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油底壳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6306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柴油机油底壳油气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本体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油底壳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是燃烧柴油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曲轴箱内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所以一般在曲轴箱的油底壳上设置一根与曲轴箱相通的透气管, 目的是保持曲轴箱的压力与大气压一样,从而有利于柴油机本体内各零部件的润滑,并且可以使曲轴箱与大气相通,并将曲轴箱内的多余气压排掉。

但是,一般的柴油机本体中,为了加工方便,通常都是随意的实现透气管与油底壳之间的连接,认为只要达到透气的目的就可以了;但是,透气管达到透气的同时,油液也会随着气体一同被排出机器外,从而不仅造成油液的浪费,也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油底壳油气回收装置,其优点在于,可以在透气管实现透气的同时,不会造成较多油液的浪费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柴油机油底壳油气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柴油机本体内的曲轴箱,所述曲轴箱底部设有油底壳,所述油底壳上设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包括与油底壳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油底壳的一端设有与连接管垂直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倾斜设有斜置管,所述斜置管远离延伸管的一端设有竖直朝上延伸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远离斜置管的一端与阻火透气帽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管与延伸管之间、延伸管与斜置管之间、斜置管与通风管之间均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曲轴箱内的油气在压力的作用下,沿连接管进入延伸管内,当油气触碰到斜置管时,油气的上升运动方向有所改变,油气中的气压可以随着与连接管相连的斜置管继续上升,而此时油气中的油液碰到连接管与斜置管的连接处时,将无法继续上升并会沿斜置管和连接管向下滑落流回曲轴箱内,实现了油气分离,并可以实现油液的回流,从而可以节约一定量的油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可拆卸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连接管、延伸管、斜置管和通风管上端外圆周边处的下环状延伸盘,所述连接管、延伸管、斜置管和通风管下端的外圆周边处均设有上环状延伸盘,所述上环状延伸盘和下环状延伸盘上均圆周阵列设有多个相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内插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通槽的内壁压紧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管、延伸管、斜置管和通风管两两进行连接时,上环状延伸盘与下环状延伸盘均互相重合抵触,并使得通槽相互对应,之后将连接件卡嵌入两通槽之间,连接件在两通槽内同时与通槽的内壁压紧抵触,在此抵触力作用下,可以实现上环状延伸盘与下环状延伸盘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且连接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件身和钩头,所述件身与通槽内壁抵触,所述钩头的下表面与上环状延伸盘上表面抵触,所述通槽内壁上设有若干轨道槽,所述件身底部转动连接滑移嵌置在轨道槽内的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滚珠的作用下,可以使得连接件在插接入两通槽内时,更加的顺利,并且件身在通槽内与通槽的内侧壁同样压紧抵触,与此同时,钩头与上环状延伸盘表面也会发生抵触,从而依旧可以保证上环状延伸盘与下环状延伸盘之间的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钩头上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上环状延伸盘靠近连接件处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上环状延伸盘的一端固定设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远离钩头的一端并靠近上环状延伸盘的一面设有弹性压垫,当压紧板转动至钩头上方时,弹性压垫与钩头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入了锁定机构,可以当连接件插接入通槽内后,使得连接件在通槽内的插接更加的紧固,即转动转动杆,使得压紧板可以随之转动,当压紧板逐渐转动至钩头上方的过程中,弹性压垫与钩头抵触,并在弹性压垫的变形作用下,可以实现压紧板的继续转动,并使得弹性压垫与钩头的完全抵触,此时,即可以对连接件施加一定的压力,在此压力作用下,可以使得连接件在通槽内的连接更加的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压垫和钩头的两侧边均设有圆弧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性压垫在转动杆的转动下逐渐与钩头上表面抵触的过程中,圆弧倒角可以使得弹性压垫更加顺利的滑过钩头的侧面并实现与钩头表面的压紧抵触,从而使得锁定机构对连接件的锁定工作更加的顺利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钩头表面设有圆弧凹槽,所述弹性压垫上设有与圆弧凹槽配合的凸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性压垫在转动杆的转动下逐渐与钩头上表面完全抵触的过程中,当凸圆嵌置入圆弧凹槽内后,即可以实现两者的完全压紧抵触,从而可以再不需要随时关注压紧板的移动情况下,就可以更加轻松顺利的实现弹性压垫与钩头表面压紧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实现油气在透气管内被排出时具有油水分离的功用,从而可以节省一部分的油液;

2、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实现管道之间的装拆;

3、通过多种结构使得装拆的过程更加的方便轻松且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柴油机本体;11、曲轴箱;12、油底壳;21、连接管;22、延伸管;23、斜置管;24、通风管;3、阻火透气帽;4、可拆卸连接装置;41、上环状延伸盘;42、下环状延伸盘;43、通槽;44、连接件;441、件身;442、钩头;45、轨道槽;46、滚珠51、转动杆;52、压紧板;53、弹性压垫;54、圆弧倒角;55、圆弧凹槽;56、凸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柴油机油底壳油气回收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柴油机本体1,柴油机本体1的底部设有曲轴箱11,曲轴箱11的底部通过油底壳12实现曲轴箱11的封闭,在油底壳12的底部设有使得曲轴箱11与大气相通的透气管。

柴油机是将纯空气吸入体内后进行对空气的压缩,并同时将经喷油泵后的具有高压的柴油通过喷油器进入缸体内,与压缩的空气混合后即可以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此时空气的压力极高,大大超过柴油的自然温度,所以在柴油被喷入气缸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空气混合便会立即自行燃烧,导致气缸内的气压和温度急速上升,形成高压气体,在此高压气体推动下,柴油机内的活塞运动并带动曲柄旋转做工,从而实现动力传输。

由于在此工作过程中,气缸内的气体总不免漏入与之相通的曲轴箱11内,此时也会造成曲轴箱11内的气体压力升高,造成曲轴箱11和油底壳12接合面处向外漏机油,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此时急需将曲轴箱11内的气压排出,所以在油底壳12的上设置了一根可以与大气相通的透气管,以便气压可以从透气管排出 。

如图1和2所示,曲轴箱11内的高压气体顺着排气管向外排出的过程中,这些气体为混杂着油液的油气,为了不会造成油液的大量浪费,此时将透气管设置成有斜度的状态,即透气管可以由多种不同形态的管道组成,包括与油底壳12直接连接相通的连接管21,并在连接管21远离油底壳12的一端设有延伸管22,延伸管22设置为与底面垂直状态;在延伸管22远离连接管21的一端设有斜置管23,该斜置管23即为与延伸管22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的连接关系,该角度大于15度即可;之后在斜置管23远离延伸管22的一端设置了通风管24,该通风管24也是与底面垂直状态连接;最后,在通风管24远离斜置管23的一端与阻火透气帽3连接固定,以提高柴油机整体的安全性。

如图1和2所示,连接管21远离油底壳12的一端与延伸管22的一端之间、延伸管22远离连接管21的一端与斜置管23的一端之间、斜置管23远离连接管21的一端与通风管24的一端之间均是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4实现连接固定的,可拆卸连接装置4包括设置在连接管21、延伸管22、斜置管23和通风管24上端外圆周边上的下环状延伸盘42,以及设置在连接管21、延伸管22、斜置管23和通风管24下端外圆周边上的上环状延伸盘41,在上环状延伸盘41和下环状延伸盘42上均圆周阵列设有多个相通的且形状大一均一致的通槽43,在通槽43内插接有连接件44。

具体实施方式:将上述连接管21、延伸管22、斜置管23和通风管24逐次进行连接,在连接的同时,连接管21、延伸管22、斜置管23和通风管24的各个管口均相通连接,上环状延伸盘41和下环状延伸盘42彼此接触重合,并使得两环状延伸盘上的通槽43也互相对应重合,之后,将连接件44插接入两通槽43内,使得连接件44的外侧壁均与通槽43的内侧壁抵触压紧,在此种状态下的连接件44,会与通槽43内壁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在此摩擦力作用下使得插接入通槽43内的连接件44保持在通槽43内的静止固定,也就可以保证上环状延伸盘41与下环状延伸盘42之间的连接固定,此时,采用此种方式即可以实现管道之间的连接固定;当需要实现管道之间的拆分时,只需将连接件44从通槽43内拔出即可;结构简单,且装拆方便。

当连接管21、延伸管22、斜置管23和通风管24之间均通过可拆卸连接装置4实现固定连接后,即可以保证与曲轴箱11的连接通畅,此时曲轴箱11内的高压油气首先通过连接管21进入延伸管22内,并在压力下继续沿延伸管22上升,由于此时延伸管22内的压力还较大,所以与地面垂直设置的延伸管22可以使得油气上升的更加的通畅顺利;当油气上升至与延伸管22和斜置管23的连接处后,由于斜置管23与延伸管22之间为倾斜连接,即此时改变了油气的上升轨道的方向,油气此时所受的压力已逐渐减小,此时油气在压力作用下与此连接处抵触,又因为油液具有黏性,在此抵触作用下,将会导致油气中的一部分油液黏在斜置管23与延伸管22相连接处的管壁上,而此时油气内的气体由于具有更小的质量,即使其与斜置管23与延伸管22的连接处的管壁有所抵触,但是在压力作用下,依旧会向上升起,此时即实现了油气分离的工作。

之后,已有一部分油液分离出的油气继续沿斜置管23方向逐渐上升,在上升至斜置管23与通风管24的连接处后,油气再一次与斜置管23与通风管24的连接处抵触,此时又将有一部分的油液从油气中分离并粘黏在斜置管23与通风管24的连接处的管壁上;此种利用油液自身的粘黏特性以及气体重量轻的特性实现了油气分离,当大量的油气从连接管21进入延伸管22、斜置管23最后进入通风管24的过程中,将会有较多的油液粘黏在斜置管23与延伸管22、斜置管23与通风管24相连的管壁上,从而就会造成油液的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大,就可以顺着管壁落回曲轴箱11,即实现了油液回流的现象;此时就可以使得一部分的油液不会被排出曲轴箱11,减弱了油液浪费的现象,并且也可以降低油气排出时对空气的污染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风管24远离斜置管23的一端可以继续与一个斜置管23连接,该连接管21之后也可以继续再次接入通风管24,这样的设置即可以使得油气在透气管内的上升排气过程可以有机会经过多次与透气管内壁抵触碰撞的现象,以便油气内的油液和气体更好的实现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管21、延伸管22、斜置管23和通风管24之间最终是通过连接件44插接入上环状延伸盘41和下环状延伸盘42之间的通槽43内实现连接固定的,所以对于连接件44在通槽43内与通槽43壁之间的抵触压紧有着较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连接件44在插入通槽43内后与通槽43之间的缝隙很小,这也会造成连接件44插接入通槽43内和从通槽43内取出的工作过程都需要借助工具实现,例如铁锤等;所以此时当连接件44在插接入通槽43内后,其上端和下端均具有延伸至外部的延长部分,以便于操作人员可以借助工具来实现将连接件44敲入通槽43内,或将连接件44从通槽43内敲出的工作。

实施例2:柴油机油底壳油气回收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和4所示,连接件44由件身441和钩头442两部分组成,为了使得连接件44在插接入通槽43内或从通槽43内取出的过程较为顺利方便,所以此时在件身441的两侧面从上之下分别有圆槽,在圆槽内固定设置了一根连接棒,并在连接棒上位于圆槽内串接了一颗滚珠46,与此同时在通槽43内设置有两道相互连通的轨道槽45;在将连接件44插接入通槽43内的过程中,滚珠46会直接沿轨道槽45进行滑移,可以将件身441与通槽43之间的全部静摩擦关系中的一部分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可以使得连接件44更加顺利的插接入通槽43内,并当连接件44插接入通槽43内后,件身441的外周侧面依旧会与通槽43的内周侧壁压紧抵触,并且钩头442的底面也会与上环状延伸盘41上表面抵触,以保证连接件44在通槽43内的连接牢固性。

实施例3:柴油机油底壳油气回收装置,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和6所示,为了保证连接件44在通槽43内的插接足够的牢固且不会容易晃动,此时在上环状延伸盘41上靠近通槽43处设置有可以对连接件44压紧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环状延伸盘41上的空心柱,空心柱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51,转动杆51远离空心柱的一端设置有压紧板52,压紧板52靠近上环状延伸盘41的一面设有弹性压垫53;并且,在弹性压垫53靠近中间部位设置有凸圆56,在钩头442的上表面靠近中间部位处设有一凸圆56配合的圆弧凹槽55;与此同时,在弹性压垫53和钩头44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棱上均设有圆弧倒角54。

具体实施方式:当连接件44插接入通槽43内后,转动转动杆51,并带动压紧板的转动,当压紧板转动至逐渐靠近钩头442处,并在转动杆51的继续转动下,压紧板52会逐渐转动至钩头442的正上方,并在此过程中,弹性压垫53与钩头442抵触,在此抵触力作用下,弹性压垫53受压变形,此时继续转动转动杆51,弹性压垫53即可以在转动作用下逐渐增大与钩头442上表面的抵触面积,当凸圆56与圆弧凹槽55嵌置时就可以停止转动转动杆51,由于凸圆56与圆弧凹槽55分别设置在压紧板52和钩头442的中间部位,此时弹性压垫53与钩头442部分的抵触面积最大;并且当凸圆56嵌置入弧状凹槽内后,可以进一步使得弹性压垫53与钩头442之间的抵触牢固,不会由于震动外力元素弹性压垫53从圆弧钩头442的抵触面积减小;此时弹性压垫53与钩头442的压紧抵触,既可以进一步使得连接件44在通槽43内的连接稳固,也使得转动轴不会轻易的继续转动。

而圆弧倒角54的结构即可以当弹性压垫53与钩头442刚刚接触时,两者之间的圆弧面可以更加方便弹性压垫53转动滑入钩头442上,更加顺利的实现与钩头442的压紧抵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