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净化消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784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尾气净化消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净化消声装置,它适用于对汽车排气管排出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处理和减少噪声。
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的汽车尾气净化消声装置,其结构大体上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采用薄铁板制成圆筒形状的外壳,另一部分是在外壳内装有若干块圆柱形状的陶瓷蜂窝型催化剂。这种结构的净化装置不仅排气阻力大、增大油耗、降低发动机功率,而且其蜂窝孔易受烟尘的堵塞,特别是安装在外壳内位于进气管一侧的第一块催化剂易烧结,使该净化装置失效。采用圆柱形状的蜂窝型催化剂也易因车体的颠簸而破碎,以此影响净化效果。此外这种结构的净化装置由于没有冷却装置,因而在排气管口往往会发生喷火现象,这是因为安装在外壳内的催化剂其作用是对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进行二次强化燃烧,以此达到净化汽车尾气的目的,而二次燃烧的温度一般达550℃~650℃,甚至更高,因此在这种温度过高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喷火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净化效果好、安全可靠的汽车尾气净化消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呈扁长方体外套和内套组成的箱体和倾斜安装在该箱体内由上、下孔板和两个堵板组成的可充填颗粒状催化剂的支承器,进气管与排气管分别安装在箱体的两端,且进气管和排气管的中心线均与箱体中心线同心。在箱体的后端安装有冷风管,排气管内的尾部安装有由带筛网的扇形帽和带筛网的圆管组成的消声装置,汽车排出的尾气经本净化消声装置的进气管送入装有催化剂的支承器,通过催化剂的催化燃烧将有害气体CO、CH给予净化,通过冷却管送入冷风将排出的气体进行第一次冷却,降低经催化燃烧排出的气体温度,防止喷火现象发生,安装在排气管尾部的消声装置起二次冷却和降低排气造成的噪声。
由于装有颗粒状催化剂的支承器倾斜组装在箱体内,进气管和排气管中心线与箱体中心线同心,因而气流均匀,排气阻力小、油耗和动力损失减少,净化效果好。支承器上位于进气管一侧的堵板可将汽车尾气中喷射的汽油和机油阻挡住,防止汽油和机油喷在支承器上孔板上将孔堵死,而使本净化装置失效。设在箱体后端的冷风管及设在排气管尾部的消声装置可将经催化燃烧后的排气温度降低,避免排气管发生喷火现象,因而安全可靠且噪声较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A-A剖面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它包括由外套4和内套5组成的箱体,外套4和内套5均呈扁长方体,内套5的两端焊接在外套4的内壁上,内套与外套中间设有间隙,在箱体两个端盖2和12上分别组装有进气管1和排气管13,并且进气管1和排气管13的中心线与外套4和内套5的中心线同心,在箱体内倾斜组装有由上、下孔板7、6和两个堵板3、10组成的支承器,该支承器上部设有加料口9,支承器内充填有颗粒状催化剂8,颗粒的直径一般在φ5毫米~φ7毫米之间,在箱体内的后端安装有冷风管11,排气管13的尾部装有由带筛网的扇形帽和带筛网的圆管组成的消声装置14。安装时首先通过加料口9向支承器内填满颗粒状催化剂8,然后将进气管1插到汽车发动机排气管上,用固定架15、16、17将本净化消声装置水平横向与车身固定,发动机排出的气体经进气管1送入支承器内,在支架器内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有害气体CO、HC净化,通过冷风管11将经催化燃烧的气体进行冷却,降低气体温度,最后通过排气管13及消声装置14排出,排出的气体净化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尾气净化消声装置,它包括由呈扁长方体外套和内套组成的箱体及倾斜安装在该箱体内由上、下孔板和两个堵板组成的可充填颗粒状催化剂的支承器,进气管和排气管分别安装在箱体的两端,其特征在于进气管和排气管的中心线均与箱体中心线同心,在箱体内的后端安装有冷风管,排气管内的尾部安装有由带筛网的扇形帽和带筛网的圆管组成的消声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净化消声装置。它适用于对汽车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有害气体进行净化,该装置包括由呈扁长方体外套和内套组成的箱体及倾斜安装在该箱体内可充填颗粒状催化剂的支承器,在箱体的两端分别装有进气管和排气管,箱体内的后端安装有冷风管,排气管内的尾部装有消声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净化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的特点,其净化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文档编号F01N3/20GK2044645SQ8921017
公开日1989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28日
发明者刘士邦, 陶仁贵, 马国忠 申请人:沈阳市新兴汽车尾气净化器材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