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补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620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补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补气装置,主要用于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二次空气补给领域,也可用在其它一些需辅助补气的场合。
目前,为减轻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采用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是最有效的措施。这样,当汽车尾气在通过催化转化器时,尾气中的有害气体经催化反应转化成无害成分,达到净化汽车尾气的目的。但是,当发动机处于贫氧状态时,催化转化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此时就需向催化转化器中补充加入二次空气,以提高尾气中的含氧量,从而提高催化转化器的转化率。为实现这一目的,现有技术中,有的是采用在催化转化器上接通一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的机械式补气泵的方法,进行辅助补气,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安装复杂,成本较高。另外,也有的采用在汽车化油器座下加装补气板的方法,来增加进气量,这种装置由于实际上改变了化油器的进气系统,从而改变了汽车厂家设计的空燃比系数,直接影响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因而也难以适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汽车整机性能无影响并能有效利用发动机的排气过程自动地向催化转化器中吸入空气的补气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它包括分别设有中空内腔的上壳体1、下壳体2、设在上、下壳体之间并开有气体通道9的隔板3、以及与气体通道9相配套起密封作用、可单向开启并自动回位的堵塞体,上壳体1上设有进气口10,下壳体2上设有出气口11。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在上、下壳体之间形成上、下两个各自独立、并可通过设在它们之间的通道机构使两者中的气体作单向流动的容气腔室,使用时,将上壳体1上的进气口10与空气源相通、将下壳体2上的出气口11与汽车发动机后部的排气管或催化转化器的内腔相通。这样,通常情况下,堵塞体利用其自动回位功能,回位关闭,保持上、下壳体间的密封状态,而一旦发动机运转时,利用汽车发动机的排气脉冲,便会在由上壳体1组成、与空气源相通的上容气腔室及由下壳体2组成、与排气管路及催化转化器相通的下容气腔室之间,交替地产生正、负压差,在此内外压力差作用下,堵塞体便会产生交替的开启、关闭动作当上容气腔室中的气体压力(即外界大气压)大于下容气腔室中的气体压力时,堵塞体自动开启,并吸入空气;当下容气腔室中的气体压力大于上容气腔室中的气体压力(即外界大气压)时,堵塞体回位关闭,通过它与隔板3上气体通道9间的接触密封,防止废气漏出。通过以上原理,随着汽车发动机的排气过程,本实用新型自动向催化转化器中吸入空气,完成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二次空气补给工作,并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壳体1上的进气口10、下壳体2上的出气口11及隔板3上的气体通道9的大小、数量,均可根据不同的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不同需氧量而设计,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为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板3上的气体通道9内镶嵌有用耐高温橡胶制成的橡胶套4。这样,通过堵塞体与橡胶套4的柔和接触,可增强它们之间的密封作用,另外,从本实用新型的高温使用状态来看,采用耐高温橡胶也是适宜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堵塞体可采用一由耐高温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片5,沿水平方向上,其一端与隔板3固定相连,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工作时,利用弹性片5自由端受力时可弯曲特性,实现单向开启功能;利用弹性片5的弹性,实现其自动回位功能。另外,还可在弹性片5的下方设置一与弹性片5弯曲时状态相适应的弧形限位板6,利用它对弹性片5的弯曲进行限位,并保证弹性片5不受损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堵塞体也可由其下方设有弹簧17的球体15、及对球体15进行定位、导向的导轨14构成,弹簧17的一端固定在下壳体2上,另一端与球体15下部相接触,通过球体15与气体通道9之间的配合实现单向开启及密封功能,并利用弹簧17的弹性来实现球体15的自动回位功能。另外,弹簧17内部下方还设有一限位块16,利用它对球体15的位移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不需任何辅助控制装置,只需将其直接安装在催化转化器上或汽车排气管上,便可随着汽车发动机的排气过程,自动向催化转化器中吸入空气,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进、出气口及其内部的气体通道等均可根据不同的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不同需氧量而设计,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催化转化器在不同工况下对尾气中含氧量的要求,适应性强。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为独立产品,不仅安装、更换方便,而且因为它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管路上,因而对汽车发动机及整车性能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次,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独立式整体结构及在气体通道内部镶嵌耐高温橡胶套等密封措施,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废气漏出,密封效果好,可靠性高。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用到的附图及名称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图2
图1所示补气装置的A-A剖面图;图3
图1所示补气装置中隔板的纵剖面图;图4
图1所示补气装置中隔板的主视图;图5
图1所示补气装置中弹性片的结构图;图6
图1所示补气装置中弧形限位板的结构图;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图;图8图7所示补气装置的B-B剖面图;图9图7所示补气装置中隔板的纵剖面图;
图10图7所示补气装置中隔板的主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安装图,其中,a为进入补气装置的空气,b为从汽车发动机中排出的尾气。
实施例
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结构图,它采用通常机械加工方法制作并装配而成。其中,1为上壳体、2为下壳体,它们均采用圆形截面并保持同轴,上、下壳体之间通过互相咬合结合成一整体,上壳体上1开有一个进气口10、下壳体2上开有一个出气口11。当然,上述上壳体1、下壳体2的形状可根据催化转化器及汽车底盘的要求而确定,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其位置既可以是同轴,也可以不同轴,另外,上、下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螺拴连接、焊接或其它形式。3为中部设有气体通道9的圆柱形隔板,它固定卡接在上、下壳体之间,气体通道9的内部还镶嵌有由耐高温橡胶材料制成的橡胶套4。另外,5为由耐高温弹性材料(如不锈钢)制成的弹性片,6为作限位用的弧形限位板,弹性片5及弧形限位板6的一端一起通过螺钉7固定连接在隔板3上,8为弹簧垫。图3、图4为本实施例中隔板3的具体结构,其中,13为螺孔。可见,隔板3上气体通道9采用了由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矩形截面通孔组成的结构,与之相对应,弹性片5、弧形限位板6分别采用图5、图6所示结构。
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结构图,其中,除与前一实施例结构相同部分外,15为与隔板3上气体通道9配套进行密封并可单向开启的球体,14为四周开有缺口的不完整圆柱体导轨,它固定连接在隔板3的下方,对球体15进行定位、并对其动作进行导向,17为设在球体15下方的弹簧,利用弹簧17的弹性实现球体15的自动回位。另外,弹簧17内部下方还设置一限位块16,利用它对球体15的位移进行限位。从图中可见,与前一实施例不同,与球体15相配套、本实施例中隔板3上的气体通道9采用了圆形截面结构,隔板3及其上的气体通道9、及连接在其上的导轨14的具体结构见图9、
图10所示。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补给装置安装使用状态图,其中,18为本实用新型气体补给装置,19为软胶管,22为催化转化器,20为排气管,21为导气管。使用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上壳体1上的进气口通过软胶管19接空气滤清器后与空气源相通、将下壳体2上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21与汽车发动机后部的排气管20或催化转化器22的内腔相通,这样,本实用新型就可通过前述原理,随着汽车发动机的排气过程,自动向催化转化器22中吸入空气。同时,通过空气滤清器,可消除气流噪声,保证补气装置吸入洁净空气,保证催化转化器正常工作,提高使用寿命。
除用作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二次空气补给领域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作为一种单向阀用在其它一些需辅助补气的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分别设有中空内腔的上壳体(1)、下壳体(2)、设在上、下壳体之间并开有气体通道(9)的隔板(3)、以及与气体通道(9)相配套起密封作用、可单向开启并自动回位的堵塞体,上壳体(1)上设有进气口(10),下壳体(2)上设有出气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1)上的进气口(10)、下壳体(2)上的出气口(11)及隔板(3)上气体通道(9)的大小、数量根据不同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不同需氧量而设计,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3)上的气体通道(9)内镶嵌有用耐高温橡胶制成的橡胶套(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堵塞体由耐高温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片(5)构成,沿水平方向上,其一端与隔板(3)固定相连,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弹性片(5)的下方还设置一弧形限位片(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堵塞体由其下方设有弹簧(17)的球体(15)、及对球体(15)进行定位、导向的导轨(14)构成,弹簧(17)的一端固定在下壳体(2)上,另一端与球体(15)下部相接触,弹簧(17)的内部下方还设有一限位块(16)。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补气装置,主要用于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的二次空气补给领域,它包括分别设有中空内腔的上壳体1、下壳体2、设在上、下壳体之间并开有气体通道9的隔板3、以及与气体通道9相配套起密封作用、可单向开启及自动回位的堵塞体,上壳体1上设有进气口10,下壳体2上设有出气口11。该装置安装在催化转化器上或汽车排气管上,便可随着发动机的排气过程自动吸入空气,完成补气工作。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汽车整机性能无影响等优点。
文档编号F01N3/28GK2317315SQ97231159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宗良, 何景宏 申请人:华夏海南开发建设经营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