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487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节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得汽车节能技术的研发经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但 是,在节能浪潮的推动下,涌现出来的大量汽车节能技术,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节 能技术的顺利推广应用,这些缺陷大体可以归为1、虽然节能效果显著,但是因为实现成本 太高,使得除去节能成本后的节能净效益不明显,甚至微呼其微、出现负效益;2、不能在现 有汽车上实现,节能技术不能在现有汽车上实现,这样的节能技术的实现意谓着需要大量 废弃远远不到使用年限的现有汽车,新生产的汽车需要耗用大量能源,废弃的现有汽车的 回收也必然耗用大量能源和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3、节能效益本身就不明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节油效果显著,实现成 本低,在出厂后的现有发动机上也能使用的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上配装电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电热元件可以为现有的任何电热元件,如电热合金,电热材料, 微波加热装置,电磁感应热装置,电加热管,电热线,电热板,电热带,电热缆,电热盘,电热 偶,电加热圈,电热棒,电伴热带,电加热芯,云母发热片,陶瓷发热片,钨钼制品,硅碳棒,钼 粉,钨条,电热丝,网带,等电热元件品种。通过汽油发动机化油器加配电加热装置,能使化 油器内的汽油升温到一定值,使其物理性能状态改变,改善雾化性能,提高汽油分子活性, 燃烧更完全,达到降低油耗和减排的效果,实验证明使用该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油耗。该装 置不但能够加装在出厂后的汽油机上,而且还能设计在新车上。具有节油效果显著,实现成 本低,在出厂后的的现有汽车摩托车上也能使用,减排效果优异的优点。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上。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上或者配装在汽 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口处。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配装的是温控加热装置。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配装的是手动设定温度的自动温控加热装置。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或者所 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与之相联的热敏电阻及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或者所 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与之相连的温控器及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所述加热 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与之相连的感温器件、控制器及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作为优化,所述电热元件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上。作为优化,所述电热元件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 对接口处的密封圈凹槽内的电热丝或者内装电热丝的密封圈,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
3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面之间的内装电热丝或者电热片的密封垫;或者是配 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面之间的位于两层密封垫之间的 电热片;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内的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 套;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外的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作为优化,浮子室油底壳密封垫凹槽制有向外联通的通孔或者通槽,位于浮子室 油底壳与上体对接口处的密封垫凹槽内的电热丝或者密封圈内的电热丝通过所述通孔或 者通槽向外引出,或者连接电热丝的导线通过所述通孔或者通槽向外引出;浮子室油底壳 制有向外联通的通孔,浮子室油底壳内的所述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通过所述通孔 封闭引出,或者所述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的导线通过所述通孔封闭引出。作为优化,所述浮子室油底壳内或者外还配装有与电热元件相联的热电偶;或者 所述浮子室油底壳内或者外还配装有感温器件,感温器件通过控制器连接电热元件。本发明人在150摩托车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后,经测试加热后化油器浮子箱油底 壳温度比环境温度高20-25度。经同等条件对比试验,证明在秋天同样行驶50. 5公里, 不加本实用新型装置时耗油1. 16升,加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后耗油仅0. 81升。前后对比节 油观%,并且,节油的同时,基本不影响动力性能(动力性能不无明显变化)。又一次50.5 公里行驶试验(冬天),不加本实用新型装置时耗油1.2升,加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后耗油仅 0. 9升。还有一次,怠速运行60分钟试验,不加本实用新型装置时耗油60毫升,加装本实用 新型电加热装置后耗油仅M毫升。证明,负载运行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节油效果更显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具有节油效果显著,不影 响动力性能,并且负载运行时节油效果更明显,实现成本低,在出厂后的现有汽车摩托车上 也能使用,减排效果优异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配装化油器时的使用状 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配装化油器时的使用状 态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三种实施方式配装化油器时的使用状 态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四种实施方式垫片式的局部剖视结构 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五种实施方式配装垫片时的使用状态 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六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七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7的R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九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第十种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配 装电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电热元件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21外周的 电热丝11。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配 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电线3,加热装置的 电热元件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2内的电热片12。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配 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电线3,加热装置的 电热元件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2内周的电热丝11。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配 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电线3,电热元件是 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面之间的内装电热片12的密封 垫4。图中电热片12由上密封垫层和下密封垫层包裹在中间。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配 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电线3,电热元件是 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面之间的电热片12。图中电热 片12夹在上密封垫4和下密封垫4中间。实施例六,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配 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所述电热元 件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21与浮子室上体对接口处的密封圈凹槽内的 电热丝11。浮子室油底壳密封垫凹槽制有向外联通的通孔,电热丝11通过所述通孔向外密 封引出。安装时,在电热丝11上面再加装弹性密封圈。实施例七,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 配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所述电热 元件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21与浮子室上体对接口处的密封圈凹槽内 的内装电热丝11的密封圈41。浮子室油底壳密封垫凹槽制有向外联通的通槽,密封圈41 内的电热丝11通过所述通槽向外引出。所述电热丝11外面还包裹有绝缘层。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优选温控加热装置。更优选手动设定温度的自动温控 加热装置。实施例八,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配 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电热丝11和与之相连的温控器5。实施例九,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配 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电热丝11和与之串联的热敏电阻6。实施例十,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配 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电热丝11和感温器件7、控制器8。感温 器件7通过控制器8连接电热元件电热丝11。上述实施例8-10可适用于前述实施例1-7的方案,前述实施例1-7也可适用于后
5面的实施例8-10。
权利要求1.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上配装电加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配装在汽油发 动机化油器浮子室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配装在汽油发 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上或者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 接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配装的是温控 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配装的是手动 设定温度的自动温控加热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 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或者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 和与之相联的热敏电阻及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或者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 和与之相连的温控器及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与之 相连的感温器件、控制器及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配装在汽油发 动机化油器浮子室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元件是配装在汽油 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口处的密封圈凹槽内的电热丝或者内装电 热丝的密封圈,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面之间的 内装电热丝或者电热片的密封垫;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 上体对接面之间的位于两层密封垫之间的电热片;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 油底壳内的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 外的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浮子室油底壳密封垫凹槽制 有向外联通的通孔或者通槽,位于浮子室油底壳与上体对接口处的密封垫凹槽内的电热丝 或者密封圈内的电热丝通过所述通孔或者通槽向外引出,或者连接电热丝的导线通过所述 通孔或者通槽向外引出;浮子室油底壳制有向外联通的通孔,浮子室油底壳内的所述电热 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通过所述通孔封闭引出,或者所述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 的导线通过所述通孔封闭引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室油底壳内或者 外还配装有与电热元件相联的热电偶;或者所述浮子室油底壳内或者外还配装有感温器 件,感温器件通过控制器连接电热元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为解决现有汽油内燃机燃料利用率低问题,其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上配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上。所述加热装置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上或者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口处。所述加热装置配装的是温控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配装的是手动设定温度的自动温控加热装置。其具有节油效果显著,不影响动力性能,并且负载运行时节油效果更明显,实现成本低,在出厂后的现有汽车摩托车上也能使用,减排效果优异的优点。
文档编号F02M15/04GK201818394SQ20102057841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
发明者李元章 申请人:李元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