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及具有该发动机缸体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693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缸体及具有该发动机缸体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及具有该发动机缸体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当前增压直喷发动机以其升功率高、扭矩范围宽广、油耗低等优点,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一般采用活塞环迷宫式结构,使燃烧室内的高压燃气经过活塞环端开口的节流,压力迅速下降,达到减少漏气量的目的。但是活塞环环端开口决定了该结构存在固有的漏气通道,随着燃烧室内压力增高,漏气量也会增大。增压发动机与自然吸气发动机相比,燃烧室内平均有效压力较高,所以增压发动机漏气量比自然吸气发动机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缸体及具有该发动机缸体的发动机,通过对发动机缸体内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活塞的漏气量,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缸体部及第二缸体部,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上止点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部内,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下止点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部内,所述第二缸体部内各处的内径均相等,所述第一缸体部从靠近所述第二缸体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第二缸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缸体部的内径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上止点位于所述第一缸体部的上端,所述下止点位于第二缸体部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缸体部与所述第二缸体部的高度均占所述上止点至所述下止点之间的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缸体部与所述第二缸体部之间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缸体部为圆锥的一部分,在活塞上设置有活塞环,所述活塞环上沿所述发动机缸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缸体部的锥角的大小与活塞环开口间隙的大小呈正相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缸体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多个密封圈,相邻的两个所述密封圈之间形成有容积室,上述密封圈、容积室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的配合,可以在活塞与发动机缸体之间形成有效密封。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活塞运动到第一缸体部的区域,也即发动机缸体的上部时,由于第一缸体部的内径会比第二缸体部的内径小,因此,第一缸体部的内侧壁会挤压活塞上的活塞环,活塞环端面的开口间隙会变小,相应地,活塞环的漏气通道的面积也会变小,减小面积后的漏气通道能够有效地减少活塞的漏气量;因此,第一缸体部的内径从靠近第二缸体部的一侧至远离第二缸体部的一侧不断减小,能够使活塞环上的漏气通道的面积随着气压的变大而减小,减小活塞的漏气量。当活塞运动至第二缸体部所在的区域时,由于此区域的气压比第一缸体部所在区域的气压小,因此,不需要再通过减小内径壁的方式对活塞上活塞环进行压缩,也能够使活塞的漏气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第一缸体部所在区域的内径,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活塞的漏气量,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防漏气的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防漏气的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上止点至下止点之间部分的剖面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发动机缸体与活塞配合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体及具有该发动机缸体的发动机,该发动机缸体通过对发动机缸体内径的设计,能更大程度上降低活塞的漏气量,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上止点至下止点之间部分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所示的发动机缸体的组件结构图与活塞配合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缸体10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缸体部11及第二缸体部12,发动机缸体10的上止点13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部11内,发动机缸体10的下止点14设置于第二缸体部12内,第二缸体部12内各处的内径均相等,第一缸体部11从靠近第二缸体部12的一端至远离第二缸体部12的一端,第一缸体部11的内径逐渐变小。

在本实施例中,当活塞20运动到第一缸体部11的区域,也即发动机缸体的上部时,由于第一缸体部11的内径会比第二缸体部12的内径小,因此,第一缸体部11的内侧壁会挤压活塞20上的活塞环,活塞环沿缸体轴线方向的开口间隙会因压缩而变小,相应地,活塞环的漏气通道的面积也会变小,减小面积后的活塞环开口间隙处形成的漏气通道能够有效地减少活塞20的漏气量;因此,第一缸体部的内径从靠近第二缸体部的一侧至远离第二缸体部的一侧不断减小,能够使活塞环上的漏气通道的面积随着气压的变大而减小,减小活塞20的漏气量。当活塞20运动至第二缸体部所在的区域时,由于此区域的气压比第一缸体部所在区域的气压小,因此,不需要再通过减小内径壁的方式对活塞20上活塞环进行压缩,也能够使活塞20的漏气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第一缸体部所在区域的内径,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活塞20的漏气量,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上止点13位于第一缸体部11的上端,下止点14位于第二缸体部12的下端(上止点13与下止点14之间的距离用H表示)。优选地,第一缸体部11的高度(图1中用h1表示)与第二缸体部12的高度(图1中用h2表示)相等,且第一缸体部11与第二缸体部12的高度均占上止点13至下止点14之间的高度的一半,也即,第一缸体部11与第二缸体部12之间的交界处位于上止点13与下止点14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处。由于发动机缸内压力从上止点13至下止点14之间中点处至上止点13的区间内(也即在曲轴转角为±90°的区间内),从上止点13至下止点14之间的中点处至下止点14的区间内,发动机缸体内的气压急剧减小,因此上述的布设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活塞20的漏气量,同时保证活塞20运行的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活塞20运动的平稳,第一缸体部11与第二缸体部12之间圆滑过渡,如以半径为R的圆弧进行过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缸体部11为圆锥的一部分,并且该圆锥的锥角的大小与活塞环开口的间隙的大小呈正相关。在不同的发动机缸体中,若活塞环端面开口间隙尺寸越大,则第一缸体部的锥角就越大,也即第一缸体部内径的变化率越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缸体,只需要利用对缸孔内孔径的改变,减少活塞20在气缸内运动时的漏气量。利用活塞环上下运动中减小漏气通道面积,无需更改其他安装工艺,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可以大大降低活塞20漏气量,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缸体。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发动机还包括活塞20,该活塞20上设置有多个密封圈21,相邻的两个密封圈21之间形成有容积室22。如图2所示,该密封圈21的直径与发动机缸体的内径相同,当发动机缸体的内径减小时,密封圈21的直径也随着被压缩。也即,当活塞20运动至上止点时,密封圈21的直径较小,当活塞20运动之下止点时,密封圈21的直径较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