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932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特别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为汽车的行驶提供动力。随着发动机的工作,气缸体内部的温度也会不断升高,曲轴箱内的曲轴也会与轴颈发生摩擦,并导致零部件的磨损。因此,需要对曲轴和活塞进行润滑冷却。传统的气缸体的润滑冷却方式是依赖曲柄转动时将机油飞溅到各个需要润滑冷却的部位。但是,这样的方式润滑和冷却的效率较低,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高性能发动机的需要。为解决该问题,技术人员设计开发了一种发动机气缸体润滑油道,并申请了中国专利专利号ZL200710135378. 2 ;授权公告号CN101158299A,在该发动机气缸体中,机油泵泵出的高压油进入贯穿发动机前后端的主油道,主油道将机油分别引入主轴承润滑油道,主轴承润滑油道延伸至主轴承孔的孔壁处,主轴承润滑油道旁侧的主轴承孔的孔壁上开设有节流孔,主轴承孔上安装的主轴瓦上开设有第一孔、第二孔以及将第一孔、第二孔连通的油槽,油槽沿主轴瓦的工作面环状开设,第一孔和第二孔分别与主轴承润滑油道和节流孔相连,节流孔的出油口方向指向活塞所在的方向。上述的发动机气缸体润滑油道需要在气缸体铸造过程中,采用钢制型芯在气缸体内部形成主油道,并且在铸造完成后对主油道进行后续加工。主油道的加工工艺复杂,气缸体的制造成本较高,并且主轴承润滑油道的长度较长,不利于机油的流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润滑油道的加工更方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包括位于气缸体与曲轴箱接合面上的铸造油道,所述的铸造油道能够与曲轴箱的上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的气缸体的主轴颈上均具有导油槽,所述的铸造油道分别与上述的导油槽相连通;每个所述的主轴颈上均具有喷油口对准活塞的喷油油道,所述的喷油油道的进油口分别与对应的导油槽相连通。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的气缸体上,用于对曲轴和活塞进行润滑和冷却。在发动机工作时,沿着上油通道上行的机油进入铸造油道,再经过铸造油道流向各个导油槽,对安装在主轴颈上的曲轴进行润滑;导油槽内的机油通过与导油槽相连通的进油口进入喷油油道内,并在机油压力的作用下从喷油口喷射到对应的活塞上,对活塞进行润滑和冷却。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的铸造油道位于气缸体与曲轴箱接合面上,在气缸体铸造过程中可以直接形成铸造油道结构,降低了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0008]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中,所述的铸造油道包括位于气缸体侧壁上并与主轴颈垂直分布的主油道,所述的主油道和所述的导油槽分别通过支油道相连通。导油槽与主油道的距离相对较短,可在最短之间对主轴颈进行润滑,减少热车过程中的曲轴磨损。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气缸 体的润滑油道结构中,所述的主油道上具有靠近上油通道的分流处,且主油道内的机油能够通过上述的分流处沿相反的方向分别经由支油道流向各个导油槽。机油的流量分配均匀,能够保证每个导油槽内的油压,提高曲轴和活塞的润滑冷却效果。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中,所述的支油道经过气缸体上的螺栓安装孔,所述的螺栓安装孔上具有让位槽。机油能够经由让位槽流过螺栓安装孔。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中,所述的让位槽为环形槽,且上述的让位槽的中心与螺栓安装孔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让位槽的加工方便,使机油能够顺畅地通过螺栓安装孔,减少机油的压力损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的优点在于I、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的铸造油道位于气缸体与曲轴箱的接合面上,铸造油道的加工方便,降低了气缸体的生产成本。2、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主轴颈与主油道之间的距离较短,使气缸体的主轴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润滑,减少了热车过程中的曲轴磨损。3、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的铸造油道位于气缸体的端面上,减少了气缸体内的金属堆积,气缸体的强度较高。

图I是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的示意图。图中,I、气缸体;11、主轴颈;12、螺栓安装孔;2、铸造油道;21、主油道;22、支油道;23、分流处;3、导油槽;4、喷油油道;5、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的气缸体I与曲轴箱接合面上,用于对曲轴和活塞进行润滑和冷却。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包括铸造油道2、导油槽3和喷油油道4。具体来说,如图I所示,铸造油道2包括主油道21和支油道22。导油槽3位于气缸体I的主轴颈11上,并沿主轴颈11的圆弧面分布。本实施例中,铸造油道2和导油槽3均在气缸体I的铸造过程中成型,且铸造油道2位于气缸体I的端面上,加工方便,生产成本较低,并且避免了气缸体I内金属材料的堆积,使气缸体I的整体强度相对较高。主油道21位于气缸体I侧壁上并与主轴颈11垂直分布,支油道22的数量与导油槽3的数量相同,且每个导油槽3分别通过对应的支油道22与主油道21相连通。导油槽3与主油道21的距离相对较短,可在最短之间对主轴颈11进行润滑,减少热车过程中的曲轴磨损。[0021]如图I所示,每个主轴颈11上均开设有喷油油道4,喷油油道4的喷油口对准活塞,喷油油道4的进油口分别与对应的导油槽3相连通。导油槽3内的机油在油压的作用下从进油口进入喷油油道4内并通过喷油口喷射到活塞上,对活塞进行润滑和冷却。如图I所示,主油道21上具有靠近上油通道的分流处23,主油道21内的机油到达分流处23后沿相反的方向分别经由支油道22流向各个导油槽3。支油道22经过气缸体I上的螺栓安装孔12,螺栓安装孔12上具有让位槽5,机油能够经由让位槽5通过螺栓安装孔12。本实施例中,让位槽5为环形槽,且让位槽5的中心与螺栓安装孔1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的工作过程是在发动机工作时,沿着上油通道上行的机油进入铸造油道2,再经过铸造油道2上的分流处23在主油道21内沿着相反的方向流向各个支油道22,并通过支油道22流入导油槽3内对安装在主轴颈11上的曲轴进行润滑;导油槽3内的机油通过与导油槽3相连通的进油口进入喷油油道4内,并在机油压力的作用下从喷油口喷射到对应的活塞上,对活塞进行润滑和冷却。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气缸体I、主轴颈11、螺栓安装孔12、铸造油道2、主油道21、支油道22、分流处23、导油槽3、喷油油道4、让位槽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包括位于气缸体(I)与曲轴箱接合面上的铸造油道(2),所述的铸造油道(2)能够与曲轴箱的上油通道相连通,所述的气缸体(I)的主轴颈(11)上均具有导油槽(3),所述的铸造油道(2)分别与上述的导油槽(3)相连通;每个所述的主轴颈(11)上均具有喷油口对准活塞的喷油油道(4),所述的喷油油道(4)的进油口分别与对应的导油槽(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铸造油道(2)包括位于气缸体(I)侧壁上并与主轴颈(11)垂直分布的主油道(21),所述的主油道(21)和所述的导油槽(3)分别通过支油道(2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油道(21)上具有靠近上油通道的分流处(23),且主油道(21)内的机油能够通过上述的分 流处(23)沿相反的方向分别经由支油道(22)流向各个导油槽(3)。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油道(22)经过气缸体(I)上的螺栓安装孔(12),所述的螺栓安装孔(12)上具有让位槽(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让位槽(5)为环形槽,且上述的让位槽(5)的中心与螺栓安装孔(12)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加工工艺复杂的问题。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包括位于气缸体与曲轴箱接合面上的铸造油道,铸造油道能够与曲轴箱的上油通道相连通,气缸体的主轴颈上均具有导油槽,铸造油道分别与上述的导油槽相连通;每个主轴颈上均具有喷油口对准活塞的喷油油道,喷油油道的进油口分别与对应的导油槽相连通。本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的润滑油道结构的铸造油道位于气缸体与曲轴箱的接合面上,铸造油道加工方便,降低气缸体的生产成本;主轴颈与主油道之间的距离较短,使主轴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润滑,减少了热车过程中的曲轴磨损。
文档编号F02F1/20GK202788978SQ2012204396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付友, 郭晓瑞, 马文亮, 李慧军, 由毅,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