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558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点火正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能源危机以及我国对汽车排放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节能与环保成为汽车领域技术发展的重点。对于汽车而言,点火时刻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从火花塞点火到气缸内大部分混合气燃烧并产生很高的爆发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很大,若在压缩上止点位置点火,则混合气一面燃烧活塞一面下移而使气缸容积增大,导致燃烧压力低,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由此来看,最佳的点火正时不仅能够保证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而且能减少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因此,控制发动机点火正时已成为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

现有点火正时控制装置常用的有辛烷值校正器、真空式点火正时控制装置、传统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等,其中辛烷值校正器是通过改变发动机使用不同辛烷值的汽油改变初始的点火时间,利用改变触点与凸轮相位关系的方法来调节点火提前角,该装置对调节点火提前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真空式点火正时控制装置点火角固定不变,当发动机转速提高时,由于惯性使得固定的点火提前角相对滞后,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而且真空式点火正时控制装置由于时节气阀开度小,多用于小负载状况;传统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内装有两块重块,利用重块随转速提高,离心力 增大而向外甩开,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凸轮在轴上超前一个角度形成方位角提前,从而加大点火提前角,但传统的离心式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由于结构、形状、原理等限制不能有效地、较为精确地增大点火提前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因此,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对现有的点火提前调节装置提出改进方案,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改变点火提前角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的触发转动盘、触发活动件和离心拨片;

其中,所述触发转动盘的侧面圆周上对称分布着至少一组转动盘齿结构;

所述离心拨片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转动盘齿结构对应,且与相应的所述转动盘齿结构相互啮合,能够在足够大的离心力作用下拨动所述触发转动盘发生偏转;

所述触发转动盘与所述离心拨片上分别设置回正弹簧;

所述安装座的侧面设置缺口,所述触发活动件与所述触发转动盘的侧面固接,且从所述缺口伸出;

所述触发活动件的外端安装触发凸台或触发传感器。

该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的触发转动盘、触发活动件和离心拨片。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情况下,安装座及其内部元件随之转动;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离心拨片受到的离心力作用逐渐大于回正弹簧的复位作用,此时触发转动盘侧面圆周上对称分布的 两个离心拨片向外甩开,并通过齿结构相互啮合拨动触发转动盘,使触发转动盘发生偏转,并使得与触发转动盘固接的触发活动件相对于安装座的转动方向再向前转过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加大点火提前角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回正弹簧为拉簧,且各所述拉簧的一端均与安装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触发活动件或离心拨片上的圆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回正弹簧为扭簧,且各所述扭簧分别设置在所述触发转动盘或所述离心拨片的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转动盘的圆心处设转动盘圆孔,所述圆孔与安装座的中心转轴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转轴上还安装有垫片和防松螺母,以限制所述触发转动盘的轴向跳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盘齿结构和所述离心拨片均为两组,且所述转动盘齿结构和所述离心拨片均关于所述触发转动盘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沿所述触发活动件运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触发活动件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触发活动件的转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内设有拨片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离心拨片的张开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防松螺母一端制成非圆形收口或开缝后径向收口,利用收口的弹力使旋合螺纹间压紧。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45°。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点火正时装置在发动机转速增大情况下,两个离心拨片的离心力作用大于回正弹簧的拉力,此时触发转动盘侧面圆周上关于触发转动盘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离心拨片向外甩开,并通过齿结构相互啮合拨动触发转动盘,使触发转动盘发生转动,并使触发活动件相对于安装座的转动方向再向前转过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加大点火提 前角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仅依靠机械作用实现点火提前角的调节,结构简单,控制准确且可靠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触发凸台与触发传感器互换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触发转动盘及触发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离心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安装座; 2—触发转动盘;

3—触发活动件; 4—离心拨片;

5—触发活动件复位弹簧; 6—触发传感器;

7—触发活动件限位结构; 8—拨片限位结构;

9—拨片复位弹簧; 10—滚珠轴承;

11—中心转轴; 12—拨片转轴;

13—防松螺母; 14—垫片;

15—点火提前角; 16—转动盘齿结构;

17—触发凸台; 21—转动盘圆孔;

23—螺钉; 31—弹簧连接孔;

41—拨片转轴孔; 42—弹簧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座内的触发转动盘、触发活动件和离心拨片;

其中,触发转动盘的侧面圆周上对称分布着至少一组转动盘齿结构,并与两侧相对应的离心拨片相互啮合;

离心拨片的数量和位置与转动盘齿结构对应,且与相应的转动盘齿结构相互啮合,能够在足够大的离心力作用下拨动触发转动盘发生偏转;

触发转动盘与离心拨片上分别设置回正弹簧;

安装座的侧面设置缺口,触发活动件与触发转动盘的侧面固接,且从所述缺口伸出;

触发活动件的外端安装有触发凸台或触发传感器。

该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设置在安装座内的触发转动盘、触发活动件和离心拨片。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安装座及其内部元件随之转动;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由离心拨片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大于回正弹簧的复位作用,此时触发转动盘侧面圆周上对称分布的两个离心拨片向外甩开,并通过与触发转动盘相互啮合的齿结构拨动触发转动盘发生偏转,导致触发活动件相对于安装座转动的方向向前转过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加大点火提前角的目的。

具体结构如图1-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触发凸台与触发传感器互换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触发转动盘及触发活动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离心拨片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座1,以及设置在安装座1内的触发转动盘2、触发活动件3和离心拨片4,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情况下,带动安装座1转动,其中触发转动盘2、触发活动件3和离心拨片4也随着安装座1转动;

其中,触发转动盘2的侧面圆周上对称分布着至少一组转动盘齿结构16,并与两侧相对应的离心拨片4相互啮合;

安装座1的侧面设置一定角度的缺口,缺口两端部分别设有左右两个触发活动件限位结构7,该限位结构用于限制触发活动件3的转动位置,触发活动件3与触发转动盘2的侧面通过螺钉23固定连接,且触发活动件3的上端从所述缺口伸出,触发活动件3外端安装触发凸台17,该触发凸台17用于与触发传感器6产生触发感应,从而连接发动机火花塞的点火电路。

离心拨片4的数量和位置与转动盘齿结构16一一对应,且与相应的转动盘齿结构16相互啮合,在发动机转速增大的情况下,离心拨片4能够在足够大的离心力作用下通过齿结构相互啮合拨动触发转动盘2,进而控制与触发转动盘2固接的触发活动件3在左右两个触发活动件限位结构7之间的摆动位置,从而改变触发活动件3上所安装的触发凸台17与触发传感器6的触发时间,实现改变发动机点火提前角15的目的。

触发转动盘2与离心拨片4上分别设置回正弹簧,分别为触发活动件复位弹簧5和拨片复位弹簧9,其中,触发活动件复位弹簧5采用拉簧,其一端与安装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触发活动件上的弹簧连接孔31相连;拨片复位弹簧9同样采用拉簧,其一端同样与安装座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离心拨片上的弹簧连接孔42相连。

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安装座1及其内部元件随之转动;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离心拨片4受到的离心力作用大于拨片复位弹簧9的拉力作用,此时关于触发转动盘2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的两个离心拨片4围绕拨片转轴孔41向外甩开,并通过触发转动盘2的齿结构相互啮合拨动触发转动盘2,使触发转动盘2相对于安装座1转动的方向再向前转过一定的角度,从而实现加大点火提前角15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触发活动件3的外端安装触发传感器6,此时 触发传感器6随着触发活动件3转动,触发凸台17固定不动,当触发传感器6转动到靠近触发凸台17的位置时产生触发感应,从而连接火花塞点火电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触发活动件复位弹簧5和拨片复位弹簧9还可以采用扭簧,且各所述扭簧分别设置在触发转动盘2或离心拨片4的转轴上,其实现的功能与拉簧相同,分别用于使触发活动件3回正到触发活动件限位结构7的左端起始位置和使离心拨片4复位到与转动盘齿结构16相互啮合。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触发转动盘2的圆心处设转动盘圆孔21,该圆孔与安装座1的中心转轴11通过一个滚珠轴承10连接,即转动盘圆孔21的内壁与滚珠轴承10的外圈之间采用基轴制连接,并保证一定的公差配合;而滚珠轴承10的内圈与中心转轴11之间采用基孔制连接,并保证一定的公差配合,使得触发转动盘2不但跟随安装座1旋转,而且还能围绕中心转轴11自由旋转,能够实现与安装座1之间存在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中心转轴11上还安装有垫片14和防松螺母13,以限制触发转动盘2在中心转轴11上的轴向跳动;为防止发动机转动时产生的振动使得螺母产生松动,采用防松螺母13,防松螺母13为自锁式防松螺母,其一端制成非圆形收口或开缝后径向收口,利用收口的弹力使旋合螺纹间压紧,有效避免了由于螺母的松动产生的严重后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转动盘齿结构16和离心拨片4均为两组,且转动盘齿结构16和离心拨片4均关于触发转动盘2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离心拨片4外侧设有与转动盘齿结构16配合使用的齿结构,且转动盘齿结构16与其对应的离心拨片4外侧的齿结构之间相互啮合,从而实现在发动机转速增大情况下,离心拨片4围绕拨片转轴12沿着安装座1的径向向外甩开,并通过齿结构相互啮合拨动触发转动盘2发生偏转,从而由触发转动盘2的偏转带动触发活动件3作出相应转动,最终达到增大发动机点火 提前角15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缺口沿触发活动件3运动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右两个触发活动件限位结构7,用于限制触发活动件3的左右转动位置,防止由于发动机转速过大造成触发活动件3偏转的角度过大,对发动机点火产生影响;并且在安装座1内设有左右两个拨片限位结构8,用于限制离心拨片4的张开角度,避免了由于离心力过大使得两组离心4向外甩开的角度过大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防松螺母13采用自锁防松的方式,其一端制成非圆形收口或开缝后径向收口,利用收口的弹力使旋合螺纹间压紧,能够很好地实现防松螺母与螺栓之间的连接,能够有效的消除由于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产生的振动带来螺母松动问题,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螺母松动造成的严重后果。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缺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45°,理论上最小点火提前角15为0度,但为了防止发动机在做功行程中点燃混合气,将点火提前角15设为5度以上,这也是启动转速所需要的角度;然而最大点火提前角15也不能太大,否则振动和温升问题将凸显,导致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并对发动机整体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点火过早会造成爆震,活塞上行受阻,效率降低导致噪声和振动加剧;点火过迟,气体做功困难,油耗大且效率低,排气声大,不论点火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转速的提升。所以综合考虑发动机点火提前角15大小,设定安装座1上的缺口对应的圆心角为5°-45°。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变点火正时控制装置通过离心拨片4与触发转动盘的侧面圆周上对称分布的转动盘齿结构16相互啮合,当发动机转速发生变化时,使得离心力发生变化,离心拨片4能够在足够大的离心力作用下通过齿结构相互啮合拨动所述触发转动盘2,然后由触发转动盘2的转动带动与其固接的触发活动件3在安 装座1缺口内摆动一定的角度。例如当发动机转速增大时,由于离心拨片4上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大于回正弹簧的复位作用而引起触发活动件3相对于安装座1转动的方向再向前转动一定角度,即实现了增大了点火提前角15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