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625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冷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冷器,包括压缩空气进气口(1)、压缩空气进气腔(2)、散热芯体(3)、冷却水出口(4)、冷却水进口(5)、中冷后空气腔(6)、中冷后空气出口(7)、冷却水腔(9),散热芯体(3)内部有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通过冷却水腔(9)连接,冷却水出口(4)和冷却水进口(5)位于中冷器的同侧,进水通道(12)、出水通道(13)和冷却水腔(9)在散热芯体(3)内部呈“U”型布置。所述中冷器增大了冷却水的流动路程,有利于冷却水和增压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可以有效提高中冷器的冷却能力,中冷器体积减小10%、重量降低15%、效率提高20%。
【专利说明】一种中冷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中冷器。

【背景技术】
[0002] 柴油发动机是目前车用、工程机械和发电的核心动力,采用涡轮增压器对空气进 行压缩后再输送到发动机内进行油气混合燃烧,是提高发动机动力输出的一个有效措施。 但是,经压缩后的空气温度高达200°C,高温空气密度相对小,进入气缸内的空气质量少,油 气混合质量差,造成缸内燃烧品质恶化,发动机综合性能指标差。如何提高缸内燃烧效果, 通常做法是在增压器后安装空气冷却器(即中冷器),对压缩后的气体进行冷却,提高进气 密度。
[0003] 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中冷器可分为空-空中冷器和水-空中冷器。空-空中冷 器是利用外界空气对通过中冷器的空气进行冷却。水-空中冷器是利用冷却水对通过中冷 器的空气进行冷却,其包括散热芯体和两端的气室,散热芯体主要由流通管和散热片组成。
[0004] 水-空中冷器是利用循环冷却水对通过中冷器的空气进行冷却。水冷式中冷器包 括散热芯体和中冷器壳体,散热芯体主要由流通管和散热片组成。水冷式中冷器的壳体上 连接有循环水管,冷却水在水泵的作用下不断循环,将流通管内的压缩空气冷却。水冷式中 冷器一般用在发动机中置或后置的车辆、以及大排量发动机上。
[0005] 传统的水-空中冷器设计成一个六面体,一侧进气,对应侧出气,另一侧进水,对 应侧出水,这种中冷器体积大、重量重、效率低。
[0006] 申请号201120438698. 7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器,包括散热芯和与散热芯 流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散热芯的一端连通有进出气腔,另一端连通有中转腔,进出 气腔通过内隔板分割为进气腔和出气腔,进气腔和出气腔直接连通。将进气口和出气口布 置在散热芯的同一端,能够解决部分车型的空间布置问题。另外热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进 气腔,然后经过散热芯、中转腔、散热芯和出气腔后,再通过出气口进入发动机,间接地延长 了热空气的流通距离,从而提高了散热芯的利用效率。但是这种中冷器存在冷却水流程小、 工作时间短,热交换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中冷器体积大、质量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 了一种高效率中冷器。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中冷器,包括压缩空气进气口 1、压缩空气进气腔2、散热 芯体3、冷却水出口 4、冷却水进口 5、中冷后空气腔6、中冷后空气出口 7、冷却水腔9,所述 散热芯体3内部有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通过冷却水腔9 连接,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 1和中冷后空气出口 7分别位于中冷器相对两侧,其特征在于: 冷却水出口 4和冷却水进口 5位于中冷器的同侧,进水通道12、冷却水腔9和出水通道13 在散热芯体3内部呈"U"型布置。
[000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中冷器增大了冷却水 在中冷器内的流动路程,有利于冷却水和增压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可以有效提高中冷 器的冷却能力,对于冷却相同的高温空气,中冷器体积减小10%、重量降低15%、效率提高 2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发明的中冷器冷却水流动路线图
[0012] 图3为本发明的中冷器空气流动路线图
[0013] 图4为本发明的中冷器结构图
[0014] 1压缩空气进气口、2压缩空气进气腔、3散热芯体、4冷却水出口、5冷却水进口、6 中冷后空气腔、7中冷后空气出口、8隔水板、9冷却水腔、10圆形水道、11梯形气道、12进水 通道、13出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优选冷却水进口 5靠近中冷后空气出口 7,冷却水出口 4靠近压缩空气进气口 1, 冷却水进口 5较冷却水出口 4位置低。可以使低温的冷却水冷却低温空气、吸热后的高温 冷却水冷却刚进入中冷器的高温空气,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0016] 优选在散热芯体3中部,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中间设置隔水板8,隔水板8 上设置有通气孔。隔水板的作用是使冷却水按设计方向流动。
[0017] 优选隔水板8采用厚度在1_?1. 5_之间的不锈钢材料,以提升中冷器的结构 可靠性和减少进水通道12中低温冷却水和出水通道13中高温冷却水之间的传热。
[0018] 冷却水在中冷器中的运行路线为:冷却水从冷却水进口 5进入中冷器,经过进水 通道12、冷却水腔9、出水通道13流出中冷器,并在此过程中与增压空气进入热交换,降低 增压空气的温度。
【权利要求】
1. 一种中冷器,包括压缩空气进气口(1)、压缩空气进气腔(2)、散热芯体(3)、冷却水 出口(4)、冷却水进口(5)、中冷后空气腔(6)、中冷后空气出口(7)、冷却水腔(9),所述散热 芯体⑶内部有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进水通道(12)和出水通道(13)通过冷却 水腔(9)连接,所述压缩空气进气口(1)和中冷后空气出口(7)分别位于中冷器相对两侧, 其特征在于:冷却水出口(4)和冷却水进口(5)位于中冷器的同侧,进水通道(12)、冷却水 腔(9)和出水通道(13)在散热芯体(3)内部呈"U"型布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冷却水进口(5)靠近中冷后空气出口 (7),冷却水出口(4)靠近压缩空气进气口(1),冷却水进口(5)较冷却水出口(4)位置低。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在散热芯体(3)中部,进水通道(12)和 出水通道(13)中间设置隔水板(8),隔水板(8)上设置有通气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隔水板(8)采用厚度在1_?1. 5_之 间的不锈钢材料。
【文档编号】F02B29/04GK104121086SQ20141032818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尹天佐, 王增全, 马军, 于宝金, 陈晋兵, 张明亮, 王连春 申请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