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滤芯及采用该机油滤芯的机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451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机油滤芯及采用该机油滤芯的机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滤清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油滤芯及采用该机油滤芯的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机油滤芯器是汽车发动机进行机油过滤的产品。现有的机油滤芯器中的滤芯,大多采用胶将端盖与滤芯主体连接在一起,连接不牢固,并容易造成污染。其端盖也大多采用塑料制品,结构重量重,不利于安装使用,成本高,并由于塑料制品难于降解,在制造过程中和报废之后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机油滤芯是机油滤芯器中起过滤作用的主要部件,机油滤芯主要包括滤芯本体与设于滤芯本体两端的端盖,现有的机油滤芯还存在过滤效果不好,且过滤油温过高时,滤芯本体和端盖容易脱落而导致机油滤芯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油滤芯,解决现有的机油滤芯过滤效果不好、过滤油温不高的问题。

一种机油滤芯,包括过滤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呈圆柱状的滤纸筒和设于所述滤纸筒外周的若干个滤纸齿,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上安装盖和下安装盖,所述滤纸齿以所述滤纸筒的中心轴为圆心呈放射形排列,所述上安装盖和所述下安装盖分别设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两端,所述上安装盖与所述过滤组件之间通过第一热熔胶层粘接,所述下安装盖与所述过滤组件之间通过第二热熔胶层粘接,所述第一热熔胶层和所述第二热熔胶层均采用聚酰胺热熔胶,所述上安装盖和所述下安装盖的中间均设有通孔,所述滤纸筒背向所述滤纸齿的一侧设有滤布层和金属网罩层,所述滤布层设于所述金属网罩层和所述滤纸筒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油滤芯,上安装盖与过滤组件通过第一热熔胶层粘接,下安装盖与过滤组件之间通过第二热熔胶层粘接,而第一热熔胶层和第二热熔胶层均采用聚酰胺热熔胶,聚酰胺热熔胶为高熔点热熔胶,能够保证在较高的过滤油温下该机油滤芯仍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因为油温过高而导致过滤组件和安装组件脱落,实际使用时,该机油滤芯的使用油温可高达180℃,此外,该机油滤芯的滤纸筒背向滤纸齿的一侧设有滤布层和金属网罩层,对机油过滤时,机油首先通过滤纸筒和滤纸齿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再经过滤布层进行第二过滤,最后通过金属网罩层进入滤纸筒的内腔,经过多次过滤能够有效提升机油滤芯的过滤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滤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滤纸筒的长度和所述滤纸齿的长度相同,所述金属网罩层的长度大于所述滤纸筒的长度,所述上安装盖和所述下安装盖上均设有凹槽,所述金属网罩层超出所述滤纸筒的部分插入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与所述滤纸筒的内腔同轴。

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盖中间的通孔和所述下安装盖中间的通孔的孔径相同,且小于所述滤纸筒的内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滤布层采用无纺布。

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盖和所述下安装盖远离所述过滤组件的一侧均延伸出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的外周,所述密封圈采用无纺布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直径为所述通孔的直径的1.2~1.5倍。

进一步地,所述滤布层与所述滤纸筒之间设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采用聚四氟乙烯过滤膜或聚偏氟乙烯过滤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油滤清器,该机油滤清器包括上述的机油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机油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机油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出的机油滤芯100,包括过滤组件10和安装组件20。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过滤组件10包括呈圆柱状的滤纸筒101和设于所述滤纸筒101外周的若干个滤纸齿102。所述滤纸齿102以所述滤纸筒101的中心轴为圆心呈放射形排列,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纸筒101和所述滤纸齿10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滤纸筒101的长度和所述滤纸齿102的长度相同。

所述安装组件20包括上安装盖201和下安装盖202,所述上安装盖201和所述下安装盖202分别设于所述过滤组件10的两端,所述上安装盖201与所述过滤组件10之间通过第一热熔胶层30粘接,所述下安装盖202与所述过滤组件10之间通过第二热熔胶层40粘接,具体的,所述第一热熔胶层30和所述第二热熔胶层40均采用聚酰胺热熔胶,聚酰胺热熔胶为高熔点热熔胶,使用温度可达180~200℃。

所述上安装盖201和所述下安装盖202的中间均设有通孔50。所述通孔50与所述滤纸筒101的内腔1011同轴。所述上安装盖201中间的通孔50和所述下安装盖202中间的通孔50的孔径相同,且小于所述滤纸筒101的内腔1011的孔径。

所述滤纸筒101背向所述滤纸齿102的一侧设有滤布层103和金属网罩层104,所述滤布层103设于所述金属网罩层104和所述滤纸筒101之间。所述金属网罩层104的长度大于所述滤纸筒101的长度。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布层103采用无纺布。所述金属网罩层104设置在最内侧,且所述上安装盖201和所述下安装盖202上均设有凹槽,所述金属网罩层104超出所述滤纸筒101的部分插入所述凹槽中。通过该金属网罩层104的设计,能够为整个机油滤芯100提供支撑,保证该机油滤芯100的机械强度,防止机油滤芯100在使用过程中被折弯。具体的,所述金属网罩层104上需要设置一些网孔,便于机油通过。

本实施例提出的机油滤芯,上安装盖201与过滤组件10通过第一热熔胶层30粘接,下安装盖202与过滤组件10之间通过第二热熔胶层40粘接,而第一热熔胶层30和第二热熔胶层40均采用聚酰胺热熔胶,聚酰胺热熔胶为高熔点热熔胶,能够保证在较高的过滤油温下该机油滤芯100仍能够正常工作,不会因为油温过高而导致过滤组件10和安装组件20脱落,实际使用时,该机油滤芯100的使用油温可高达180℃,此外,该机油滤芯100的滤纸筒101背向滤纸齿102的一侧设有滤布层103和金属网罩层104,对机油过滤时,机油首先通过滤纸筒101和滤纸齿102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再经过滤布层103进行第二过滤,最后通过金属网罩层104进入滤纸筒101的内腔1011,经过多次过滤能够有效提升机油滤芯100的过滤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器,其至少包括上述机油滤芯100。

请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机油滤芯100a,其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安装盖201和所述下安装盖202远离所述过滤组件10的一侧均延伸出一密封圈60,所述密封圈60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通孔50的外周,具体的,所述密封圈70采用无纺布密封圈。所述密封圈60的直径为所述通孔的直径的1.2~1.5倍。通过设置密封圈60能够使该机油滤芯100a在与机油滤清器的其它部件组装时提升密封性能,保证过滤效果。

所述滤布层103与所述滤纸筒101之间设有过滤膜105,所述过滤膜105采用聚四氟乙烯过滤膜或聚偏氟乙烯过滤膜。通过设置采用聚四氟乙烯过滤膜或聚偏氟乙烯过滤膜的过滤膜105,能够对更小粒径的杂质,如5微米以下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进一步提升过滤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油滤清器,其至少包括上述机油滤芯100a。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