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起动机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02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起动机及汽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起动机及汽车。



背景技术:

起动机用于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飞轮旋转实现发动机的起动。发动机在以自身动力运转之前,必须借助外力旋转。发动机借助外力由静止状态到能自行运转的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因此,起动机是汽车能够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而起动机前端盖则是起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动机前端盖用于起动机装配定位并起到密封作用。针对自动变速器,其动力总成合装顺序为先将变速器与发动机合装,后将发动机挠性盘与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通过螺栓连接。由于发动机挠性盘的安装孔位与起动机安装孔位置不重合,故需要在缸体后端面相应位置增加安装空间。为了封闭此空间,需要增加防尘板。由于增加防尘板后增加起动机装配复杂性,由于空间狭小引起装配困难以及容易出现干涉问题,且由于防尘板为冲压件,平面度及平行度相对于起动机前端盖机加工法兰面更差,影响起动机装配后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起动机及汽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装配起动机和防尘板时,由于空间狭小引起装配困难以及容易出现干涉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起动机,该汽车起动机包括:起动机本体,设置在起动机本体外的起动机壳体,以及与起动机壳体配合的前端盖;

其中,前端盖包括端盖本体以及与端盖本体一体成型的防尘板。

优选地,防尘板为半圆形结构。

优选地,前端盖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缸体上。

优选地,端盖本体上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上设置有与汽车的发动机缸体进行定位的定位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起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起动机及汽车,通过在汽车起动机的前端盖上设置防尘板,装配时免除装防尘板的工序,避免出现干涉问题,使整个起动机及防尘板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可靠性好;且前端盖装配操作简单,检修和拆装方便,减少装配及维护工序,降低了不必要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使整个发动机的各部件匹配更加优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装配起动机和防尘板时,由于空间狭小引起装配困难以及容易出现干涉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前端盖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前端盖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前端盖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起动机壳体;2、前端盖;3、端盖本体;4、防尘板;5、安装孔;6、防尘孔;7、安装部;8、定位孔;9、发动机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起动机及汽车。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起动机,包括:起动机本体,设置在起动机本体外的起动机壳体1,以及与起动机壳体1配合的前端盖2,前端盖2用于起动机装配定位并起到密封作用;

其中,前端盖2包括端盖本体3以及与端盖本体3一体成型的防尘板4,在装配起动机的过程中,由于发动机挠性盘的安装孔位与起动机安装孔5位置不重合,需要在发动机缸体9后端面相应位置增加安装空间,用于发动机挠性盘通过,而此安装空间需要增加独立的防尘板额外封闭,而增加独立的防尘板由于空间狭小引起装配困难以及容易出现干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防尘板4与前端盖2设置成一体成型结构,通过集成有防尘板4的前端盖2封闭针对发动机挠性盘的安装空间,装配时免除装防尘板4的工序,且提高了起动机与变速器合装后的配合精度。

优选地,防尘板4为半圆形结构,与端盖本体3集成为一体;前端盖2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缸体9上,可选地,发动机缸体9上设有用于容置端盖本体3的安装孔5,以及用于容置防尘板4的防尘孔6;

且安装孔5与防尘孔6连通,将前端盖2安装在安装孔5中时,防尘板4刚好容置在防尘孔6中。

优选地,端盖本体3上设置有安装部7,安装部7上设置有与汽车的发动机缸体9进行定位的定位孔8,将前端盖2安装在安装孔5内之后,通过在定位孔8内穿设螺钉将前端盖2固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起动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起动机及汽车,通过在汽车起动机的前端盖2上设置防尘板4,装配时免除装防尘板4的工序,避免出现干涉问题,使整个起动机及防尘板4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可靠性好;且前端盖2装配操作简单,检修和拆装方便,减少装配及维护工序,降低了不必要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使整个发动机的各部件匹配更加优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装配起动机和防尘板时,由于空间狭小引起装配困难以及容易出现干涉的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