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651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缸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尤其关于一种发动机缸体的回油道结构。
背景技术
汽缸体是发动机的主要承载零件,其一方面要承受燃烧气体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力,同时发动机内部的曲柄连杆机构都安装在缸体上。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发动机的附件都安装在缸体上面,以此汽缸体的结构决定了整个发动机的结构。目前的发动机缸体普遍存在发动机曲轴箱内部、缸盖上面的机油回到油底壳的润滑油道不合理,发动机结构不够紧凑等问题。请参见图1至图3,传统发动机缸体开设有回油道20,回油道20设有回油孔10,发动机的回油道20仅到达发动机缸体中部30,润滑油对置于缸体的零件的冲刷会导致功率的损失,同时由于回油道20返回的机油带有较多的杂质和磨损颗粒物,从缸体中部30进入会有导致运动件异常磨损的可能,影响发动机的寿命。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磨损,使用寿命高的发动机缸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缸体设有顶面,发动机缸体包括开设于缸体的回油道,回油道自缸体顶面一侧开设,缸体另一侧设有油底壳,回油道贯通缸体以连通缸体的顶面与置于缸体另一侧的油底壳。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体避免了机油对发动机内部零件的冲刷,减小了功率损失,避免了因运行过的机油中的杂质和颗粒物造成内部零件的异常磨损, 从而延长发动机寿命。

图1是先前技术的发动机缸体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先前技术的发动机缸体的正视图。图3是先前技术的发动机缸体的沿A-A的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的正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体的沿B-B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请参见图4至图6,发动机缸体40包括开设于缸体40的回油道60,回油道60开设于缸体40—侧,缸体40另一侧设有油底壳(图未示)。回油道50设有回油道出口 70,
3回油道出口 70对应油底壳设置。缸体40的回油道50贯通缸体40以连通缸体40的顶面与置于缸体40另一侧的油底壳。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缸体40设有多个气缸,回油道60 设于多个气缸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体40的回油道60连通至油底壳避免了机油对发动机内部零件的冲刷,减小了功率损失,避免了因运行过的机油中的杂质和颗粒物造成内部零件的异常磨损,从而延长发动机寿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所述缸体设有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包括开设于缸体的回油道,回油道自所述缸体顶面一侧开设,所述缸体另一侧设有油底壳, 所述回油道贯通缸体以连通缸体的顶面与置于缸体另一侧的油底壳。
2.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道设有回油道出口,所述回油道出口对应油底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设有多个气缸,所述回油道设于所述多个气缸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缸体设有顶面,发动机缸体包括开设于缸体的回油道,回油道自缸体顶面一侧开设,缸体另一侧设有油底壳,回油道贯通缸体以连通缸体的顶面与置于缸体另一侧的油底壳。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缸体的避免了机油对发动机内部零件的冲刷,减小了功率损失,避免了因运行过的机油中的杂质和颗粒物造成内部零件的异常磨损,从而延长发动机寿命。
文档编号F02F1/20GK201972799SQ20102069662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文怀军, 李游, 莫煜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