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盖及应用该缸盖进行冷却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663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缸盖及应用该缸盖进行冷却的发动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缸盖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缸盖及应用该缸盖进行冷却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气歧管与缸盖集成的结构中,缸盖采用的是纵流的冷却形式,即冷却方式是从缸体上水,然后充满燃烧室上部,之后水流进入排气歧管周围进行冷却,最后从缸盖出水口流出。附图1中进水口W和缸盖出水口W3;附图2中水流走向如箭头所示,即冷却水由缸体3流入进水口W,进入缸盖水套5从缸盖出水口W3流出。

现有技术中的冷却方法,冷却水到达排气侧时间较晚,不利于缸盖的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冷却水路结构和进水口、出水口经过改造的发动机缸盖。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缸盖包括:

多套冷却水组和缸盖出水口;其中,

每套所述冷却水组包括:

与缸体连通的多个从缸体上水的进水口;

与所述缸体连通的回流于缸体的出水口;

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缸盖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至少一个所述进水口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缸盖,其中,通过部分所述进水口的冷却水通过排气歧管的下部从所述缸盖出水口流出。

如上所述的缸盖,其中,通过部分所述进水口的冷却水一部分通过燃烧室上部从所述出水口流回缸体;另一部分所述冷却水通过排气歧管的上部从所述缸盖出水口流出。

如上所述的缸盖,其中,多个所述进水口互不连通。

如上所述的缸盖,其中,每个燃烧室对应一套所述冷却水组,每套所述冷却水组包括两个所述进水口和一个所述出水口。

如上所述的缸盖,其中,每套所述冷却水组中一个所述进水口通过排气歧管的下部与所述缸盖出水口连通;另一个所述进水口通过燃烧室上部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且还通过排气歧管的上部与所述缸盖出水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缸盖,其中,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连通的水路环绕燃烧室周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应用上述的缸盖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缸盖,可确保在流过冷却水后各个气缸间的冷却平均分配,减少水容积以减少发动机的升温时间。在排气口周围无滞留区,避免临界膜沸腾。

附图说明

图1为属于现有技术中缸盖的进、出水口示意图;

图2为属于现有技术中缸盖内部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缸盖内多套冷却水组实体模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缸盖的进、出水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缸盖内部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缸盖;

2-排气歧管;

3-缸体;

4-燃烧室;

5-缸盖水套;

W-现有技术中的进水口;

W1-进水口;

W2-进水口;

W21-出水口;

W1’-一部分缸盖出水口;

W22-另一部分缸盖出水口;

W3-所述缸盖出水口。

附图中的箭头表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附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缸盖1,包括:多套冷却水组和缸盖出水口W3,其中每套所述冷却水组包括:与缸体连通的多个从缸体上水的进水口 W1和W2及与所述缸体连通的回流于缸体的出水口W21;所述进水口W1和 W2与所述缸盖出水口W3相连通;所述出水口W21与至少一个所述进水口W2 相连通。

结合附图3,采用三缸发动机作为实施例,即具有三个燃烧室4。每个所述燃烧室4对应一套所述冷却水组,每套所述冷却水组包括一个所述出水口W21 及两个所述进水口W1和W2,所述出水口W21及所述进水口W1和W2的形状不规则,所述进水口W1和W2及所述出水口W21的横截面积根据发动机排量计算确定;且所述进水口W2和所述出水口W21所连通的水路环绕这三个燃烧室4 的周壁。三个所述燃烧室4共用一个所述缸盖出水口W3。

结合附图4和5,附图4和5中的箭头表示冷却水的流动方向,所述缸盖1 具有两个所述进水口W1和W2使得冷却水由发动机缸体3进入缸盖水套5、一条下水于缸体3的所述出水口W21及所述缸盖出水口W3,且水流量关系为W3= W1’+W22。一个所述进水口W1可使冷却水直接流进排气歧管2下部,从所述一部分缸盖出水口W1’流出;另一个所述进水口W2使冷却水在所述缸盖1的B位置分流,可使冷却水的一部分流进所述燃烧室4上部,从所述出水口W21流回所述缸体3,冷却水的另一部分流入所述排气歧管2上部,从所述另一部分缸盖出水口W22流出。并且,进水口W1和进水口W2互不连通。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