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188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发动机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
技术背景在煤生成的过程中,地下会伴生煤层气,煤层气的主要组分是甲烷(CH4),此外还伴生 有少量C02、 CO等气体。甲垸浓度一般在30。% 40%,热值一般在9 15MJ/m3,有较高的利 用价值。发动机本身的热效率可达30%,如果再加上热电联供系统,总体热量利用率可达70 %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8300生物质气体发动机,是我公司经过5年的研制、试验和应用,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且已得到推广应用。由于煤层气与生物质气相比,热值高一倍,主要可燃成分均为甲烷和CO, 由于目前还没有专用的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因此,就需要在原有生物质气体发动机 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重新设计,以适用与煤层气的利用。但是,煤层气作为新能源,有着自 身的一些特点多灰份,多水分。这些都不利于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现有技术的发动机进气装置多为直进式结构,.多灰份、多水分的燃气直接进 入发动机的工作腔室进行燃烧后,容易造成发动机的积碳,严重影响及降低发动机的功率, 对于发动机的润滑及冷却主要是通过注油的形式,目前因没有专用煤层气发动机润滑装置, 故要需要根据煤层气发动机的需求,设计一种能够保证润滑油的循环及洁净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动机进气润滑 度,且结构简单,易于操控,安全可靠,便于维护的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置,包括缸盖及缸体,本技术特点在于缸盖及缸体之间 设置排气罩管及进气罩管,排气罩管及进气罩管为中空结构,在缸盖底部的一侧与排气罩管 之间设置回油管。所述缸盖与排气罩管之间的回油管为并联安装。此外,为了加强密封性能,排气罩管与缸体之间设置罩管座,且排气罩管与罩管座之间 加装O型密封圈。这样,在缸盖内留滞的油就通过回油管实时的流到排气罩管内,沿排气罩管流到缸体中, 与缸体内的由一起,通过输油泵及输油管线再循环回缸盖内,如此往复循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甶于可以自由拆卸,解决了现在缸盖的顶杆密封问题和密封气缸盖的回油问题,因此具有结构拆装清理方便,结构简单,易于操控,安全可靠,便于清理维护 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l: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包括缸盖6及缸体7,本技术特点在于缸 盖6及缸体7之间设置排气罩管3及进气罩管4,排气罩管3及进气罩管4为中空结构,在 缸盖6底部的一侧与排气罩管3之间设置回油管5 。所述缸盖6与排气罩管3之间的回油管5为并联安装。此外,为了加强密封性能,排气罩管3与缸体7之间设置罩管座1,且排气罩管3与罩 管座1之间加装0型密封圈2。这样,在缸盖6内留滞的油就通过回油管5实时的流到排气罩管3内,沿排气罩管3流 到缸体7中,与缸体7内的由一起,通过输油泵及输油管线再循环回缸盖6内,如此往复循 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由于可以自由拆卸,解决了现在缸盖的顶杆密封问题和密封气缸盖 的回油问题,因此具有结构拆装清理方便,结构简单,易于操控,安全可靠,便于清理维护 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包括缸盖及缸体,其特征在于缸盖及缸体之间设置排气罩管及进气罩管,排气罩管及进气罩管为中空结构,在缸盖底部的一侧与排气罩管之间设置回油管。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缸盖与排气罩管之间 的回油管为并联安装。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罩管与缸体之间 设置罩管座,且排气罩管与罩管座之间加装O型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层气发动机下油套管装置,属于气体发动机部件领域,包括缸盖及缸体,本技术特点在于缸盖及缸体之间设置排气罩管及进气罩管,排气罩管及进气罩管为中空结构,在缸盖底部的一侧与排气罩管之间设置回油管。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由于可以自由拆卸,解决了现在缸盖的顶杆密封问题和密封气缸盖的回油问题,因此具有结构拆装清理方便,结构简单,易于操控,安全可靠,便于清理维护的优点。
文档编号F01M1/12GK201103433SQ20072003064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4日
发明者建 刘, 吕道章, 靖 曹, 李冬梅, 李宗立, 牛志坚, 王中义, 王俊兴, 邓德乐, 丽 闫, 高绪伟 申请人:淄博柴油机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