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1528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尤其指一种可藉由该凸缘部阻隔及导引外界的水向外流出而不会渗入该油液搜集管,进而可确保该油液搜集管的使用功效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摩托车的作动,乃系将外界导入的干净空气和燃油混合为油气后,再将油气输入引擎爆炸产生动力,而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经由曲轴带动传动箱内皮带变速机构来传动,以达到行进的目的。

又,引擎系为高速的运转的机械,为避免引擎的各构件(包括活塞、曲轴、凸轮轴等),因接触摩擦的增加,而造成损坏,因此引擎均有设置油润滑系统,该油润滑系统提供了润滑油来润滑引擎各构件的目的;引擎在运转中会不断的产生高热,而润滑油会因蒸发而产生油蒸气,该油蒸气称为吹漏气,为避免该吹漏气直接被排放至大气中而产生空气污染,引擎的曲轴箱或引擎的汽缸头上会设置一吹漏气机构,藉由该吹漏气机构来达到润滑油油气分离的目的;该吹漏气机构内设置回阻构造,藉由该回阻构造的阻绕及导引,来令进入吹漏气机构的部份润滑油的油气会凝结而恢复成油液状,经由该吹漏气机构的润滑油回流口来回流至曲轴箱内而能再使用,另一部份的润滑油的油气则由油气排出口排出至空气滤清器。

如图1所示,进入该空气滤清器1内的油气,由于该空气滤清器1内亦设置有回阻构造,因此该润滑油的油气进入该空气滤清器1后,一部分会再度凝结而恢复成油液状,由该空气滤清器1的润滑油流出部11流出被收集到油液搜集管12内搜集,另更轻的油气则与过滤后的鲜新空气一起进入引擎内燃烧;当该油液搜集管12集到一定的润滑油后即可由工程人员,将该油液搜集管12卸下后来将润滑油倒掉回收,藉此来达到环保的效果。

习用的空气滤清器1的油液搜集管12固然已能达到油气搜集的目的;惟,摩托车行驶于潮湿地区或于雨天行车时,由于该润滑油流出部11因制造时的脱模或分模线会造成表面粗糙化,抑或因该油液搜集管12与该润滑油流出部11扣锁不良,外界的水常常会延该空气滤清器1的外表面流下而渗入该油液搜集管12,造成该油液搜集管12内充满外界的水份而丧失搜集油气的功能。

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构造,以确保油液搜集管不会渗入外界的水份,已为车辆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主要系克服习用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的油液搜集管容易渗水,导致油液搜集管集油效果失效的缺失。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主要技术手段,提供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该空气滤清器包括有一本体、一设于该本体内的过滤元件固定座、一设于该过滤元件固定座上的过滤元件及一盖设于该本体上的盖体;该空气滤清器以该本体与该过滤元件固定座之间形成一清净侧容室,以及该过滤元件固定座与盖体之间形成尘埃侧容室;该本体具有一油液流出口,该油液流出口的外侧凸设有一油液流出口连接管,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套设有一油液搜集管,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上设有凸缘部,该凸缘部可将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与该油液搜集管连接处予以遮蔽。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二主要技术手段,提供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该凸缘部系一伞形体,且该凸缘部的外径大于该油液搜集管的外径。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三主要技术手段,提供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该油液搜集管系抵靠该凸缘部。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四主要技术手段,提供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该本体的后侧具有向后且向下成曲面状的避让部,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系位于该本体的后下方以水平方向呈小角度向下倾斜设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五主要技术手段,提供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该本体内部设有回阻机构,以及该本体内远离该回阻机构的一端底面设有贯穿该本体的油液流出口。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六主要技术手段,提供一种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该本体设有一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该本体内部更设有回阻机构及围绕壁;该回阻机构与该油液流出口系设于该围绕壁上,且该油液流出口系位于该回阻机构的后下方,该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位于该回阻机构的上方,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系位于该油液流出口的下方。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一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藉由该凸缘部阻隔及导引外界的水向外流出而不会渗入该油液搜集管内,进而可确保该油液搜集管的使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二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确保该凸缘部阻隔及导引外界的水向外流出而不会渗入该油液搜集管内。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三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增进该油液搜集管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四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由该避让部可避免该空气滤清器的后侧与摩托车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五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更可提升油气分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藉由第六主要技术手段所能达成的功效在于:藉此可提升油气分离的效果及油液搜集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油液搜集管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的组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气滤清器的油液搜集管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气滤清器的油液搜集管组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该空气滤清器2包括有一本体3、一设于该本体3内的过滤元件固定座4、一设于该过滤元件固定座4上的过滤元件5及一盖设于该本体3上的盖体6。

如图2、3、4所示,该本体3一侧连接一出气管31及一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32,该出气管31系将该空气滤清器2过滤后干净的新鲜空气提供给引擎(图中未绘出)燃爆用,该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32系藉由一吹漏气油气回收管P连接引擎E汽缸头上的吹漏气机构(图中未绘出),藉此可将引擎E汽缸头上的吹漏气机构所分离出来的油气导入该空气滤清器2内;该本体3内部设有回阻机构33,该回阻机构33主要系令由该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32导入该空气滤清器2内的油气再次的凝结成油液状,该本体3内远离该回阻机构33的一端底面设有贯穿该本体3的油液流出口34,该本体3于该油液流出口34的外侧凸设有一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系位于该本体3的后下方以水平方向呈小角度向下倾斜设置,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连通该油液流出口34,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上有环状的凸缘部351,该凸缘部351系一伞形体,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的末端具有一阻部352,该凸缘部351与阻部352之间形成一连接部353;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的连接部353套设有一油液搜集管7,该凸缘部351的外径大于该油液搜集管7的外径,藉此该凸缘部351可将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与该油液搜集管7连接处予以遮蔽,并且该油液搜集管7系抵靠该凸缘部351,藉此该凸缘部351可作为该油液搜集管7套设时的安装基础点;该本体3于设置该出气管31及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32的另一侧可供该过滤元件固定座4与该盖体6锁设,藉此该空气滤清器2以该本体3与该过滤元件固定座4之间形成一清净侧容室2a,以及该过滤元件固定座4与盖体6之间形成尘埃侧容室2b;该本体3的后侧具有向后且向下成曲面状的避让部3a,藉由该避让部3a可避免该空气滤清器2的后侧与摩托车其他部品产生干涉;该本体3内部更设有一围绕壁36,藉此该回阻机构33与该油液流出口34系设于该围绕壁36上,且该油液流出口34系位于该回阻机构33的后下方,该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32位于该回阻机构33的上方,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系位于该油液流出口34的下方,藉此可提升油液搜集的便利性。

如图2、4、5所示,该油液搜集管7具有上扣件71、下扣件72及塞件73,该油液搜集管7一端套接于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的连接部353上,另一端以该塞件73塞设,该上扣件71系扣设于该油液搜集管7与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的连接部353上,该下扣件72系扣设于该油液搜集管7与塞件73的连接处上;由于该油液搜集管7系抵靠该凸缘部351,藉此该凸缘部351可作为该油液搜集管7套设时的安装基础点,进而可确保该上扣件71可扣设于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的连接部353,俾使该油液搜集管7与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具备良好稳定的套设连接,同时藉由该油液搜集管7系抵靠该凸缘部351上,藉此更可防止外界水气渗入该油液搜集管7。

如图2所示,该过滤元件固定座4设有遮蔽部41及穿口42,该穿口42可供过滤元件5安装。

如图2所示,该过滤元件5系安装过滤元件固定座4的穿口42上,藉此外界的空气经由该过滤元件5过滤后由该穿口42进入本体3内。

如图2、5所示,该盖体6系罩设于本体3上,该盖体6具有一进气导入管61,藉此外界的空气由该进气导入管61进入该空气滤清器2内,经由该过滤元件5过滤后由该穿口42进入本体3内,再藉由该出气管31进入引擎来供引擎燃爆用。

如图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2的实施,外界的空气由该进气导入管61进入该空气滤清器2内,经由该过滤元件5过滤后由该穿口42进入本体3内来供引擎燃爆用;引擎在运转中而产生油气,该油气经吹漏气机构做润滑油油气分离动作,该部份的润滑油的油气则由该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32导入该空气滤清器2的清净侧容室2a内,该进入该空气滤清器2的清净侧容室2a内的油气,即可藉由该本体3内部(清净侧容室2a内)设有的回阻机构33来令该油气再次的凝结成油液状,该油液再由该油液流出口34流出至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再由套设于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上的该油液搜集管7予以搜集;由于该凸缘部351的外径大于该油液搜集管7的外径,藉此该凸缘部351可将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与该油液搜集管7连接处予以遮蔽,当摩托车行驶于潮湿区或雨天时,外界的水份沿该空气滤清器2的的避让部3a流下时,即可藉由该凸缘部351阻隔及导引向外流出而不会渗入该油液搜集管7,藉此可确保该油液搜集管7的使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主要功效在于,藉由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上设有凸缘部351,该凸缘部351可将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与该油液搜集管7连接处予以遮蔽,藉此该凸缘部351可阻隔及导引外界的水向外流出而不会渗入该油液搜集管7,进而可确保该油液搜集管7的使用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主要功效在于,藉由该凸缘部351系一伞形体,且该凸缘部351的外径大于该油液搜集管7的外径,藉此可确保该凸缘部351阻隔及导引外界的水向外流出而不会渗入该油液搜集管7。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主要功效在于,藉由该油液搜集管7系抵靠该凸缘部351,藉此可增进该油液搜集管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主要功效在于,藉由该本体3的后侧具有向后且向下成曲面状的避让部3a,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系位于该本体3的后下方以水平方向呈小角度向下倾斜设置,藉由该避让部3a可避免该空气滤清器2的后侧与摩托车其他部品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主要功效在于,藉由该本体3内部设有回阻机构33,以及该本体3内远离该回阻机构33的一端底面设有贯穿该本体3的油液流出口34,藉此更可提升油气分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主要功效在于,藉由该本体3设有一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32,该本体3内部更设有回阻机构33及围绕壁36;该回阻机构33与该油液流出口34系设于该围绕壁36上,且该油液流出口34系位于该回阻机构33的后下方,该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32位于该回阻机构33的上方,该油液流出口连接管35系位于该油液流出口34的下方,藉此可提升油气分离的效果及油液搜集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空气滤清器构造藉由上述的构造,确能达到诉求的目的,应已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要件,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

附图标记列表

1 空气滤清器

11 润滑油流出部

12 油液搜集管

2 空气滤清器

2a 清净侧容室

2b 尘埃侧容室

3 本体

31 出气管

32 吹漏气油气回收管连接部

33 回阻机构

34 油液流出口

35 油液流出口连接管

351 凸缘部

352 阻部

353 连接部

36 围绕壁

3a 避让部

4 过滤元件固定座

41 遮蔽部

42 穿口

5 过滤元件

6 盖体

61 进气导入管

7 油液搜集管

71 上扣件

72 下扣件

73 塞件

E 引擎

P 吹漏气油气回收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