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502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气缸体包括本体,本体的一侧为排气侧,另一侧为进气侧,本体上设有多个缸孔,缸孔的内壁上固定气缸套,缸孔的内壁上自上而下间隔设有气缸套安装密封环、气缸套中位支撑环和气缸套下位支撑环,在气缸套安装密封环与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之间以及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与气缸套下位支撑环之间的内壁上沿缸孔的轴向分别对称设有多块缸孔支撑板。本发明的缸孔内壁上设置了气缸套安装密封环和支撑环,结构轻便,且在密封环与支撑环之间以及支撑环与支撑环之间设置了轴向和周向的加强筋,提高了缸孔的刚性;在缸孔之间设置了横拉加强筋,增加了缸孔间的相对稳定性;在缸孔上设置了气缸套冷却腔,增强了缸套的冷却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船用柴油机气缸体的缸孔的内壁呈圆柱状,直接与缸套进行安装,结构粗笨,重量大,刚性较差,并且不利于铸造和散热;气缸体的曲轴箱部分没有拉紧装置,使得发动机在工作时机体振动噪声较大,机体裙部容易变形,严重时导致气缸体与油底壳的结合面有润滑油渗漏,影响使用和外观;在维修或更换连杆和挺柱时,需要拆开油底壳或缸盖,劳动强度高,尤其是在船舱的有限空间内进行维修时,难度较大,维修效率低。
[000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从而克服气缸体的气缸重量大、刚性差的缺点。
[000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从而克服气缸体的气缸结构不利于铸造和散热的缺点。
[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从而克服气缸体的曲轴箱部分没有拉紧装置的缺点。
[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从而克服维修或更换连杆和挺柱时,需要拆开油底壳或缸盖的缺点。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气缸体包括本体,本体的一侧为排气侧,另一侧为进气侧,本体上设有多个缸孔,缸孔的内壁上固定气缸套,缸孔的内壁上自上而下间隔设有气缸套安装密封环、气缸套中位支撑环和气缸套下位支撑环,在气缸套安装密封环与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之间以及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与气缸套下位支撑环之间的内壁上沿缸孔的轴向分别对称设有多块缸孔支撑板。
[000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气缸套安装密封环与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之间以及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与气缸套下位支撑环之间的内壁上分别对称设有四个沿缸孔的径向延伸的隔板加强筋,隔板加强筋呈三角柱状,三角柱的相邻两个侧面与内壁连接,四个隔板加强筋的高度位置相同,形成了矩形的隔板加强筋组。
[00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相邻的缸孔之间设有缸孔横拉加强筋板。
[0011]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缸体的排气侧设有气缸套冷却液进水通道,在气缸套安装密封环的上方,缸孔上设有气缸套冷却腔,在气缸套冷却液进水通道和气缸套冷却腔之间设有气缸套冷却腔进水孔。
[0012]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气缸套的外壁上与气缸套安装密封环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气缸套封水圈,气缸套封水圈内安装密封圈。[0013]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的排气侧上设有机油冷却器回水通道。
[0014]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的下部设有主轴承座,主轴承盖通过螺栓与主轴承座纵向固定,并且主轴承盖通过分别安装在进气侧和排气侧的横拉螺栓进行横向固定。
[0015]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的排气侧和进气侧上均设有用于维修或更换连杆的曲轴箱窗口。
[0016]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体的进气侧上设有用于维修或更换挺柱的挺柱窗口。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发明的缸孔内壁上设置了气缸套安装密封环和支撑环,与整体的圆柱形安装面相比,这样的结构轻便,且在密封环与支撑环之间以及支撑环与支撑环之间设置了轴向和周向的加强筋,提高了缸孔的刚性;在缸孔之间设置了横拉加强筋,增加了缸孔间的相对稳定性。在缸孔上设置了气缸套冷却腔,增强了缸套的冷却效果;在主轴承盖与曲轴箱的连接处设置了横拉螺栓,增加了气缸体的横向刚性和稳定性;还设置了挺柱窗口和曲轴箱窗口,便于挺柱和连杆的维修或更换。在本体上增设了机油冷却器回水通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与气缸体分体设置的机油冷却器回水通道,机油冷却液的循环更稳定,机油冷却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的排气侧结构图。
[0020]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的进气侧结构图。
[0021]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缸孔内部的横截面剖视图。
[0022]图4是图3的A-A视图。
[0023]图5是图3的B-B视图。
[0024]图6是气缸体组件横截面剖视图。
[0025]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本体,2-气缸套冷却液进水通道,3-气缸套安装密封环,4-气缸套中位支撑环,
5-机油冷却器回水通道,6-气缸套下位支撑环,7-隔板加强筋,8-气缸套冷却腔,9-气缸套冷却腔进水孔,10-缸孔支撑板,11-内壁,12-缸孔横拉加强筋板,13-挺杆室窗口,14-曲轴箱窗口,15-横拉螺栓安装孔,16-气缸套,17-主轴承盖,18-螺栓,19-横拉螺栓,20-曲轴箱,21-主轴承座,22-气缸套封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8]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9]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包括本体1,本体I的上部设有多个缸孔,每个缸孔的内壁11上自上而下间隔设有与气缸套进行安装的气缸套安装密封环3、气缸套中位支撑环4和气缸套下位支撑环6,用于为气缸套提供导向和定位作用,内壁11上其他部位的直径大于缸套的外径。在气缸套安装密封环3与气缸套中位支撑环4之间以及气缸套中位支撑环4与气缸套下位支撑环6之间的内壁上沿缸孔的轴向分别对称设有多块缸孔支撑板10(图4中为两块缸孔支撑板10),用于提高缸孔的轴向刚性。同时,在气缸套安装密封环3与气缸套中位支撑环4之间以及气缸套中位支撑环4与气缸套下位支撑环6之间的内壁上分别对称设有四个沿缸孔的径向延伸的隔板加强筋7,隔板加强筋7呈三角柱状,其相邻两个侧面与内壁连接,四个隔板加强筋7的高度位置相同,因而形成了矩形的隔板加强筋组,用于提高缸孔的周向刚性。在相邻的缸孔之间设有缸孔横拉加强筋板12,以增加缸孔间的刚性。
[0030]如图1、2、3、5所示,在气缸套安装密封环3的上方,缸孔上设有气缸套冷却腔8,在本体I的排气侧的气缸套冷却液进水通道2和气缸套冷却腔8之间设有气缸套冷却腔进水孔9,以用于对气缸套进行冷却。在本体I的排气侧具有机油冷却器回水通道5,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与气缸体分体设置的机油冷却器回水通道,机油冷却液的循环更稳定,机油冷却效果更好。
[0031]如图6所示,气缸体组件包括气缸体、气缸套16和主轴承盖17。气缸套16的外壁上与气缸套安装密封环3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气缸套封水圈22(图6中示出两个气缸套封水圈22),气缸套封水圈22内安装密封圈,防止气缸套冷却腔8中的冷却液从气缸套安装密封环3漏出而影响气缸套16的冷却。如图1-2所示,在本体I的进气侧和排气侧,与每个缸孔的中心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横拉螺栓安装孔15。在本体I的下部设有主轴承座21,主轴承盖17通过螺栓18与主轴承座21纵向固定,并通过两侧的横拉螺栓19与本体I的曲轴箱20进行横向固定,以避免发动机工作时机体的振动和机体裙部的变形。
[0032]如图1-2所示,在本体I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每个连杆位置对应的曲轴箱窗口 14,便于连杆的维修或更换。在本体I的进气侧与每个缸孔内的挺柱位置相应的挺柱窗口,便于挺柱的维修或更换。
[0033]本发明的缸孔内壁上设置了气缸套安装密封环和支撑环,与整体的圆柱形安装面相比,这样的结构轻便,且在密封环与支撑环之间以及支撑环与支撑环之间设置了轴向和周向的加强筋,提高了缸孔的刚性;在缸孔之间设置了横拉加强筋,增加了缸孔间的相对稳定性。在缸孔上设置了气缸套冷却腔,增强了缸套的冷却效果;在主轴承盖与曲轴箱的连接处设置了横拉螺栓,增加了气缸体的横向刚性和稳定性;还设置了挺柱窗口和曲轴箱窗口,便于挺柱和连杆的维修或更换。在本体上增设了机油冷却器回水通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与气缸体分体设置的机油冷却器回水通道,机油冷却液的循环更稳定,机油冷却效果更好。
[0034]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船用柴油机的气缸体,所述气缸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侧为排气侧,另一侧为进气侧,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缸孔,所述缸孔的内壁上固定气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孔的内壁上自上而下间隔设有气缸套安装密封环、气缸套中位支撑环和气缸套下位支撑环,在所述气缸套安装密封环与所述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之间以及所述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与所述气缸套下位支撑环之间的所述内壁上沿所述缸孔的轴向分别对称设有多块缸孔支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套安装密封环与所述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之间以及所述气缸套中位支撑环与所述气缸套下位支撑环之间的所述内壁上分别对称设有四个沿所述缸孔的径向延伸的隔板加强筋,所述隔板加强筋呈三角柱状,所述三角柱的相邻两个侧面与内壁连接,四个所述隔板加强筋的高度位置相同,形成了矩形的隔板加强筋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缸孔之间设有缸孔横拉加强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体的排气侧设有气缸套冷却液进水通道,在所述气缸套安装密封环的上方,所述缸孔上设有气缸套冷却腔,在所述气缸套冷却液进水通道和所述气缸套冷却腔之间设有气缸套冷却腔进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套的外壁上与所述气缸套安装密封环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气缸套封水圈,所述气缸套封水圈内安装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排气侧上设有机油冷却器回水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下部设有主轴承座,主轴承盖通过螺栓与所述主轴承座纵向固定,并且所述主轴承盖通过分别安装在所述进气侧和所述排气侧的横拉螺栓进行横向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排气侧和进气侧上均设有用于维修或更换连杆的曲轴箱窗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进气侧上设有用于维修或更换挺柱的挺柱窗口。
【文档编号】F02F1/18GK103925097SQ201410190232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李伟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