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机油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096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车载机油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机油加热器,涉及调节润滑剂帮助发动机启动的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加热棒、基体和电极引线,加热棒位于基体内的固定端与基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基体的外部延伸形成自由端;加热棒内的加热电极通过电极引线与车载电源连接,基体上设有用于与机油箱螺纹连接的螺纹。所述加热器可以对机油快速的加热,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特点。
【专利说明】车载机油加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润滑剂帮助发动机启动的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机油加热器。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必须保证润滑油及时输送到发动机各部件,才能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减少发动机油道堵塞,排出杂质,延长使用寿命。然而在寒冷季节和地区,机油会出现粘性增大,流动性降低,使机油无法及时传送到各个所需的零部件,使发动机的启动更为困难,对车辆使用人员造成很大麻烦,增加能耗和车损。
[0003]实验证明,在低温环境中,对发动机内的机油进行适当加热可以提高机油流动性,能够使机油在车辆启动时很容易被机油泵及各个传动的零部件带到各个运转部件上,减小车辆启动阻力,从而大大减少因为冬季天冷机油粘稠凝结,造成车辆早期磨损或大修的危险,避免了冷启动产生的费车、费油现象。
[0004]传统的加热方法为使用喷灯烤发动机油底壳,这种方法既危险又不规范,经常发生使用喷灯不当造成火灾的事故,对车辆的使用人员带来很大的危险,目前还使用一些电加热管、电加热丝来加热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这种电加热器在加热过程中无限制升温,容易引发电气火灾事故,安全性较低。还有一些采用发动机系统中高温冷却液来进行机油加热,这种加热方式虽说可以节能但通常需配套安装很多管道,空间占用大,而且结构复杂,安装维护困难,可靠性、安全性能低。
[0005]专利号为201110252070.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针对与发动机油箱进行加热的装置,包含与油箱出油口连接的基座本体,基座本体一端连有带内腔的壳体,壳体内安装有加热装置,壳体上设有用于供机油进出的放油口。加热装置为盘踞于壳体内腔的加热线,加热线的短线穿过基体本体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其中加热装置位于壳体内腔中,热传导较慢,升温速率欠佳。另外加热装置采用加热丝,加热丝在加热过程中会无限制升温,容易引发电气火灾事故,安全性较低。
[0006]专利号为201120479827.7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油底壳机油加热装置器,包含导热管、固定支架、进水接头、出水接头、油底壳,在固定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导热管,导热管一端有密封进水接头,导热管另一端有密封出水接头,固定支架固定在油底壳内表面。加热装置与整车上的锅炉并存,他利用锅炉中出来的热冷却液通过管路经进水接头进入油底壳内部的导热管,通过热传导加热油底壳内部的机油。虽然此装置利用了资源,但是其必须与整车锅炉余热并存,在车辆长时间不工作时,锅炉余热没有的情况下,加热装置就失去了功效。同时此装置需安装多个管道、接头,结构复杂,故障率高,可靠性、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机油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可以对机油快速的加热,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特点。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机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棒、基体和电极引线,加热棒位于基体内的固定端与基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基体的外部延伸形成自由端;加热棒内的加热电极通过电极引线与车载电源连接,基体上设有用于与机油箱螺纹连接的螺纹。
[0009]优选的,所述加热棒设有一根以上,每根加热棒包括散热翅、金属外壳、PTC加热兀件、加热电极和用于将加热电极与金属外壳相互隔离的绝缘片,所述散热翅位于金属外壳的外侧,所述PTC加热元件、加热电极和绝缘片位于所述金属外壳内。
[0010]优选的,所述加热棒的自由端设有用于固定散热翅的端帽。
[0011]优选的,所述加热棒固定端的金属外壳上设有用于固定加热棒的凸沿,所述加热棒通过位于凸沿上侧的压片、垫片和螺钉固定在基体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散热翅可拆卸的设置在两个加热棒的外侧,所述散热翅上设有用于定位散热翅与散热翅之间距离的定位机构。
[0013]优选的,所述电极引线的外侧设有套管,套管通过位于基体内部的密封胶与基体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绝缘片使用氮化铝材料或氧化铝材料。。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加热器的核心部件为加热棒,力口热棒采用正温度系数极高的PTC加热元件,加热速度快,可实现无明火加热,且PTC加热元件具有恒温特性,不会无限制升温,亦可保证油温控制在安全温度范围内,确保安全可靠。加热方式为内嵌式,加热器直接置于机油中,避免了装置外置热量浪费的弊端,提高了机油加热的效率。加热器采用两根加热棒并联作为发热体,可满足大电流、大功率需求,同时增加发热面积。加热器中的加热电极通过氮化铝绝缘层与金属外壳绝缘,绝缘性好,导热效率高。加热器通过螺纹旋入发动机底壳,安装方便,螺纹底部还可通过胶圈实现与油底壳的密封。加热器装有散热翅,散热效率高,升温快。可根据安装需要或用途对加热器外形、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适应性强,其安全系数高且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造价低,安装方便,应用范围广,可对不同介质进行加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加热棒11、加热电极12、散热翅121、定位机构13、金属外壳131、凸沿
14、PTC加热元件15、绝缘片2、基体3、电极引线4、密封胶5、端帽6、压片7、垫片8、螺钉9、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2所示,一种车载机油加热器,包括加热棒1、基体2、电极引线3、端帽5和套管4。加热棒I位于基体2内的固定端与基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基体2的外部延伸形成自由端;加热棒I内的加热电极11通过电极引线3与车载电源连接,基体2上设有用于与机油箱螺纹连接的外螺纹。
[0021]为了提高加热速度,所述加热棒设有一根以上,每根加热棒I包括散热翅12、金属外壳13、PTC加热元件14、加热电极11和用于将加热电极与金属外壳相互隔离的绝缘片
15。所述散热翅12可拆卸的设置在两个加热棒I的外侧,所述散热翅12上设有用于定位散热翅12与散热翅12之间距离的定位机构121。所述电极引线3的外侧设有套管9,套管9通过位于基体2内部的密封胶4与基体2固定连接。所述绝缘片15使用氮化铝材料,绝缘性好,导热效率高。所述PTC加热元件14、加热电极11和绝缘片15位于所述金属外壳13内,绝缘片位于金属外壳内部将加热电极和PTC加热兀件包裹,防止与金属外壳接触。加热棒中绝缘方式有多种,如填充绝缘材料镁砂、硅橡胶、外包绝缘膜等,可根据安装及使用需求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结构。
[0022]所述加热棒I固定端的金属外壳13上设有用于固定加热棒I的凸沿131,所述加热棒I通过位于凸沿131上侧的压片6、垫片7和螺钉8固定在基体2的内部。散热翅两端各有一个限位机构可以很轻松的实现散热翅的组装定位,散热翅的外形、组装间距可自由调节,加热棒的自由端安装有端帽,通过螺钉固定到金属外壳上,用来固定散热翅。
[0023]安装时,将加热棒穿入基体4,金属外壳的上端设有与棒体成直角的凸沿,加热棒穿入基体4后,一端伸出基体,另一端的凸沿与基体搭接,凸沿上设有螺钉固定孔,基体上同时也设有与凸沿相配合的螺钉孔,为使连接更加紧固,在二者搭接位置上依次放置垫片和压片,用螺钉将上述器件压接紧密,也可直接用螺钉将凸沿和基体压接牢固。垫片采用硅胶材质,中间设有开孔穿过加热电极,直接装到金属外壳上,用螺钉压接时可利用垫片的弹性使压片和加热电极、基体紧密贴合,防止后续灌封时密封胶流入加热棒及基体内,也可在加热棒口部及基体内腔缝隙等处填充硅胶来进行密封。
[0024]本实施案例采用两只加热棒并联作为发热体,可满足在大电流、大功率环境下使用,根据实际需要可更改结构采用单根或多根棒体作为发热源。加热棒与基体安装完成后,用密封胶进行灌封,若有需求还可在电极引线外围加装套管,套管可伸入密封到密封胶内,也可在密封胶外,根据需求而定。
[0025]所述加热器的核心部件为加热棒,加热棒采用正温度系数极高的PTC加热元件,加热速度快,可实现无明火加热,且PTC加热元件具有恒温特性,不会无限制升温,亦可保证油温控制在安全温度范围内,确保安全可靠。加热方式为内嵌式,加热器直接置于机油中,避免了装置外置热量浪费的弊端,提高了机油加热的效率。加热器采用两根加热棒并联作为发热体,可满足大电流、大功率需求,同时增加发热面积。加热器中的加热电极通过氮化铝绝缘层与金属外壳绝缘,绝缘性好,导热效率高。加热器通过螺纹旋入发动机底壳,安装方便,螺纹底部还可通过胶圈实现与油底壳的密封。加热器装有散热翅,散热效率高,升温快。可根据安装需要或用途对加热器外形、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适应性强。其安全系数高且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造价低,安装方便,应用范围广,可对不同介质进行加热。
[0026]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机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棒(I)、基体(2)和电极引线(3),加热棒(I)位于基体(2)内的固定端与基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基体(2)的外部延伸形成自由端;加热棒(I)内的加热电极(11)通过电极引线(3)与车载电源连接,基体(2)上设有用于与机油箱螺纹连接的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机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设有一根以上,每根加热棒(I)包括散热翅(12)、金属外壳(13)、PTC加热兀件(14)、加热电极(11)和用于将加热电极(11)与金属外壳(13)相互隔离的绝缘片(15),所述散热翅(12)位于金属外壳(13)的外侧,所述PTC加热兀件(14)、加热电极(11)和绝缘片(15)位于所述金属外壳(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机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I)的自由端设有用于固定散热翅(12)的端帽(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机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I)固定端的金属外壳(13)上设有用于固定加热棒(I)的凸沿(131),所述加热棒(I)通过位于凸沿(131)上侧的压片(6)、垫片(7)和螺钉(8)固定在基体(2)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机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12)可拆卸的设置在两个加热棒(I)的外侧,所述散热翅(12)上设有用于定位散热翅(12)与散热翅(12)之间距离的定位机构(1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机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3)的外侧设有套管(9),套管(9)通过位于基体(2)内部的密封胶(4)与基体(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机油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片(15)使用氮化铝材料或氧化铝材料。
【文档编号】F01M5/02GK203594479SQ201320832019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7日
【发明者】周水杉, 姜海波, 赵玲, 王文勇, 路凯, 沈立川, 冯丽玲, 贾淑琴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