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8377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
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般是将机动车尾气中的可燃物质催化燃烧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收到控制污染的效果。现有技术中有置于发动机内,能够改变发动机燃烧过程的三元催化净化器,这种净化器性能好,但造价昂贵,只能在高档车上使用,绝大多数汽车是采用机外排气净化器,这类机外净化器多数是用小球状或多孔蜂窝状的陶瓷材料作催化剂载体,其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便宜,但缺点是气流阻力大,加大了发动机功率损耗,而且易磨损或振碎,寿命短,特别是陶瓷材料很容易被污染而中毒,使催化剂失效,所以很难推广使用,近年来有研制金属载体净化器的,这类净化器有机械强度高,不易被污染中毒等优点,但还存在催化剂易脱落以及如何进一步减少气流阻力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气流阻力小,净化效果好,并有消声作用的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净化消声器在设有入气管(1)和排气管(9)的壳体内设有催化剂单元(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单元(12)是由带微孔并附着有催化剂的平面金属载体带(13)与波纹状金属载体带(14)相间排列组成,由每道波纹形成净化消声器的轴向的气流通道(16)。
本净化消声器的工作原理是机动车尾气从入气管进入壳体内进入催化剂单元的轴向气流通道,由于催化剂的金属载体上设有微孔,所以尾气不仅作轴向流动,还可作径向流动,一方面尾气中的CO和HC等有害气体在所流经催化剂的作用下点火燃烧,变成无害气体和水,一方面轴向和径向的流动对气体起到消声的作用,再从排气管排出。
由于流经本净化器的气体可径向和轴向流动,所以大大降低了气流阻力,减少了发动机的损耗,一般净化消声器的发动机功率损失为4-7%,本实用新型使发动机的功率损失仅为0.8-1.2%,金属载体上的微孔不仅为气流提供了径向通道,而且提高了催化剂的附着力,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加强并提高了对有害气体的催化净化效果,此外还可在壳体两端和催化剂之间形成抗性式消声作用,本净化消声器可比常规消声器降低排气噪音2-3分贝。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1-入气管 2-补气管 3-前盖4-前导流环 5-固定架6-外壳7-内壳8-支承圈 9-排气管 10-后盖 11-后导流环12-催化剂单元图2、图1中催化剂单元12实施例1拆分结构示意图13-平面金属载体带 14-波纹面金属载体带 15-微孔 16-轴向气流通道图3、图1中催化剂单元12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4、微孔15放大结构示意图17-毛刺图5、图4的A向视图图6、带毛刺微孔的金属载体带侧面示意图实施例说明本例在壳体内并列排有5个催化剂单元12,每个催化剂单元都是由附着有催化剂的一张带微孔15的平面金属载体带13与一张带微孔的波纹状金属载体带14双层卷制成的圆柱体状,每道波纹形成气流的轴向气流通道16。
壳体是由外壳6和内壳7组成的双层结构,内外层之间由支撑圈8隔开,双层壳体两端是封闭的,防止尾气进入夹层中,这种双层结构可起到保温作用,保持内部催化剂的反应温度。壳体前后端口分别设有前、后盖3和10,将壳体内腔封闭。
设在壳体前盖上的入气管1对着圆柱体状催化剂单元的前端面,催化剂单元前端面与壳体前端口之间设有前导流环4,催化剂后端面与壳体后端口之间设有后导流环11,排气管9设在后盖10上。
本例在入气管1上设有一个顺气流方向呈25度至35度的补气管2,其作用是当发动机怠速时Co浓度最大,而该补气管可借怠速排气负脉冲作用吸进二次空气,使CO得到更充分的燃烧,提高净化作用。
本例金属载体上微孔15周边带有毛刺17,一部分向金属载体一面突起,另一部分向金属载体另一面突起,使两面都带毛刺,这是用针扎方法加工出来的,单向扎,即为单面毛刺,双面扎,即为双面毛刺,这种毛剌不仅增加了催化剂的附着面积,更重要的可大大加强催化剂在金属载体上的附着力,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金属载体厚度可选在0.06-0.15mm,微孔直径为0.1-0.2mm,密度为80-100孔/cm2。
催化剂单元12也可卷成图3所示的四棱柱状,或椭圆柱状。
权利要求1.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在设有入气管(1)和排气管(9)的壳体内设有催化剂单元(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单元(12)是由带微孔并附着有催化剂的平面金属载体带(13)与波纹状金属载体带(14)相间排列组成,由每道波纹形成净化消声器的轴向的气流通道(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单元都是由附着有催化剂的一张带微孔(15)的平面金属载体带(13)与一张带微孔的波纹状金属载体带(14)双层卷制成的圆柱体状,每道波纹形成气流的轴向气流通道(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上设有一个顺气流方向呈25度至35度的补气管(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外壳(6)和内壳(7)组成的双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外壳(6)和内壳(7)组成的双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其特征在于金属载体上微孔(15)周边带有毛刺(17)。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其特征在于金属载体上微孔(15)周边带有毛刺(1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其特征在于金属载体上微孔(15)周边带有毛刺(17)。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其特征在于金属载体上微孔(15)周边带有毛刺(17)。
专利摘要机动车金属载体排气净化消声器,现有机外净化器多采用陶瓷作催化剂载体,气阻大,寿命短,催化剂易中毒,本装置催化剂单元是由带微孔并附着有催化剂的平面金属载体带与波纹状金属载体带相间排列组成,由每道波纹形成净化消声器的轴向的气流通道,金属载体上的微孔使气体还可径向流动,降低了气流阻力,减少了发动机的损耗,而且提高了催化剂的附着力,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具有消声作用。
文档编号F01N3/08GK2357135SQ99201750
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7日
发明者马建炜, 吴泽贤 申请人:马建炜, 吴泽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