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型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511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便携型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涉及可搬运到无电源的场所而用于氢的吸入、富氢水的饮用的便携型电解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最近,为了中和体内的过剩的活性氧而促进健康,饮用富氢水。对于富氢水的生成,一般采用对自来水等原水进行电解的手段。因此,在易于积蓄活性氧的室外运动之后等,因为电源的关系而无法生成富氢水,存在无法有效地饮用富氢水这样的状况。因此,期望开发即使在无电源的场所也能够生成富氢水的便携型的富氢水生成装置。

以往,作为便携型的富氢水生成装置,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例子。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备收容原水的带盖的罐、设置于罐的底部且对原水进行电解而发生氢的电解单元、以及设置于罐的外部且与电解单元连接而驱动电解单元的电池的便携型的富氢水生成装置。

与专利文献1相关的便携型的富氢水生成装置通过使利用由电池驱动的电解单元从原水电解而产生的氢在罐的内部溶解于原水,即使在无电源的场所也能够生成富氢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7599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与专利文献1相关的便携型的富氢水生成装置中,存在无法进行如下的使用的问题:直接吸入对活性氧的中和有效的氢。

本发明是考虑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搬运到无电源的场所而用于氢的吸入和富氢水的饮用这双方的便携型电 解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便携型电解装置采用权利要求书的各权利要求记载的单元。

即,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便携型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带盖的罐,收容原水;电解单元,设置于罐的底部,对原水进行电解而产生氢;以及电池,设置于罐的外部,与电解单元连接,驱动电解单元,在罐的内部设置:导引筒,使在电解单元中产生的氢的气泡向罐的上部引导集合;以及储氢部,在导引筒的上部膨出形成,积存集合的氢的气泡,在储氢部的上部与罐的外部之间,设置氢吐出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罐的内部设置导引筒和储氢部,并在储氢部的上部与罐的外部之间设置氢吐出管,能够使在电解单元中产生并溶解于罐内的原水而生成富氢水的氢的气泡引导集合,并从氢吐出管吐出。

另外,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便携型电解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导引筒具有与电解单元对向的扩开的端口,是朝向上部缩小的漏斗形状。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导引筒成为漏斗形状,顺利地朝向上方的氢吐出管引导集合在电解单元中产生的氢的气泡。

另外,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或者技术方案2的便携型电解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导引筒被盖支撑,可相对罐抽插。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引筒被盖支撑而可相对罐抽插,所以在向罐的内部注入原水时、饮用在罐的内部产生的富氢水时,导引筒不会造成妨碍。

另外,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1~3中的任意一个的便携型电解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盖上安装有能够吸引在罐的内部产生的富氢水的吸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盖上安装吸管,无需从罐拆下盖而能够吸入饮用富氢水。

在本发明的便携型电解装置中,通过在罐的内部设置导引筒和储 氢部,并在储氢部的上部与罐的外部之间设置氢吐出管,能够使在电解单元中发生并溶解于罐内的原水而生成了富氢水的氢的气泡引导集合,并从氢吐出管吐出,所以具有能够搬运到无电源的场所而用于氢的吸入和富氢水的饮用这双方的效果。

进而,作为技术方案2,通过导引筒成为漏斗形状,顺利地朝向上方的储氢部引导集合在电解单元中产生的氢的气泡,所以能够可靠地确保从氢吐出管吐出的氢量,具有适合于氢的吸入的效果。

进而,作为技术方案3,导引筒被盖支撑且可相对罐抽插,所以在向罐的内部注入原水时、饮用在罐的内部生成的富氢水时,导引筒不会造成妨碍,所以具有使用性变得良好的效果。

进而,作为技术方案4,通过在盖上安装吸管,无需从罐拆下盖而能够吸入饮用富氢水,所以具有不会使氢无用地漏出而能够饮用富氢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便携型电解装置的方式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x-x线剖面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表示图1的使用例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便携型电解装置的实施方式。

在该方式中,示出了具有便携性的比较小型的装置。

在该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由罐1、盖2、电解单元3、导引筒4、储氢部5、吸管6、氢吐出管7、底壳8、电池9、控制电路10、开关20的各部构成。

罐1用耐腐蚀性的材料形成为上部开放、下部闭塞的圆筒形,在内部具有能够收容自来水等原水w的某种程度的容积。

盖2用耐腐蚀性的材料形成为上部闭塞、下部开放的圆筒形,侧 面部21被嵌合或者螺合到罐1的上部而可装卸,与罐1一起形成了具有密闭性的茶筒型构造。在该盖2的顶面部22中,在中央部设置有插通支撑氢吐出管7的筒形的支撑孔23,在周缘部中开口有插通吸管6的吸管插通孔24,在其他周缘部中开口有排出在生成富氢水时所产生的气体(臭氧)的臭氧排出口25。

电解单元3由在罐1的底部设置的方盘形构成。该电解组件3如图2详细所示,由机壳31、高分子膜32、电极板33、34、弹簧35构成。

电解单元3的机壳31形成为在内部确保了成为反应室311的容积的方形的窗框形,设置有:在顶部的大致整个面开口的方形的窗孔312、从窗孔312的4个周缘朝向窗孔312的中心突出的小爪形的停止器313以及在侧部以连通外部和反应室311的方式穿孔的连通孔314。

电解单元3的高分子膜32由具有限制离子的通过的离子交换功能的薄膜构成(选择例如杜邦公司制的“全氟磺酸树脂nafion”),形成为将机壳31的窗孔312闭塞的大小的方形。关于该高分子膜32,如果选择例如杜邦公司制的“全氟磺酸树脂nafion”,则厚度成为127~183μm左右。

电解单元3的电极板33、34是将以钛为基材并实施镀铂而得到的线材料编织为菱形的网状,在高分子膜32的两面的整个面上层叠而构成正、负的两极。关于该电极板33、34,最终连接有与控制电路10连接的未图示的引线、电线。

电解单元3的弹簧35形成为在机壳31的反应室311的内部压缩收容的线圈弹簧,将层叠的高分子膜32、电极板33、34向机壳31的停止器313弹力压缩。关于该弹簧35,能够兼用为机壳31的反应室311侧的电极板34的引线。

导引筒4具有与电解单元3对向的扩开的端口41,被形成为朝向上部42缩小的漏斗形状。

储氢部5在导引筒4的上部按照大致球体形膨出形成,在球体形 的主体部51的一部分中设置有避开插通的吸管6的吸管接受槽52。

吸管6形成为在管状形的主体部61的上端部安装有可开闭的盖部62,被设置成主体部61插通到吸管插通孔24而到达罐1的下部。

氢吐出管7设置于储氢部5的上部与罐1的外部之间,被插通支撑于盖2的支撑孔23。另外,通过将氢吐出管7和导引筒4一体化,其结果,导引筒4、储氢部5也被支撑于盖2的支撑孔23。另外,能够在该氢吐出管7的罐1的外侧的端口连接在鼻附近安装的吸入器的管。

底壳8形成为将罐1的底部延长的形状的圆筒形,收容了电池9、控制电路10、开关20。

电池9成为电解单元3的驱动源,可更换或者可再充电。

控制电路10是连接于电池9、电解单元3之间的电路,控制电解单元3的驱动。

开关20是被设置成从底壳8露出的结构,进行电池9的on、off切换、控制电路10的调整操作。

根据该方式,如图4所示,从罐1将盖2、导引筒4、储氢部5、氢吐出管7一体地拆下,在罐1的内部收容自来水等原水w而使用。此时,导引筒4被盖2支撑且可相对罐1抽插,所以在向罐1的内部注入原水时,导引筒4、储氢部5不会造成妨碍,所以使用性良好。

在使用该方式时,在内部收容了原水w的罐1上,一体地安装盖2、导引筒4、储氢部5、氢吐出管7,无需寻找电源而直接接通开关20。即,能够搬运到无电源的场所而使用。

如果开关20被接通,则在电解单元3的整体被浸渍到原水w的状态下,将机壳31的窗孔312侧的电极板33作为负极并将反应室311侧的电极板34作为正极而通电。其结果,原水w被电气分解,在处于机壳31的反应室311的内部的正极的电极板34中生成氢离子和电子并通过高分子膜32,在机壳31的窗孔312中露出的负极的电极板33中生成氢(气体)。关于该氢,由于形成微细的气泡h,所以被高效地溶解于原水w,在罐1的内部生成由富氢水构成的电解水。另外, 如果原水w被电气分解,则在正极的电极板34中还生成臭氧(气体)。但是,臭氧不通过高分子膜32而滞留于机壳31的反应室311的内部,如果机壳31的反应室311的内部的滞留压力变大,则从机壳31的连通孔314被吐出。该吐出的臭氧成为大的气泡,所以不会简单地溶解于原水w并上升而从盖2的臭氧排出口25被排出。

因此,如图4所示,通过从罐1将盖2、导引筒4、储氢部5、氢吐出管7一体地拆下,能够饮用在罐1的内部生成了的富氢水。此时,导引筒4、储氢部5被盖2支撑,可相对罐1抽插,所以在饮用罐1的内部的富氢水时,导引筒4、储氢部5不会造成妨碍,所以使用性良好。

另外,即使通过从盖2向罐1的内部插通吸管6,也能够饮用富氢水。如果使用吸管6,则能够防止生成中的氢无用地漏出。

未溶解于原水w的氢的气泡h在罐1的内部的原水w中上升,但通过漏斗形状的导引筒4被顺利地引导集合到上方的储氢部5。然后,被引导集合的氢的气泡h被积存到在导引筒4的上部按照球体形膨出形成且具有大的容积的储氢部5的内部。

因此,相当于将口接触到氢吐出管7而能够吸引氢。另外,氢的气泡h通过漏斗形状的导引筒4被高效地引导集合,相当量的氢被积存到储氢部5,从氢吐出管7吐出的氢量被可靠地确保,所以适合于氢的吸入。

以上,除了图示的方式以外,还能够对储氢部5连接或者分支多根氢吐出管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