主轴37配置于更高的位置,可以更加紧凑地构成曲轴27和变速机36间的传动结构。
不但在曲轴箱21上,设有经由机油过滤器116和机油冷却器118连接于机油泵108的输出口的主通道115,还把机油引到气缸盖23一侧地与主通道115并列地连接于机油过滤器116的出口116b的子通道117设在曲轴箱21上。
这样一来靠与主通道115并列并通到机油过滤器116的出口116b的子通道117引导将要供油到气缸盖23一侧的机油,借此可以至少分成两路进行向发动机的各润滑部供油而使向各润滑部的均等的供油成为可能,因而能为避免压力损失变大并向气缸盖23一侧也可以充分供油。而且把子通道117作为供油到气缸盖23一侧用的专用通路,借此可以简化从子通道117到气缸盖23的通路构成。
此外子通道117由使机油过滤器116的出口116b通到机油冷却器118并直线状地延伸的第1通路部分117a,和朝与第1通路部分相反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第2通路部分117b组成,由此可以使子通道117成为简单形状而使子通道117的容易形成。
此外由于子通道117与通到机油冷却器118的出口118b的主通道115设在曲轴27上,并具有与曲轴27的轴线平行的轴线,所以除了子通道117外,也可以使主通道115成为简单形状,从而使主通道115的容易形成。
而且由于子通道117的中心线、主通道115的中心线、使机油冷却器118的出口118b通到主通道115的连通路119的中心线、以及机油过滤器116和机油冷却器118的中心轴线配置于同一平面,所以可以使曲轴箱21的通路容易形成。
此外连接机油泵108和机油过滤器116间的输出路114有与主通道115和子通道117正交的轴线并配置于主通道115和子通道117的下方,可以把子通道117、主通道115和输出路114沿上下方向紧凑地交错配置。
进而机油过滤器116和机油冷却器118相互并列地安装于曲轴箱21的外壁面,可以极力缩短中心距地以紧凑的配置把机油过滤器116和机油冷却器118安装于曲轴箱21。
来自曲轴27的旋转动力靠有凸轮链89的正时传动装置85传递到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79、80,有一端连接于滑动接触于凸轮链89的张紧臂92的顶柱杆103的螺纹式顶柱94设在气缸盖23上,引导从机油泵108所输出的机油地环绕气缸盖23所形成的油路126的下游端连接于螺纹式顶柱94。
因而可以避免向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的来自机油泵108的供油压力在中途降低,不提高机油泵108的输出压力就可以可靠地向螺纹式顶柱94供油,进而可以防止机油泵108的大型化引起的发动机的大型化。
此外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通过作为多个凸轮轴轴颈壁81...、82中的凸轮轴轴颈壁82、紧固于该凸轮轴轴颈壁82的凸轮轴轴承盖84、凸轮轴轴承盖与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79、80的滑动接触部,因而可以可靠地实现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79、80的润滑。
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的一部分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对环形槽128、134,该一对环形槽128、134设在共同旋转自如地支承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79、80地所形成的凸轮轴轴颈壁82和凸轮轴轴承盖84上,并且围绕两凸轮轴79、80;连通槽135,该连通槽135设置于前述凸轮轴轴颈壁82和前述凸轮轴轴承盖84的至少一方,并且连接于两环形槽128、134之间;一对连通路127、136,该一对连通路127、136呈直线状地设在凸轮轴轴颈壁82上,并且分别连通到两环形槽128、134;通过像这样构成,在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当中,可以容易地形成润滑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79、80用的部分。
进而由于从与主通道115独立的子通道117向环绕气缸盖23的油路126供给机油,所以可以防止由于供油到环绕气缸盖23而引起对供油到主通道114的供油压力的不良影响。
为了使来自气缸盖23的机油经由发电机室65返回到油底壳22一侧,通到设在气缸盖23上的缸盖侧回油路141的缸体侧回油路142通到发电机室65内并设在气缸体19上,而且通到缸体侧回油路142的中间部的分支油路143设在气缸体19上,该分支油路143使在缸体侧回油路142中流通的机油的一部分在发电机室65中迂回并流到油底壳22一侧。
因而由于经由缸盖侧回油路141引入缸体侧回油路142的机油的一部分通过分支到分支油路143一侧而在发电机室65中迂回并流到油底壳22一侧,所以可以调整引入发电机室65内的机油量,使其不过量,可以把发电机68的转子66的旋转引起的搅拌阻力抑制得比较小,可以防止由此引起的油温的上升或摩擦损失的增加。
此外分支油路143设在气缸体19的下部的上箱部18上,在与上箱部18协同构成曲轴箱21的下箱20上,上下延伸地设置上端通到分支油路143并且使下端向油底壳22开口的回油路144,可以把流到分支油路143一侧的机油可靠地引到油底壳22。
由于进而把从缸体侧回油路142引入发电机室65内的机油引到定子67一侧的引导部145设在发电机罩64的内表面,所以引到发电机室65内的机油能尽量不接触于转子66而专用于定子67的冷却,使效率高的冷却成为可能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转子66的搅拌阻力。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涵盖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发明而进行种种的可能的变更。
发明的效果像以上这样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可以在不增加机油泵的输出压力的情况下,既防止向气缸盖周围的供油压力的降低,又可靠地供油到螺纹式顶柱。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可以可靠地实现凸轮轴的润滑。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则可以容易地形成环绕气缸盖的油路当中的润滑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用的部分。
进而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则可以防止由向气缸盖周围供油引起供油到主通道的供油压力的不良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中的机油通路结构,在采用该机油通路结构的发动机中,用于在把来自曲轴(27)的旋转动力减速到1/2传递到驱动进气门(71)和排气门(72)的凸轮轴(79、80)的凸轮链(89)上滑动接触有张紧臂(92),带有把一端连接于该张紧臂(92)的顶柱杆(103)的螺纹式顶柱(94)设在气缸盖(23),其特征在于引导从机油泵(108)所输出的机油并使其环绕前述气缸盖(23)所形成的油路(126)的下游端连接于前述螺纹式顶柱(94)。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机油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凸轮轴(79、80)通过设在前述气缸盖(23)上的多个凸轮轴轴颈壁(81、82)和分别紧固于这些凸轮轴轴颈壁(81、82)的凸轮轴轴承盖(83、84)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前述油路(126)通过作为多个前述凸轮轴轴颈壁(81、82)、多个凸轮轴轴承盖(83、84)之一的特定的凸轮轴轴颈壁(82)、以及特定的凸轮轴轴承盖(84)与前述凸轮轴(79、80)的滑动接触部。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机油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油路(126)的一部分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对环形槽(128、134),该一对环形槽(128、134)设在共同旋转自如地支承进气侧和排气侧凸轮轴(79、80)地所形成的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颈壁(82)和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承盖(84)上,并围绕前述两凸轮轴(79、80);连通槽(135),该连通槽(135)设在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颈壁(82)和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承盖(84)的接合面的至少一方,并连接于两环形槽(128、134)之间;一对连通路(127、136),该一对连通路(127、136)呈直线状地设在前述特定的凸轮轴轴颈壁(82)上,并分别连通到两环形槽(128、134)。
4.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发动机中的机油通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设置前述机油泵(108)的曲轴箱(21)中,在环绕前述气缸盖(23)的引导来自前述机油泵(108)的机油的子通道(117)与至少把来自前述机油泵(108)的机油引导到曲轴(27)的润滑部的主通道(115)相互独立地设置。
全文摘要
一种发动机中的机油通路结构,在把来自曲轴的旋转动力减速到1/2传递到驱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凸轮轴用的凸轮链上滑动接触张紧臂,带有把一端连接于该张紧臂的顶柱杆的螺纹式顶柱(94)设在气缸盖上的发动机中,避免机油泵的输出压力提高,并且不招致向气缸盖周围的供油压力的降低,使向螺纹式顶柱(94)供油成为可能。引导从机油泵(108)所输出的机油而环绕气缸盖(23)所形成的油路(126)的下游端连接于螺纹式顶柱(94)。
文档编号F02B67/06GK1490498SQ0315397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11日
发明者藤久保诚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