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6492发布日期:2021-06-11 19:1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属于柴油车后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出的欧六排放标准针对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目前为了能够满足排放要求,后处理多采用doc+dpf+scr结构,后处理对于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满足温度要求同时避免后处理表面温度过高,常规操作是在筒体表面包一层隔热罩,隔热罩里塞隔热棉作保温隔热处理。目前筒体表面的隔热罩多是通过焊接方式与筒体连接,这种方式需要投制工装且加工成本高,并且存在工序繁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可有效的实现了隔热罩的无焊固定的目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通过抱箍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两侧设有筒体翻边,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侧的筒体翻边之间夹设密封垫片,密封垫片由垫片支撑筒体所支撑,所述垫片支撑筒体与第一筒体或第二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上分别设置隔热罩组件,所述隔热罩组件包括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周向两侧连接处分别设有u型翻边,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u型翻边的方向相反,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通过u型翻边咬合连接;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轴向两侧设有翘边,内侧的翘边紧贴所对应的筒体翻边,并通过抱箍压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翘边的角度为120°,高度为1.0-2.0mm。

进一步地,所述抱箍的压边的截面呈拱桥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分别设置载体,载体和第一筒体、载体和第二筒体之间设置减震垫。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罩组件与第一筒体、隔热罩组件与第二筒体之间设置隔热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筒体隔热罩通过焊接与筒体连接,需要投制工装且加工成本高,工序繁多等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翻边咬合机构的隔热罩结构,隔热罩两侧分别采用120翻边,配合斜边为120的翻边筒体抱箍固定,抱箍在连接筒体的同时达到固定隔热罩的目的。有效的实现了隔热罩的无焊固定的目的。

2.无需焊接、拆卸方便、降低成本。

3.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实现无需焊接固定隔热罩,避免了机器人焊接带来的工装投入和隔热罩焊接带来的焊接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上隔热罩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上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隔热罩翘边与筒体翻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隔热罩翘边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u型翻边咬合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隔热罩组件、4-密封垫片、5-垫片支撑筒体、6-u型翻边、7-翘边、8-筒体翻边、9-载体、10-减震垫、11-隔热棉、12-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通过抱箍12连接,所述第一筒体1的两侧设有筒体翻边8,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内侧的筒体翻边8之间夹设密封垫片4,密封垫片4由垫片支撑筒体5所支撑,所述垫片支撑筒体5与第一筒体1或第二筒体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上分别设置隔热罩组件3,所述隔热罩组件3包括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周向两侧连接处分别设有u型翻边6,如图8所示,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u型翻边6的方向相反,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通过u型翻边6咬合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轴向两侧设有翘边7,如图6所示,内侧的翘边7紧贴所对应的筒体翻边8,并通过抱箍12压紧固定。

如图7所示,所述翘边的角度为120°,高度为1.0-2.0mm。

所述抱箍12的压边的截面呈拱桥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内分别设置载体9,载体9和筒体之间设置减震垫10。

所述隔热罩组件3与筒体之间设置隔热棉11。

安装过程:先将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套在第一筒体1上,两隔热罩内外u型翻边6对插扣紧,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筒体2也是相同操作,形成圆筒型隔热罩。此时隔热罩组件3轴向两侧的翘边7挨着筒体翻边8。随后安装抱箍12并收紧,在抱箍12收紧过程中,抱箍12收缩其几字型压边会压紧隔热罩轴向两侧的翘边7。当抱箍12完全收紧后,两侧的隔热罩组件3也被压紧固定,同时隔热罩轴向两侧的翘边7也会避免隔热罩的轴向窜动。通过这种结构最终实现隔热罩的无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实现隔热罩的无焊接固定,无需复杂工装安装固定,同时减少隔热罩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通过抱箍(12)连接,所述第一筒体(1)的两侧设有筒体翻边(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内侧的筒体翻边(8)之间夹设密封垫片(4),密封垫片(4)由垫片支撑筒体(5)所支撑,所述垫片支撑筒体(5)与第一筒体(1)或第二筒体(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上分别设置隔热罩组件(3),所述隔热罩组件(3)包括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周向两侧连接处分别设有u型翻边(6),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u型翻边(6)的方向相反,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通过u型翻边(6)咬合连接;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轴向两侧设有翘边(7),内侧的翘边(7)紧贴所对应的筒体翻边(8),并通过抱箍(12)压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边的角度为120°,高度为1.0-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12)的压边的截面呈拱桥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内分别设置载体(9),载体(9)和第一筒体(1)、载体(9)和第二筒体(2)之间设置减震垫(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组件(3)与第一筒体(1)、隔热罩组件(3)与第二筒体(2)之间设置隔热棉(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后处理无需焊接的隔热罩结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通过抱箍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两侧设有筒体翻边,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侧的筒体翻边之间夹设密封垫片,密封垫片由垫片支撑筒体所支撑,所述垫片支撑筒体与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上分别设置隔热罩组件,所述隔热罩组件包括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周向两侧连接处分别设有U型翻边,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通过U型翻边咬合连接;所述上隔热罩和下隔热罩的轴向两侧设有翘边,内侧的翘边紧贴所对应的筒体翻边,并通过抱箍压紧固定。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实现了隔热罩的无焊固定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星;胡忠斌;吴华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30
技术公布日:2021.06.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