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865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为各类发电机组、蒸汽机车、农用小型动力装置、轻纺、化工、食品工业、矿业采掘、机械加工、热电联产以及利用锅炉高热阶段作功、余热取暖的系统和地热发电等提供动力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
在中国专利CN1033675A中公开了申请号为88106992.2的一种高效旋转式蒸气发动机。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本上无故障,具有以防止工作流体从机壳中泄漏的旋转密封件的高效外部燃烧旋转式发动机,该机有最少数量的运动部件,这些运动部件的运动是通过工作流体而不是由机构进行的。该旋转式蒸汽发动机的构成是包括具有两个环形空腔腔室的机壳,各腔室内有一个活塞组件,活塞组件由一个公共轴支承并相隔90度定位,活塞的工作面偏转180度,转子轴有一段是连同其一端部空心的,空心段一端将压力流体经活塞内的通道从外部汽源输送到环腔的圆周面上的流体液槽,环形腔的附近通道与机壳提供压力流体以便在各腔室的活塞转到特定位置时使梭动阀动作。各腔室包含用于排放废工作流体的侧壁通孔,在相邻通孔间竖直设置屏网使凝结物靠重力直接导入收集池。其不足之处是1、活塞顶端通道的进气量较小,且只有在与液槽对齐,通道液槽与活塞工作面及梭动阀构成一个密闭腔室时,方能进气对外作功。当活塞组件中的一个活塞顶端通道包容在液槽内,而其凸起端部又刚好封闭液槽向活塞工作面进气的通道时,活塞处于不作功的死点状态,须由活塞组件中的另一个处于工作状态的活塞推动,方能迫使前一活塞离开死点,交替产生间隙性的脉冲动作,使得输出动力较不稳定。另外,上述这种结构也大大地降低了活塞对外作功的能量。
2、工作流体不是直接作用于活塞工作面,而是经液槽的导向、密闭作用,才能作用于活塞工作面,无形中增加了其动能与热能的损失。
3、由于受工作流体从一端输入,动力从另一端输出的结构限制,使该发动机不可移动,不可逆转,从而缩小了使用范围。
4、由于活塞组件无密封结构,高速转动时,其配合间隙较大,有泄露工作流体介质的损失。
5、机壳整体性差,结构笨重,造成材料浪费,成本提高。
6、根据附图所示,其活塞组件两外侧壁及顶部,转子轴与各部件接触部分的摩擦面积较大,从而损耗了部分作功的能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把动力输出装置套装在转轴的端部,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转轴的中端套装有圆柱盘,与圆柱盘一体并延伸出其外径的是活塞,转轴的两端与圆柱盘的两侧壁端分别套装轴承,圆柱盘一侧或两侧壁端的轴承外侧装有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活塞工作面前、后部位下方的附近位置,分别开有流体进出口通道,流体进出口依次接通活塞内的数条通道、中空转轴内的数条通道、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内的通道和机壳的流体进出口。或者,机壳上的流体进出口依次接通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与实心转轴所形成的空腔与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联通的副环通道,缸体侧边的流体进出口。缸体一侧或两侧的阀壳内壁装有滑动阀总成,它具有与机壳缸体部位整体相贯的阀壳,阀壳内套装有阀块、与其固连一体的阀杆,阀杆所连接的往复传动机构,转轴与滑动阀总成之间套装有通心圆筒盖,滑动阀阀块的底部是通心圆筒盖的外径,通心圆筒盖内的两端部所套装在转轴上的轴承之间套装有流体交换传动环或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机壳流体进出口与该流体交换传动环相通。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外径和机壳内壁之间,流体交换传动环外径和通心圆筒盖内径之间装有衬套。机壳流体进口处衬套的径向一侧设有导流槽。圆柱盘的侧边通过紧固件联有圆环。机壳的形状与内部整体结构相匹配,机壳的端部装有端盖及密封圈。机壳表面装有机座。
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其两端封闭。转轴内具有数条各不相通的流体进出口通道,各通道分别接通转轴上的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的通道和流体交换传动环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由顶部的工作端面,中段开有的流体进出口通道的活塞座,底端套在转轴上的套环或半套环组成。活塞镶套在经圆柱盘的圆心开出的方形槽内,活塞顶部的前、后工作面延伸出圆柱盘的外径,与缸体内壁相匹配。轴向截面为马蹄形缸体的活塞顶部套装有马蹄形膨涨圈。圆柱盘的两侧外径附近沟槽内装有密封圈及弹簧片,密封圈接口为轴向“
”形或“
”形。活塞顶部的工作面与缸体的轴向截面形状是马蹄形或者矩形,马蹄形活塞俯视为棱形或者矩形。活塞若为一个,相对其工作端面的另一端的圆柱盘上开有动平衡槽;活塞若为两个,彼此呈180度定位;活塞若为三个,彼此相隔120度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滑动阀,可在其阀块的外表面套装有C型密封膨涨圈,C型密封膨涨圈的顶端径向弧度大于缸体弧度。滑动阀阀块尾端运动的极限位置处的阀壳上开有通孔。滑动阀阀块与缸体滑动接触的通道口两侧,装有密封卡和弹簧片,滑动阀的阀杆固连往复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往复传动机构,具有转轴端部通过键连接定位的端面凸轮或者沟槽凸轮;套装在阀杆尾端并沿阀杆轴向位移的滚轮装置;滚轮装置中的滚轮卡在端面凸轮的槽内;套在阀杆上,由滚轮装置和间隔阀块与阀杆的端壁定位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往复传动机构,还可以具有如下结构流体交换传动环或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与其左右两个副环及流体排放环整体相连,其两端沟槽内装有密封膨涨圈,接口为径向“
”形或“
”形。流体交换传动环与其左右两个副环及流体排放环共同通过过盈配合或者键连接套装在转轴上。流体交换传动环主环槽呈360度,其左右壁各有一个或数个互不相通的错位通孔。副环环槽的左右壁上各开有一个或数个通孔,与该通孔不相通的流体排放孔。流体交换传动环的错位通孔一部分(或者一端)与左副环通孔连通(实际上为一个通孔),另一部分(或者另一端)与右副环通孔连通(实际上为一个通孔)。通心圆筒盖的轴向圆周外壁和滑动阀壳体、滑动阀阀块尾部的端壁、柱塞之间以及通心圆筒盖的轴向圆周外壁和滑动阀壳体、定位套或端壁、柱塞之间分别构成柱塞前、后各不相通的两个封闭空腔。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的中空部位与实心转轴之间形成封闭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或者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具有半圆形环槽、弧面阀段、两端沟槽内装有密封膨涨圈,密封膨涨圈的接口是径向“
”形或“
”形。弧面阀段的取值范围(或者长度)与滑动阀在缸体内的进出时间相吻合,弧面阀段的后端具有一个或者数个楔形(或者水滴形)的凹洞,弧面阀段凹洞的下侧边有一通孔,与流体交换传动环主环槽相通,弧面阀段的前端垂直面下方是与转轴内通道相通的流体进口,弧面阀段的前端垂直面上具有凹坑。实心转轴与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套装接触的部位形成一个空腔。机壳流体进出口与套装在实心转轴上的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的空腔、副环通道、滑动阀阀块前、后方附近的缸体部位的流体进出口构成一个流体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内循环流体可以是油、水介质形成的液压传动,也可以是高压蒸汽、压缩气体介质等所形成的气压传动。道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盘两侧端的轴承可以是滑动轴承,它由轨道环槽边缘各呈45度角的斜面组合成90度角及其该斜面下组成方形沟槽的两个内圈或者外圈分左右两边嵌在中端有90度角凸起的内圈或者外圈所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可由空心圆柱体或者阶梯状的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端部圆周的外侧表面固装(或铸为一体的)流体进出口,相对流体进出口呈90度或者180度的另一侧表面有滑动阀壳体与缸体整体相贯,滑动阀壳体可以是马蹄形。缸体轴向截面可以是马蹄形,也可以是矩形环状等结构组成的空心连铸壳体。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提供直接作用于活塞工作面的非脉冲的具有连续工作压力、输出动力稳定的节能发动机装置。
2、机体无泄露、密封性能好。
3、摩擦系数小,其整体工作结构基本上是线形摩擦的。
4、由于转轴具有中空的全封闭结构,可便于转轴两端同时输出动力。
5、活塞旋转工作角度大,因而避免了一些无用功的损耗。
6、机构简单,结构紧凑,整体性好。
7、中空转轴及其端部固连的动力输出装置既可正转,亦可反转,扩大了动力对外输出的适用范围。
8、该发动机不但可制成大、中型机型(或者结构),亦可制成具备同样功能的,体积较小的机型(或者结构)。
9、可任意加大缸体和转轴之间的半径以提高输出功率,因而该发动机的扭矩要比其它类型的发动机大得多。
10、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在进气过程旋转起步的开始就起到了活塞旋转作功,控制流体的节止和变轨输导到预定轨道的作用,因而使整体机构在旋转作功的动作过程中没有死点出现。补充了滑动阀躲开活塞不作功的旋转角时的空白。
11、该发动机的整体结构是可移动的,因而工作范围很宽。
12、既可使用常规能源,亦可使用非常规的新能源。
13、该发动机的节能效果显著,在同等条件下,远比其它类型的发动机节约能源,因而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具有马蹄形双活塞组件,由液压传动控制滑动阀运动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的全剖视图。
图2是具有马蹄形单活塞由液压传动控制滑动阀运动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的全剖视图。
图3是流体交换传动环、副环与排放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流体交换传动环左副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流体交换传动环主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流体交换传动环右副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双活塞结构的流体交换传动环左副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双活塞结构的流体交换传动环主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双活塞结构的流体交换传动环右副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具有矩形双活塞组件和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实心转轴和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利用地热资源转换成蒸汽发电所需动力用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的全剖视图。
图11是圆柱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圆柱盘与中空转轴的剖面位置图。
图13是马蹄形缸体与通心圆筒盖的装配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圆柱盘与活塞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单活塞的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双活塞的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具有副环的单活塞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三活塞的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滑动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圆柱盘两侧的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22是马蹄形活塞膨涨圈和滑动阀阀块的膨涨圈的示意图。
图23是圆柱盘及密封圈、活塞与缸体,滑动阀与其密封卡等的相互位置关系及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具有马蹄形双活塞组件,由转轴上套装的端面凸轮以及其上的滚轮装置,回位弹簧等部件控制滑动阀运动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25是具有马蹄形单活塞组件,由转轴上套装的端面凸轮以及其上的滚轮装置,回位弹簧等部件控制滑动阀运动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的全剖视图。
图26、图27分别是具有矩形双活塞组件。由锅炉蒸汽带动活塞旋转,滑动阀运动的蒸汽外燃机车发动机的主视、俯视全剖视图。
图28是具有马蹄形双缸双活塞组成的并联连接方式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组的示意图。
图29是具有矩形双缸单活塞组成的串联连接方式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组的示意图。
图30是具有方形双活塞组件,由液压或汽压传动带动活塞旋转,滑动阀运动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的全剖视图。
图31是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的排放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排放环的全剖视图。
图33是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左副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主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右副环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
图11、
图12、
图13、
图15、
图16、图20、图21、图22、图23和图3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发动机具有套装在转轴1端部的动力输出装置12,例如联轴器、皮带轮等。转轴1的两端封闭,其内具有数条各不相通的流体进出口通道7.1,各通道7.1分别接通套装在转轴1上的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通道7.2和流体交换传动环的通道7.8。与圆柱盘一体并延伸出其外径的是活塞3,活塞3由顶部的工作端面3.1,马蹄形活塞顶端沟槽内套装的马蹄形膨涨圈,中段开有流体进出口通道7.6的活塞座3.2,底端套在转轴1上的套环或半套环3.3组成。活塞3镶套在经圆柱盘2的园心开出的方形槽内。圆柱盘2的侧边通过镙钉2.2紧固园环2.1。圆柱盘2的两侧外径附近沟槽2.6内装有密封圈2.3及弹簧片2.4,密封圈2.3接口为轴向“
”形或“
”形。活塞3顶部的工作面3.1与缸体10.1的轴向截面形状是相匹配的马蹄形,俯视则为棱形或者矩形(见
图1、图2、图23);轴向截面形状若为矩形,则是
图14的结构。活塞3为一个,相对其工作端面3.1的另一端的圆柱盘2上开有动平衡槽2.1(见图2)。活塞3为两个,彼此呈180度定位(见
图1、
图12和
图14、图30)。转轴1的两端与圆柱盘2的两侧壁端分别套装滑动轴承5、6,它由轨道环槽5.1边缘各呈45度角的斜面5.2组合成90度角及其该斜面5.2下组成方形沟槽的两个内圈5.3或者外圈5.4分左右两边嵌在中端有90度角凸起的内圈5.3或者外圈5.4所构成,圆柱盘2一侧或两侧壁端的滑动轴承5外侧装有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它具有半圆形环槽4.4,弧面阀段4.3,两端沟槽4.5内装有密封膨涨圈4.6,密封膨涨圈4.6的接口是径向“
”形或“
”形,弧面阀段4.3取值范围(或者长度)与滑动阀8在缸体10.1内的进出时间相吻合,弧面阀段4.3的后端具有一至二个楔形(或水滴形)的凹洞4.1,(见
图15、
图16)
图16是
图1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2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弧面阀段4.3的前端垂直面下方是与转轴1内通道7.1相通的流体进口7.2,弧面阀段4.3的前端垂直面上具有凹坑4.2。活塞工作面3.1前、后部位下方,分别开有流体进出口7,流体进出口7依次连通活塞3内的数条通道7.6、中空转轴1内的数条通道7.1、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内的通道7.2和机壳10的流体进出口7.3。缸体10.1一侧的阀壳10.2内壁装有滑动阀总成8,它具有与机壳缸体10.1部位整体相贯的阀壳10.2,阀壳10.2内套装有阀块8.1,阀块8.1的外表面套装有C型密封膨涨圈8.3(图22),其顶端径向弧度大于缸体10.1弧度,在阀块8.1尾端运动的极限位置处的阀壳10.2上开有通孔8.4,阀块8.1与缸体10.1滑动接触的通道口两侧,装有密封卡8.5和弹簧片8.6,与阀块8.1固连的是阀杆8.2,阀杆8.2所连接的往复传动机构9,具有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与其左右的两个副环14.1、14.2及流体排放环14.4整体相连,其两端沟槽内装有密封膨涨圈14.3,接口为径向“
”形或“
”形(见图3),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与其左右两个副环14.1、14.2及流体排放环14.4共同通过过盈配合或者键连接套装在通心圆筒盖13的两端所套装在转轴1上的滑动轴承5、6之间的转轴1上,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主环槽呈360度,其左右壁各有一至二个错位通孔14.5,副环14.1、14.2的左右壁上各开有一至二个通孔14.6、14.7,与通孔14.6、14.7不连通的流体排放孔14.8、14.9。流体交换传动环14的错位通孔14.5,一部分(或者一端)与左副环通孔14.6连通(实际上为一个通孔),另一部分(或者另一端)与右副环通孔14.7连通(实际上为一个通孔),转轴1与滑动阀总成8之间套装有通心圆筒盖13,滑动阀阀块8.1的底部是通心圆筒盖13的外径,通心圆筒盖13的轴向圆周外壁和滑动阀壳体10.2,滑动阀阀块8.1尾端的端壁9.5,以及阀壳右端的壳壁或机壳端盖11(或通心圆筒盖尾盖)等之间由柱塞9.7间隔成左右各不相通的两个封闭空腔9.8、9.9,机壳流体进出口7.9、7.10与流体交换传动环14相通。通心圆筒盖13内的两端所套装在转轴1上的滑动轴承5、6之间套装有流体交换传动环14,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外径和机壳10内壁之间,流体交换传动环14外径和通心圆筒盖13内径之间装有衬套15。机壳流体进出口处7.3衬套的径向一侧设有导流槽4.7,机壳10的形状与内部整体结构相匹配,它由空心圆柱体及其端部圆周的外表面固装(或铸为一体)的流体进出口7.3、相对流体进出口7.3呈90度或180度的另外侧表面有一至二个滑动阀壳体10.2与缸体10.1整体相贯,滑动阀壳体10.2的形状是马蹄形,缸体10.1轴向截面是马蹄形(见
图1、图2),或缸体10.1的轴向截面呈矩形(见图30)环状等结构组成的连铸壳体。机壳10的端部装有端盖11及密封圈,机壳10外圆周表面固装有机座16,该发动机内部循环的流体是油液。
该发动机运转过程如下高压油液经机壳10的流体进出口7.3进入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内弧面阀段4.3后的一个至二个楔形或水滴形凹洞4.1(见图2、
图15和
图1、图30、
图16)并推动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旋转,其弧面阀段4.3旋转移开机壳流体进出口7.3,(活塞3同步旋转离开缸体滑动阀通道口),油液经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进口及内通道7.2,进入转轴1内两端封闭,中间开出的两条各不相通的流体进出口通道7.1,再分别进入活塞3内的流体进出口通道7.6,经活塞工作面3.1后面的流体进出口7进入活塞工作端面后面的缸体10.1腔内。同时另一条通道的高压油液从机壳10上的流体进出口7.9进入流体交换传动环14,经错位通孔14.5进入右副环的通孔14.7,再进入柱塞9.7的右腔9.9,把滑动阀总成8推进缸体10.1的位置,活塞3的后工作面3.1与滑动阀阀块8.1之间形成密闭空腔,高压油液推动活塞旋转作功。与此同时,左副环排放孔14.8与滑动阀左腔9.8接通,左腔内油液经左副环排放孔14.8及排放环通孔7.8,机壳流体进出口7.10排出。随着转轴1的旋转,油液经主环14通向左副环通孔14.6进入柱塞9.7左腔9.8,把滑动阀总成8推离缸体10.1的位置,柱塞9.7右腔9.9内的油液经右副环排放孔14.9,及排放环通孔7.8和机壳10上的流体进出口7.10排出,完成一次循环,如此交替进行下去。还可使用另一种结构,省略机壳10上的流体进出口7.9。液流直接从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凹洞4.3内侧壁通孔4.8进入流体交换传动环的主环14(图2),其余的流转过程同前一样。对于图2和图30,将上述所有的油液反向流动,既可获得逆转。
图24、图25、
图11、
图12、
图13、
图15、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发动机具有套装在转轴1端部的动力输出装置12,例如皮带轮、联轴器等。转轴的两端封闭,转轴1内具有数条各不相通的流体进出口通道7.1,各通道7.1分别接通套装在转轴1上的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通道7.2和机壳10.3上的流体进出口7.3。与圆柱盘2一体并延伸出其外径的是活塞3,活塞3由顶部的工作端面3.1,活塞顶端沟槽内套装有马蹄形膨涨圈,中段开有的流体进出口通道7.6的活塞座3.2,底端套在转轴1上的套环或半套环3.3组成。活塞3镶套在经圆柱盘2的圆心开出的方形槽内。圆柱盘2的侧边通过镙钉2.2紧固圆环2.1,圆柱盘2的两侧外径附近沟槽2.6内装有密封圈2.3及弹簧片2.4,密封圈2.3接口为轴向“
”形或“
”形。活塞3顶部的工作面3.1与缸体10.1的轴向截面形状是相匹配的马蹄形,俯视则为棱形或者矩形(见图22、图23)。活塞3为一个,相对其工作端面3.1的另一端的圆柱盘2上开有动平衡槽2.5(见图25)。活塞3为两个,彼此呈180度定位(见图24),转轴1的两端与圆柱盘2的两侧壁端分别套装有滚动轴承5和滑动轴承6,它由轨道环槽5.1边缘各呈45度角的斜面5.2组合成90度角及其该斜面5.2下组成方形沟槽的两个内圈5.3或者外圈5.4分左右两边嵌在中端有90度角凸起的内圈5.3或者外圈5.4所构成。圆柱盘2两侧壁端的滑动轴承5外侧装有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它具有半圆形环槽4.4,弧面阀段4.3,两端沟槽4.5内装有密封膨涨圈4.6,密封膨涨圈4.6的接口是径向“
”形,弧面阀段4.3的取值范围(或者弧度)与滑动阀8在缸体10.1内的进出时间相吻合,弧面阀段4.3的后端具有一至二个楔形(或者水滴形)的凹洞4.1(见
图15和
图16),其中
图16是图24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25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弧面阀段4.3的前端垂直面下方是转轴1内通道7.1相通的流体进口7.2,弧面阀段4.3的前端垂直面上具有凹坑4.2。活塞工作面3.1前、后部位下方,分别开有流体进出口7,流体进出口7依次连通活塞3内的数条通道7.6、中空转轴1内的数条通道7.1、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内的通道7.2和机壳10.3的流体进出口7.3。缸体10.1一侧的阀壳10.2内壁装有滑动阀总成8,它具有与机壳缸体10.1部位整体相贯的阀壳10.2,阀壳10.2内套装有阀块8.1,阀壳8.1的外表面套装有C型密封膨涨圈8.3,其顶端径向弧度大于缸体10.1弧度,在阀块8.1尾部运动的极限位置处的阀壳10.2上开有通孔8.4,阀块8.1与缸体10.1滑动接触的通道口两侧,装有密封卡8.5和弹簧片8.6,与阀块8.1固连的是阀杆8.2,阀杆8.2所连接的往复传动机构9,具有转轴1端部通过键连接定位的端面凸轮或者沟槽凸轮9.1,套装在阀杆8.2尾端并沿阀杆8.2轴向位移的滚轮装置9.2,滚轮装置9.2中的滚轮9.3卡在端面凸轮9.1的槽内。套装在阀杆8.2上,由滚轮装置9.2和间隔阀块8.1与阀杆8.2的端壁9.5定位的弹簧9.4。转轴1与滑动阀总成8之间套装有通心圆筒盖13,滑动阀阀块8.1的底部是通心圆筒盖13的外径,通心圆筒盖13内的两端所套装在转轴1上的滑动轴承5与滚动轴承6之间套装有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外径和机壳10内壁之间,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外径和通心圆筒盖13内径之间装有衬套15。机壳流体进出口处7.3衬套的径向一侧设有导流槽4.7、机壳10的形状与内部整体结构相匹配,它由空心圆柱体10.3及其端部圆周的外侧表面固装(或铸为一体的)流体进出口7.3,相对流体进出口7.3呈180度的另外侧表面有滑动阀壳体10.2与缸体10.1整体相贯,滑动阀壳体10.2的形状是马蹄形,缸体10.1轴向截面是马蹄形环状等结构组成的连铸壳体,机壳10的端部装有端盖11及密封圈,机壳10外圆周表面固装有机座16,该发动机内部循环的流体是压缩气体。
该发动机的运转过程如下压缩气体经机壳10的流体进出口7.3进入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内弧面阀段4.3后端的一至二个楔形(或水滴形)凹洞4.1(见图25、
图15和图24、
图16),并推动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旋转,弧面阀段移开机壳流体进出口7.3,活塞3同步旋转,压缩气体经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进口及内通道7.2,进入转轴1内两端封闭中间开出的两条各不相通的流体进出口通道7.1,和活塞3内的流体进出口通道7.6,经活塞工作面3.1后面的流体进出口7进入活塞工作端面3.1后面的缸体10.1内。同时,随着转轴1的旋转,转轴1端部通过键连接定位的端面凸轮9.1的槽内接触的套装在阀杆尾端的滚轮装置9.2,推动滑动阀总成8轴向位移到缸体10.1部位,活塞与滑动阀阀块形成密封空腔,压缩气体推动活塞旋转作功,带动转轴1及动力输出装置旋转。随着端面凸轮的旋转,由滚轮装置9.2和间隔阀块8.1与阀杆8.2的端壁9.5定位的回位弹簧9.4,将滑动阀及滚轮装置推向端面凸轮槽内起始的位置,如此交替循环下去。
图10、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
图14、
图19、图20和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发动机具有套装在转轴1端部的动力输出装置12,例如皮带轮、联轴器等。转轴1是实心的,其中端套装有圆柱盘2,与圆柱盘2一体并延伸出其外径的是活塞3。活塞3顶部的工作端面3.1与缸体10.1内壁相匹配,圆柱盘一侧通过镙钉紧固圆环2.1,另一侧镙钉紧固在轴肩上。圆柱盘2的两侧外径附近沟槽内装有密封圈2.3及弹簧片2.4,密封圈2.3接口为轴向“
”形或“
”形。活塞顶端的工作面3.1与缸体10.1的轴向截面形状是相匹配的矩形。活塞3为两个,彼此呈180度定位,活塞3若为三个,彼此呈120度定位(图中未示出)。转轴1的两端与圆柱盘2的两侧壁端分别套装有滑动轴承5、6,它由轨道环槽5.1边缘各呈45度角的斜面5.2组合成90度角及其该斜面5.2下组成方形沟槽的两个内圈5.3或者外圈5.4分左右两边嵌在中端有90度角凸起的内圈5.3或者外圈5.4所构成。圆柱盘2一侧壁端的滑动轴承5外侧装有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具有半圆形环槽4.4,弧面阀段4.3,两端沟槽4.5内装有密封膨涨圈4.6,密封膨涨圈4.6的接口是径向“
”或“
”形,弧面阀段4.3的取值范围(或者长度)与滑动阀8在缸体10.1内进出的时间相吻合,弧面阀段4.3的后端具有两至三个楔形(或水滴形)的凹洞4.1(
图16、
图18)。弧面阀段4.3的前端垂直面上具有凹坑4.2,转轴1与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套装接触的部位形成一个空腔7.5(
图10)。机壳10上的流体进出口7.3与套装在实心转轴1上的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空腔7.5、副环通道、滑动阀阀块8.1前、后方附近的缸体10.1部位开出的流体进出口7.4构成一个蒸汽通路。缸体10.1一侧阀壳10.2内壁装有滑动阀总成8,它具有与机壳缸体10.1部位整体相贯的阀壳10.2,阀壳10.2内套装有阀块8.1,其顶端径向弧度大于缸体10.1弧度。在阀块8.1尾端运动的极限位置处的阀壳10.2上开有通孔8.4,阀块8.1与缸体10.1滑动接触的通道口两侧,装有密封卡8.5和弹簧片8.6,与阀块8.1固连的是阀杆8.2。阀杆8.2所连接的往复传动机构9,具有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与其左右两个副环14.1、14.2及流体排放环14.4整体相连,其两端沟槽内装有密封膨涨圈14.3,接口为径向“
”形或“
”形。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与其左右两个副环14.1、14.2及流体排放环14.4共同通过过盈配合套装在通心圆筒盖13内的两端部所套装在转轴1上的滑动轴承5、6之间的转轴1上,其中空部分与实心转轴之间形成封闭空腔7.5(
图10),并与机壳流体进出口7.9、7.10相通。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主环槽呈360度,其左右壁各有二至三个错位通孔14.5(见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副环14.1、14.2的左右壁上各开有二至三个通孔14.6、14.7,与通孔14.6、14.7不连通的流体排放孔14.8、14.9(三个通孔图中未示出彼此相隔120度)。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14的错位通孔14.5,一部分(或者一端)与左副环通孔14.6连通(实际上为一个通孔),另一部分(或者另一端)与右副环通孔14.7连通(实际为一个通孔)。转轴1与滑动阀总成8之间套装有通心圆筒盖13,滑动阀阀块8.1的底部是通心圆筒盖13的外径,通心圆筒盖13的轴向圆周外壁和滑动阀壳体10.2、滑动阀阀块8.1尾端的端壁9.5、柱塞9.7之间以及阀壳右端壳壁或端盖11等之间,由柱塞9.7间隔成左、右各不相通的两个封闭空腔9.8、9.9。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外径和机壳10内壁之间,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14外径和通心圆筒盖13内径之间装有衬套15。机壳流体进出口处7.3衬套的径向一侧设有导流槽4.7。机壳10的形状与内部整体结构相匹配,它由空心圆柱体10.3及其端部圆周的外表面固装(或铸为一体)的流体进出口7.3,相对流体进出口7.3相隔180度或120度的,另外侧表面有二至三个滑动阀壳体10.2与缸体10.1整体相贯,滑动阀壳体10.2的形状是马蹄形,缸体10.1轴向截面是矩形环状等结构组成的连铸壳体,机壳10的端部装有端盖11及密封圈,机壳10外圆周表面固装有机座16,该发动机内部循环的流体是蒸汽。
该发动机的运转过程如下利用地热异常区,就可以直接利用高于100℃的地下热水中的蒸汽来发电,也可以由100℃以下的地下热水或者热水减压扩容或加热低沸点的工作介质的办法取得蒸汽,推动该发动机运转,动力输出装置12直接套接有发电机组,利用蒸汽发电。建设地热电站并不复杂,它不需要锅炉车间燃料供给等装置。它的基本建设投资虽然大一些,但运转成本低廉,建设管理得当,经济上是合算的。下面详述用地热中的蒸汽发电的全部过程。蒸汽经机壳10的流体进口7.3进入二至三个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内的弧面阀段4.3后端的楔形(或水滴形)凹洞4.1(见
图10)并推动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旋转,弧面阀段旋转移开机壳进汽口7.3(活塞3同步旋转离开缸体滑动阀通道口),接通其空腔7.5,然后由其副环通道进入缸体10.1侧边的蒸汽进口通道7.4,再进入活塞3后缸体10.1空腔内,。活塞3前腔的废蒸汽随之由缸体10.1的另一侧蒸汽出口7.4′排出。与此同时,蒸汽从另一条通道经机壳上的蒸汽进口7.9进入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主环的错位通孔14.5及右副环通孔14.7,然后进入柱塞9.7的右腔9.9,将滑动阀总成8推入缸体10.1的位置,活塞3的后工作面3.1与滑动阀阀块8.1之间形成密封空腔,高压蒸汽推动活塞旋转作功。同时柱塞左腔9.8接通左副环排放孔14.8及排放环通孔7.8,机壳蒸汽出口7.10排出废蒸汽。随着转轴1旋转,蒸汽经主环错位通孔14.5通向左副环通孔14.6进入柱塞左腔9.8,将滑动阀总成8推离缸体10.1的位置,柱塞9.7右腔9.9内的蒸汽经右副环排放孔14.9及排放环通孔7.8排出机壳蒸汽出口7.10外。完成一次循环,如此交替进行下去。
图26、图27、图7、图8、图9、
图14、
图16、图20和图2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图26和图27分别是具有方形双活塞组件,由锅炉蒸汽推动活塞旋转,滑动阀运动的蒸汽外燃机车发动机的主视、俯视全剖视图。该发动机具有套装在转轴1左右端部对称排列的动力输出装置12、12′。转轴1的两端封闭,其内具有数条各不相通的蒸汽进出口通道7.1,各通道7.1分别接通转轴1上的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4′的通道7.2、7.2′和流体交换传动环14的通道7.8。与圆柱盘2一体并延伸出其外径的是活塞3、3′并与缸体10.1、10.1′内壁相匹配。活塞3、3′由对称排列的两组顶部工作端面3.1、3.1′,其前后下方附近的圆柱盘上开有的蒸汽流体进出口通道7.6、7.6′组成(见
图14),圆柱盘2、2′的侧边用镙钉2.2、2.2′和键紧固圆环2.1,另一侧用镙钉紧固在轴肩上。圆柱盘2、2′的两侧外径附近沟槽内装有密封圈2.3、2.3′及弹簧片2.4、2.4′,密封圈2.3、2.3′接口为轴向“
”形或“
”形,活塞顶部的工作面3.1、3.1′与缸体10.1、10.1′的轴向截面形状是矩形,活塞3、3′各为两个,彼此呈180度定位。活塞3与活塞3′彼此间又相错90度定位。转轴1的两端与圆柱盘2、2′的两侧壁端分别套装有滑动轴承5、5′、6、6′,它们均由轨道环槽5.1、5.1′边缘各呈45度角的斜面5.2、5.2′组合成90度角及其该斜面5.2、5.2′下方组成方形沟槽的两个内圈5.3、5.3′或者外圈5.4、5.4′分左右两边嵌在中端有90度角凸起的内圈5.3、5.3′或者外圈5.4、5.4′所构成。圆柱盘2、2′的两侧壁端的滑动轴承5、5′、6、6′外侧对称装有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4′。它具有半园形环槽4.4、4.4′,弧面阀段4.3、4.3′,两端沟槽4.5、4.5′内装有密封膨涨圈4.6、4.6′,密封膨涨圈4.6、4.6′的接口是径向“
”形或“
”形。弧面阀段4.3、4.3′的取值范围(或者长度)与滑动阀8、8′在缸体10.1、10.1′内的进出时间相吻合。弧面阀段4.3、4.3′的后端具有两个楔形(或水滴形)的凹洞4.1、4.1′。弧面阀段4.3、4.3′的前端垂直面下方是与转轴1内通道7.1相通的流体进口7.2,弧面阀段4.3、4.3′的前端垂直面上具有凹坑4.2、4.2′。活塞顶部工作面3.1、3.1′前、后部位下方的附近位置,分别开有蒸汽进出口7、7′,蒸汽进出口7、7′依次连通活塞3、3′内的两条通道7.6、7.6′,中空转轴1内的数条通道7.1,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4′内的通道7.2、7.2′和机壳10的蒸汽进出口7.3、7.3′,缸体10.1、10.1′侧的阀壳10.2内壁装有滑动阀总成8、8′,它具有与机壳缸体10.1部位整体相贯的阀壳10.2,阀壳10.2内套装有两对称排列的阀块8.1、8.1′,尾部运动的极限位置处的阀壳10.2上分别开有相互连通的通孔8.3、8.3′,滑动阀阀块8.1、8.1′与缸体10.1、10.1′滑动接触的通道口两侧,分别装有密封卡8.5、8.5′和弹簧片8.6、8.6′,滑动阀8的阀杆8.2与8.2′是一体的结构,在阀杆8.2与8.2′中间部位装有间隔柱塞,与阀壳10.2固连一体的端壁9.5、9.5′。阀杆8.2、8.2′连接往复传动机构9,往复传动机构9具有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与左右两个副环14.1、14.2及流体排放环14.4整体相连,其两端沟槽内装有密封膨涨圈14.3,接口为径向“
”形或“
”形。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与其左右两个副环14.1、14.2及流体排放环14.4共同通过过盈配合套装在转轴1上,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主环槽呈360度,其左右壁各有两个错位通孔14.5,副环14.1、14.2的左右壁上各开有两个通孔14.6、14.7,与通孔14.6、14.7不连通的流体排放孔14.8、14.9。流体交换传动环14的错位通孔14.5,一部分(或一端)与左副环通孔14.6连通(实际上为一个通孔),另一部分(或另一端)与右副环通孔14.7连通(实际上为一个通孔)。通心圆筒盖13的轴向圆周外壁和滑动阀壳体10.2,滑动阀阀块8.1、8.1′尾部的端壁9.5、9.5′,由柱塞9.7间隔成左右各不相通的两个封闭空腔9.8、9.9,转轴1与滑动阀总成8之间套装有通心圆筒盖13,滑动阀阀块8.1的底部是通心圆筒盖13的外径。通心圆筒盖13内的两端所套装在转轴1上的滑动轴承5、5′之间套装有流体交换传动环14和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4′。机壳流体进出口7.3、7.9、7.10分别与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4′和流体交换传动环14相通,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4′的外径和机壳10内壁之间,流体交换传动环14的外径和通心圆筒盖13内径之间装有衬套15,机壳流体进出口7.3衬套的径向一侧设有导流槽4.7、4.7′。机壳10的形状与内部整体结构相匹配,由空心圆柱体10.3及其端部圆周的外表面固装(或铸为一体的)流体进出口7.3,相对蒸汽进出口7.3呈90度的另外两侧表面有滑动阀壳10.2与缸体10.1整体相贯,滑动阀壳体10.2的形状是马蹄形,缸体10.1轴向截面是矩形环状等结构组成的连铸壳体。机壳10的端部装有端盖11及密封圈。机壳10外圆周表面固装有机座16,该发动机内部循环的流体是蒸汽。
该发动机的运转过程如下经机车内的锅炉产生的蒸汽从机壳10上的蒸汽进出口7.3、7.3′进入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4′内弧面阀段4.3、4.3′后端的两个楔形(或水滴形)凹洞4.1,开始推动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4′旋转,接通其轴心的进口。同时,活塞3、3′也随之同步旋转,蒸汽经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4′的进口及内通道7.2、7.2′,进入转轴1内两端封闭中间开出的两条各不相通的流体进出口通道7.1,再分别进入活塞3、3′内流体进出口通道7.6、7.6′,经活塞工作面3.1、3.1′前、后面流体进出口7、7′,再进入活塞工作面3.1、3.1′后面的缸体10.1、10.1′密封腔内,与此同时,另一条通道的蒸汽从机壳10上的流体进出口7.9进入流体交换传动环14,经主环14通向左副环14.1和14.6进入柱塞9.7右腔9.9,将滑动阀总成8推进缸体10.1的位置,同时滑动阀总成8′推离缸体10.1′的位置,柱塞9.7左腔内的蒸汽经左副环排气孔14.8及排气环通孔7.8,转轴1内通道7.1和机壳10上的流体进出口7.10排出,随着转轴1的转动,蒸汽经主环14进入左副环的通孔14.6,进入柱塞9.7的左腔9.8,把滑动阀总成8和8′推向与上述行程相反的方向。活塞3、3′的后工作端面3.1、3.1′与滑动阀阀块8.1、8.1′之间形成各自的密封空腔,蒸汽推动活塞3、3′作功,如此交替下去。该发动机内的所有蒸汽反向流动(或转向),即可获得逆转。
图29和图28分别是具有马蹄形双缸体双活塞组成的流体并联连接方式与具有方形双缸单活塞流体串联方式,由液压传动带动活塞旋转,滑动阀运动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由于它们可以套用上述的任何一种结构(第三个实施例除外),自身的循环路线在图29与图28中已经明示,此处省略。
权利要求1.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具有(1)套装在转轴1端部的动力输出装置1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2)转轴1的中端套装有圆柱盘2;(2.1)与圆柱盘2一体并延伸出其外径的是活塞3;(3)转轴1的两端与圆柱盘2的两侧壁端分别套装轴承5、6;(4)圆柱盘2一侧或两侧壁的轴承5外侧装有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或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5)活塞顶部工作面3.1前、后部位下方的附近位置,分别开有流体进出口通道7;(6)流体进出口7依次接通活塞3内的数条通道7.6、中空转轴1内的数条通道7.1、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内的通道7.2和机壳10的流体进出口7.3;(7)机壳10上开出的流体进出口7.3依次接通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与实心转轴1所形成的空腔7.5、与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联通的副环通道7.7、缸体10.1侧边的流体进出口7.4;(8)缸体10.1一侧或两侧的阀壳10.2内壁装有滑动阀总成8,它具有(8.1)与机壳缸体10.1部位整体相贯的阀壳10.2;(8.2)阀壳10.2内套装有阀块8.1,与其固连一体的是阀杆8.2,阀杆8.2所连接的往复传动机构9;(9)转轴1与滑动阀总成8之间套装有通心圆筒盖13;(9.1)滑动阀阀块8.1的底部是通心圆筒盖13的外径;(9.2)通心圆筒盖13内的两端部所套装在转轴1上的轴承5、6之间套装有流体交换传动环或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14;(9.3)机壳流体进出口7.9、7.10与流体交换传动环14相通;(9.4)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外径和机壳10内壁之间、流体交换传动环14外径和通心圆筒盖13内径之间装有衬套15;(9.5)机壳流体进口处7.3衬套的径向一侧设有导流槽4.7;(10)圆柱盘2的侧边通过紧固件2.2联有圆环2.1;(11)机壳10的形状与内部整体结构相匹配,机壳10的端部装有端盖11;(11.1)机壳10外圆周表面固装有机座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其特征是转轴1的两端封闭,转轴1内具有数条各不相通的流体进出口通道7.1,各通道7.1分别接通转轴1上的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通道7.2和流体交换传动环14的通道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3.1)活塞3由顶部的工作端面3.1、中段开有流体进出口通道7.6的活塞座3.2、底端套在转轴1上的套环或半套环3.3组成;(3.2)活塞3镶套在经圆柱盘2的圆心开出的方形槽内,或与圆柱盘整体相连;(3.2.1)活塞顶部的前、后工作面3.1延伸出圆柱盘2的外径,与缸体10.1内壁相匹配;(3.2.2)轴向截面为马蹄形缸体的活塞顶部套装有马蹄形膨涨圈3.4;(3.2.3)圆柱盘2的两侧外径附近沟槽2.6内装有密封圈2.3及弹簧片2.4,密封圈2.3接口为轴向“
”形或“
”形;(3.3)活塞顶部的工作面3.1与缸体10.1的轴向截面形状是马蹄形或者矩形;(3.3.1)马蹄形活塞俯视为棱形或者矩形;(3.3.2)活塞3若为一个,相对其工作端面3.1的另一端的圆柱盘2上开有动平衡槽2.5;(3.3.3)活塞3若为两个,彼此呈180度定位;(3.3.4)活塞3若为三个,彼此相隔120度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其特征是(4.1)滑动阀阀块8.1的外表面套装有C型密封膨涨圈8.3,其顶端径向弧度大于缸体10.1弧度;(4.2)滑动阀阀块8.1尾部运动的极限位置处的阀壳10.2上开有通孔8.4;(4.3)滑动阀阀块8.1与缸体10.1滑动接触的通道口两侧,装有密封卡8.5和弹簧片8.6;(4.4)滑动阀8的阀杆8.2固连往复传动机构9。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其特征是(5.1)往复传动机构,具有(5.1.1)转轴1端部通过键联接定位的端面凸轮或者沟槽凸轮9.1;(5.1.2)套装在阀杆8.2尾端并沿阀杆8.2轴向位移的滚轮装置9.2;(5.1.3)滚轮装置9.2中的滚轮9.3卡在端面凸轮9.1的槽内;(5.1.4)套在阀杆8.2上,由滚轮装置9.2和间隔阀块8.1与阀杆8.2的端壁9.5定位的弹簧9.4。
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其特征是(6.1)往复传动机构9,具有(6.1.1)流体交换传动环或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与其左右两个副环14.1、14.2及流体排放环14.4整体相连,其两端沟槽内装有密封膨涨圈14.3,接口为径向“
”形或“
”形;(6.1.2)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与其左右两个副环14.1、14.2及流体排放环14.4共同通过过盈配合或者键联接套装在转轴1上;(6.1.3)流体交换传动环14主环槽呈360度,其左右壁各有一个或数个互不相通的错位通孔14.5;(6.1.4)副环14.1、14.2环槽的左右壁上各开有一个或数个通孔14.6、14.7,与通孔14.6、14.7不连通的流体排放孔14.8、14.9;(6.1.5)流体交换传动环14的错位通孔14.5,一部分(或者一端)与左副环通孔14.6连通(实际上为一个通孔),另一部分(或者另一端)与右副环通孔14.7连通(实际上为一个通孔);(6.1.6)通心圆筒盖13的轴向圆周外壁和滑动阀壳10.2、滑动阀阀块8.1尾端的端壁9.5、柱塞9.7之间以及通心圆筒盖13的轴向圆周外壁和滑动阀壳体10.2、定位套9.6、或端壁柱塞9.7之间分别构成柱塞9.7前、后各不相通的两个封闭空腔9.8、9.9;(6.1.7)中空流体交换传动环14的中空部位与实心转轴1之间形成封闭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其特征是(7.1)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或者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具有(7.1.1)半圆形环槽4.4;(7.1.2)弧面阀段4.3;(7.1.3)两端沟槽4.5内装有密封膨涨圈4.6;(7.1.4)密封膨涨圈4.6的接口是径向“
”形或“
”形;(7.1.5)弧面阀段4.3的取值范围(或者长度)与滑动阀8在缸体10.1内的进出时间相吻合;(7.1.6)弧面阀段4.3的后端具有一个或者数个楔形(或者水滴形)的凹洞4.1;(7.1.7)弧面阀段凹洞4.1的侧边有一通孔4.8,与流体交换传动环14的主环槽相通;(7.1.8)弧面阀段4.3的前端垂直面下方是与转轴1内通道7.1相通的流体进口7.2;(7.1.9)弧面阀段4.3的前端垂直面上具有凹坑4.2;(7.1.10)转轴1与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套装接触的部位形成一个空腔7.5;(7.1.11)机壳10上开出的流体进出口7.3与套装在实心转轴1上的中空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4的空腔、副环通道、滑动阀阀块8.1前、后方附近的缸体10.1部位开出的流体进出口7.4构成一个流体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其特征是该发动机内部循环的流体是油、水等介质形成的液压传动,或者高压蒸汽、压缩气体等介质所形成的气压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其特征是圆柱盘2两侧端的轴承5是滑动轴承,它由轨道环槽5.1边缘各呈45度角的斜面5.2组合成90度角及其该斜面5.2下组成方形沟槽内的两个内圈5.3或者外圈5.4分左右两边嵌在中端有90度角凸起的内圈5.3或者外圈5.4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其特征是机壳10由空心圆柱体或者阶梯状的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10.3端部圆周的外侧表面固装(或铸为一体的)流体进出口7.3,相对流体进出口7.3呈90度或者180度的另一侧表面有滑动阀壳体10.2与缸体10.1整体相贯,滑动阀壳体的形状10.2是马蹄形,缸体10.1轴向截面是马蹄形或者矩形环状等结构组成的连铸壳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燃机,尤其是流体变轨外燃旋转式节能发动机。由转轴、转轴中端固装在圆柱盘,通过其中心开出的槽内套装活塞组件,转轴两端部与圆柱盘两端部轴承之间固装有流体旋转自控轨道环和流体交换传动环,缸体侧边的滑动阀总成,所固连的两种运动形态的往复传动机构,流体在发动机内部作功的循环通道和进出口等组成。其连接方式既可并联,亦可串联。节能效果好,可利用各种能源,广泛适用于一切需要动力的装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F03C2/00GK2080571SQ9022384
公开日1991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7日
发明者徐永玺 申请人:徐永玺, 徐延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